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激光治疗近视哪家好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1:52:36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感动鹰城2021年度人物揭晓!他们都是谁?做了那些事?

大河网讯这一晚属于感动,鹰城人向感动他们的英雄深深致敬!2月21日晚,由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主办、平顶山市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平顶山市感动鹰城2021年度人物发布,汝州市大峪镇原党委书记张雅丽等10名个人和平顶山蓝天救援队1个集体获此殊荣。

鲁山激光治疗近视哪家好

当选感动鹰城2021年度十大人物的分别是:汝州市大峪镇原党委书记张雅丽、河南平高通用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鸿威、平顶山市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部长卢雪梅、郏县广阔天地乡邱庄村党支部副书记黄召伟、汝州市公安局临汝镇派出所原副所长叶光辉、2020东京残奥会50米蝶泳S6级冠军王金刚、平顶山市公安局警官培训中心政委胡艳琴、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主管护师王二锦、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四矿职工李卫东、平顶山市消防救援支队石龙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汪振波。

三百六十五个日夜,他们用忠诚奔赴使命,面对险象环生,他们是神兵天降。组委会将唯一的英雄集体授予了平顶山蓝天救援队。

感动鹰城2021年度人物事迹简介:

张雅丽

张雅丽,女,1975年9月生,中共党员,2014年12月至2021年8月,历任汝州市大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党委书记。

2021年7月20日下午,特大暴雨使大峪镇区淹没在滚滚洪流中,危急时刻她站在铲车上指挥群众转移,多次往返查看是否有没来得及转移的群众。当发现被洪水冲下来的一辆面包车内有人时,她站在铲车上指挥营救,让铲车横在洪水中阻挡水流冲击。在营救过程中她的喊话声嘶力竭,当被困群众脱离危险后她泪流满面。

任大峪镇党委书记期间,张雅丽带领干群绿化了万亩荒山,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培育并形成了适合山区的特色种植产业。在2021年这次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中,大峪镇防汛战时指挥措施得当,妥善安置受困群众1300余人,全镇无一人伤亡。

2019年以来,她先后获得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河南省防汛救灾“身边好人”、平顶山市“新时代脱贫攻坚楷模”等荣誉称号。

叶光辉的妻子和儿子在颁奖现场

叶光辉,男,198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生前系汝州市公安局临汝镇派出所副所长。

2021年11月18日,他为制止严重暴力犯罪,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处警中突遭犯罪嫌疑人暴力袭击,头部、背部多处受重伤,被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不幸于当晚牺牲。

参加公安工作16年来,他扎根基层,忠诚履职,不顾个人安危2次冲入火海救出遇险群众;他廉洁自律,刚正不阿,提供重要证据成功摧毁“张某民恶势力犯罪集团”。2012年以来,他担任临汝镇派出所副所长,共办理刑事案件220余起,行政案件270余起,其中破获案件18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人;配合刑侦人员参与案件侦查,抓获犯罪嫌疑人22人。此外,他还调解处理影响辖区稳定的矛盾纠纷300余起。

2021年11月23日,他被共青团河南省委追授“河南青年五四奖章”,2014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王金刚

王金刚,男,1991年3月出生,鲁山县库区乡婆娑村人,东京残奥会50米蝶泳冠军。

王金刚幼年遭遇不幸,但他身残志坚,与游泳结缘,在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后,终于破茧成蝶,站上东京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

1997年,一场意外的电击,使他失去了整个左臂,右臂也只剩下小半截。但他没有消沉,在母亲的教导下开始用脚打理自己的生活。日积月累,他不仅能用右脚写出工整的汉字,还能用脚拿东西、炒菜做饭。

2008年,他与游泳结缘,经过测试进入平顶山市体育运动学校。他刻苦训练,平均每天坚持练习游泳6个小时。凭着顽强的意志,他的成绩越来越好,多次代表国家、省、市参加比赛,摘金夺银。

他热心公益,是平顶山市消防宣传公益使者。

2021年,他在东京残奥会获得50米蝶泳冠军,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获得游泳1金1银2铜4枚奖牌,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黄召伟

黄召伟,男,197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郏县广阔天地乡邱庄村党支部副书记。

2021年11月26日,黄召伟同志骑电动车回村完善村集体经济项目手续时发生事故。在医院,他打了4针麻药、拔了2颗牙,唇侧骨壁脱落缝合36针。他在陷入半昏迷状态时,伸手比划着要写字,陪护人员找来纸笔,他歪歪斜斜写下“回去要落实五美庭院、脱贫攻坚工作”。

2019年4月,黄召伟同志被确诊为恶性甲状腺癌,在村干部多次劝说下才到郑州手术。术后第6天他就出了院,伤口还没长好就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黄召伟任村干部十五年来始终恪尽职守,在他和全村干部群众的努力下,邱庄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省生态文明村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远近闻名的“书香邱庄”“和谐邱庄”“文明邱庄”。

2020年,他获得平顶山市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被评为平顶山市优秀共产党员。

卢雪梅

卢雪梅,女,196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平顶山市残联教育就业部部长。

平顶山市残联的扶贫办设在教育就业部,卢雪梅不顾1600度的高度近视和脑梗后遗症,敬业奉献,以实际行动彰显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的爱心、责任心。2021年,她实行“发放残疾人证与享受政策同步工作法”,打通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持续推动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行“量体裁衣”式无障碍改造,优先满足“三类人群”、低保家庭的改造需求,使358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620万元,为1701名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训练,为3387人提供了辅助器具;残疾学生奖励资助标准得到提高,使我市对贫困残疾家庭学生资助金额、范围都位居全省前列。

2018、2019、2020年度她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获得平顶山市第二届脱贫攻坚“鹰城榜样”先进个人“贡献奖”。

王二锦

王二锦,女,1982年11月生,中共党员,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主管护师。

2021年5月22日下午,一名中年男子在路边晕倒,脸色苍白、口唇青紫,无意识、无心跳、无呼吸。危急关头,她看到后立即出手相救,一边吩咐路人拨打120,一边跪在地上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她的专业化施救为患者的进一步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抢救完病人,由于连续进行10多分钟的心脏按压,她跪着的腿酸痛麻木,连站都站不起来,后来在路人的帮忙下才慢慢站了起来。

2020年1月,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支援抗疫预备队。她把换洗衣物带到了医院,吃、住、睡全在医院,每天工作时间近10个小时,在发热门诊一干就是两个月。

多年来,她曾多次获得市卫健委及市二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优秀护理工作者等荣誉,并在市二院举办的“单人心肺复苏”技能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胡艳琴

胡艳琴,女,1971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平顶山市公安局警官培训中心一级警长。

2021年9月,胡艳琴通过笔试、面试、座谈、演讲等环节,从全省18个地市众多党史学习佼佼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出战全国党史知识竞赛的3名队员之一。9月25日,她参加“全国党史知识竞赛”总决赛,河南代表队荣获三等奖。

2019年到2021年,胡艳琴先后主持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和警官培训中心工作,均获得全省绩效考评第1名。她学思相结合,工学相促进,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挑战不可能》等诗词比赛中均取得佳绩。她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全国30多家媒体予以宣传报道。

从警30年来,她先后被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获颁“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李卫东

李卫东,男,1968年8月生,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四矿职工。

2021年6月13日,一个小孩不慎落入湛河。危急关头,他不顾危险跳入河中。由于孩子落水处水深流急、有漩涡,20多分钟过去,他仍未找到落水儿童。此时的他已筋疲力尽、头晕眼花、体力不支,待救援人员纷纷赶来施救后,便先上了岸。上岸后的他深感愧疚,面对拿手机拍摄他救人画面的路人鞠了一躬说:“我没救到已经够惭愧了。”说罢转身离开。

他奋勇救人的事迹先后被4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迅速传播,“救人大叔”的事迹感动了网络。

6月21日,平煤神马集团四矿对他进行表彰,他将10000元奖金捐赠给了矿工会,用于资助困难职工。

2021年,他先后获得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四矿第二季度“身边好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二季度“平煤神马好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百名道德模范”、平顶山市湛河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称号。

汪振波

汪振波,男,198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平顶山消防救援支队石龙区大队大队长。

2020年5月25日,北环路一仓库发生火灾。他独身抵近侦察后带领队员冲进火场,将7名群众先后救出。在30个小时的灭火战斗中,他多次带领强攻灭火小组,进入部分坍塌的建筑内部,阻断火势蔓延,最终转移被困群众20余人,成功保护了紧邻的民房、仓库、加气站。

2021年7月21日,石龙区突降暴雨,龙馨苑小区一百余名群众被困楼内。他和队员们用大锤打洞凿壁,手指磨破了也全然不顾,奋战半个小时排除了险情。中央电视台对他们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7·20”洪灾时,他递交了请战书,并加入线上志愿团队,成为“7·20”洪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协调中心的一名指挥者,协调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救灾。

入队19年来,他参加灭火救援5000余次,抢救被困人员1300余人,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

史鸿威

史鸿威,男,1982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南平高通用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21年7月,河南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史鸿威成立专项保电领导小组,快速响应灾区电力救援工作。在他不舍昼夜精心组织下,累计向灾区调配发运电力设备4436台(套),圆满完成郑州地铁2号线东风路站抢修任务。

2018年史鸿威任平高通用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后,精简管理人员,并一举改变了自制产品逐年萎缩的局面,自制产品产值连年攀升。2020年,该公司自制产品产值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仍逆势增长,4、5月份连创单月产值9200万元的历史新高。

他创立了平高集团首个国家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创新工作室——“史鸿威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潜心研究中压环氧树脂绝缘件技术,使公司快速掌握了中压开关配套绝缘件的核心工艺。

多年来,他先后获得省、市级及平高集团技术创新奖、进步奖40余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

平顶山蓝天救援队

平顶山蓝天救援队组建于2018年,发起人为曹阿杰。

2021年,蓝天救援队组织大型公益性活动百余起,总服务时长38047小时。

他们应“汛”而动,7月20日,暴雨席卷郑州,他们是第一支到达灾区的异地救援队伍。4天时间搜救转移荥阳市崔庙镇被困群众近400人。24日,他们转战新乡,3天时间搜救转移900余人。9月25日,他们参加叶县抗洪救灾,14个小时转移被困村民308人、叶县高中师生1125人。国庆期间又参加了山西省的抗洪救灾。

他们积极参与疫情防控,2021年1月18日,他们到石家庄市支援抗疫,做消杀和疫情筛查等工作,一直坚持了31个昼夜,在农历正月初六才返回平顶山。2021年下半年,他们担负了平顶山市防疫消杀任务,消杀总面积达200多万平方米。

2021年,蓝天救援队先后获得“平顶山市三八红旗集体”和“工人先锋号”等荣誉。(蔡长伟薛迎辉)

不想做陶器的食神不是好艺术家——艺术狂人鲁山人其人其艺

(本文为雅众文化编辑对2019年8月上海雅众文化策划、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发行的拙译《鲁山人陶说》“译者序”的整合节选。)

鲁山人陶器作品

在日本,已经逝去几十年的北大路鲁山人也算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虽然严格意义上不能算家喻户晓,但一般意义上说的人人皆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你在街头随便向路人打听鲁山人是个什么人,他们十有八九都会说是个美食家。鲁山人美食家名声太大了。

其次是十有六七还会竖起大拇指说鲁山人是个了不起的陶艺家。鲁山人的陶瓷艺术,在日本近代陶瓷制作史上,也算是独树一帜,自成一家,称得上伟大了。

再次之,十有三四,也就是那些真正了解鲁山人的人,应该还会说鲁山人是个了不起的书法家、了不起的篆刻家、了不起的雕刻家、了不起的画家、了不起的漆器艺术家……

鲁山人陶器作品

总之几乎所有与艺术有关的事情,他都能来两下子,而且来的那两下子,无一例外还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都成为那个行道的翘楚。

如此奇才奇人,在日本近代史上也算是绝无仅有了,称之为奇迹一点不夸张。

就是这么一个了不起的干啥啥成的人,晚年却基本上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陶瓷器的制作上。几十年的忘我投入,我们可以想象鲁山人陶瓷器艺术的成就会有多大,会有多么了不起。

那么鲁山人到底是个什么人,鲁山人为何开始制作陶瓷器,鲁山人用什么精神制作陶瓷器,鲁山人制作的陶瓷器到底如何等等,有关这些问题,只要看了雅众新书《鲁山人陶说》就能知道。

雅众·美物之道系列之《鲁山人陶说》

草根逆袭

鲁山人明治十六年(1883)生于京都上贺茂神社下属的一个社家家庭。本名北大路房次郎。他家虽然属于神社,却是众多下层社家之一,家境非常贫寒。

鲁山人出生前父亲自杀,作为遗腹子出生后不到七天,就被送给人当养子。后来被转送多次,最后被送到一个叫作福田武造的木板师的家。这个福田也是个不务正业的,每日只知喝酒赌博,常常几日不沾家门。当然也是缺衣少食。鲁山人小学四年毕业时,就被送到人家去做“丁稚奉公”(童工)。

用流行的话说,小时候的鲁山人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草根”。一般情况下,他的命运大概都能想象:小时给人打工,长大一点后参军打仗,如果命大不死,回到日本因为没受什么教育,只能在小作坊当个工人。然后命好的话就能结婚生子,随着社会的发展,过上小确幸的生活。

但是也许天才和凡人的区别就在于此吧,鲁山人似乎命中注定就是一个不一般的人,命中注定不会过上普通的生活。他15岁左右开始跟人学习写字画画,马上就崭露头角。他参加的习字比赛,每次都获大奖。17岁的时候看到画广告牌能挣钱,自己开始画,马上就成为西洋广告牌名手。20岁上京后,一幅隶书“千字文”,一举获得当年日本美术展览会一等奖。当时日本年轻男人都被征兵,但也许老天爷惜才,竟使他因近视躲过了这一劫。然后他自学篆刻等,又是自成一家。

北大路鲁山人(右)与毕加索

他喜欢吃,看不上别人做的,本来是自己做自己吃,后来竟做到开美食俱乐部,给会员吃,又轰动当时东京各界,每日车马成龙,竟被警察警告。

后来开始制作陶瓷器,住到镰仓山里,自己动手制作并绘图以及装窑烧制,又成为最有名的陶艺家。

鲁山人的人生,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一个穷草根不向命运低头,不向社会妥协,不受命运摆布,靠自己的奋斗,出人头地,逆转成功的典型。

鲁山人的美食俱乐部「星冈茶寮」旧址

食不厌器

中国人常说人是衣裳马是鞍。而鲁山人开始制作陶瓷器的动机,其实就是从这里生发的。因为他作为一个自己都承认的日本第一美食家,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食器是料理的衣裳”,意思就是美食需要美的食器。鲁山人说:

“食器之于料理,就像衣服之于人。正如人不穿衣服不能日常生活,料理没有食器盛装也不能独立存在。所以食器可以说是料理的衣服。”

“所以说对料理感兴趣的人,就不可能对相当于料理的衣服的食器漠不关心。”

螃蟹盘,鲁山人作品

既然食器是料理的衣服,那么人是衣裳马是鞍,自己做的天下第一美食,当然要用天下第一的食器盛装了。可是环顾四周,他却找不到能配上自己料理的食器。

他很看不上当时日本的陶瓷器:“如今在日本制作的陶瓷器,不管制作得如何精致,都是低水平的日常用食器,只不过是厨房用的器皿而已。”

那怎么办呢?再美的人也得穿衣裳,再好的美食也得盛装才能上席面啊。“一盘好的料理,需要精心装盘,色彩清鲜、刀工精致,和精美的食器相映成趣,没有各方面的审美意识是不行的。”

菜板盘,鲁山人作品

倾心陶艺

鲁山人是一个非常崇古的人,因此他开始收集中国明朝的和日本各种古陶瓷器用于盛装自己的美食。但后来关东大地震,收集的那些全都震碎了。

再后来重新开张,生意扩大后,再收集也不够用了,随后他就产生了自己动手制作的念头。

“从这种立场上不客气地说,我对现代陶工们有所不满,所以请自隗始,自己开始研究。况且我还研究美食,还有研究美食这个事业,也有研究食物的衣服的责任,所以更应该努力研究创作陶瓷器。”

然后就一发而不可收,从40来岁开始,一直专心制作到76岁去世。在鲁山人七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除了美食(美食能否算作艺术值得商榷),陶艺算是他下的功夫最大、投入精力最多、坚持时间最长、取得成就最大的艺术了。

北大路鲁山人制陶中

他的艺术观点包括——

唯古为美:

“日本过去的美术品,特别是桃山时代以前,年代越久远,越质朴,越富有魅力,无不给观客以心灵震撼。不管你看什么,都美观大方。反过来看现在的美术界,无不小里小气,甚至显露出某种丑陋的嘴脸。”

“在制作上我追求的,全部都是日本和中国的古陶瓷器精品。不仅明代的青花瓷或彩绘瓷,还有朝鲜的和日本的陶瓷器类,不论什么,只要是德川中期往前直到镰仓时代前后的东西,自己喜欢的都是我研究制作的对象。”

师法自然:

“我的人生是与生俱来喜欢‘美’。对人工制作的美术品虽然也很敬重,但绝对喜欢的是自然美。‘自然美礼赞一边倒’。不论是山还是水、石头、树木、花草,不用说还有禽兽鱼虾等,只要是自然的,我都觉得是美的,我都喜欢得不能自已。”

“所有的艺术追根溯源,都是来自自然,除此以外没有其他路可走。人工做的任何艺术作品,说到底无论如何是比不上天地间的自然美的。”

山茶钵,鲁山人作品

艺术性至上:

“陶器之美与书画之美、雕刻之美、建筑之美、庭院之美等艺术之美没有任何区别。”

“自己是个陶艺作家,就只关心陶瓷器艺术,不关心其他艺术的话,你就只能是一个工匠。”“我认为做不到不断追求美,热爱美,掌握美,与美接吻,那么作为一个美术家,你的生命就走到尽头了。在艺术上只有热烈的爱决定一切。”

1952年,70岁的鲁山人为日本战后所制的最大型轮船AwDi的宴会厅墙壁创作了两件绚丽无比的作品:

鲁山人生前谁都骂,唯我独尊。跟朋友合作办茶寮(会员制饭店),也因意见不合而分道扬镳;结婚也反复多次,跟子女也关系不好,最后只能落到“孤家寡人”的地步。

晚年,他在山里做陶瓷器烧窑,过着自给自足的“像小鸟”一样的自然生活,周围全是世上最美的美术品(陶瓷器、书画等),一个人与自然为伍,孤苦,悠然自得。

“总之,鄙人既不是陶人,也不是书法家,鄙人像是一个稀奇古怪的顽皮少年。”

北大路鲁山人,本名房次郎,日本著名全才艺术家,被授予“人间国宝”称号。自学成才,早年因书法、篆刻技艺成名,后深入研究美食、陶艺、古美术,在各领域都颇有建树。战后在欧美各地博物馆进行多次讲演,作为融汇日本传统美与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家在国际上享有赞誉。

(内容整合自《鲁山人陶说》译者序,雅众文化出品。图片来自网络)

《鲁山人陶说》

北大路鲁山人著何晓毅译

雅众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是日本国宝级艺术大师北大路鲁山人谈陶器的随笔集。在本书中,他回溯自己的陶瓷创作之路,结合自己的制陶经历,以尖锐的审美之眼评析陶艺史上的名家名器。每一段鉴赏都是对自己推崇的“雅美”的生动注解,都在拓宽我们的美学感悟。

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刘昌法 捧出真心给百姓

编者按:2015年11月19日,市委书记王浩到博山区石马镇西沙井村调研,无意中看到了在西沙井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市委政策研究室农村科科长刘昌法同志放在案头的工作日志,翻阅之后,王浩书记被深深感动,之后作出批示:“从他身上,看到了严实作风、百姓情怀和吃苦奉献精神。”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会议上,王浩书记再次指出:“就刘昌法同志来讲,不在于他能让派驻村发生多大变化,就他这种工作精神、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就足以让我们感动,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2015年11月24日,淄博大地迎来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

入夜,博山区石马镇西沙井村最高处——傍山腰的一处普通农家小院里,一位面貌清癯、头发斑白的中年人独坐在火炉旁,望着窗外飞舞的雪花,陷入沉思。

他,就是市委政研室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刘昌法。

算起来,从2012年起,刘昌法已连续4年,在远离繁华城市的偏远山村、在透风漏气的农家平房内,迎来每年冬季的首场雪。

雪花不停地飘落。屋外,西沙井已是一片银色世界,整个山村被包裹得严严实实。

此时的刘昌法,内心有喜有忧。

喜的是,在驻西沙井村前,他已在池上镇上小峰村驻村3年,在那里,他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富民治村,使昔日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了全省生态文明村、省级旅游特色村,成为全国扶贫改革试点的典型。

忧的是,如今自己挂包的西沙井村,虽然经过5个月的工作,发展思路已经明确,村庄面貌大有改观,但这个省定贫困村,要真正实现“脱胎换骨”,还有很多困难得去克服。

驻村的突破口在哪里?如何在西沙井这张“白纸”上绘出最美的“图画”?想到这里,他深感重担在肩,时间紧迫,无暇继续欣赏雪景,拿起笔边琢磨边在工作日志上书写起来……

初识刘昌法,是在2015年的11月19日。

这天,记者随同市委书记王浩到博山区调研,其中一个点是石马镇西沙井村。

王浩书记来到村里,仔细听取刘昌法对扶贫工作及村庄发展规划、项目实施情况汇报,详细了解挂包工作有关情况,并临时提议去他的住处看一下。

一行人看后都很受触动:进门的堂桌上,放着一双筷子和半碗面条,一问才知是他早晨急着协调村民纠纷,没来得及吃完的。屋内陈设相当简朴,除了工作生活必需品,几无他物。

在刘昌法的卧室兼工作间,王浩书记环顾四周,发现书桌旁放着几个笔记本,便顺手拿起一本翻读起来。原来,这是刘昌法的生活日记,每天的活动、工作记录得很仔细。随后,王书记又翻阅了旁边的几个笔记本,是他的工作日志,条目清晰,一目了然,件件都是实事,事事关涉民生。

王浩书记询问得知,驻村期间,刘昌法数年如一日,坚持记工作日志和生活日记,一记就是厚厚9大本,成为他几年来扶贫实践和心血付出的见证。

在现场,王浩书记深有感触,对刘昌法同志扎根基层、融入群众,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广大选派干部都能以这种严实作风、百姓情怀和吃苦奉献精神,植根基层,服务百姓。

3年半时间,2个帮包村,9本沉甸甸的“民情日志”,藏着怎样的苦辣酸甜?

“只有实现城市、农村‘两把钥匙’的转换,才能实现从机关干部到农村干部的角色转变”

那天,当得知自己被组织确定作为市选派干部驻村帮包担任‘第一书记’,刘昌法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他在当天的日记里郑重写道:“在将到知天命之年,我做出了人生中的又一次重要选择,我要到农村去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干点实际工作,即使干不了大事,至少也能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一点实事,不枉多年来党和人民的培养教育。”

其实,早在报名之初,亲朋好友就大多不理解:快50岁的人了,没几年就要离岗了,在机关待着混几天就到点了,下去操心受累,图个啥?

刘昌法笑而不语。日记里的那段自白,吐露了他的心迹。

当年4月13日,怀着对新岗位的渴望与期盼,他兴冲冲到上小峰村走马上任。

然而,刚到村里,就有老乡在背后议论:什么第一书记,就是来“镀金的”,和飞蝗差不多,落一落地就飞走了。

听到这些,刘昌法没有辩解,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放下架子,铺下身子,想出法子,干出样子。

到村那会儿,正赶上村里建设两座拦河塘坝。由于资金问题水泥告罄,若不尽快解决,就会延缓工期,增加工程开支。刘昌法立马向“娘家人”求助,市委政研室领导十分重视,积极协调,2天帮忙解决了35吨水泥,塘坝工程顺利完工。

头炮打响,全村轰动。怀疑的声音有所减弱:这个干部,像是来真干事的。

刘昌法并未得意。他深知,要想赢得群众认可,必须主动融入、真蹲实驻、带头苦干。

“机关与基层、城市和农村,两种不同的工作环境。如果拿着城市的钥匙去开农村这把锁,势必会处处碰壁。只有实现‘两把钥匙’的转换,才能实现从机关干部到农村干部的角色转变。”这天晚上,在条件艰苦的宿舍,他写下这样的工作感悟。

接下来,刘昌法吃住不离村,每天早出晚归,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上小峰村地处鲁山腹地,山高岭多,村民居住分散。但一个多月时间,全村189户村民,他硬是访了个遍。遇上老乡不在家,跑上三四趟是家常便饭。

通过推心置腹、谈心交心,村情民意大致明了,群众感情开始升温,帮扶思路逐渐明晰。从此,搞调研、捋思路、求亲戚、托朋友、访部门、跑项目、拉资金……刘昌法犹如上足弦的发条,四处寻求村庄发展之路。

乡亲们发现,刘书记黑了瘦了,纷纷劝他注意身体。他总是笑着摆摆手:“咱是铁打的,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