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激光治疗近视眼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3:09:46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高度近视暨疑难眼病公益会诊 6名“ICL云南爱眼大使”获手术资助

2016-08-2022:11都市时报记者王柔

华德激光治疗近视眼

现如今,存在高度近视困扰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但很多人不知道,高度近视容易诱发眼底病变,而眼底疾病是眼科最大的致盲因素。

为让更多高度近视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诊治,8月20日下午,昆明普瑞眼科医院携手ICL手术晶体全球独家研发机构瑞士STAARSi公司,举办“高度近视暨疑难眼病大型公益会诊”活动。公益会诊的同时,活动主办方还进行了“ICL云南爱眼大使”的最终评选,6名患者成为爱眼大使,获得了2000-5000元不等的ICL手术费用资助。

当天下午1点半,公益会诊正式开始前,高度近视嘉宾与会诊专家在昆明普瑞眼科医院六楼举行了小型见面会,普瑞眼科ICL手术专家范文瑾主任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公益会诊相关情况,以及高度近视的最新矫正方式ICL手术的发展现状、前景和手术过程。其后,瑞士STAARSi公司大中华区代表刘侃先生详细介绍了“ICL云南爱眼大使”报名情况与评选细节,截止当天已经有120多位高度近视患者报名。

下午2:20,公益会诊正式开始,昆明普瑞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主刀医师、云南ICL手术权威专家范文瑾,普瑞眼科集团全国会诊中心眼底病首席专家、北京华德眼科医院业务副院长郑惠,一起对当天到场的60多名高度近视患者进行了会诊。会诊结束后,十多位眼部状况符合ICL手术条件的患者预约了ICL手术。与此同时,六位高度近视嘉宾被评选为爱眼大使,其中一位嘉宾被评选为“明眸天使”,获得了5000元ICL手术费用资助,两位嘉宾被评选为“明眸使者”,获得了3000元资助,三位嘉宾被评选为“明眸爱眼大使”,获得了2000元资助。

昆明普瑞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主刀医师、云南ICL手术权威专家范文瑾主任介绍,ICL是目前安全、高端的近视矫正方案,临床结果表明,ICL是矫治近视的有效方法。与准分子激光手术不同,ICL不切削角膜,通过微创手术将ICL晶体植入眼内,手术时间短,无需改变眼睛本身的结构,对角膜无损伤,矫正之后视力更清晰,是近视矫治技术的新趋势。

普瑞眼科研究报告:聚焦重点城市的优质民营眼科连锁医疗服务机构

(报告出品方/作者:德邦证券,陈铁林,陈进)

1.普瑞眼科:知名民营眼科连锁医疗服务机构普瑞眼科:国内位居前列的全国性眼科连锁医疗服务机构。普瑞眼科致力于为眼科疾病患者提供诊断、治疗、保健及医学验光配镜等眼科全科医疗服务,业务覆盖四大领域:屈光、白内障、医学视光以及综合眼病。截至2022H1,公司在全国十余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共设立了23家眼科专科医院和3家眼科门诊部,并辐射当地周边区域,形成全国网络布局。从公司业务布局范围来看,主要涵盖四大领域:1)屈光:包括全飞秒、半飞秒、飞秒、全激光、准分子、人工晶体植入等治疗类型;2)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综合眼病:角膜病、青光眼、斜视、泪道病、眼底病;4)医学视光:角膜塑形镜、RGP角膜接触镜和医学验光配镜。

受疫情影响+享受复工复产相关政策,公司业绩出现波动。1)从收入端来看:公司2019/2020/2021年营收分别为11.93/13.62/17.1亿元,同比增长17.4%/14.2%/25.6%,2022H1营收8.9亿元,同比增长5.1%;2)从业绩表现来看:2019/2020/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9/1.09/0.94亿元,2021年有所下滑,同比下降13.8%,2022H1归母净利润为0.51亿元,同比下滑21.5%;3)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业绩出现波动,同时公司享受疫情环境下支持复工复产的相关政策,包括社保减免政策等,2020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22.4%;在2021年,公司执行新租赁准则以及社保减免政策的退出,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同比下降13.8%;4)受疫情影响,2022H1业绩承压:营收8.9亿,同比增长5.1%;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下降21.5%。

屈光项目贡献公司主要营收,增速明显。1)屈光项目:营收从2017年的2.7亿增长至2021年的8.7亿元,CAGR为34.7%,为公司增速最快的业务,且营收占比从2017年的32.9%增长至2022H1的59.8%,在公司业务中所占比重逐年提升,目前贡献近6成收入;2)视光项目:营收从2017年的1.2亿增长至2021年的2.8亿,CAGR为24.2%,营收占比较稳定,2022H1营收占比为14%;3)白内障项目:营收稳定,2022H1营收1.2亿元,占比逐年降低,从2017年的34.2%降低至2022H1的13%;4)综合眼病项目:增速较缓,占比降低,营收从2017年的1.5亿提升至2021年的2.7亿,CAGR为16.1%,占比从2017年的18.2%降低至2022H1的13%。

屈光项目贡献超七成毛利,毛利增速超过营收增速。1)屈光项目:毛利从2017年的1.2亿提升至2021年的4.6亿,CAGR为40.1%,超过同期营收复合增速的34.7%,毛利占比从2017年的36.7%提升至2022H1的71.3%,贡献超七成毛利;2)由于屈光项目的快速增长,公司其他项目毛利占比均有所下降:视光项目毛利占比从2017年的17%降低至2022H1的13.7%、白内障项目毛利占比从2017年的37.2%降低至2022H1的10.5%、综合眼病项目毛利占比从2017年的9%下降至2022H1的4.5%。

公司销售费用率呈下降趋势,管理、财务费用率略有提升。1)销售费用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2017年的23.4%下降至2022H1的18%,下降了5.5;2)管理费用率: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及新增医院的建设,相应的工资薪酬、租赁费用、办公费用及折旧摊销随之增加,公司管理费用率从2020年开始有所提升,从2020年的12.5%提升至2022H1的14.4%,提升了1.9;3)财务费用率:从2017年的0.4%提升至2022H1的3.4%,随着微信或支付宝等第三方收款金额逐年上升,相应手续费亦逐年上升,且2021年开始财务费用率明显提升的原因为执行新租赁准则。

公司毛利率稳步提升,净利率处于较低水平。1)公司毛利率持续稳步提升:从2017年的40.1%提升至2022H1的43.9%,提升了3.8,近几年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较高毛利率的医疗服务项目:屈光项目的收入占比逐年提高;2)公司净利率处于较低水平:2022H1净利率为5.8%。

从分业务的毛利率情况来看,1)屈光业务毛利率稳步提升:从2017年的44.7%提升至2022H1的52.3%,其中2019年毛利率为52.1%,较上年增加4.9,主要原因系公司引入更高端的眼科医疗设备和手术方式、选择全飞秒等中高端屈光手术的患者数量逐渐提高、中高单价的屈光服务项目占比逐渐提高,带动了该项业务毛利率的提升;2)白内障业务受医保政策控制,毛利降低:从2017年的43.7%下降至2022H1的35.3%,下降了8.4,主要原因系从2019年起,白内障项目受到医保政策的控制,手术数量下降幅度大,项目分摊的固定成本上升,拉低毛利水平;3)视光服务项目:2019年毛利率同比下降1.7的原因是视光业务单位成本上升幅度较大,2021年视光服务毛利率为46.8%;4)公司综合眼病毛利率与其他业务相比,处于较低水平,2021年毛利率为19.6%,2022H1毛利率有所下滑,为15.2%。

股权结构集中,管理决策权稳定。徐旭阳为普瑞眼科实际控制人,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累计控制公司52.68%的股权。其中直接持有普瑞眼科6.75%的股权,并通过普瑞投资、锦官青城、扶绥正心、扶绥正德和福瑞共创合计间接控制公司45.93%的股权。

2.眼病:人一生各阶段均可能患病,诊疗市场超2000亿人类从出生开始在不同年龄段可能会面临不同的眼科疾病威胁。婴幼儿时期可能会出现先天性白内障、过敏性结膜炎、斜弱视、近视等疾病,中老年时期可能会出现成人过敏性结膜炎、老年黄斑变性、青光眼等疾病。人类通过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约90%是由眼睛来完成的,眼部疾病将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常见的眼科疾病及治疗方式为,1)屈光不正:常见治疗手段包括屈光手术(角膜、眼内屈光手术等)和医学视光(框架镜、角膜接触镜等);2)白内障:常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等)和药物治疗(部分滴眼液等);3)其他眼科疾病:包括青光眼、眼底病及干眼。

眼病诊疗市场超两千亿市场,随着眼科疾病患病率提高及低龄化、眼科医疗服务行业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1)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测算,2019年我国眼病诊疗总收入(含眼科药品收入)约为1293亿元;根据Ei研究报告数据推测,眼镜零售市场规模约为812.64亿元,以此判断我国眼科市场规模约为2105.64亿元;2)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及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我国眼科疾病(屈光不正、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的患病率不断提升,并呈现低龄化的现象,我国眼科医疗服务行业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2.1.屈光手术:恢复快、稳定性好,客单价逐年提升

国内屈光矫正手术以近视治疗为主,目前近视眼手术以激光角膜手术和晶体植入为主。据头豹研究院,2020年,中国屈光矫治手术中近视治疗占比约91%。1987年近视眼手术传入中国,经过30年发展,目前屈光手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激光角膜手术可分为:制瓣类(例如半飞秒手术)、表层类和透镜类(例如全飞秒手术)。近视眼手术恢复时间基本在一周内,最终视力基本保持在1.0-1.5,并且手术切口极小。

手术矫正视力恢复较快且稳定性好,客单价逐年提升,渗透率较低。1)由于手术矫正视力恢复较快,且稳定性好,近年来国内近视眼手术量稳健增长,2020年国内近视眼手术197万例,同比增加7.7%;2)随着晶体植入手术进入市场及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客单价逐年提升,从2015年的1.4万元增长至2020年的2.4万元,CAGR为11.34%;3)据公司招股书测算,美国2018年近视人群屈光手术比例在0.8%至0.9%之间,我国渗透率约为0.25%,渗透率约为美国的1/3。

2.2.白内障: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CSR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白内障是一种频发于老年群体的可致盲性眼病,病因由多种因素(如遗传、老化、辐射等)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发生浑浊,光线受阻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线模糊。据《2018年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新进展国际会议》的数据,我国60-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9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90%以上。

我国白内障手术数量增速明显,手术率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手术是白内障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开展及眼科服务能力的提升,我国白内障手术数量保持快速增长:1)根据中国防盲治盲网的数据及第三届中国眼健康大会信息,1990年前我国白内障年手术量约为14.3万例,CSR(每年每百万人白内障手术例数)仅为83;2)2012年我国白内障年手术量为140万例,2018年为362万例,2012-2018年CAGR为17.2%;3)2018年我国白内障手术CSR为2600,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例如印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3.民营眼科医院快速发展,人才队伍持续扩充

眼科民营医药数量增速明显,床位数同步保持增长。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社会办医,民营医院的数量得到迅速扩大,其中眼科民营医药数量从2014年的403家增长至2020年的1061家,CAGR为17.5%、相应的眼科专科医院的床位数也持续增长。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年我国眼科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数达14.6万张,其中眼科专科医院床位数达13.8万张,分别较上年增长4.1%和4.4%。

眼科专科技术人员队伍持续扩充,随着我国眼科专科医院的增多,眼科专科技术人员数量从2014年的2.4万人增长至2020年的6万人,CAGR为16.8%。2020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执业(助理)医师达1.9万人,注册护士达3万人,2015-2020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6.9%和18%,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选择到眼科专科医院注册执业。

眼科医疗服务对设备依赖度高,先进设备是眼科医院诊疗的基础。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达130.4亿元,2015-2020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17.9%;从设备构成来看,2020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万元以上的设备中,50万元以下的设备共6.8万台,占比92.2%、50-99万元的设备有3693台,占比5%、100万元以上的设备数为2032台,占比仅为2.8%。

2.4.眼科手术产业链:中游公立医院占据七成以上份额

从眼科手术的产业链来看:1)上游主要分为手术耗材、器械及药品;2)中游主要为眼科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眼科,其中眼科公立医院占据74.1%的市场份额,眼科专科医院在2020年所占市场份额不足三成,主要的眼科专科医院包括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华厦眼科及爱尔眼科;3)从下游的消费者、患者来看:2020年中国各类常见的眼科疾病的患病人数均远超过美国,其中2.6亿人患过敏性结膜炎、2.4亿人患干眼症、1.9亿人患白内障、1.7亿人患近视(18岁以下)。

目前我国民营医院数量超过公立医院,但整体服务能力上,仍有较大差距。2020年,公立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有529.2万人、民营医院为148.2万人、公立医院床位数为509万张、民营医院为204万张;公立医院入院人数为1.5亿人、民营医院为3516万人;公立园病床使用率为77.4%、民营医院为58.3%;公立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为6.3次、民营医院为4.3次。民营医院在多个医疗服务指标上均不及公立医院,市占率、影响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3.屈光业务为业绩的基石,门诊量带动眼视光业绩提升3.1.屈光业务:业绩基石,毛利率稳定

公司屈光项目营收增速明显,2019年公司屈光业务毛利率水平快速提升,19年后保持稳定。1)公司屈光项目2020/2021年营收6.7/8.7亿元,同比增长24%/29.8%,增速明显,2022H1营收5.3亿元,同比增长19.3%;2)2019年屈光业务毛利率明显提升,原因为公司引入高端眼科医疗设备和手术方式,带动毛利提升,2020年受疫情影响,毛利率略有下滑,2021年后屈光业务毛利率稳定在52%左右。

公司屈光手术项目主要分为五大类:1)全飞秒系列:切口薄、仅2-4,微创程度高、手术过程快捷、术后恢复较快;2)半飞秒系列:微创程度适中,相对于SMILE手术,更适用于散光较高的患者;3)全激光系列:手术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定制化程度高,相对于SMILE手术,更适合用于低度数、角膜偏薄的患者;4)准分子系列:耗用耗材少、价格较低、定制化程度高,需术后用药;5)ICL人工晶体植入手术:适合50-1800度的近视矫正,可随时取出,长期使用,一般无异物感。

从2021年的单价情况来看,公司屈光业务细分项目大致可分为三个梯队:1)单价超过1.2万元的项目,包括全飞秒系列(单价:15710元)、ICL系列(单价:14646元)、PRL系列(单价:12142元)和全激光系列(单价:13436元);2)单价处于0.7-1.1万元的项目:飞秒系列(单价:1.1万元)、半飞秒系列(单价:9576元)、准分子系列(单价:7184元);3)检查治疗:单价为168元。

从各细分项目的毛利率水平来看:1)毛利率水平最高的项目为全激光系列,2019/2020/2021年毛利率分别为65.7%/61.2%/60.9%,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从2021年的数据来看,毛利率水平的第二梯队包括飞秒系列(毛利率:50.5%)、半飞秒系列(毛利率:49.5%)、ICL系列(毛利率:50%)、PRL系列(毛利率:50.8%);3)检查治疗:2019/2020/2021年毛利率分别为36.5%/30.2%/30%,整体呈现下降趋势;4)准分子系列:2019/2020/2021年毛利率分别为6.1%/8.6%/14.9%,增长明显。公司屈光业务单价保持稳定,门诊量、手术量迅速提升带动业绩增长。从业务量上来看,2021年屈光业务门诊量为29.3万人次,同比增长35%,手术量为5.6万人次,同比增长27%,增速明显。从屈光业务平均价格来看,近三年单价稳定在1.5万元的水平。

3.2.白内障业务营收稳定:手术量减少、客单价整体提升

公司白内障服务项目按照技术可分为两大类:1)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利用超声乳化的方法吸除浑浊的晶状体,是治疗白内障的成熟、安全的手术方式;2)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利用人工合成的晶状体替代物,替换浑浊晶状体,以使患者恢复视力。白内障业务收入稳定,毛利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1)公司白内障项目营收近几年保持稳定,2019/2020/2021年,白内障项目营收分别为2.8/2.7/2.9亿元,基本保持稳定;2)毛利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9/2020/2021年白内障项目毛利率分别为41.3%/40.2%/34.6%,从2019年起,白内障项目因受到医保控费政策影响,手术量大幅下降,导致分摊成本出现较大上升,因此毛利率呈现下降趋势。

从白内障业务收入构成上来看,毛利率和附加值较高的中高端以及高端白内障治疗的整体服务收入占比逐年提高:从2019年的80.9%提升至2021年的90.7%,提升9.8;其中高端服务占比从2019年的18.6%提升至2021年的34.1%,提升15.5,中高端服务收入占比则从2019年到2021年下降了5.7。

从各细分项目单价及毛利率情况来看:1)高端白内障治疗:2021年的平均单价为13664元,毛利率为39.9%,同比下降5.3;2)中高端白内障治疗:2021年平均单价为6106元,毛利率为35.5%,同比下降6.5;3)普通白内障治疗:平均单价为4065元,毛利率为14.5%,同比下降19.5,降幅明显。白内障手术业务医保报销比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公司白内障手术业务的基本费用(不含高端晶体等)包含于医保支付范畴内,随着医保控费政策的广泛推进,医保报销比例明显降低,从2019年的64.4%降低至2021年的59.2%,下降比例为5.2。

受医保政策影响,公司白内障手术量明显减少,产品结构升级带动整体平均单价提升。1)公司白内障手术量从2019年的4.2万例下降至2021年的3.6万例,手术量明显减少;2)由于公司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及附加值,服务向高端晶体、高端术式的升级,如三焦点晶体、飞秒白内障术式等,导致单位价格从2019年的6502上涨至2021年的8044元/例。

3.3.眼视光:门诊量提升带动业绩增长

公司医学视光项目主要包括两大类业务:1)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包括角膜塑形镜和RGP角膜接触镜;2)医学验光配镜,包括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等。公司眼视光项目增速快,毛利率2022H1下降明显。1)收入端:2019/2020/2021年,公司眼视光项目营收分别为1.8/2.1/2.8亿元,同比增长23%/12.6%/34.6%,2022H1营收1.3亿元,同比下降0.8%;2)毛利率水平:2021年公司眼视光业务毛利率为46.8%,相比于2017年的47.1%仅下降0.3,基本稳定,2022H1毛利率下降为42.8%,相比于2021年的46.8%,下降了4,降幅明显。

角膜塑形镜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1年贡献眼视光业务超4成收入。公司眼视光业务中角膜塑形镜收入从2018年的5118.4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1.2亿元,占视光业务收入的比例从2018年的34.6%增长至2021年的45.1%,所占比重持续提升。从门诊量和平均单价的情况来看,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为门诊量的增加1)门诊量稳步提升:从2019年的12.4万人提升至2021年的19.6万人,CAGR为26%;2)近三年公司眼视光业务单价稳定,2019/2020/2021年单价分别为1472/1427/1405元,基本保持稳定,因此业务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门诊量的提升。

3.4.综合眼病业务:收入稳健增长,毛利率呈下降趋势

公司综合眼病业务涵盖多种眼科疾病治疗项目,包括儿童眼病(斜视手术、眼球震颤、视觉训练)、眼底病(玻切手术、眼内注射)、角膜病(角膜移植)、青光眼、泪道病及干眼病(脉冲光治疗)等。

综合眼病业务近几年稳定增长,毛利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1)收入端:2019/2020/2021年营收分别为1.9/2.1/2.7亿元,同比增长13.8%/9.5%/28.4%,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6%/15.3%/15.7%,2021年增速较快的原因为门诊数量大幅度增长,2022H1营收1.2亿元,同比下降12.9%;2)毛利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综合眼病业务毛利率明显提升,较19年的15.9%上升3.2,原因为疫情环境下就诊的患者以青光眼、眼底病等影响正常生活、亟需尽快就诊的病种为主,该类病种具有高单价特征,整体来看综合眼病毛利率从2017年的19.9%下降至2022H1的15.2%,下降了4.7。

综合眼病门诊量2021年大幅提升带动业绩增长,单价整体呈现上升趋势。1)从门诊量来看,2019/2020/2021年公司综合眼病业务门诊量分别为31.5/26.7/36.8万人次,2021年门诊量同比增长37.8%,带动当期综合眼病业务收入快速增长;2)从业务单价来看,公司综合眼病业务单价2019/2020/2021年分别为603/776/725元/例,2021年同比有所下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3)从医保报销比例来看,2019/2020/2021年公司综合眼病业务医保报销比例分别为28.2%/21.5%/32%。

3.5.引入大批高精尖设备,提供优质服务

公司持续紧跟行业前沿技术,全方位引进大批高精尖设备。1)所有医院门诊检查所需的裂隙灯均为蔡司一体化设备;2)激光手术所用的大型设备,从初代飞秒,更新换代为目前蔡司全飞秒及2019年引进的阿玛仕1050RS,目前公司已实现“全普瑞、全飞秒”计划,“全普瑞、全千频(阿玛仕1050RS)”计划也已完成大部分配置;3)引进四台ZEISSRESCAN700术中OCT导航显微镜,旨在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眼科手术诊疗。

从公司各主要业务类型的专用设备使用情况来看。1)屈光业务设备使用效率逐年提升:2019-2021年屈光业务设备日均手术量分别为2.1/2.9/3.4台,2021年设备数量为46台;2)由于门诊量的减少,白内障日均手术量呈现下降趋势,2019-2021年白内障设备日均手术量分别为4.5/2.6/2.2台,呈下降趋势,2021年白内障设备数量为46台;3)综合眼病项目日均手术量呈现下降趋势,2019-2021年日均手术量分别为1.1/0.6/0.4,2021年设备数量为166台。

4.医院端地区布局:聚焦重点城市,辐射周边业务聚焦重点城市,辐射周边。公司医院布局集中在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西北等地,辐射全国。得益于重点城市的布局,所在区域内各类综合性大专院校、医学院众多,为当地市场提供大量医护专业人才,截至2022年6月24日,公司已在全国20个城市进行业务布局,有已开业的23家医院、3家门诊部,拥有专业的医疗服务人员超过1000人。

从公司主要旗下医院的盈利能力来看,2019-2021年公司主要旗下医院业务规模整体均呈现增长趋势,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5.4%/60.6%/59.9%。2020年受疫情影响,部分医院业绩下滑,例如武汉医院和乌市医院,复工复产后,业绩恢复较快。医疗服务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前期固定成本支出多,营收需经历一定时间爬坡,医院建设初期均需经过一段时间的亏损,公司新设/收购医院如兰州眼视光、西安普瑞、贵州普瑞、沈阳普瑞、山东亮康以及天津普瑞等,为尚处于培育期的新设医院,目前处于业绩爬坡阶段,净利率较低。

4.1.西南地区贡献主要营收,各地区均稳健增长

西南地区为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地,2021年营收占比29.9%。公司在西南地区有4家开业医院,分别是:昆明普瑞、成都普瑞、贵州普瑞和重庆普瑞。从收入结构来看,2019-2021年西南地区营收分别为3.6/4.1/5.1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0.4%/30.1%/29.9%,为公司营收贡献最大的地区,在西南地区中昆明普瑞和成都普瑞贡献主要营收。从整体增长情况来看,西南地区2020-2021年营收增速分别为13.5%/24.34%,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

华东地区收入稳健增长,已开业的有2家医院和2家门诊,分别为上海普瑞、合肥普瑞、庐江门诊和合肥门诊。2019-2021年华东地区营收分别为2.4/3.1/3.5亿元,同比增长9.6%/29.4%/13.2%,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9.9%/22.6%/20.4%。从收入结构来看,华东地区营收主要来自合肥普瑞和上海普瑞,其中合肥普瑞屈光手术业务发展迅速,2019年屈光业务营收超7000万元,占全院收入比例超50%;上海普瑞的白内障业务发展较好,为上海普瑞的主要收入来源。

西北地区共有4家医院及1家门诊部,2021年表现亮眼。西北地区已开业医院包括乌市普瑞、兰州普瑞、兰州眼视光、西安普瑞、兰州雁滩门诊,2019-2021年西北地区医院营收分别为2.3/2.4/3.2亿元,同比增长16.5%/7.6%/29.9%,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9.1%/17.9%/18.6%,其中兰州普瑞及乌市普瑞对西北地区收入的贡献最大。2020年受疫情影响,乌市、西安普瑞增速放缓:2020年乌市普瑞和西安普瑞受到疫情影响较为明显,收入同比分别下滑8.17%和16.99%。2021年西北地区业绩表现亮眼:其中兰州普瑞、乌鲁木齐普瑞、西安普瑞和兰州眼视光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69.7%、7%和24.9%,西北地区整体增速为29.9%。

华中地区营收增长稳健,共有2家已开业医院,分别为南昌普瑞及武汉普瑞,2019-2021年营收分别为1.7/1.7/2.3亿元,同比增长20.4%/2.1%/33.1%,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4.4%/12.8%/13.6%。屈光业务贡献主要营收:2020年南昌普瑞屈光业务收入占比为70.5%、武汉普瑞屈光项目收入占比为52.1%。2020年受疫情影响,武汉普瑞业绩同比下降17.2%,当年华中地区营收同比增长2.1%,2021年业绩增速明显:南昌普瑞收入同比增长32.4%、武汉普瑞收入同比增长34.3%,华中地区整体增速为33.1%。

华北地区营收占比逐年降低,2021年北京华德营收增速明显,带动华北地区营收增长20.1%。公司在华北地区有4家医院、1家视光公司及1家分公司,分贝为郑州普瑞、北京华德、山东亮康、天津普瑞、济南远实及北京华德分公司。2020-2021年公司在华北地区的营收分别为1.5/1.8亿元,同比增长1.3%/20.1%,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1.1%/10.7%,占比逐年降低。华北地区主要营收来源为北京华德及郑州普瑞,2020年受北京疫情管控及二次疫情的影响,北京华德营收下滑5.6%,华北地区收入仅增长1.3%、2021年北京华德营收增长29.2%,带动华北地区当年营收增速达20.1%。

东北地区新设医院居多,目前收入占比较小,增速明显。公司东北地区已开业3家医院,分别为哈尔滨普瑞、沈阳普瑞和长春普瑞,其中沈阳普瑞和长春普瑞均在2019年后开业。2020-2021年公司东北地区医院营收分别为0.7/1.2亿元,同比增长65%/57.7%,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4%/6.8%。

4.2.同行业对比情况

从同行业收入及增速情况来看:1)爱尔眼科处于龙头地位,2019/2020/2021年营收99.9/119.1/150亿元,同比增长24.7%/19.2%/25.9%,远超同行业其他公司;2)华厦眼科:2019/2020/2021年营收24.6/25.2/30.6亿元,同比增长14%/2%/22%;3)普瑞眼科:2019/2020/2021年营收11.9/13.6/17.1亿元,同比增长17.4%/14.2%/25.6%,增速处于行业前列,仅次于爱尔眼科;4)何氏眼科:2019/2020/2021年营收7.5/8.4/9.6亿元,同比增长21.5%/12.3%/14.8%。

从同行业角度来看,普瑞眼科发展处于规模扩张初期,人均创收水平高。1)从医院数量来看,2021年爱尔眼科有174家医院和118家门诊部、华厦眼科有56家医院,普瑞眼科有21家医院和3家门诊部,医院/门诊部数量较少,处于扩张初期;2)从人均创收来看,2021年爱尔眼科人均创收55.6万元、华厦眼科人均创收48万元、何氏眼科人均创收34.3万元、普瑞眼科人均创收51.8万元,人均创收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