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癌激光治疗近视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3:12:54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重大成功!一新基因疗法治疗淋巴瘤效果良好

作者:早报

淋巴癌激光治疗近视

朋友们,早上好!今天是2019年11月1日,星期五,欢迎来到健康界早报时间,马上为您播报全球医健新鲜资讯!

【医界头条】

10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综合医院风湿免疫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对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风湿免疫科和开展相关医疗服务提出基本要求。综合医院应加强风湿免疫科管理,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体系,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

为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解决实践中仍存在的问题,10月3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正式公布,并将于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新条例要求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建立严重违法生产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中国政府网)

【100℃热闻】

广州番禺区将行政机关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和绩效考核。考核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每月全区通报,对不达标的单位进行约谈曝光。近日,记者从番禺区相关部门获悉,截至目前,全区516个小区已有477个完成了撤桶任务,撤桶率达92%。(广州日报)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成功为一名7岁的心脏病患儿黄某实施心脏移植手术,这是湖南省年龄最小的心脏移植案例。(新华网)

【医界动态】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消息,陕西将大力开展尘肺病患者救治救助行动,增加目标疾病病种,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的13种尘肺病全部纳入重点职业病监测内容;开展呼吸类疾病就诊患者尘肺病筛查试点;对所有诊断为尘肺病的患者建立档案,实现一人一档。(新华网)

30日,广东发出了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和上一代相比,第三代社保卡增加了非接触读卡用卡和小额快速支付功能,更方便;在安全性方面,采用了国产密码算法,更安全;在功能拓展方面,引入了线上用卡身份认证、人脸识别等新技术,是当前国内安全性、应用面最优最广的电子政务卡。(广州日报)

【新政发布】

日前,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河南省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从开展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尘肺病患者救治救助、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等方面引领对河南省尘肺病防治工作作出部署,明确2020年年底实现尘肺病防治目标与脱贫攻坚任务同步完成。(河南日报)

近日,辽宁省医疗保障局会同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药品监管局联合出台《关于建立“三医联动”统筹协调机制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强医疗、医保、医药改革的有效联动,提高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提升改革的效果,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成果的获得感。(辽宁省医疗保障局)

【数说】

57.3%:2018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7.3%,高于全国的53.6%。其中六岁儿童为12.1%,小学生38.4%,初中生为77.2%,进入高中阶段以后为83.3%,近视防控任务十分艰巨。(中国新闻网)

22856:截至2019年9月底,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22856家,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20105家,国家平台备案人数490万,累计结算人次343万。(国家医疗保障局)

【最前沿】

德国弗莱堡大学医院首次用一种新颖的基因疗法治疗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所谓的CAR-T细胞疗法,将患者的免疫细胞(即淋巴细胞)在实验室中经过基因改造,从而可以识别并抵抗癌细胞。治疗后的初步检查表明效果良好。(科技日报)

【投融资】

日前,一家名为S的数字健康和保险技术(ITh)平台宣布完成新一轮1500万美元的融资。该平台表示,其将在提高会员现代化体验的同时,降低成本,同时拓展平台的商业化前景和领导力。(创鉴汇)

【览博】

章子怡承认怀二胎,高龄产妇并发症的风险增加,高龄生育成了一个和危险并存的词语。

@失恋分手挽回帮:人生最大的希望在于:自己值得自己等待。

@喜玛手作:和67岁的比起来,40岁就不是个事。

【众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预防流感应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出现流感样症状后,一般人群的轻症患者可居家休息、对症治疗。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等流感高危人群出现流感症状后要及时就医,减少重症病例发生。(新华网)

【锐观业外】

中国篮协正式宣布将对中国男篮教练组进行调整,李楠卸任国家队主教练,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主教练杜锋接任。公告表示“感谢杜锋在中国男篮困难时期勇于担当,承担使命和责任”,并感谢了李楠在中国男篮主教练岗位上的付出和奉献。(中国新闻网)

31日举行的201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开幕式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宣布启动5G商用,并发布相应套餐。5G正式进入寻常百姓家。(新华网)

今天的全球医健资讯,就为您播报到这里,欢迎下载健康界APP,获取更多价值资讯,下周见!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ik@hkx.)

近视可治愈?饥饿疗法抗癌?2019年这些谣言被终结

原标题:2019年,科学终结了这些谣言

俗话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不得不说,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让谣言“跑”得更快。随着自媒体日益兴盛,各种谣言更是满天飞。在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中,你知道有多少是真,又有多少是假呢?谣言止于智者,2019年,我们一如既往,澄清事实,还原真相,终结谣言,让科学做你的主心骨。

EB流感10分钟侵入人体?

医学上不存在EB流感

谣言:1月,一则“防流感关爱帖”在一些微信群疯转,帖子称:“卫生局发出通知:这次的EB流感很严重,预防的方式就是要保持喉咙黏膜的湿润,不能让喉咙干燥,因此一定要多喝水。如果喉咙黏膜干燥,10分钟内病毒就能入侵体内。成人每次喝50—80毫升的温水,孩子每次喝30—50毫升……”看上去真是让人不寒而栗,事实究竟如何呢?

真相:“医学上不存在EB流感,流感和EB根本是两码事,不能混淆在一起。”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说,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甲型H1N1、甲型H3N2亚型、乙型Y系和乙型Vii系流感病毒导致。

医学上确有EB病毒(Ei-Bvi,EBV),但其隶属于疱疹病毒家族,并非流感的病原体。据介绍,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可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该疾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亲吻病”,为小儿常见传染病,在父母亲吻孩子、嘴对嘴喂食等行为后,儿童通过吞咽感染成人唾液中的EB病毒,从而可能导致发病。症状一般为持续发热、咽痛、扁桃体肿大等。此外,EB病毒也可能引发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鼻咽癌等疾病。

“超级真菌”感染死亡率达60%?

不同菌株毒力和致病性差异很大

谣言:各种药物治疗无效、致死率极高、将上演现实版生化危机……4月,一则有关中国确诊18例“超级真菌”耳念珠菌感染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疯狂传播。耳念珠菌感染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真相: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黄广华表示,公众不必过分担心,“超级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医院内部,特别是ICU内,免疫缺陷人群存在感染可能,对多数感染者现有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据介绍,耳念珠菌具有超强耐药性和高达60%的血液感染死亡率,因而被称为“超级真菌”,其部分临床菌株,用当前抗真菌药物完全无法控制。这种被媒体冠以“超级真菌”的耳念珠菌,最早于2009年在日本发现,但耳念珠菌从何而来目前还不确定。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刘伟认为,耳念珠菌不同菌株在细胞形态、毒力和致病性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将其笼统地称为“超级真菌”并不严谨。我国目前已确诊的耳念珠菌感染,并未表现出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耐药,而且没有因感染而死亡的病例出现,公众没有必要恐慌。

青少年近视可以被治愈?

目前近视仍是种不可逆的变化

谣言:当前,随着学习任务加重及各种电子产品泛滥,“小眼镜”越来越多,让家长很是忧心。一段时间,有些商家打出各种号称能在约定期限内帮助孩子降低近视度数甚至治愈近视的广告,用的字眼全都是“近视治愈”“近视康复”“近视克星”等。儿童青少年近视真的可以治愈吗?

真相: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要求从事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的机构或个人,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等表述,误导近视儿童青少年和家长。

“近视的本质是眼球前后径的变化,俗称眼轴长度变长,以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这是一种不可逆的变化。”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防治科主任朱剑锋表示,还没有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能使眼轴长度恢复如常。

近视虽然不可治愈,但也可通过一些手段防患于未然。专家介绍,儿童青少年时期可通过科学用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方式预防、控制和减缓近视。研究显示,青少年的户外运动时间与近视发生率呈负相关。延缓近视的方法是早发现、早矫正。

“生酮饮食法”实现吃肉减肥?

长期“高脂低碳”饮食弊大于利

谣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完美的身材,爱美人士更是用尽各种办法减肥。这不,号称无数科学研究支持的“生酮减肥法”来了,美味、健康和身材可以兼得!只要不摄入糖分,就可以随意吃高脂肪的肉类,还能达到很好的减肥效果。据说这一减肥理念横扫全球,很多明星都在追捧。

真相:“生酮减肥法”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长期“高脂低碳”进食方式,反而会增加肝脏、肾脏的患病风险,甚至危害大脑健康。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所谓饮食结构的改善,生酮饮食的确能让一些人体重在短时间内出现下降,尤其是原本摄入脂肪就不算多的女生。但没有足够证据表明,生酮饮食法对人体健康是长期有益的。

其实,“高脂低碳”的极端饮食模式弊大于利,已经是营养学界的共识。长期摄入高脂肪食品,会对心血管造成很大的危害,过多的脂肪沉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使血管弹性减弱、管腔变窄、甚至阻塞,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发生。脂肪在肝脏中沉积过多,也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由于代谢的改变,生酮饮食法也极大地增加了患肝病、肾病的风险。当血液中酮体含量过高时,人体会处在酮血症的状态,肾脏排出酮体和体液,导致人体失水,体重迅速减轻。较长时间的生酮饮食,更是会大大增加肾结石、骨质疏松和高尿酸的风险。

“饥饿疗法”成为治愈癌症新途径?

饿不死癌细胞还会造成营养不良

谣言:这几年,“饥饿疗法”盛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出江湖。因为癌细胞会大量吸收人体养分,所以断食挨饿,可以饿死癌细胞,达到治愈的目的。

真相:这根本是无稽之谈。有人认为不吃东西可以让癌细胞没有能量生长,继而被“饿死”。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癌细胞也是人体的一部分,它可以无限增殖,并和体内正常细胞争抢营养,即使你不吃不喝,它也会消耗体内储存的营养。而普通的“饥饿疗法”不仅饿不死癌细胞,还可能造成机体营养不良,影响机体正常细胞的功能,造成体能及免疫力下降,继而加速疾病恶化。

建议大家在平衡膳食基础上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及抗氧化营养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蛋类、奶类、鱼禽畜肉、豆制品、深颜色的新鲜蔬果、全谷类食物等。

防晒霜会被身体吸收危害健康?

研究未表明吸收成分对人体有害

谣言:防晒霜、遮阳帽、遮阳伞,很多爱美人士夏天出门必备“三件套”。防晒霜用得多了,关于它的谣言也是层出不穷。在人体的母乳、羊水、尿液中都发现有防晒霜的成分存在,这证明防晒霜中某些成分被人体吸收的水平过高,涂抹防晒霜对人体有害无益。

真相:这条流言是对《美国医学会杂志》5月发表的一篇文章的误读。文章表示,参与研究的受试者连续4天、每天4次在全身75%的面积涂抹防晒霜。实际上,一般人很难涂抹到这个剂量。同时,受试者处于室温下,而在实际生活中,涂抹防晒霜都是在室外,流汗等也会让部分防晒霜流失。

该研究虽然说防晒霜被吸收,但并没有说明吸收的成分对身体有害,也没有否定防晒霜的效果,并且它在结论中明确提到“这项实验结果并不能表明,个人应该避免使用防晒霜”。只是部分媒体断章取义、过分解读,才产生了“防晒霜有毒”的谣言。

事实上,如果不涂抹防晒霜,患皮肤癌的风险会大大增加,还会导致皮肤老化,所以涂抹防晒霜是利大于弊的。当然,如果想要更加安全,可以选用物理防晒方法,比如外出时穿长衣长裤、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墨镜等。

吃多了荔枝会得脑炎?

或诱发脑水肿,不会直接导致脑炎

谣言:6月是吃荔枝的季节。一则关于荔枝的谣言也是随之而来,有文章表示,印度暴发“荔枝病”,有上百儿童因脑炎丧命。因此,荔枝吃多了就会得脑炎,非常危险。

真相:荔枝并不会直接导致脑炎,也不会传染,但过量进食荔枝可能导致严重的低血糖,会诱发脑水肿(可能诊断为急性脑炎综合征)。而荔枝成熟季节也是脑炎的高发期,且看上去症状有相似之处,因此也容易误诊和误判。

其实“荔枝病”并不罕见,在中国、印度、孟加拉国、越南等国的荔枝产区都出现过类似疾病。患者多数发病时间在凌晨,主要症状是头晕、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部分严重患者有呕吐、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甚至死亡。

导致“荔枝病”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荔枝中含有次甘氨酸A和α-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有科学研究认为,它们能够抑制葡萄糖的合成,进而显著地降低血糖,是引发急性低血糖症的主要原因;其次,虽然人体可以利用果糖提供能量,但相当一部分需要转化为葡萄糖,供器官代谢需要。果糖被人体吸收后会被运到肝脏进行加工,变成葡萄糖。但果糖的GI值(升糖指数)比较低,也就是说肝脏的加工速度不够快,所以无法抵消人体消耗葡萄糖的速度。

同时,“荔枝病”常常与饮食不规律、营养不良、饥饿挂钩。在印度,很多患病的孩子本身就处于营养缺乏状态,葡萄糖的合成被抑制,果糖转换来不及,又没有其他食物补充,这是最终导致低血糖症的原因。

5G基站密度高辐射大?

辐射量不如电吹风和电磁炉

谣言:随着5G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各种“5G基站密度高辐射大,危害健康”的言论甚嚣尘上,传播起来比5G跑得还快。联想到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的公开质疑,人们不禁要问:“5G真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吗?”

真相:5G网络的提速,并不是依靠加大5G基站的发射功率,而是依靠扩容传输带宽、提升抗干扰能力和接收灵敏度综合获得的,从2G基站到5G基站,辐射其实是越来越小的。

贵州移动大数据分公司总经理李文华表示,以中国移动为例,在4G时代,大型基站的功率为40瓦,小型基站功率为20瓦,但在5G技术下,微基站的功率仅为10瓦,微微基站功率甚至达到250毫瓦。“通过波束赋型后,5G基站分配到天线输出口的功率仅4瓦,与此相对应的是,家用照明灯每盏的功率为15瓦到40瓦。”

李文华解释说,5G网络的提速,并不是依靠加大5G基站的发射功率,而是依靠扩容传输带宽、提升抗干扰能力和接收灵敏度综合获得的。当然,基站的辐射客观存在,但5G基站与4G基站在发射频率上标准相同,都必须符合“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的国家标准。这个辐射量和家用电器比起来,简直微乎其微,甚至不如电吹风和电磁炉使用时的辐射量。况且,运营商在铺设基站时,会考虑到信号叠加的问题,所以实际发射频率远低于国家标准。

“狗药”芬苯达唑能击败肿瘤?

目前并未有临床数据支持

谣言:一则“患者吃‘狗药’芬苯达唑,两个月肿瘤就消失”的新闻在朋友圈流传,让很多民众将信将疑,事实怎样呢?

真相:芬苯达唑(PC)是一种用于狗和其他动物驱虫的药物,目前没有临床研究支持该药能治疗癌症,现有的一些支持或反对证据均来自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距离临床试验,乃至成为药物还有很长的距离。通过动物实验却没有通过临床试验的药物不胜枚举。芬苯达唑是一种未经过临床试验的兽药,人吃兽药本身就存在很大风险。

任何一款抗癌药的上市必须经过动物实验、药代动力学研究、临床1—3期研究等多方面的试验,来充分了解药物的安全性、有效剂量、疗效等。从动物实验来看,芬苯达唑的抗癌机制与当前的化疗机制并没有太大区别,所以仅仅凭借极少数特殊案例得出所谓治疗有效的结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量子波动速读”可1分钟阅读10万字?

用手翻书根本不可能产生量子波动

谣言:有培训机构称发明了一种革命性的阅读方式——量子波动速读,在量子波动速读过程中,你只需高速翻动书本(类似于洗扑克牌的速度),甚至不需完全翻开,就能理解书中内容,并复述出来。

真相:量子是能表现出某物质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单元,“量子波动”只是物理学上量子的一种状态。

所谓的“量子波动速读”,想包装的概念大概是:通过量子波动让头脑中产生动态影像,即通过物理学的概念让感知器官产生多维感受。然而,量子波动或量子碰撞只能在巨大的“量子对撞机”中产生。单纯用手翻阅书本,根本不可能产生量子波动,所谓“量子波动速读”完全是异想天开。

据悉,不少地方都开设有量子波动速读等披着高科技外衣的全脑培训班,比如有的培训方宣称不仅可以“一目十行”,还能开发松果体——“松果体打开了,天眼就打开了,闭着眼睛也能看到书中的内容”。而当学生感觉“啥都没学到”时,培训方通常都会表示“学生年龄太大了,小孩儿送进来早的话,早就开天眼了”。

其实,松果体跟感知力没有关系。阅读速度受制于神经系统的传递速度,任何速读都得面对人的机体极限,上限不可超越。凡是吹嘘能超出上限提高阅读速度的,都是骗局。实际上,这些虚假概念和量子力学毫无关系,只是利用前沿科技炒作出来的各种营销宣传。(记者付丽丽)

肿瘤遇上“三高”,吃糖会不会加重病情?这样吃才科学

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主要营养素之一,可以提供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还是构成组织和保护肝脏功能的重要物质。但是对患有“三高”的肿瘤患者来说,糖成了甜蜜的负担。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讨论肿瘤患者应该怎么吃糖。

肿瘤患者如何注意饮食

生活中,吃对于人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对肿瘤患者而言,却没那么简单。

一些肿瘤患者认为,营养越好肿瘤长得越快,于是不敢吃营养过高的食物,想“饿死”肿瘤。但很多研究发现,体重是影响癌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相对瘦弱的癌症患者,更难以承受毒性抗癌药物的打击。

若治癌过程中患者的体重明显下降,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表现之一,可能是由于营养状况不佳,或肿瘤消耗大,因而预后会比较差,癌症治疗强调“带瘤生存”,临床发现,抗癌治疗开始后体重下降不明显,能吃、能喝、能睡的患者预后较好。因而,肿瘤患者反而应更重视营养,千万不可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

另一方面,癌症患者家人常陷入误区,听说某样食物有抗癌作用,就长期大量给患者吃,这是错误的做法。肿瘤患者更应注意保持饮食的均衡,不能听信甚至过分依赖、偏吃某一种食物,毕竟每种食物的营养构成不同,摄取食物的品种越丰富,营养就越丰富。

糖与肿瘤的关系

甜味,大概是我们生命中尝到的第一种滋味。

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一块糖总能带来心灵上的抚慰和愉悦。开心时吃一块糖有满足感,不开心时吃一块糖有治愈感……不知不觉中,很多人掉进了“甜蜜陷阱”。

各种甜食唾手可得,但过量的糖摄入又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糖是个总称,属于碳水化合物,主要的作用是提供能量,肿瘤是一个高消耗性疾病,患者需要更多的能量摄入,只要不是糖尿病,肿瘤患者可以适当摄入含糖食物,但精制糖,也就是添加糖,如添加剂到食物中的蔗糖、红糖、冰糖、糖浆等要少吃为宜。

营养调查还发现,尽管吃糖可能并不直接导致糖尿病,但长期大量食用甜食会使胰岛素分泌过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人体内环境失调,进而促进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老年性白内障、龋齿、近视、佝偻病的发生。

多吃甜食还会使人体血液趋向酸性,不利于血液循环,并减弱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大量吃甜食虽然有害,但如果少量并在合适的时候食用,对健康也具有一定的好处。比如,血糖浓度降低的时候,少量吃糖可以紧急补充。低血糖患者饥饿时会感到眼前发黑、四肢发软,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喝一杯糖水。不好好吃早饭的人,临近中午时常会感到昏昏沉沉、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这时如果吃点甜食,就能快速恢复大脑功能。

吃不吃保健品,要问医生

目前市场上的保健品五花八门,既有“西式”的复合维生素、营养素、鱼油等,也有传统“中式”的人参、虫草、灵芝等。但是,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哪一种保健品对肿瘤患者真有效果。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建议尽可能从日常饮食中获取营养,如果实在需要选择保健品,请务必先咨询医生,有些保健品可能作为营养素的补充对恢复有作用,有些保健品可以作为食品食用,还有一些来路不明的保健品不但没有作用,还可能因为含有不明成分而对人体造成损害,因此一定要先咨询医生。

要强调的是,保健品仅仅是食品,不能也不可能代替药品,千万不能因为食用保健品而耽误了正规的治疗。

作者:邱景,现就读于云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中医学专业,研究方向:肿瘤病的中医防治与研究。师从于郭利华教授。

指导老师:郭利华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国医大师张震疏调学派学术继承人,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学术继承人,云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医医院博士后工作站合作导师。

擅长:肺癌、肠癌、乳腺癌、淋巴瘤、白血病等疾病,尤其应用在中医药对抗放化疗毒副反应、治疗癌性疼痛、癌性发热以及改善中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