眼镜结构(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4:00:11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如何科学配镜、戴镜?

■文|赵小刀

眼镜结构(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我是赵小刀,我是一名眼科医生。

孩子什么时候建议配镜,什么时候必须戴镜,具体应该如何配镜,应该常戴还是只在室内佩戴?网络上,医生间说法不一,很多家长对这些问题存在困惑。

有人说,近视了赶紧配镜,配镜才能防止发展;

也有人说,不能戴镜,一旦戴镜会越戴越深。

其实,以上两种说法都不对,眼睛近视之后,眼球的形态发生了改变,从球形变为了前后径长的椭球形,看近看远都会产生周边的成像滞后,这才是近视加速发展的原因。而对普通眼镜来说,戴或者不戴,都无法改变周边的成像滞后,也就是说,戴镜或者不戴镜,近视度都会增长,都不能作为近视防控的有效手段。

2020年的一篇研究足矫、欠矫与近视发展关系的M分析的文章[1],

分析了相关的12篇高级别研究论文,得到的最终结论是:戴或者不戴单光

镜,对近视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模棱两可的。

家长应该了解,合理配镜是孩子近视防控的重要环节,但这里的合理配镜,并不是指的普通单光眼镜,因为它是不具备近视防控功效的,带有离焦功能的光学矫正手段才能帮助孩子降低近视增长的速度。离焦也是4L近视综合防控中的第3个L,对于尚未近视,远视储备不足的孩子,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延缓眼轴的增长,保留远视储备。

具体应该如何配镜?来听我讲一讲吧。

配眼镜的目的

01

为近视防控加分

降低眼轴增速

02

改善视功能

更清楚的视物

眼镜的种类

01

已近视

OK镜、

周边离焦镜

普通单光镜

02

未近视

低度数凸透镜

平光周边离焦镜

普通单光镜

未近视时眼球是近似球体,近视发生后,前后径的增长速度大于水平径和垂直径,所以会呈现锥形椭球体状态,普通眼镜成像还是近似于球面,所以周边会成像在视网膜后面,咱们以前讲过,成像滞后是近视发展的原因,所以说普通单光镜不具备近视防控功效。

CV模拟普通眼镜的成像面

普通近视眼镜存在周边成像滞后

单光镜的适用人群:

幼龄

弱视

斜视

大散光

周边近视离焦镜

多区正向光学离焦近视防控镜(DIMS),简称功能镜,防控评分35~40分,这种眼镜中央有个区域是正常透镜,周边存在多个微小的正镜。可以制造周边的成像超前,从而达到近视防控的功效。这种眼镜发展很快,有众多品牌可供选择,例如小乐园、星趣控、新乐学还有众多的国产周边离焦镜。

(防控评分值指是对眼轴增速的压制作用,40分指的减少40%的眼轴增速,如果不防控时每年增长0.5,防控后变为0.3,即为40分。)

周边近视离焦镜的成像效果

角膜塑形镜

角膜塑形镜又名OK镜,防控评分50~55分,原理类似于周边近视离焦镜,通过夜间的佩戴,在角膜上塑型出来一个离焦环,可以维持一天的时间,然后晚上继续佩戴,周而复始。8岁以上的孩子近视,临床上会首选OK镜,可以帮助孩子白天摘镜,防控与矫正2合1。

离焦软镜

白天佩戴,防控评分40~50分,因为是日抛型,相比于角膜塑形镜护理简单的多,下图显示离焦软镜周边成像效果。

RGP

RGP可以理解为白天佩戴的角膜塑形镜,防控评分40~50分,也需要精心护理。适用于高度近视和大散光的孩子,尤其是近视性弱视的幼龄儿童,RGP是首选。

光学矫正方式的推荐顺序

在符合配戴条件的情况下,首先推荐角膜塑形镜,不能配戴的可以选择离焦软镜,如果孩子对这两种接触类的眼镜都比较抗拒,可以选择功能性框架镜,这三种都属于离焦法。排最后的是普通眼镜。

什么时候应该配镜?

裸眼视力≤0.6,应配镜

0.6裸眼视力≤0.8,为了获取周边离焦镜的防控加分,可以积极配镜

裸眼视力>0.8,可以结合孩子意愿

框架镜需要一直戴吗?

1

≤125度近视,可以只在上课等需要精细视力时戴镜,看近、户外活动可以不戴镜。如果给孩子佩戴的是功能性框架镜,则可以室内看远、看近,看黑板、写作业时都戴镜,只在户外体育活动不方便时,可以摘镜;

户外活动阳光充足时,眼睛的瞳孔很小,小孔效应可以代偿低度近视,孩子视物通常没问题。瞳孔小的时候,周边离焦产生的作用比较弱,效能低,体育活动不方便戴镜时,是可以摘镜的。离焦镜的累积作用=效率*时间,戴上就会所受益,只是不同场景下效率不同。有说法认为必须戴够阈值(例如12小时)否则就没有作用,是不合理的。

离焦法是近视综合防控三驾马车的第二驾,如果并没有使用综合防控,仅仅采用离焦一种手段,往往会更强调佩戴时间。

2

150度~250度近视,离焦镜:建议常戴;普通眼镜:如果有内隐斜,高AC/A等情况,可在视远时戴镜,视近不用戴;如果有外隐斜,需要常戴镜,避免外隐斜发展;

3

250度以上的近视,建议常戴镜。

尚未近视的孩子,如何利用眼镜预防近视

50度以上远视储备,无需预防性戴镜

50度远视储备~25度近视,可以使用平光周边离焦镜,在家戴

使用远像装置时,可以叠加低度数凸透镜或雾视周边离焦镜进行远雾视治疗

(周边离焦镜的体验要优于凸透镜)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关于眼镜该怎么配,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欢迎给我留言咨询。

[1]LNS,WffhJS.Rf-i,-iv-ififwiii[J].CiExO,2020,103(2):133-137.

我是赵小刀

我是一名眼科医生

【网络谣言粉碎机】眼镜为什么总是歪的?做好这4点,眼镜不再歪!

眼镜歪了,是很多戴眼镜的人的痛。有的是镜框水平歪向一边,有的是眼镜一边高一边低,有的是一边镜片贴到了睫毛,另一边远离了眼睛,还有的人同时拥有以上所有的歪。

歪眼镜看起来很奇怪,同时也必然会导致眼镜矫正视力作用变差(双眼看不清楚,或者一只眼睛能看清,另一只眼睛看不清),带来头晕恶心的甚至复视的症状。而且一副眼镜可不便宜,这样也太亏了!

那么这些情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又应该怎么解决呢?

01

怎样的眼镜是正的?

为了清楚镜框为什么会歪,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眼镜框的构成。

首先,一副眼镜框是由多个零件共同组建而成,其中包括装镜片的镜圈、连接两个镜圈的鼻梁、支撑在鼻子上的鼻托、钩挂耳朵的镜腿以及连接镜腿与镜圈的桩头和铰链等部位。

眼镜的结构示意图(虽然这个眼镜框好像也歪了)来源:李小葵

这些结构状态正常,才能让眼镜不歪。比如眼镜两侧前角要一致,镜腿外张角要对称,以及确保镜腿张开平置或倒放时不能有翘起等等。

这么小的一个玩意儿,零件多、要求多,一旦有任何一处出现了形变或者位移,就都有可能会造成镜框的歪斜。这么一看框架眼镜真的是太容易歪了。

02

眼镜变歪之路

新进了一批眼镜框架之后,配镜机构一般都会对这些即将上架销售的镜框进行初步调整,确保镜框各角度的参数都符合定配标准,这样方便顾客挑选,也能保证一个好的“卖相”。

在顾客选好镜框后,专业负责的机构还会在眼镜加工之前根据顾客的佩戴情况,针对性地进行二次调校。然后在镜片安装上、加工完成后,还会在顾客取镜时,根据顾客反馈,第3次对镜框进行微调。

然而时过境迁,经过几次调校的新眼镜,因为下面几个原因,慢慢就变成了歪眼镜。

①使用姿势不正确

最常见的导致镜框形变的罪魁祸首,就是在座的各位本人!

如果你对以下这副图中动作表示熟悉的话,那么恭喜你,眼镜框八成都是你自己给一点一点掰弯的

单手摘眼镜,真的是最常见的导致镜框变形的手法。而且大家都是无师自通,连动作都是整齐划一。

对于绝大多数的眼镜来说,镜框和镜腿之间都是有铰链连接的,中间还有螺丝或者弹簧。当你单手摘戴眼镜的时候,就会出现一边被拉扯开,而另一边的镜腿还顶在脸上的情况。

而单手戴眼镜的时候,也需要把一边镜腿先卡在脸上受力,镜腿牵拉,然后另一边才能顺利戴进去。

久而久之,你练就了帅气的眼镜摘戴方式,可惜了眼镜却被无情地摧残,两脚受力不均,甚至还会因为牵拉造成金属材质的变形,导致了两边宽度不同、桩头位置和螺丝连接处发生形变,造成镜腿高低异常。

看完这篇你可以忘掉其他所有内容,但请一定记住:用两只手摘眼镜!

②眼镜不适应高低耳

发现眼镜歪斜时,很多人大概会想到两种可能:我耳朵是不是一边高一边低?

在上面的内容里已经和大家聊到,一般在交给顾客新眼镜之前,工作人员同会对眼镜进行2到3次的调整,其中第2次和第3次调整,就是针对不同人面部特征和佩戴习惯进行的特殊调校。即便是有高低耳的情况,一般都会在第2次调整的时候,被加工技师调整到两边平衡的情况。

所以,高低耳的确是可能会造成镜框不平衡,但只要经过合理调整,都可以佩戴舒适。

但是如果配镜机构的镜框调整不够细致,或者眼镜是通过网络购买的话,就可能因为缺少必要的调整步骤导致高低耳位的出现了。

③长时间未维护

汽车想要开得稳,在一段时间或者公里数之后就需要进行保养;使用眼镜也一样,需要时不时维护。

眼镜作为每天都需要佩戴的矫正工具,经受着日晒雨淋,时间久了,就算之前调整得再到位,也会出现镜腿频繁开合造成的螺丝松动、灰尘油脂积累过多导致的鼻托发涩等情况。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维护,久而久之就有可能造成佩戴舒适度降低,包括镜框容易下滑、鼻托处位置改变等情况,在你脸上的表现就是:眼镜歪了。

④眼镜本身的锅

镜框容易歪,也可能和镜框材质有关。如果所选镜框材质本身偏软、硬度不强,又或者存在工艺上的问题,如果再碰上镜片较厚,或者因为两只眼镜度数相差太大、两边镜片厚度不均,加工后的应力较大,就可能会对镜框起到反向“塑形”的作用。

此情况也常见于一些运动镜框。由于运动镜框本身面弯较大,在配装常规基弯的非球面镜片之后,也会出现把镜框撑变形的可能。

03

怎么把眼镜掰正?

当你肉眼发现眼镜框变形的时候,说明已经它已经变形得非常明显了。这个时候就不要想着自己随便掰一掰就能把它掰正了。真的,你掰不好的,有些镜框我们那么多工具都不一定修得好,你确定徒手能给掰到位?

①千万别自己掰

自己动手的最常见后果是,这里看起来是掰直了,结果其他地方歪得更厉害了,甚至有人力拔山兮气盖世,直接把眼镜给掰断了。所以,及时的把镜框带到眼镜店去找专业的师傅调整才是最正确的选择,这一方面是因为人家专业,另外绝大多数情况下,调整镜框是不收费的,安心去吧。

在调整好镜框后,一定要反复告诫自己:双手摘戴眼镜!不仅能给自己省几副新眼镜钱,还能规避高度近视戳到自己眼睛的风险。

②如果掰断了要买新的

但要是你已经大力出奇迹掰断了眼镜,不得不配一副新眼镜的话,最好在线下门店选购镜框,这样才能确保眼镜加工前后,眼镜店可以根据你的面部情况给你调校镜框。

如果你从网上购买镜框的话,则建议眼镜到了之后再到线下门店进行二次调校。

要是你耳朵一边高一边低、鼻梁一边厚一边薄、颧骨两边不一样高的话,更建议去实体店配镜,还建议你选择可调整度高的镜框(可以询问工作人员眼镜框是否可以调整),通过镜腿、鼻托、桩头等多处部位结合,调整出最佳的佩戴角度。

要是没有可调整度高的镜框可供选择,则可以通过外置配件(比如鼻托垫、耳挂等),调整两边的高低差异。

最后,不戴眼镜的时候,请把眼镜折叠好放入镜盒保存,或放置于安全的环境。毕竟一屁股把眼镜坐坏这件事,从来都不是新鲜事。

来源:果壳

眼镜的起源:科学史常识里的文化渗透

眼镜就是放大镜的一种,而放大镜和望远镜是近代科学的重要观测工具,没有这些工具,很多科学发明都不会出现,更不可能有近现代科学的发展。

查资料时,偶然发现在介绍放大镜起源上,作者故意混淆眼镜的真实起源。

某度百科是这样介绍眼镜起源的:“1268年,罗吉尔.培根最早记录了用于光学目的的透镜,与此同时,放大透镜用于阅读已经在欧州和中国出现了。”“我国在明朝中期出现了眼镜,西方的眼镜经过西域或南洋传入我国。”

以至于到现在,绝大多数国人都错误地认为:眼镜起源于西方。

但历史的真相却是,中国最早发明了放大镜。在东汉王室刘荆的墓中发现了嵌水晶的金圈,看起来象戒指,开始并没有引起专家的注意,后研究发现为水晶放大镜,可以放大五倍。宋人赵希皓《洞天清录》中记载“老人不辨细书,用之。”这就是在说放大镜。

春秋时期的墨子研究了小孔成像原理,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分析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原理,放大镜和望远镜就是这两种镜片的不同组合。按照沈括介绍的原理,制造放大镜和望远镜,没有任何理论和技术障碍。

要知道沈括死于1095年,二百年后,西方人才记录眼镜。中国人发明的人类史上第一套科学仪器,就是伏羲女娲手持的规和矩,没有这套科学仪器,就不可能构筑人类第一个知识体系——天文学,而人类文明就起始于天文学的创立。

可以明确地说:中国的古代科技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西传,才是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基础。其实像这种,故意隐瞒科技的原始来源,把西方塑造成科技英雄的事例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