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量激光治疗矫正近视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2:00:50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德州市立医院引进全新一代纳焦飞秒激光,还近视患者安全清晰视力

自1998年来,德州市立医院已为两万余名近视患者实施了准分子激光矫正术,术后99%的人群裸眼视力恢复到1.0以上,且无一例医疗差错事故发生。2018年5月,眼科进行了第三次设备更新,引进世界上先进的阿玛仕准分子激光治疗仪。

低能量激光治疗矫正近视

近日,眼科设备再次提档升级,引进了全新一代纳焦飞秒激光,用于近视眼手术的治疗,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好评。先进的设备加上丰富的手术经验,德州市立医院眼科为近视手术保驾护航。截至目前,新仪器已经为百余名患者摘掉了眼镜,恢复了清晰的视力。

咨询电话:0534-2638046。

德州市立医院眼科主任赵峰为患者实施手术

左某:我是德城区的,刚做了飞秒手术,终于和戴了10多年的眼镜拜拜了!以前有些担心近视眼手术不安全,但是在市立医院做完手术后,完全打消了这个顾虑,谢谢市立医院的医生帮我恢复了清晰的世界!

钱某:我来德州十多年了,本来想一直戴着眼镜,根本不想做什么近视眼手术。但是新应聘的工作对视力有很高的要求。考察了很多地方,最后还是选择了德州市立医院的纳焦飞秒手术,现在在新工作岗位上工作的很顺利,谢谢德州市立医院!

冀某:我是一名学生,眼睛近视得很厉害,马上要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了,决定做近视眼手术。咨询了很多人,最后决定来德州市立医院。对于一名学生来说,价格也能接受,而且听说复发的概率很小。相信通过这次手术,可以让我再次看清这个美丽的世界!

张某:我是景县的,近视眼让我打篮球特别不方便,戴隐形眼镜打球的时候还容易掉。我参加工作已经很长时间了,视力也稳定了,所以决定做近视眼手术。自从在德州市立医院做了手术后,感觉挺不错的。手术后没过多久就可以打篮球了。谢谢眼科的赵主任!

全新一代纳焦飞秒

1、纳焦飞秒个性化近视手术

每个人独有高阶像差,角膜地形也是独一无二的。根据高阶像差、角膜地形,进行私人定制近视手术,解决眩光、光晕、星芒,或者视物模糊、重影等问题。

纳焦飞秒全激光近视手术在角膜地形图引导或者波前像差引导下,能够解决低阶相差,如近视、规则散光,而且能够解决高阶像差,不规则散光。纳焦飞秒全激光近视手术以0.54UM光斑的准分子进行消融,相比飞秒透镜取出术,基质床更加平滑,除了加快恢复速度,也具备提升视觉质量的优势。

2、精准定位安全切削

纳焦飞秒全激光近视手术矫正相同近视度数、散光度数时,切削更少的基质,保留更厚的基质床,有更高的安全保障!纳焦飞秒全激光近视手术搭载眼位追踪系统,准分子激光的完美追踪眼动,精准命中,切削精准,可预测性高。

3、能量大小决定术后恢复时间角膜瓣平滑度决定视觉质量

低能量–术后恢复快,使用温和但精准的能量制作个性化角膜瓣,就能提高角膜瓣的平滑度,降低组织发炎、水肿的机率,有效缩短恢复期。

高频率–角膜制作速度快,大幅缩短手术时间,减缓紧张感,有助提升术后视力。

小光斑–避免术后眩光、光晕、星芒与重影,光斑小而细致,才能制作紧密无缝隙的照射点,打造出平滑细致的角膜基质层、达到视觉质量要求。

S全激光

S全激光是德国SCHWIND公司全新推出的一种高端近视矫正手术。手术全程温和无接触,无需角膜瓣,无需负压。手术体验舒适,术后视力恢复迅速,视觉质量极佳!

S全激光的优势

(通讯员杨梅)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我要报料

辟谣丨低度近视不适合做激光手术?

拒绝戴眼镜?

不想戴眼镜,很多人可能都想着那就去做个激光手术吧。但是,不时在门诊也会碰到患者问,医生,这个激光手术是不是度数高的人做好,我才两三百度,不适合吧?

其实真不是。激光手术做不做,主要取决于你的个人意愿,以及你眼睛的条件是否符合。

首先,你要有强烈的摘镜意愿。比如因为考学、工作方面对视力有要求,不得不做,或者自己实在不想戴框架眼镜了。

其次,一般要求年满18周岁,并且最近两年,每年的度数增长不超过50度,也就是说,你现在的度数要够稳定,不然做完手术,你度数又涨了,还得戴眼镜。

再次,要做详细的术前检查,看看你的确切度数、角膜厚度、眼底情况等,再来决定你的手术方案,具体做什么手术更好。

对于低度数近视的人而言,如果符合以上几个条件,当然是可以手术的。并且,由于度数低,基本所有的手术方式都可以。

近视激光手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激光对角膜进行切削,使得角膜的形态和眼球匹配,变得没有度数,从而不用戴眼镜也能看得清楚。

虽然都是激光手术,但是其实手术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激光也有不同种类,常用的有准分子激光和飞秒激光。而且根据对角膜切削的层次不同,还可以分为表层手术和基质层手术。

角膜虽然只有薄薄500多微米,但其实还可以分为5层,从前往后分别是: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和内皮层。

角膜结构分层

上皮层在最前面,可以再生,一般角膜表层手术就是指在上皮或者上皮下做切削。而基质层手术就是在角膜基质层做切削,主要就是因为基质层厚,像大家熟悉的Lik准分子激光手术、全飞秒,都属于基质层手术。

对于度数高的人来说,因为需要切削的角膜比较多,只能做基质层手术,当然,还有ICL植入,我们这里不展开。而对于低度数的患者而言,不仅可以做基质层手术,还可以做表层手术。

表层激光的好处在于,因为上皮可以重新长回来,所以术后角膜结构仍然很紧密,像差更小,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简单来说,就是术后角膜会更“强壮”。

角膜浑浊

不过也有自己的问题,如术后可能会发生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需要更长时间使用激素眼药水,可能造成眼压升高等,而且表层手术通常视力恢复时间较长。

因此,目前在临床上常规还是做基质层手术的多,但是对于屈光度数较低、角膜较薄或者从事运动员等高危职业患者,可以首选角膜表层切削手术。

激光视力手术和洪特定则的共同点是什么?大神竟在我身边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激光矫正视力手术(-iiikii,简称LASIK),它为患者提供了戴眼镜之外的另一种选择,帮助数以千万计的人改善了视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医院因为在这方面特别强,甚至还经常被人们称为眼科医院。然而,最近我才知道,科大和LASIK的关系还不止于此,这项技术的发明跟一位科大师兄有密切关系。什么关系呢?他是第一个小白鼠。

1993年,科大81级近代物理系校友杜德涛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超快光科学中心实验室读博士。有一天,他在测试飞秒激光对石英玻璃的损伤时,一不小心掀开了护目镜,一束激光反射进了他的右眼。幸好这束激光的能量不强,因为这是飞秒超快激光,所以他没有感到任何不适。虽然如此,杜德涛的导师热拉尔•穆鲁(GéM)教授还是赶快让他去医院检查。

真正奇妙的事发生在这里。医生罗恩•库尔茨(RKz)发现这束激光在杜德涛视网膜上打出了一系列针点,但这些针点特别小特别圆,是一个个完美的圆,跟以前见到的激光打出的伤斑完全不同()。

于是他惊讶地问杜德涛:“你们用的是什么激光?”杜德涛疑惑:“你为什么要问这个?”库尔茨回答:“因为你的损伤是完美的。”

几天以后,库尔茨就向穆鲁申请来他的实验室工作,探索飞秒激光在眼科的应用。从此,杜德涛就和库尔茨一起研究。他们发现飞秒激光能在极短时间聚焦于角膜组织内狭小的空间,让生物组织电离,产生无数微小的气泡,实现极其精密的组织切割。

1994年,杜德涛和库尔茨在加拿大一场光学会议上讲述这项研究,引起了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科学家蒂博尔•尤哈斯(TiJhz)的注意。尤哈斯也是他们的同门,以前在穆鲁的实验室作过博士后,只是当时穆鲁在罗切斯特大学,而不是密歇根大学。尤哈斯也在做激光手术的研究,只是没有用过飞秒激光,所以效果不佳。这次会面之后,穆鲁就邀请尤哈斯这位前博士后来到密歇根大学,再次一起研究。

到这里,我们总共提到了四个人:杜德涛、穆鲁、库尔茨、尤哈斯。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唐娜·斯特里克兰(DSik),她也是穆鲁教授的研究生。她并没有直接参与飞秒LASIK的研发,但她和穆鲁一起发明了这项技术的基础,叫做啁啾脉冲放大(hiifii,简称CPA)。这项成果让她和穆鲁得到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的,他俩得了诺贝尔奖!理由是“因为他们的产生高强度、超短激光脉冲的方法”(fhihfihih-ii,-hi)。在诺贝尔奖网站中还特别提到啁啾脉冲放大有许多应用,包括眼科矫正手术()。

这位斯特里克兰女士特别值得一提,因为她可以算作幸运值爆棚的代表。在博士毕业后,她一直没有做出特别重要的成果,论文发的也不多。原本即将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以副教授身份退休,突然收到斯德哥尔摩的电话,说她得诺贝尔奖了!这是什么样的人生体验!正如《唐伯虎点秋香》的名言,人生大起大落得太快,实在太~刺激了!

另外三位没得诺贝尔奖的也没吃亏。2022年9月,所有这五个人获得了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等几家组织颁发的金鹅奖(GGAw),照片中那个中国人面孔十分显眼。此前很少有人知道杜德涛在LASIK中的贡献,现在终于公诸于世。

不过杜德涛本人并没有在LASIK的路上继续走下去。他博士毕业后进入了工业界,从超快工业激光器到激光微加工制药,再到光纤通讯,再到激光雷达、激光等离子体诊断等等,一直跟激光有关。近年来,他和大学同班同学陈如新博士回到北京,加上另一位同班同学张自力博士一起创业,成立了专注于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的睿镞科技。而穆鲁教授也欣然接受了杜德涛的邀请,担任该公司的科学委员会主席。

数十年来,杜德涛很少公开谈及他在飞秒LASIK手术发展历程中的角色。因为杜德涛是激光专家,周围的人们经常会问他是否了解飞秒LASIK手术。只有这时候,他们才会陡然意识到眼前这个人就是那项伟大发明的核心人物之一,是应该被写入教材的人物。

我不久前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想起了毛姆的名著《刀锋》的结尾,所有人都奇妙地得偿所愿。此外,我还想起了我的科大师叔、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老师的一篇神文《当我发现那个物理大神是邻村大爷时》。

曹则贤

曹则贤老师和我以及所有上过高中的人,都听说过一个原子物理中的洪特定则(H39),说的是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列遵循以下规则:(1)总自旋S越大,能量越低;(2)S相等的情况下,总轨道角动量L越大,能量越低;(3)在S和L都相等的情况下,对于未满半壳层或刚好半满的壳层,总角动量J越小能量越低;否则,J越大能量越低。如果你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你就会嘀咕,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为什么要死记硬背这么多?这些规则的道理何在?

实际上,曹则贤老师后来知道了,洪特在1925年提出的这个定则只是个经验总结,并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所以也存在反例。既然如此,这个悬案在他的心里就放下了,他再也没想过洪特是谁。当时在他的心里,洪特就和书里出现的牛顿、法拉第、库伦、奥斯特等等一样,只是一个怪异的外国名字而已。

FiihH

我需要补充一下,洪特在我的专业量子化学里非常著名,因为他和美国科学家马利肯(RSMik)一起提出了分子轨道理论,这是目前最常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之一。奇妙的是,1966年马利肯因为分子轨道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只发给了他一个人!没有同时颁给洪特,这令马利肯也大惑不解。他一再声称分子轨道理论是他和洪特共同的成就,这个理论也常常被称为马利肯-洪特方法。

让我们回到曹则贤老师的故事。他硕士毕业后到德国凯泽斯劳滕(Ki)大学留学。1997年4月1日中午,他下班时像往常一样走向电梯,却突然看到电梯口贴着一张讣告,上面写的是“我们尊敬的FiihH教授不幸于日前去世,享年101岁……洪特教授以洪特规则而闻名于世……”(大意)。

曹则贤老师一直记得自己当时的震惊:天哪,我原子物理课上学的洪特定则里的那个洪特,这些年居然一直活着,还就在离我上学的学校不远的地方?!第一次,我感觉到为我们创造物理学的那些神一样的人物竟然可以是活的,可以是邻村的大爷。这太鼓舞人心了。原来,物理学的创造是可以离我们普通人那么近的。大约是从那时刻起,我决定当一个好学生。人家辛辛苦苦给我们创造了那么美妙的物理,咱就抽空学学还不认真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