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O2O:所谓“死路”,实则未找准“出路”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1 15:04:28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 亿欧导读 ] 行业都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则,不能以信息行业O2O标准来看待眼镜行业,眼镜行业的O2O不是一见钟情,它更像细水长流,是需要小火慢炖熬出来的。任何对眼镜伪O2O的批判,都不能代表真正眼镜行业O2O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前日,亿欧网一篇名为《眼镜O2O的四条死路》的文章,几乎把目前眼镜零售业中几个创新的企业都批斗了一遍,而且言之凿凿、有理有据,想必作者也是对眼镜传统零售有较深研究之人,否则断然写不出如此辛辣的文章。

而此文发表的第二天,也就是昨日,上海赢领眼镜有限公司创始人/CEO、伊视可品牌创始人马金同立即回应,与作者“唱起了反调”,他认为,眼镜的传统零售也好,创新O2O也罢,两者的竞争并没有太多交集,大家提供的消费体验不同罢了,都是有各自的“井”字活法,也就是横竖都能活。

在认真研读了《眼镜O2O的四条死路》后,i创中国参赛项目、深耕眼镜O2O领域十余年的配镜咨询CEO李昌利也有话说,他对文中部分观点不敢苟同,在他看来,所谓的“四条死路”,实则是作者并未找准眼镜O2O的核心出路。

“此文实际上是移花接木,研究对象不正确,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均没有真正理解眼镜O2O的本质,加之套用了一些曾经尝试失败的案例来发表说辞,其实作者所批判的只是眼镜行业的伪O2O罢了。”

“四条死路”皆是细枝末节

在李昌利看来,《眼镜O2O的四条死路》一文中所说的四个点表面看似没错,但实际上这四点对眼镜O2O产业来说皆是不足为重的细枝末节,真正眼镜O2O的本质并不在此。

眼镜产业O2O的本质有三点:一、产品本身是基础;二、验光师验光模式的升级;三、眼镜O2O实则是一个闭环系统,并不是某个点就可以撬动整个大盘的。

那么,真正的眼镜O2O是怎样运作的?首先客户通过信息平台,挑选好产品提交预约,调度中心与顾客确定、然后派单,让验光师把产品带上门,让顾客试戴、验光满意后下单,验光师把验光数据传到加工中心,加工完毕快递送到客户家中。

“这一系列关键步骤构成了眼镜O2O的整个闭环,门店退居写字楼、验光体验、设计师品牌以及上门多选一服务等作者文中讲的,都是眼镜O2O产业内‘边边角角’的东西,并没有抓住产业核心。”李昌利说。

驳死路一:龟缩逃避,大楼里的眼镜店

李昌利:从门店退居写字楼的眼镜O2O,本身就是失败的案例,虽然省了一些成本,但是它积累客户的速度很慢,客户进到写字楼去挑选眼镜的动力不足,这一消费习惯是需要长期培养的。

但诸如此类的模式是眼镜产业O2O发展过程中的探索和尝试,是眼镜O2O的一个发展阶段,以某个特定的阶段来定义整个眼镜O2O产业的生死,未免显得言过其实。

驳死路二:散兵游勇,验光师上门服务

李昌利:作者所提到的验光方式,其实是传统验光1.0版本。目前国内所有眼镜店验光都是依靠固定的设备,在固定的距离下得出验光结果,但是近年来,我们用眼环境已经发生变化,近距离用眼多了,比如看手机、用电脑等,近距离用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高达80%。环境变了,验光方法依然不变,这本身就是错误的。

错误的方法未得到改进,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来这必然触及传统验光设备制造商的利益,二来人们长期被这个行业所引导,已经形成了对传统验光方式的惯有信任。其实,传统的验光设备当初确实起到过一定作用,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境的改变,现在它的作用已经在逐步下降。

传统验光方式一般是让消费者坐在电脑设备前进行验光,然后用插片加以校正。其实电脑验光得出的数据只是一个大致区间,对于第一次佩戴眼镜的消费者来说有一定作用,但主要还是靠插片校正以及验光师问诊来确定终度数。所以,无需盲目迷信眼镜店内看似专业的大型验光设备,其实与手持设备一样,得出的皆是一个区间数值,并非终度数。

目前我们采用的验光方式是基于新科技、新环境下的验光2.0版本,是我们独创的场景验光法,客户体验一直保持100%的满意度。

驳死路三:假装高大,设计师品牌策略

李昌利:至于部分眼镜O2O尝试的设计师品牌策略,这并不是主流趋势,就像任何行业都会存在小众品牌一样,非主流的趋势并不能决定整个眼镜O2O的生死。况且,设计师品牌本身就不求大众化的消费,它自有一部分追崇它的消费者,我们也不能否定它的市场空间。

驳死路四:生搬硬套,家中试戴五选一

李昌利:上门试戴确实是效仿国外的,但并不是所有眼镜O2O行业都在生搬硬套,至少我们亿超就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升级。

而作者提到的库存问题,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是否上门试戴能决定的,解决这一问题要依靠眼镜O2O创业者的整体开发和运营能力。现在很多搞眼镜O2O的人,都不懂、不重视产品开发,或者开发能力不足,当然也有一些是直接从眼镜批发市场淘货,连基本的产品都不能保障,想仅仅依靠玩商业模式来赚钱,从长远来看是根本行不通的。

总而言之,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则,不能以信息行业O2O的标准来看待眼镜行业的O2O,眼镜行业的O2O不是一见钟情,它更像细水长流,是需要小火慢炖熬出来的。任何对眼镜伪O2O的批判,都不能代表真正眼镜行业O2O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本文章来自亿欧网略有修改,如需删去请联系kaity@yichao.cn

相关阅读: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