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市场前景(眼镜行业的目前市场状况)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7:24:16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眼镜行业发展韧性和潜力巨大

眼镜市场前景(眼镜行业的目前市场状况)

近日,中国眼镜协会九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以线上会议方式召开。会议指出,今年上半年行业经济运行先升后降,全年承压较大,但行业发展韧性和潜力巨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国眼镜成镜产量2.01亿副;全国眼镜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446家,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1.1亿元,累计完成利润总额7.1亿元,均较同期略有上升。另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3月我国眼镜产品累计进口额4.13亿美元,眼镜产品累计出口额17.24亿美元,均较同期增长约20%。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今年4月以来,我国眼镜行业面临的内外部挑战增多,中国眼镜协会和各地行业组织、企业等积极行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多措统筹,力争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虽然眼镜行业目前面临各种困难和压力,但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眼镜行业发展韧性和潜力巨大。中国眼镜协会将全力服务于会员企业,为行业发展不断增添活力和动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还对协会开展的“2022年一季度眼镜行业生产经营状况调研”情况进行了通报。本次参与调研的会员企业共计184家,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调研,深入了解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诸多挑战,清晰梳理了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为协会服务会员企业、服务行业扩宽了工作思路,指明了工作方向。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中国眼镜协会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正式组建专家库,为推动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专家顾问和第一批39名专家名单进入公示。

文本报实习记者解磊

2022年中国眼镜产品行业市场现状及准入壁垒预测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眼镜是一种兼具保护与装饰的消费品。随着全球经济的稳步发展、镜片材料的演变迭代、工艺技术的不断优化,眼镜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活跃了眼镜零售市场。

市场现状

国内庞大的视光矫正需求为我国眼镜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市场机遇。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规模庞大的近视人口数量和为眼镜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近年来,随着我国眼镜产品人均支出额的不断提高及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眼镜产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中国眼镜产品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783.7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914.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28%。未来,随着我国眼镜产品人均支出额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眼镜产品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到2022年,我国眼镜产品市场规模将达974.9亿元。

数据来源:Ei、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受我国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和人均购买量的提高利好影响,我国眼镜片销售规模快速增长,从2017年的126.5百万副增长至2020年的142.3百万副,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预计2022年将达152.4百万副。

准入壁垒

1、技术壁垒

树脂镜片生产涉及到数学、光学、有机化学、表面及结构物理、机械加工、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所需的化工原料、光学添加剂(如光敏剂)、关键生产设备(如镀膜机)等涉及众多领域的高新技术,技术难度较大,属于技术创新推动型行业,整体技术门槛较高。对于本行业新进入企业而言,成熟生产工艺和设计能力的掌握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技术工艺上的缺乏使其难以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此外,中高端产品中往往存在明显的先发优势,技术领先者将获得市场增长的大部分份额。因此,只有少数具有技术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才可能参与中高端产品市场的竞争,该领域对行业新进入者设立了更高的技术门槛。

2、人才壁垒

镜片制造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行业,要求镜片生产厂商拥有一批具备相关学科知识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以保证自身能够紧跟市场动态,推出具有针对性的视觉解决方案。同时,树脂镜片的生产工序复杂、精密度要求高,要求生产人员需要具备熟练生产操作技术,这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员工系统化培训和经验积累。此外,随着新产品的出现,树脂镜片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更新,镜片制造行业对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强弱将很大程度的决定产品是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于本行业新进入者而言,由于缺乏资金实力和品牌效应,一般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人才短缺问题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资金壁垒

镜片制造厂商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厂房建设、设备引进、技术研发等,具有一定的资金壁垒。一方面,精密加工对生产环境要求较高,部分生产车间需要达到万级或千级无尘要求,同时要求恒温恒湿,相关装修和设备投入较大。另一方面,镜片生产设备绝大多数为精密加工设备,价格较为昂贵,如镀膜机等。此外,树脂镜片生产企业的原材料采购、研发费用投入以及员工薪酬等方面支出较大,往往需要较高的运营费用投入。因此,对于本行业新进入企业而言,存在较高的资金壁垒。

4、渠道和客户资源壁垒

对于自有品牌产品而言,镜片制造企业通过直销或者经销方式服务终端眼镜门店,良好的营销网络体系是其打开全国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本行业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搭建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实现产品的大规模渠道推广。对于OEM/ODM产品而言,镜片制造厂商需要与知名品牌客户建立稳定的销售关系,确保其市场销售地位。国内外主流眼镜零售品牌客户在签订金额较大的合同时,对供货厂商的规模、内部管理、业内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均需进行严格的考核,供货关系建立后一般比较稳定,不会轻易更换。因此,对于行业新进入者而言,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公司,其产品很难打入主流市场。

5、品牌壁垒

通常来说,具备高知名度的镜片制造企业在产品质量、服务响应、宣传推广、产品迭代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本和人力,对品质及消费者保障具有较强的背书作用,更容易获得现有及潜在消费者的认可。由于品牌的塑造与认可需要长期积淀,新进行业者即使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快、准、狠”的品牌宣传覆盖,若产品质量达不到宣传的高度,“爆款”也很可能“昙花一现”。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眼镜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VRAR行业深度报告:软硬正循环,奇点已至

(报告出品方/作者:申万宏源研究)

1.概述:VR拐点已至,AR等待爆发1.1概述:VR更先进的媒体形式,AR下一代移动终端

VR(ViRi),即虚拟现实,其利用计算技术、显示技术等将现实和虚拟分隔开,重构数字化虚拟世界,佩戴设备的人将背靠交互技术沉浸在虚拟世界中。

AR(ARi)/MR(MixRi),即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强调虚拟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重叠;其中MR是AR的升级,AR强调虚拟画面+裸眼现实(仅呈现人眼可见的现实),MR强调虚拟画面+数字现实(包括人眼看不见的现实)且强调与虚拟信息的交互。

1.2VR-当前阶段:Q2成为C端市场重要拐点,21年硬件内容端双突破

新一代VR设备OQ2推动VR市场迅速增长。20年10月上市的一体式VR设备OQ2,预售量是初代Q5倍,迅速成为当今最火爆的C端VR设备。

21年成为VR出货量拐点,VR市场迅速发展。1)硬件端:根据IDC数据,2021年全球VR头显出货量达1095万台,突破年出货1000万台的行业重要拐点;2)内容端:C端硬件起量带动内容正向循环,内容平台应用数迅速增长。

1.3为何现在爆发?疫情及元宇宙概念下VR需求增加

疫情爆发后消费者居家办公/娱乐需求增加。新冠疫情爆发后,1)2C端形成了居家办公及娱乐的生活习惯,消费者宅家时间延长,客观上催化VR/AR设备需求;2)2B端由于疫情中断线下办公和商务沟通,工作场所限制以及运营效率低下使企业更加关注员工培训和协作,VR/AR设备B端需求量持续上扬。

案例:埃森哲大量购入O,VR培训/线上办公场景拓宽,成为目前最大规模的企业级VR应用部署。埃森哲已购买了60,000台虚拟现实O设备用于新员工入职和培训,认为VR培训有助于增进员工之间的联系,远程办公期间有助于维持公司可观的员工规模,以及快速招募新员工。

2.产业链分析:上游中游已达基本体验水平等待提升,下游应用多点开花2.1产业链总览:巨头入局,新秀崛起

VR/AR硬件与智能手机重合度较高,较多技术可以复用,歌尔股份、舜宇光学等智能手机中上游公司均已切入。下游应用端,也主要由各类互联网、内容公司积极参与。

2.2VR产业链上游:硬件相对成熟;CPU模组、光学显示器件在成本中占比较高,国内公司光学显示优势明显

2.2.1光学与显示模块:菲涅尔透镜+F-LCD是当前主流方案,长期看Pk+Mi-LED是最佳方案

光学模组:菲涅尔透镜是当前主流方案,中长期Pk是更佳方案

菲涅尔透镜虽相较于Pk视场角、分辨率有限,但基本可满足初代VR设备要求,且成本可控可量产,是当前主流方案。

Pk对光线多次折叠增加折射距离,1)减少镜片与眼睛距离,相较于菲涅尔透镜体积、重量更小,使得VR设备更加轻薄;2)对比菲涅尔透镜(单眼分辨率上限4K,视场角上限140°),Pk方案视场角更大且分辨率更高(有望实现视网膜级别分辨率和220°视场角),画面畸变得到有效解决,VR设备画质进一步提高;但光路折叠带来光损增加,目前光效较低,需搭配更高亮度显示屏幕使用(如Mi-OLED、Mi-LED),且生产工艺较复杂,良率较低难达到量产要求。

国内企业竞争力较强,代表公司有歌尔股份(具备菲涅尔透镜、Pk生产能力;ORif的菲涅尔透镜独供)、舜宇光学(O、索尼、HTC的菲涅尔透镜主供)等。

2.2.2计算模块:高通占据统治地位,算力/渲染/交互等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对于VR芯片,芯片算力、视频处理渲染能力至关重要。良好的VR设备体验需要低功耗、低散热、低延时、强运行能力(包括数据运算能力、数据传输速度、屏幕刷新率、定位能力等)。

高通芯片为主流方案,性能绝对领先于其他同类芯片,但成本较高且距离VR终极芯片需求仍有提升空间:

X系列主打VR设备,弱化手机芯片中通信功能,强化图形渲染、图形处理、交互等能力;

骁龙XR2(5G+XR)相较于骁龙835,CPU和GPU性能提升2倍,视频处理能力提升4倍,分辨率输出能力提升6倍,AI性能提升11倍。目前有OQ2、VIVEF3、PiN3系列等新品采用了XR2平台。

2.2.3交互模块:6DF+Ii-是当前主流方案,未来向多元交互发展

当前头显捕捉以6DF+Ii-为主流方案:

相较于3DF(DF:自由度),6DF设备可实现“三维转动三维平移”的动作捕捉,不仅可以检测头部转动带来的视野变化,还可检测身体移动带来的变化,显著提升用户与设备的交互能力。

Oi-i(外向内追踪定位)方案基于外部定位基站,Ii-(内向外追踪定位)方案基于头显上的摄像头,虽然精确度略低,但是硬件成本更低且安装调试更简单,目前已成为主流方案。

2.3VR产业链中游:组装方式ODM+OEM并存,头部厂商优势明显

VR硬件组装主要指将上游元器件构成的模组组装起来,主要包括ODM/OEM两种方式。VR设备具备近眼大屏的特征,且其光学显示等零部件相较于手机等移动终端对装配精度要求更高。

手机产业链已沉淀成熟的代加工服务,其在VR硬件上可进一步复用及迭代。手机产业链龙头ODM/OEM厂商已具备成熟的组装技术、先进的组装设备、完善的功能测试能力及丰富的上下游客户资源,预计将在VR设备组装中占得先机,有望主导VR组装市场。

2.4VR产业链下游:C端应用先行,B端潜力巨大

基于VR平台内容数量视角,整体呈现向上态势。截止2022年1月,是具备最多内容应用的平台,共有6284款VR应用,其中VR独占为5209款,年均保持600+的应用增幅,显示平台强大的内容孵化能力;Q平台依靠Q2的热销成为最大的内容平台,在内容审核机制严格的背景下VR内容和应用仍快速增加,目前拥有2543款应用(包括OQ+OPC+)。

2.5光学与显示模块:自由曲面是当前主流光学方案,长期看光波导是最佳方案

光波导产品在厚度、透光度、画面效果有较大的改进提升,短期仍面临量产难度高的问题,但最有望成为未来的技术主要方向。

在衍射光波导核心技术和材料领域,海外公司仍占据较强优势,但已有国内公司积极参与,如水晶光电(18年与肖特共同投资设立晶特光学;掌握衍射光波导、反射式光波导及折返式多条技术路径)。

2.6AR产业链中游:当前分体式和一体式并存,长期看轻量级一体式是最佳方案

市面上现存的AR眼镜尚未实现产品形态的统一,目前一体式、分体式并存。其中分体式AR设备即将芯片、电池等剥离眼镜,集成在配件中,眼镜充当显示器职能;一体式AR设备由于将所有模组集成在眼镜中,重量较大,难以满足长时间佩戴要求。

长远看,AR作为下一代终端,轻量级一体机是最佳方案,但受限于当前元器件技术尚需时间落地(一体式AR眼镜需要将电池、芯片等集成在眼镜中,当前技术难以做到轻量级且散热问题也未能很好解决)。

2.7AR产业链下游:B端为主,等待C端爆发

B端是当前AR主要应用场景。由于当前AR产品形态与价格尚未达到消费级水平,C端市场尚未起量。企业级AR覆盖军事/安防、广告营销、制造/资源、建筑/房地产、医疗保健、教育、交通、金融服务和公用事业等。

AR是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其受众面比VR更广,用户在智能手机、平板等设备均可体验AR,而VR需要佩戴头显才能有效体验,因此更易脱离设备单独开发。B端AR应用除以头戴式设备为载体的应用场景,还包括独立的AR应用软件,以A推出的AR创作工具PjA、AR工具等为例,相较于头显级应用,其使用门槛更低,受众更广,是当前多数厂商更易尝试的方向。

2.8VR/AR开发工具:降低VR/AR内容开发门槛

平台化开发引擎及SDK降低VR/AR内容开发门槛,助力VR/AR内容渗透率提升,同时AR/VR发展进一步反哺开发工具需求提升。

开发引擎可系统化、规模化实现物理模型计算、AI计算、图像渲染、声音、动画系统渲染等功能,当前主流平台化引擎包括:1)以Ui(推出XR内容支持引擎UiM)、U为代表的专业开发引擎,该引擎使用门槛更高,开发出的内容画质、拟真度、沉浸度都更高;2)以RxSi、代码乾坤为代表的普通开发引擎,使用门槛较低(主要服务于UGC元宇宙模式),更利于普通玩家发挥创造性。

3.市场空间:长期对标智能手机,中短期看大厂出货计划、技术突破及应用发展3.1复盘智能手机发展:消费级爆款驱动市场高增,PC与移动终端替代逻辑明确

复盘智能手机发展,消费级爆款带动出货量攀升。2007年初代iPh开启智能手机市场,但最初受限内容生态及产品体验,市场增速并不理想;直至2010年爆款iPh4出现,智能手机出货量明显加快,17年出货量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3.2供给端:长期看,VR/AR市场空间对标智能手机,出货节奏类比智能手机出货曲线

第三次终端替代开启,当前VR/AR渗透率处于低位:当前智能手机出货量趋于稳定,VR/AR作为下一代终端出货量快速增长,第三次终端替代逐渐开始。2021年VR及AR头显设备出货量共约1123万台(IDC口径),占比智能手机出货量不到1%,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空间巨大。

3.3VR需求端:游戏是托底场景,性能仍是制约关键

游戏是明确的C端首先爆发方向。一方面,主机游戏是VR游戏基础,VR游戏具备较好的爆发用户基础(硬核玩家且付费习惯好);另一方面,游戏对沉浸式体验需求更大(相较于VR视频等),厂商此前已有多次尝试。根据游戏工委伽马数据,21年全球主机游戏用户规模为4.09亿,其中大陆用户占2%。

3.4AR需求端:B端短期有望达百亿美元,C端仍待落地

当前C端AR应用主要集中在智能手机APP,开发者工具(ARC、ARKi、AREi)支持下AR滤镜、AR游戏、AR地图(可关注华为河图)等,市场规模较小。短期看,AR头显应用爆发尚需等待硬件性价比提高,预计硬件2-3年可实现类O爆发,内容爆发滞后约1年左右;长期看,AR应用市场空间可对标智能手机,未来可期。

4.整机厂商竞争格局:互联网公司领先,本土品牌国内表现更优4.1格局概况:互联网公司占主导地位

互联网公司凭借资金及内容优势市占率领先;但亦有硬件大厂、小型综合厂商成功突围;本土品牌在国内表现更优。

VR市场,M全球绝对领先,占据全球VR市场超80%份额并且与其他竞争者拉开明显差距。国内CR3高,除字节旗下Pi以外,HTC与DPVR(大鹏VR)亦占据一定份额。

4.2M(Fk):全球VR市场绝对领先,硬件生态技术多端发力

硬件:O销量全球绝对领先,以社交为入口,当前产品主打性价比。

高性价比Q系列极大降低VR设备使用门槛:2014年收购O,20年OQ2凭借技术升级及价格优势推动全球VR设备出货量增长。

高端VR/AR产品在研:VR头显PjCi计划22年发布,AR眼镜原型机PjNz具体技术路径及发布时间尚未确定。

4.3字节跳动:国内VR头部玩家,硬件起量,内容正探索

字节+Pi强强联合,有望对标M,成长为全球VR领先品牌

字节积极布局VR,谋求新增长极:字节在基于推荐算法的内容分发领域极为成功,但是今日头条、抖音等产品流量增长已接近天花板;而受到外因内因影响,在游戏、B等新领域的拓展也并不顺利。在VR领域积极投入,内生外延布局硬件、内容、技术。

4.4索尼:利用自身游戏平台优势,由内容端向硬件端渗透

老牌游戏机厂商拥有用户+内容优势,产品定位主机附属,娱乐为核心应用:硬件多搭配自有产品使用,独占内容亦为卖点:1)PSVR仅支持与PS进行搭配使用;初代产品PSVR16年即上线;新产品PSVR2计划22年后上线,《地平线VR:CfhMi》将作为独占游戏上线。PS4上线以来已卖出超1亿台,PS5已卖出超1700万台,PSVR产品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XiViw21年10月上线,需搭配索尼的两款手机使用。

4.5苹果:已储备较长时间,期待首款硬件产品发布

消费电子巨头,极致产品思维+完备软硬件生态,AR/VR相关已储备较久,看好后续竞争力。软件,从工具上进行布局;内容制作,17年推出ARKi(用于开发AR应用的SDK),持续迭代。

4.6其他综合性厂商:深耕行业多年但是规模体量较小

:成立于21年,两大产品线,硬件类VR头显和一体机+软件类VR社交平台。

Rki:成立于14年,主要为AR眼镜等软硬件产品研发以及YOS操作系统构建,当前B端产品更为丰富。

此类综合性厂商有较为充分行业积累,但是资金资源与互联网及硬件大厂尚有明显差距,未来独立运营需在垂直场景进行差异化竞争,或合作大厂。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