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检测中心(眼镜第三方检测机构)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7:26:44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配镜验光在眼镜店与医院有什么区别

面对视力下降,很多人都会产生两个误区,一个是眼睛模糊了就认为是近视,需要配镜;另一个就是配镜选择医院和眼镜店哪都一样。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小儿眼病与视光科主任李全兰提醒,正规医院眼科医学验光配镜和眼镜店普通配镜是存在本质区别的。

眼镜检测中心(眼镜第三方检测机构)

验光配镜是一个很严谨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只有每一个阶段紧密有效地结合,才能配出一副让佩戴者不仅“看得见”,还享有“清晰、舒适、持久”的视觉健康,同时,及时发现和治疗眼部疾病。

李全兰表示,医学验光配镜与普通验光配镜是有很大区别的。常规验光多注重视力的提高,以插片、客观检影、电脑验光为主,通过光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矫正视力,但忽略了对双眼视觉功能的评估。而医学验光配镜则会采用医学检查、检测手段、根据眼睛的真实屈光状态下进行的验光和配镜,更具有准确、科学、安全、可靠等特点,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视觉健康。

通常,在很多眼镜店里只是常规验光,粗略估计视力值,并不会使用散瞳滴眼液放松调节进行验配,但屈光不正并不是单独一个电脑验光就可以解决的,需要科学区分真性与假性近视,以防以假乱真,还需判断是否存在弱视、斜视、视功能异常等问题。相反,医学验光内容包括验光的度数、眼位、调节力、双眼单视功能、辐辏集合功能、双眼调节平衡、主视眼的辨别等等,全面的检查后才能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需求,不同眼部情况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并进行专业精心的验配,提供合适的眼镜,医学验光配镜更加注重眼健康和视觉质量的提高,比眼镜店的常规验光来讲更加科学。

更重要的是,医学验光是为了验光的准确性问题,因为验光不准可能造成眼部、身体的不适,如眼痛、眼胀、恶心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加重视疲劳,造成度数的加深,近视由假变真,而度数、瞳距不准,易造成内外斜视。一味片面提高视力而不考虑眼功能状态,只会加重眼部负担。准确、科学、安全、可靠的医学验光是获得清晰、舒适、持久视觉的重要保障。

李全兰提醒,近视一旦发生是不可逆的,特别是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近视的孩子,更加要把延缓近视做到位,所以选择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和验配适合的眼镜,对近视患者的矫正及延缓加深,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不可忽视配镜验光问题。(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配镜验光在眼镜店与医院一样吗?眼科专家为你解答

如今,近视已经是我们身边屡见不鲜的眼部疾病,也因此,很多人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佩戴眼镜。那为什么很多人说配镜验光要到正规医院去而不是仅去眼镜店验光配镜呢?眼镜店与正规医院有何区别呢?接下来,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小儿眼病与视光科主任李全兰就为大家详细解释下。

李全兰主任介绍,验光配镜是一个很严谨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只有每一个阶段紧密有效地结合,才能配出一副让佩戴者不仅‘看得见’,还享有‘清晰、舒适、持久’的视觉健康,同时,及时发现治疗眼部疾病。

其实,医学验光配镜与普通验光配镜是有很大区别的。常规验光多注重视力的提高,以插片、客观检影、电脑验光为主,通过光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矫正视力但忽略了对双眼视觉功能的评估;而医学验光配镜则会采用医学检查、检测手段、根据眼睛的真实屈光状态下进行的验光和配镜,更具有准确、科学、安全、可靠等特点,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视觉健康。

通常,在很多眼镜店里只是常规验光,粗略估计视力值,并不会使用散瞳滴眼液放松调节进行验配,但屈光不正并不是单独一个电脑验光就可以解决的,需要科学区分真性与假性近视,以防以假乱真,还需判断是否存在弱视、斜视、视功能异常等问题。相反,医学验光内容包括验光的度数、眼位、调节力、双眼单视功能、辐辏集合功能、双眼调节平衡、主视眼的辨别等等,全面的检查后才能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需求,不同眼部情况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并进行专业精心的验配,提供合适的眼镜,医学验光配镜更加注重眼健康和视觉质量的提高,比眼镜店的常规验光来讲更加科学。

“更重要的是,医学验光是为了验光的准确性问题,因为验光不准可能造成眼部、身体的不适。如眼痛、眼胀、恶心等不适症状;加重视疲劳,造成度数的加深,近视由假变真;而度数、瞳距不准,易造成内外斜视。一味片面提高视力而不考虑眼功能状态,只会加重眼部负担。”李全兰主任表示,准确、科学、安全、可靠的医学验光是获得清晰、舒适、持久视觉的重要保障。

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作为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在医学验光上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从生物医学角度出发,爱尔医学验光注重对眼睛功能状态的整体评估,不只是单纯提高视力,更重视发现和解决双眼视功能障碍,通过系统的眼部健康检查、屈光状态检查以及双眼视觉功能检查,综合评估眼部的屈光状态和视觉功能状态,得出最适合的屈光矫正方案以及双眼视功能训练方案等,我们验配的每一副眼镜都有严格的加工质量检测标准,以确保每一副眼镜的高品质,高标准,使人人都享有清晰、舒适、持久的视觉。

不仅如此,重庆爱尔眼科总院的小儿眼病及视光科一直将“不只‘看得见’,还要让患者享受更为‘清晰、舒适、持久’的视觉体验”作为宗旨,为每一位来诊的儿童和青少年建立视觉发育档案,定期跟踪观察孩子的视觉发育状态,能够及时发现并干预视觉异常情况。如果在验光过程中发现患有斜弱视及眼表、眼底等眼部疾病,就会及时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同时,李全兰主任还提醒:近视一旦发生是不可逆的,特别是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近视的孩子,更加要把延缓近视做到位,所以选择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和验配适合的眼镜,对近视患者的矫正及延缓加深,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不可忽视配镜验光问题。

角膜塑形镜行业研究:蓝海市场近在“眼”前,国产替代趋势初显

(报告出品方:中信证券)

眼科为需求广阔、市场增长潜力巨大的黄金赛道眼科疾病种类繁多,患者基数大,需求广阔。眼科疾病是发生在视觉系统的相关疾病,包括致盲类眼病和非致盲类眼病。据由来自25个国家的73位知名专家牵头撰写的在《柳叶刀-全球健康》发表的《全球眼健康特邀重大报告》,中国常见的眼科疾病包括屈光不正、结膜炎、干眼症、白内障、睑缘炎、视网膜病变、青光眼及葡萄膜炎等。其中白内障、未矫正的屈光不正、青光眼以及黄斑变性是导致中或重度视力损伤以及致盲的主要病因。在患者人数方面,中国眼科疾病患病人数庞大且远超美国,拥有大量目前尚未获得充分治疗的眼科疾病患者群体,眼病诊疗需求存在较大缺口。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0年中国近视患者超7亿人,占全国人口数量的近50%,白内障患者达2亿人以上,此外,干眼症、青光眼等眼科疾病也存在庞大患者群体。眼科疾病治疗方式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器械矫正等。手术治疗为白内障及闭角型青光眼等眼科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为多数眼科疾病的基础治疗手段,而器械矫正主要用于8-18岁屈光不正治疗以延缓近视进展。

眼科产业链包括眼科服务、眼科器械和眼科治疗药物三大领域。眼科服务市场可分为公立眼科和民营眼科两大阵营;眼科器械市场则包括眼外科(可分为眼科诊断设备、眼科治疗设备、眼科耗材及眼科技术服务等板块)和视力保健两大领域;而眼科治疗药物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抗炎抗感染药物、抗VEGF药物、干眼症药物三大领域。

眼科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达2100亿元。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转引自中商产业研究院)显示,2021年中国眼科市场整体规模已达2100亿元。其中眼科服务市场为占比最大的板块,占眼科市场整体规模比例为71%;眼科器械次之,占比为17%左右;而眼科治疗药物目前市场规模占比最小,占比为12%。

中国眼科药械和服务市场空间广阔,未来发展潜力大。与美国相比,中国眼科市场拥有更广阔的患者基数,但诊疗资源相对匮乏,治疗可及性相对较差,据蛋壳研究院发表的的《2022眼科行业研究报告》数据,2021年中国眼科药械市场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存在较大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市场潜力巨大。未来随着需求端患者群体持续扩容、防治意识加强、消费意愿增长、医疗支出持续增长,供给端术式迭代,药械创新、渠道建设以及政策端对行业的规范和支持,眼科药械和服务市场持续扩容确定性较高。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转引自健康界),中国眼科医疗器械市场规模2020年市场规模为129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283亿元,2030年将达492亿元,对应2020-2025年CAGR为17.0%;眼科治疗药物市场规模2020年为188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440亿元,2030年将达到1084亿元,对应2020-2025年CAGR为18.5%;眼科服务市场规模2020年为1126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522亿元,对应2020-2025年CAGR为17.5%。

眼科为需求广阔、市场增长潜力巨大的黄金赛道。作为眼科诊疗行业系列深度研究的开篇之作,在本文我们将重点分析用于延缓8-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的角膜塑形镜行业。

百年历史不断优化,近视矫正且看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用于矫正近视与延缓近视发展

近视为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现象。屈光不正屈是导致中或重度视力损伤以及致盲的主要病因之一,是指眼处于非调节状态(静息状态)时,外界平行光线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无法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形成清晰成像,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等。近视是最为常见的屈光不正,是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病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远视力下降。根据屈光度近视可分为近视前期、低度近视以及高度近视。根据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近视可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根据视光学,近视可分为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

眼轴增长是驱动近视发展的主要因素,近视防控关键在于控制眼轴增长。眼轴是一个相对定义词,即眼球最表层到眼底的光感距离。根据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分会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眼球远视储备、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参考区间及相关遗传因素专家共识(2022年)》,在近视眼儿童青少年中,仅少数人近视眼是因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力异常引起,多数人是由于眼轴长度增加而导致。眼轴越长近视度数就越高。眼轴较正常值每增加1㎜,对应的近视度数约增加-3.00D左右。眼轴长度为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的指标,角膜塑形镜、离焦框架眼镜以及离焦软镜等近视防控手段均可有效延缓眼轴增长进而延缓近视度数进展。

近视危害不可小觑。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过早发生近视或进行错误矫治会导致近视快速进展,乃至发生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和闪光感等症状,并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眼底改变,特别是高度近视者,发生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新生血管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增高,严重者导致失明。据LGHh发表的一项研究统计,2020年在全球范围内,致盲因素中屈光不正(主要为近视)约占比20%。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眼球发育的关键阶段,近视防控意义非凡。儿童眼球和视力逐步发育成熟,发育规律为随着儿童生长发育,眼球逐渐长大,眼轴随之变长,远视生理储备值不断消耗,视力从远视趋于正视。0-3岁为眼球发育的关键期,眼轴增长速度最快,三年内增长总长度约为5,远视度数明显降低。4-14岁为眼球发育的敏感期,眼轴以0.1/年的速度增长,14岁时眼球生理状态基本接近成人。15-18岁眼球发育进入稳定期,眼轴以0.01/年的速度增长。在眼球发育的敏感期及稳定期,过度用眼将导致眼轴非良性增长进而导致近视或驱动近视进展。因此在该阶段强化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能够减少高度近视的发生率,降低眼轴过长带来的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不同近视进展阶段需采取不同管理策略。根据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等多部门共同编写的《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近视阶段可分为近视前期及近视期。近视期根据屈光进展量不同,可分为非进展性近视、进展性近视及病理期。近视前期儿童青少年需进行近视预防。非进展性近视需进行矫正及定期监测。进展性近视需进行矫正及控制。而病理期则需进行矫正、控制及定期眼部健康监测。

角膜塑形镜可通过对角膜可逆性塑形有效矫正近视。角膜塑形镜(hk,h-K)全称为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俗称为OK镜。其采用一种与角膜表面几何形态相逆反的特殊设计,通过戴镜产生的机械力学及流体力学作用,对角膜实施合理的、可调控的、可逆的程序化塑形,改变角膜的屈光力,使得像点落于视网膜上,进而矫正视力。

角膜塑形镜可通过近视化周边离焦控制眼轴增长,有效延缓近视发展。近视发生后,一般的视力矫正措施如配戴框架眼镜,虽然能够将中心光线的焦点调整到视网膜上,但边缘光线的焦点会落在视网膜后方。而眼球具备自我调节功能,会通过眼轴增长来适应边缘光线的屈光力,后果为眼轴不断增长,近视不断加深。配戴角膜塑形镜后,镜片的特殊几何设计能够提供近视化离焦信号,使边缘光线的焦点也落在视网膜上,从而预防眼轴非良性增长,有效延缓近视发展。《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指出,角膜塑形镜是目前临床应用于近视控制的最有效的干预方法之一。

角膜塑形镜适用于8-18岁近视度数发展较快的儿童青少年,并有一定适应症与禁忌症要求。8周岁以下儿童不予验配角膜塑形镜。8周岁以上儿童青少年则需在家长监护下进行角膜塑形镜验配。儿童青少年验配角膜塑形镜近视度数最好在600度以下,散光的度数在150度以下,且角膜曲率(弯曲度)正常。此外,配戴者还需排除眼部进行性疾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各种慢性疾病。

角膜塑形镜验配流程专业复杂,可分为检查、试戴、验配、随访四大环节。角膜塑形镜属于三类医疗器械,需要由有资质的专业验配医师进行问诊和健康检查以确定是否为适宜验配者并了解个体角膜差异,根据检查结果确定试戴镜片,通过配适评估,适当调整各项参数,最后才能定制出与个体角膜和屈光度符合的镜片。同时角膜塑形镜初次配戴者配戴期间需坚持常规性随访,需在配镜后第1天、第1周、第2周、第1个月、第3个月和以后每2~3个月定期复查。夜间佩戴塑形矫正,白天脱镜视力清晰。近视患者可通过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进行角膜塑形,控制眼轴长度增长,进而矫正近视。白天患者即可拥有清晰的裸眼视力,无需再配戴框架眼镜。但角膜塑形镜需坚持连续配戴,一旦停止配戴,视力会恢复至原状。且在使用期间需注意卫生以避免感染等不良反应。角膜塑形镜科学有效的护理和清洁可提高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性及使用年限。角膜塑形镜在使用过程中需搭配各种必备护理液以达到清洁、消毒、冲洗或保存镜片,中和清洁剂或消毒剂,物理缓解(如润滑)接触眼镜引起的眼部不适等目的。必备的角膜塑形镜护理液主要包括摘镜后浸泡镜片的双氧护理液及硬性接触镜多功能护理液,摘镜后或戴镜前冲洗镜片的接触镜无菌生理盐水,佩戴前在镜片上滴加的接触镜润滑液以及用于定期对镜片进行表面蛋白质和脂质沉淀物清洗的接触镜酶清洁剂。科学有效的清洁和护理不仅能够清除配戴后附着在镜片上的沉淀物及污染物、保持镜片的清洁,而且可以增加镜片配戴时的保湿时长和使用年限,有效消灭镜片表面有害微生物,减少致病因素,为角膜塑形镜的安全配戴保驾护航。

技术持续优化,近百年来角膜塑形镜材料与工艺多次升级

角膜塑形镜技术要点是材料参数和工艺设计,优化目标是提高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适性。回顾全球角膜塑形镜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将其分为3个阶段:

1)巩膜接触镜时代(1930-1948年):1937年,莫伦和奥布赖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制作出第一副巩膜接触镜,进入塑胶巩膜镜时代。PMMA材料光学性能良好,矫正视力清晰,矫正角膜散光效果好,容易操作,易清洗,耐磨损。但其透氧性极低,舒适感差,安全性低,后期逐渐淘汰。2)角膜接触镜时代(1948-1970年):1948年,凯文托赫首创一种基于PMMA镜片改良的塑料镜片,直径比角膜小,厚度较薄,配戴时间可以持续整天,宣告了真正的角膜接触镜诞生。但其并未解决PMMA材料透氧性低的问题,临床应用有限。3)硬性透气角膜接触镜时代(1970-至今):1974年,盖罗首创RGP-CL材料硅氧烷丙烯酯,提高了透气性,保证接触镜配戴对角膜的生理影响更小,开始逐步替代PMMA材料,RGP时代进入萌芽时期。1986年上海出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角膜接触镜企业——上海海昌公司。1994年,AF推出Ohf逆转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同年SihF逆转球面塑形镜则将近视度数降低400-500度且具有可控性。1996年,MCH、H’D、NJA合著第一本角膜塑形学教科书《Ohk》。1998年,FDA批准日戴型角膜塑形镜的临床使用。2004年,FDA批准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临床使用。美国《华盛顿邮报》评价34。

材料升级及工艺设计升级是全球角膜塑形镜技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回顾全球角膜塑形镜技术历史可以发现,材料参数的持续升级是提升角膜塑形镜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适性的基础。在光学性能达标的基础上,材料透氧性十分关键,早期PMMA材料透氧性差,虽然光学性能良好,但易损伤角膜,因此未能取得突破性的临床进展。之后随着透氧性更高的新材料RGP出现,角膜塑形镜行业初遇曙光。同时工艺设计进一步升级,使得角膜塑形镜与人眼更加适配,实现有效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的统一。之后,随着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工程力学以及流体力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如今的角膜塑形镜更加适配人眼结构,起效的原理也从压力原理向综合力学原理发展。

国内角膜塑形镜市场发展经历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规范阶段与发展阶段。角膜塑形镜传入中国市场后,初期缺乏行业规范与政府监管,市场混乱,亟待规范。而后随着监管力度的上升与行业规范的制定,国内角膜塑形镜市场逐步重整,逐渐规范化与有序化。1)探索阶段(1997-2000年):早期缺乏合理监管下,角膜塑形镜市场混乱,亟待规范。1997年角膜塑形镜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大力推广。早期医学界对于角膜塑形镜的验配规范了解较浅,且缺乏行业规范和政府监管,导致许多本不具备验配资质的企业和眼镜店纷纷开展角膜塑形镜的不规范验配,跳过了严格的适应证筛选和复杂、严谨的验配流程。媒体广告、企业销售等更是夸大宣传角膜塑形镜的功效。角膜塑形镜被大量当作普通消费品售出。验配后镜片护理、管理、复查回访、异常情况处理等的不足,导致出现了许多严重不良反应如角膜严重感染等,重者甚至造成角膜穿孔。为改变角膜塑形镜市场的混乱局面与层出不穷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原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出台《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管理的通知》,明确需是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中有眼科的二级(含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方可提供角膜塑形镜验配服务,并对医师、技师、设备也提出相关资质要求,同时明确角膜塑形镜验配的操作规范。此后政策逐步出台与完善,促使角膜塑形镜行业规范与监管力度不断提升。同时配戴者的卫生习惯和规范护理,以及验配后复查重要性也被进一步强调。3)市场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近年来角膜塑形镜行业规范化逐步完善,市场进入稳定健康的快速发展轨道。随着青少年近视防控需求的上升,角膜塑形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近视防治指南》首次将角膜塑形镜纳入单纯性近视矫正措施,肯定了角膜塑形镜对于近视防控的有效性。政策支持与监管推动角膜塑形镜行业规范化发展。

全球发展正当时,国内角塑市场如日方升海外市场稳步发展,国内市场方兴未艾

角膜塑形镜为高支出、高毛利率、高续戴率、高用户黏性的蓝海市场。角膜塑形镜售价基本在6000-15000元之间,且在角膜塑形镜使用过程中,护理产品必不可少,人均综合年支出较高,超14000元。根据爱博医疗招股书,角膜塑形镜出厂价在1500元左右,对比售价,下游具有较高的毛利空间。同时角膜塑形镜中游制造环节同样具有高毛利,以欧普康视“梦戴维”角膜塑形镜为例,2016-2021年其毛利率为87%-91%。此外,角膜塑形镜使用后平均1-2年需进行更换,同时患者需定期至视光中心进行复检,角膜塑形镜3-4年、5-6年、7-8年续戴率目前达98%、73%、44%,消费频次高且稳定。同时由于角膜塑形镜技术特点,更换品牌配戴可能导致眼轴报复性增长加重近视,因此患者多以续戴同一品牌角膜塑形镜为主,用户粘性较高。

美国、我国港台等地角膜塑形镜市场起步早,已迈入稳步阶段,我国大陆市场尚处普及阶段。目前角膜塑形镜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广为民众所接受,普及率较高。据PhiiB.M在期刊CLAiE发表的文章《Iivfhkfii》以及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角膜塑形镜在美国渗透率达3.5%,在中国香港渗透率达9.7%,在中国台湾渗透率约为5.4%。而角膜塑形镜行业在中国大陆起步较晚,2018年角膜塑形镜市场在中国大陆渗透率仅约为0.88%,同时,2021年中国大陆角膜塑形镜市场渗透率仅为1.68%左右,角膜塑形镜行业在中国大陆尚处于普及阶段。

角膜塑形镜销售量逐年增加,2021年国内终端市场约204.3亿元,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国内角膜塑形镜销售规模逾250万片(含30-40万试戴片),且目前角膜塑形镜平均售价约为9500元,据此我们测算得2021年国内角膜塑形镜终端市场规模约为204.3亿元。

对标港台地区5%-10%渗透率水平,大陆地区角膜塑形镜行业渗透率尚有广阔提升空间。港台地区儿童青少年课业负担与大陆地区相似,近视防控需求相似,因此其渗透率水平可作为大陆地区角膜塑形镜渗透率未来增长参考值。目前港台地区角膜塑形镜渗透率已达5%-10%,而大陆地区渗透率仅为1.68%左右,未来尚有充分的渗透率提升潜力。我们预计到2030年大陆地区角膜塑形镜的市场渗透率可达8.67%。

需求、供给、政策多维因素驱动国内角塑市场渗透率提升

需求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需求迫切,消费升级催化角塑消费意愿提升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近视防控需求迫切

全球儿童青少年近视人口2019年约为3.12亿,预计未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2019年WHO发布的《世界视力报告》表明,26亿全球近视人群中3.12亿为19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同时根据美国眼科学会预计,全球近视人口到2050年将增长至47.58亿,占世界人口的49.8%。近视防控已成为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眼卫生保健的重点和难点。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人口约1.69亿,预计2025年将达到1.88亿人,近视防控需求迫切。据2018年世卫组织报告,中国近视患者已超6亿人,并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同时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及近视人口数量高居世界第一。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转引自欧康维视招股说明书)统计,2015-2019年中国20岁以下近视人数从1.48亿人增长至1.69亿人,该机构预计2025年将达1.88亿人,2030年将达到1.91亿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需求十分迫切。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持续不断升高,近年来迅速恶化。2020年中国高中生近视率80.5%,高度近视率达7.6%。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呈现以下特点:1)总体近视率超50%,以轻中度近视为主:据教育部与国家卫健委统计,自2018年至2020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虽稍有下降,但始终超50%。此外,据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统计,同期在近视度数分布方面,儿童青少年以轻中度近视为主,58%的学生近视度数小于300度,38%的学生近视度数在300度到600度之间,而有4%的学生超过600度达高度近视标准。2)近视率及近视度数随年级升高快速上升:中小学生近视率随年级升高快速上升。据教育部与卫健委统计,2018-2020年小学生近视率约为36%,而初中生近视率超70%,高中生近视率则超80%。同时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比例也随年级升高快速上升。据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统计,同期中国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比例从小学的1.2%快速上升至高中的7.6%。

消费性支出不断增长催化角膜塑形镜消费意愿提升

角膜塑形镜具备“医疗+消费”双属性,消费意愿随消费能力上升而提升。角膜塑形镜不属于“性命攸关”性质的医疗产品,且相较其他近视防控手段,价格及维护成本较高,因此是一款具备消费属性的医疗产品。自2010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呈不断增长态势,仅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短暂下降。中国居民消费能力及消费水平不断上升,产品附加价值和使用体验愈发受到消费者重视,兼具“医疗+消费”双属性的角膜塑形镜的消费意愿提升。

供给端:角塑产品独特优势及服务可及性提升有望推动渗透率提升

近视矫正技术多样化,角膜塑形镜产品具有独特优势

常见近视矫正方法主要包括框架眼镜矫正、角膜接触镜矫正、手术矫正及药物矫正。其中框架眼镜矫正可分为普通镜架眼镜矫正及离焦框架镜矫正,角膜接触镜矫正包括离焦软镜矫正、硬性接触镜矫正、角膜塑形镜矫正,手术矫正可分为角膜屈光手术及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药物防控则主要以低浓度阿托品为主。不同近视矫正方法各具优缺点。其中在几种常见的近视防控手段中,根据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离焦镜片为指南重点推荐且被国际及科学界认定有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的三大手段。

与多种近视矫正方法相比较,角膜塑形镜具有独特优势:1)普通框架眼镜:普通框架眼镜方便便宜,角膜塑形镜美观防控效果更优。普通框架眼镜佩戴方便,无不舒适感,依从性好,价格便宜。普通框架眼镜为最简单和传统的近视矫正方式,其工作原理为凹透镜可发散光线,使像距变长,恰好落在视网膜上。普通框架眼镜仅能矫正近视,且不恰当的配戴方式会带来近视加重的风险。普通框架眼镜光学像差,外界景物只有镜片中央部分在视网膜上成像,其周边成像仍在视网膜之后,长期会使眼球向后方成像处生长导致眼轴拉长进而使得近视加深。和佩戴普通框架眼镜相比,角膜塑形镜美观且近视防控效果更优。佩戴角膜塑形镜后,患者日间不需配戴框架眼镜即可恢复裸眼视力,方便进行日间活动,且更为符合民众审美要求。同时,佩戴角膜塑形镜可使角膜中央曲率变平,同时在角膜的旁中心区域形成离焦环,可消除远视离焦,遏制眼轴进一步加长,延缓近视度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