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厂高达(国产镜片十大排名)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3:59:59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国产镜片新贵——明月镜片

眼镜厂高达(国产镜片十大排名)

明月镜片,未来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来源经理人传媒旗下《经理人》杂志

■文/全媒体编辑部

来源/官网

在眼镜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20元的眼镜,200元卖给你是人情,300元卖给你是交情,400元卖给你是行情。”可见,在“半医半商”的眼镜行业,市场的利润十分可观。而眼镜行业中,镜片是眼镜行业的核心产品。

由于我国眼镜行业发展起步晚,目前我国镜片行业被依视路、卡尔蔡司、豪雅等国际品牌主导,其次则是以万新镜片、明月镜片为首的国产品牌。其中,明月镜片作为国产镜片的后起之秀,近年来的发展也可圈可点。

从崛起到上市

明月镜片成立2002年,是一家综合类眼镜镜片生产商,业务涵盖镜片、镜片原料、成镜、镜架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随着产品、品牌、渠道的完善,如今明月镜片已经发展成为了国产镜片的领军企业。

谈到明月镜片,就不得不提其创始人谢公晚。谢公晚出身于浙江温州,而温州人的经商思维和能力历来颇为闻名,或许也是受这种经商思想的影响,1986年,18岁的谢公晚带着半成品眼镜片和镜架去东北当小贩,也因此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尝到甜头的谢公晚,准备开始扩大生意,没想到却在广州栽了个跟头。由于无证经营,谢公晚的货被查封,这也导致他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然而,不服输是温州人刻在骨子的天性。谢公晚并没有因此而颓废,而是选择了从头再来。这一次,他来到了江苏南京。这里不仅紧邻经济发达的上海,更重要的是距离“中国眼镜之都”丹阳不过100公里。而丹阳眼镜业十分发达,坐拥完整的眼镜产业链,目前全国70%以上镜片均来自这里。得益于周边的生产环境和发达的经济,谢公晚的眼镜生意开始变得如鱼得水。

2002年,谢公晚与弟弟谢公兴、妹妹谢微微在上海成立明月镜片,开始发力树脂镜片制造。经过多年的发展,明月镜片也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原材料自给、镜片自产、研发自主的镜片企业。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近视人口已达7亿人,这意味着,每两个人之间,就有一个人近视。而且,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超过50%。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中小学生课程负担加重等原因,我国近视人群的近视率呈现低龄化,儿童以及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和矫正需求日益增加。乘着眼镜市场需求的东风,明月镜片的发展也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根据Ei数据,整体框架眼镜镜片(不包含隐形眼镜镜片)以零售量计,明月镜片于2016年-2020年,连续五年在中国大陆范围内销售领先。2017年-2021年公司营收从4.26亿元增长至5.7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80%;归母净利润从0.17亿元增长至0.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8.56%。2021年12月,明月镜片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从一家名不经传的眼镜企业到如今成功登陆A股,明月镜片俨然成为了国产镜片的龙头企业。

国产镜片的新贵

由于我国眼镜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从镜片全球竞争格局来看,据Ei数据,全球镜片市场主要由依视路、卡尔蔡司、豪雅所主导,而在我国镜片市场中,主要也是由依视路、卡尔蔡司等外资品牌主导,其次就是以明月镜片、万新镜片为主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产品牌。

据艾瑞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眼镜镜片市场份额情况,从销售额的角度来看,依视路与卡尔蔡司的市场份额均超过20%,且优势明显。万新镜片和明月镜片则以8.5%与6.1%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三、第四名。

但是从销售量的角度来看,国产镜片则优势明显,销量份额比重比国际品牌厂商要高。具体来看,万新眼镜片以15.1%的份额排在第一,明月镜片以10.4%的市场份额排第二位。而依视路与卡尔蔡司市场份额仅占3.6%、2.8%。

可以看出,在国内镜片的市场竞争中,尽管国产品牌镜片销量遥遥领先,但是销售额却远不及国际品牌镜片,由此可见国产品牌镜片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仍然较弱,平均单价也比国际品牌低。

镜片作为眼镜行业中的核心产品,过去的话语权长期掌握在国际品牌手中,如今,随着明月镜片、万新镜片的崛起,该格局也正在洗牌。

万新镜片背靠万新光学集团,成立于1973年,是国内历史最为悠久的眼镜生产型企业之一。1993年,万新光学就成为行业内首批具有树脂镜片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并在2001年销售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不同于历史悠久的万新镜片,明月镜片可以说是国产镜片的新起之秀。

从成立至今,明月镜片才短短20年。但是在国产镜片行业中,不管是从销量还是销售额来看,明月镜片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而明月镜片能够如此迅速发展并成功树立品牌效应,一方面,在价格上,明月镜片的性价比更高,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观念发展变化,国产镜片品牌消费意识崛起。另外,这还和明月镜片的营销推广息息相关。

近年来,明月镜片先后与《最强大脑》、《非诚勿扰》、《我爱古诗词》等节目进行内容合作植入,连续5年携手江苏卫视举行跨年演唱会。2017年起,明月镜片邀请国家一级演员陈道明出任品牌代言人;2020年、2022,赞助中国登山队,登顶珠穆朗玛峰……为了加大市场引导及品牌建设投入,明月镜片持续在全国主要的机场、高铁站、各大城市CBD核心商圈、知名楼宇等投放广告。

在明月镜片源源不断的营销推广之下,明月镜片也着实加强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不过,在强势推广之下,明月镜片的销售费用也水涨船高,导致公司的利润进一步被侵蚀。

2018年至2021年,明月镜片的销售费用分别为0.77亿元、1.04亿元、1.13亿元、1.12亿元,占营收比重从2018年的15.08%增长至2020年的20.87%,在2021年有所下降。

其中,销售费用的增长主要是公司加大广告营销及业务宣传所致。同期内,广告及宣传费分别为0.43亿元、0.62亿元、0.64亿元、0.55亿元,占销售费用比重为50%左右,而且2019年的比重达到了近60%。4年内明月镜片在广告营销推广上花费了2.24亿元。

从近几年的广告及宣传投入来看,明月镜片为了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在营销推广方面可谓是豪掷重金。在一系列组合拳的推广之下,其也潜移默化地给消费者以及眼镜零售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未来发展任重道远

在明月镜片一系列的广告宣传之下,明月镜片正在走进眼镜零售商的门店。2021年,明月镜片上市后,公司业绩也保持了稳定的增长。2021年至2022年三季度,明月镜片营收分别为5.76亿元、4.55亿元,同比增长6.65%、10.93%,归母净利润为0.82亿元、0.87亿元,同比增长17.27%、59.59%。

2021年Q4至2022年Q3,明月镜片的毛利率呈现波动增长,据2022年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今年Q3明月镜片的毛利率达到了55.43%,这也是其上市以来的最高值。

虽然明月镜片的毛利率高达50%以上,但是其早期的净利率却没有超过20%,甚至仅有个位数,这也是其饱为诟病的痛点。上市以后,明月镜片的盈利能力出现了改善,净利率方面,呈现着增长趋势,今年Q3的净利率从2021年Q4的15.93%增长至21.05%,增加了5.12个百分点。

从营收来源来看,明月镜片70%以上的收入是来源镜片。镜片是眼镜行业的核心产品,从技术方面来看,明月镜片在这方面的投入还明显不足。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明月镜片拥有142项专利,其中14项发明专利、106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外观设计专利。

据了解,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专利法中对实用新型的创造性和技术水平要求较发明专利低,但实用价值大,在这个意义上,实用新型有时会被人们又称小发明或小专利。而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从明月镜片的专利数量来看,发明专利仅占9.86%,其余专利严格来说技术含量不高,也很难形成品牌竞争优势。

从研发投入来看,明月镜片过去在研发上的投入相比其广告宣传费用而言,可谓是严重不足。2018年至2021年,明月镜片的研发费用合计投入0.68亿元,而同期的销售费用为4.06亿元,广告宣传费用为2.24亿元,可见,明月镜片在研发上的重视还远远不够。不过值得肯定的是,研发费用的投入也有逐年提升,今年Q3年研发费用为0.15亿元,同比增长13%。

另外,在近视防控产品上,被称为青少年近视防控“神器”的离焦镜成为了行业关注的重点。从国内市场来看,离焦镜是由蔡司于2011年率先引入中国市场,但直到2020年开始离焦镜产品才集中上市。

2021年,明月镜片推出了轻松控”(折射率1.60)及“轻松控P”(折射率1.67)两款离焦镜产品。2022年半年报显示,目前明月镜片已经拥有8款离焦镜产品,价格范围覆盖在1500元-3000元。相较国际品牌的离焦镜产品,明月镜片的离焦镜产品更丰富,价格更优惠。而且,在离焦镜产品上,明月镜片也是第一个研发出离焦镜的国产品牌。在近视防控及矫正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离焦镜未来也有很大可能将成为明月镜片新的增长点。

综合来看,明月镜片在国产镜片中,属于后起之秀。尽管通过前期砸钱的营销推广,打出了一点名声,但是明月镜片在产品技术上,仍然距离依视路、蔡司等国际品牌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国内眼镜镜片行业的高端市场被依视路、蔡司等国际品牌占据,明月镜片等国产品牌想要打破这种格局,撬动眼镜高端市场的蛋糕,还需要在产品上,构建强有力的技术优势,形成强大的业务护城河和品牌效应。不过从明月镜片目前的业绩增长以及在我国镜片市场所占的份额来看,未来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衍生阅读

《经理人》杂志发布首届中国眼镜品牌榜单——博士/精功/宝岛眼镜位列第一梯队

眼镜行业利润有多大?博士眼镜不愿意揭露的“痛点”

《经理人》杂志发布首届中国镜片品牌榜单——明月/万新/康耐特排在前三

如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

5个月营收5.38亿元,康耐特光学上市,眼镜还是暴利行业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不二研究

眼镜还是暴利行业吗?

近日,中国最大树脂镜片制造商——康奈特光学(02276.HK,下称“康耐特”)登陆资本市场;今年前5个月其营收高达5.38亿元。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其为中国市占率最高、出口值最高的中国树脂镜片制造商,且是唯一挤进全球前十大眼镜公司排名的中国制造商。

「不二研究」据其招股书发现,尽管康耐特的营收规模逐年增加,但其营收增速从2019年的24%下跌至2020年的3.21%;净利增长率也由2019年的43.59%骤降至2020年的14.29%。

IPO首日,康耐特的发行价为4.46港元/股、盘中一度破发,盘后报收4.55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2.02%,对应市值19.41亿港元。

截止12月20日港股收盘,康耐特报收4.57港元/股,对应市值19.50亿港元。

当新消费浪潮袭来,作为传统镜片制造商,康耐特能否抓住新消费的风口?

“树脂镜片之王”的风险敞口康耐特光学成立于1996年,曾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2016年10月,康耐特光学并购上海旗计智能科技,上市公司更名为旗天科技;此后,其将镜片业务分拆、寻求独立上市。

IPO前,费铮翔持股为69.75%,上海书云持股为6.03%。在第一次上市申请失效后,康耐特于10月7日向港交所二次递表。

12月16日,康耐特光学正式登陆港股;同一日,其竞争对手明月镜片也在A股登陆,“中国镜片第一股”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年,按树脂眼镜镜片产量计算,康耐特光学在中国树脂镜片制造商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约为8.5%;若按2020年的树脂镜片出口值计算,其市场份额约为7.3%,为中国最大的树脂镜片出口商。

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及2021年前5个月,康耐特总营收8.54亿元、10.59亿元、10.93亿元、5.38亿元。同期,净利润为7850万元、1.12亿元、1.29亿元、6460万元,对应净利率9.2%、10.6%、11.8%、12%。

从营收水平及利润规模等来看,康耐特可谓中国的“树脂镜片之王”,但在王冠之下却隐忧重重。

「不二研究」发现,就上下游产业链分析,康耐特是“两头在外”的风险敞口型公司,即:其上游原材料供应及下游销售市场依赖于国外市场。

以收入来源而言,康耐特在超过80个国家进行销售,尽管在国内市场增速明显,2018-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27%;但其境外业务收入占比仍然高达75%以上。

2018-2021年前5个月,康耐特来自中国销售收入为1.26亿元、1.69亿元、2.60亿元、1.35亿元;总营收占比14.7%、16%、23.8%、25.1%。

与此同时,康耐特光学的原材料也依赖于海外市场。其招股书显示:2018-2021前5个月,用于制造眼镜镜片的大部分树脂单体,供应商均为一家日本化工公司,采购量占比分别为40.5%、41.8%、41.5%、41.6%。

由于“两头在外”,面临汇率波动、贸易壁垒等不确定性,或因此遭受上游、下游的利润挤压,康耐特的毛利率实际承压,低于同业竞争对手50%左右的整体毛利率。

2018-2021年前5个月,康耐特光学的毛利率分别为30.6%、33.0%、34.9%、34%。

康耐特也在招股书坦承,如公司的其他海外市场政府采取类似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或将对公司的出口销售造成不利影响。

在「不二研究」看来,尽管有一定产量优势,但原材料被“卡脖子”、依赖进口,销售依赖海外市场、出口收入占比超7成;若不能改善“两头在外”的风险敞口,康耐特上市之后的道路依然崎岖。

8成营收来自标准化镜片康耐特光学的营收、净利润规模均保持上涨态势;细看之下,其营收与净利的增长放缓:其营收增速从2019年的24%,下跌至2020年的3.21%;净利增长率由2019年的43.59%,骤降至2020年的14.29%。

「不二研究」发现,康耐特的营收净利润增速放缓,或与其核心产品——标准化镜片的销量放缓有关;作为营收主力,标准化镜片撑起康耐特的8成营收,直接影响其整体业绩。

康耐特招股书显示,其树脂眼镜镜片主要包括标准化镜片、定制镜片。

2018-2021年前5个月,标准化镜片营收为7.03亿元、8.79亿元、8.88亿元、4.19亿元,总营收占比82.3%、83.1%、81.2%、80.9%、77.8%。

同期,定制镜片营收为1.40亿元、1.69亿元、1.98亿元、1.16亿元,总营收占比为16.4%、15.9%、18.1%、21.6%。

毛利率维度,标准化镜片的毛利率远低于定制化镜片。2018年-2021年前5个月,标准化镜片的毛利率为27.3%、29.1%、28.9%及28.6%;同期,定制化镜片的毛利率则为47.1%、52.6%、61.1%及52.5%。

康耐特也在招股书坦承,定制镜片具有更大的定价灵活性。

2018-2021年前5个月,标准化镜片的平均售价约为7.12元、8.04元、8.44元、8.14元;同期,其销量约为9873.2万件、1.09亿件、1.05亿件、5115.9万件。

不难看出,标准化镜片的销量及售价的增势放缓,甚至在2020年出现负增长;或由于此,影响到康耐特的整体业绩。

按照折射率,标准化镜片进一步细分为1.499、1.56、1.60、1.67及1.74折射率的树脂眼镜镜片;折射率越高,镜片相对更轻薄、价格越高。

其中,1.499折射率镜片是康耐特标准化镜片的核心营收来源。2018-2021年前5个月,其在标准化镜片收入占比约38.9%、33.1%、33.5%、32.7%,远高于其它折射率的镜片;但是,1.499折射率的镜片售价并不高。

招股书中,康耐特称其为国内少数能够供应1.74折射率的树脂镜片制造商,2018-2021年前5个月,1.74折射率镜片的在同期标准化镜片的收入占比为16%、18.5%、17.8%、20.4%。

镜片行业的护城河不高且易被超越。在「不二研究」看来,康耐特业绩增速下行,毛利率则受限于产品结构;其亟需进一步完善收入结构及提升市场份额,未来如何构建更高竞争壁垒也是一个难题。

眼镜还是一门好生意吗?“20元的镜架,200元卖你是讲人情,300元卖给你是讲交情,400元卖给你是讲行情”

调侃眼镜行业是暴利行业的段子,从来层出不穷。但是,眼镜还是一门暴利生意吗?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全球树脂眼镜镜片的零售销售价值总额由2015年的324亿美元(约人民币2119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358亿美元(约234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

眼镜行业市场潜力大、但集中度低,总会有新的竞争者入局。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眼镜相关企业超过130万家;2020年,新增眼镜相关企业30.29万家,同比增长40.05%。

由于线下成本高企、商品耐用品性等因素堆叠,眼镜行业的高毛利率与低净利率形成鲜明对比。或许,看起来暴利的行业实则没有那么挣钱。

处在行业中游,康耐特光学以OEM/ODM为主、自有品牌占比较低,其正在尝试发力下游零售。

在IPO之前,康耐特光学已经建立零售店面;并尝试与部分电商平台合作,销售自有品牌眼镜镜片。无疑,线上渠道的毛利率更高,但眼镜的特殊性决定其进军电商行业的阻力;无论是验光、配镜、试戴,无法完全搬到互联网。

不仅是同类的框架眼镜老对手,隐形眼镜也正在抢食近视眼镜的市场份额。据GfK数据显示,2020年隐形眼镜销售额达到106.7亿元。

年轻人的眼睛里藏着一个赛道。作为树脂镜片之王,康耐特似乎更愿意固守大本营,并未加码隐形眼镜、美瞳等领域。

此次IPO募资净额为4.74亿港元,拟用于提高产能,加强产品开发实力,扩大客户群及宣传品牌等相关用途。

目前,康耐特拥有3家生产基地,分别为上海生产基地、江苏生产基地和位于日本的鲭江生产基地。

其中,上海生产基地2020年生产折射率为1.60及1.67的标准化镜片实际使用率为85.5%;生产定制镜片实际使用率为85.2%。江苏生产基地2020年生产折射率为1.499、1.56及1.74的标准化镜片实际使用率为90.3%。

「不二研究」发现,上述两大生产基地均未达到满产状态,且上海生产基地的实际使用率连续两年下滑。

此次上市募资的用途之一是增加产能;若完成上海生产基地和江苏生产基地的两期扩展计划后,其标准化镜片及定制镜片的产能估计每年将分别增加约1920万件及约440万件。

作为镜片行业的头部玩家,想要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并非易事;产能与量级仅是其一。

当Z世代席卷新消费浪潮而来,作为传统镜片公司的康耐特如何抓住新消费风口?无论是销售方式还是研发方向、市场研判,康耐特需得紧跟消费潮流,打造品牌护城河,以探索更多的未来可能。

干掉你的,可能不是你的竞争对手口香糖被移动支付“跨界打劫”、香飘飘奶茶被外卖市场围攻……

干掉镜片行业的,或许并非来自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而是“不需要眼镜”。

搭乘“颜值经济”的快车,不仅隐形眼镜、美瞳等细分行业如火如荼,高客单价的全飞秒、半飞秒等近视屈光矫正手术也飞速发展。

另一个注脚是:“元宇宙”概念爆红,智能AI眼镜正成为年轻人的新宠。例如:Fk与雷朋联名开发智能眼镜、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也推出智能眼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是,近在眼前,康耐特首先需要回答:如何稳固“中国树脂镜片”头部企业的地位;毕竟,同日上市的追兵已至。

在资本市场层面,归零于IPO起跑线,“中国镜片第一股”的竞争行至新阶段。

参考资料:

1.《康耐特光学通过港交所聆讯,为中国最大的树脂镜片制造商,营收规模逾10亿》,独角兽早知道2.《康耐特光学,迟到的零售》,BT财经V3.《光学赛道打响中场战事,康耐特如何掘金万物智能时代?》,IPO捕手4.《眼镜是暴利行业吗?高质量镜片被卡脖子,困在“低端”围城的中国眼镜何时出龙头?》,材料那些事

2022年中国元宇宙企业综合实力十强排行榜

2021-2022年,元宇宙概念开始席卷全球,2021年大部分企业和个人主要是对元宇宙概念进行分享、解读和理解。2022年开始,众多相关领域开始探索元宇宙进入的可能性,元创元宇宙研究院还遇到政府部门人员,寻求元宇宙农业落地的合作企业资源,未来元宇宙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必然。元创元宇宙研究院通过对国内主要知名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游戏企业在元宇宙相关领域的行动、布局等进行详细研究、梳理。结合各企业的营业规模,元宇宙技术实力、元宇宙相关软硬件产品收入、元宇宙品牌知名度、元宇宙发展潜力等指标,评选出2022年中国元宇宙企业综合实力TOP10企业。

TOP1腾讯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由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五位创始人共同创立。2021年前三季度,腾讯营业收入为4159亿人民币。腾讯布局元宇宙的方式是通过资本(收购投资)+流量(社交平台)的组合拳,未来将像搭积木一样探索与开发元宇宙。腾讯是中国互联网时代,能够和国际企业直接竞争的中国最具实力的企业,但在元宇宙综合实力方面,尤其是真实软硬件的技术储备方面与全球前五企业还是差距比较大,仅在游戏内容方面可以与国际企业一争高低,但都不是元宇宙游戏。在中国,腾讯在元宇宙方面是占据绝对领先的位置。

一、收购投资补齐短板:XR(VR/AR/MR)是元宇宙世界的第一入口,腾讯尽管暂时没有直接布局XR软硬件,但是通过投资EiG、S、Rx分别占据VR/AR生态的有利地位——UEi帮助渲染虚拟世界、S协助打造镜像世界。EiG最新发布的虚幻引擎5具有强大的实时细节渲染能力,使得游戏画面更加逼近电影CG效果和真实物理世界,被业内称之为真正的“次时代引擎”。S的最新产品SAR智能眼镜,具有双波导显示屏、视场角为26.3°、亮度达到2000尼特、延迟15毫秒,基于手机的AR生态逐渐成型。目前在硬件方面,腾讯布局暂时还是缺失比较多,近期网传腾讯要收购黑鲨科技,黑鲨科技是做游戏手机的,被很多业内人士过渡解读为是为了做AR硬件,虽然太勉强,但可以看出中国业内希望元宇宙时代腾讯能够带领中国产业界取得突破。

二、新基建云:腾讯在云计算上的局部虽然起步较晚,但增速极快。2018年9月30日,腾讯进行重大组织架构调整,并开始实施产业互联网战略,其战略方向的调整为——腾讯云以枢纽式的连接,把C端消费互联网资源连接到B端产业互联网,扎根消费互联网,进一步拥抱产业互联网。目前,腾讯云是全球IS市场增长最快的云计算厂商之一,腾讯全网服务器总量已经超过110万台,是中国首家服务器总量超过百万的公司,也是全球五家服务器数量过百万的公司之一。同时,依托于腾讯云,腾讯打造全周期云游戏行业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全链路云游戏平台与生态,组建4个团队从不同方向进行探索,重点推出过4个云游戏相关项目:START、TENCENTGAMEMATRIX、腾讯即玩、腾讯云·云游戏。

三、流量护城河:腾讯掌握着流量密码,在社交、游戏、娱乐内容等领域的优势地位稳固,同时腾讯智慧零售与企业服务等B端场景的布局也逐步深化。社交方面,微信+QQ几乎全面覆盖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同时腾讯积极探索社区社交、直播社交、短视频社交等新型社交方式布局微信与QQ覆盖不到的细分社交领域。游戏方面,腾讯除自有游戏团队外,通过一系列全球化的外延投资/收购,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公司。娱乐方面,腾讯集团旗下的阅文集团是中文互联网世界最大的正版数字阅读平台和文学IP培育平台,腾讯视频、腾讯影业也分别是国内头部的流媒体平台、影视内容制作与发行平台。智慧零售方面,腾讯将进一步通过支付方式和其他购物科技的形式连接数字和实体零售。企业服务方面,腾讯紧抓企业数字化浪潮,以“云服务”为主要抓手,构建腾讯会议、腾讯文档还是小程序服务等通信与效率办公SS工具,支持企业客户内部及其与外部用户的协作。

元创元宇宙研究院认为,腾讯在互联网内容上属于全球顶尖,在算力、云计算上也足以排入全球前列,但在元宇宙领域的软件、硬件、内容、平台等开发上需追赶的较多,此次中国元宇宙排行榜综合实力排名第一。

当然,腾讯对于元宇宙的理解是超前的,马化腾首个提出“全真互联网”概念。马化腾在腾讯2020年度特刊《三观》中写道:“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正在到来,移动互联网十年发展,即将迎来下一波升级,我们称之为全真互联网。”马化腾表示,“随着VR等新技术、新的硬件和软件在各种不同场景的推动,我相信又一场大洗牌即将开始。就像移动互联网转型一样,上不了船的人将逐渐落伍。”

腾讯属于积极拥抱元宇宙来临的企业,元创元宇宙研究院认为,腾讯仍然保持着它对于开拓护城河的热衷,而元宇宙就是腾讯的下一个护城河。元宇宙特征之一是内容多元,从这个角度上看,作为全球最大游戏公司,元宇宙的发展对腾讯而言是极其有利的。

TOP2华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创始人任正非。华为2021年实现营收6340亿元,相比于2020年的销售收入8914亿元,同比减少了2574亿元,同比下降28.9%。在发展元宇宙方面,华为极其看重基础研究,正如任正2021年12月接受采访时所说,“对于基础研究,华为会投入‘范弗里特弹药量’,基础研究是华为的生命线”。在元宇宙底层基础设施提供和技术储备方面,华为是中国最深厚的。

一、基础研究:华为看重基础研究,在XR、芯片、操作系统等多方面均有布局。华为提出1+8+N的战略,这里1指智能手机主入口,8则是4个大屏入口-平板/车机/PC/智慧屏,以及4个非大屏入口-手表/耳机/AI音箱/VRAR,N则是泛IT硬件构成的华为HiLik生态,通过HwiSh实现各类设备互联互通。XR方面,2019年9月,华为正式发布华为VRG。智慧屏方面,2021年9月,华为在智慧办公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旗下首款旗舰一体机MSiX。芯片方面,华为于2020年5月推出海思XR专用芯片,是首款可支持8K解码能力,集成GPU、NPU的XR芯片,首款基于该平台的AR眼镜为RkiVii。操作系统方面,鸿蒙不是一款单纯的手机操作系统,而是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VR/AR引擎方面,AREi是一款用于在Ai上构建增强现实应用的引擎,目前已经迭代到AREi3.0,可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融合,带来全新的交互体验。VREi同样经过3次迭代至VREi3.0,目前已经能够实现6DF交互,支持PCVR无线化,以及第三方交互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