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片切边(钻石切边眼镜一般多少钱)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4:02:43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眼镜店暴利内幕:镜片零售价是出厂价20倍以上

来源:法治周末

眼镜片切边(钻石切边眼镜一般多少钱)

业内人眼中的眼镜店“暴利”内幕

法治周末记者万文竹

“验光、测度数、镜架试戴等,每次配眼镜没有500元是下不来的,配个差不多品牌的眼镜轻松上千元。”已有10年戴眼镜经历的杨蕾这样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据介绍,她从高中时开始戴眼镜,基本上每年都会去重新配一副新镜,由于对眼镜的质量和品牌不甚了解,也不知道怎么去讨价还价,因此,店员给她推荐什么她就买什么。

杨蕾的经历并非个案。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目前近视人口总量达到6亿以上,几乎占总人口的一半,而这个数据还在逐年攀升。此外,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前列。如此庞大的需求让各种视力矫正产品、近视产品以及眼睛护理产品备受关注,也催生了巨大的验光配镜市场。

除了配带眼镜以外,市场上还有通过仪器治疗、中医经络按摩、自然疗法、食疗、光疗等来降低度数、恢复视力的产品。

据业内人士对法治周末记者透露,由于眼镜行业半工半医的特殊性,再加上信息严重不对称,行业透明度不高,眼镜市场鱼龙混杂。因此,各种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充斥市场,国家虽然多次出台政策明令禁止但屡禁不止。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往往被牵着鼻子走。

镜片零售价格是出厂价的10倍至20倍以上

实际上,早在15年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现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明确对眼镜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并起草了《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其间进行了多次修订。

据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眼镜生产许可证制度在中国实施了十几年,它的实施不仅提升了眼镜产品整体质量,同时对眼镜行业规范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2年9月和2017年6月,国务院先后发文取消了验配眼镜生产许可证和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

而随着验配眼镜生产许可证核发的取消,再加上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职业资格证也不再成为从业的要件,许多并不具备这个行业从业资格的人员也加入到了这个职业中来,使得眼镜店遍地开花,国内配镜市场鱼目混珠的情况时有发生。

据悉,有的国家已将验光配镜定义为一种医学行为,不具备条件的人员是不允许从事这个职业的。

一家知名眼镜品牌的店长张娟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路边的眼镜验配店经营规模不大,质量技术服务水平偏低,有些店甚至压根儿不具备验光配镜的条件,也没有足够的品牌意识。由于它们同大型眼镜验配店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因此,通常就会在进货渠道上做文章。

这些小的眼镜验配店往往会去眼镜批发市场采购镜片、镜架,由于成本低,所以售价也比较低,但是这样的产品质量可能较差。它们还通过各种不当的竞争手段从中牟利。这样一来,反而给大型眼镜验配店带来了压力。

张娟还说,据她了解,还有一些小验配店甚至连验光师资格证、镜片加工许可证都没有,更有甚者是花钱买来的相关资质证书,根本就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再加上所用仪器不达标,实际上验测出来的镜片度数可能与实际度数存在着很大误差,这对消费者的视力健康带来了很大影响。

“虽然宣称是免费验光、免费配镜,但其实已经将成本并不高的镜片、镜架的价格提上去了,所以消费者会看到眼镜价格虚高的情况了。因此,眼镜行业也一直被戴上了‘暴利行业’的帽子。”张娟说。

“眼镜片的出厂价一般都是很低的。”多年从事眼镜生意的王利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一般的镜片出厂价格在10元以内,国产树脂镜片价格一般在20元以内,即使是进口树脂镜片批发价也仅在为30元至80元之间,在零售中却被卖到300元至800元。货物一旦进入店门,身价就数倍猛增,零售价都是10倍甚至20倍的增加,专卖店售价会更高。

在王利军看来,因为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缺乏一些基础的技术常识,而整个眼镜消费过程对于消费者而言是高度不透明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卖方处于强势地位,这恰恰给了一些小验配店不规范的操作提供了空间。因此,消费者的权益缺乏保障。

对此,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了其中的原因:“我国眼镜行业的准入制度还不健全,国内眼镜零售业入行的门槛奇低,带有强制性的入行标准缺失。”

眼镜售价处高位的另有原因

“一般眼镜店在给我佩戴眼镜之前都会为我免费验光、测度数,大多时候是戴着之前的眼镜测视力。不同的眼镜店测的度数会有误差,但基本相差不大,也没有太较真儿。”杨蕾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不同于服装、鞋帽等常规产品,眼镜作为功能性产品,影响其价格的因素除了常规产品层面外还有专利、技术以及验光服务等其他多种因素。”据业内人士介绍,一副合格的眼镜要经过多种复杂工序:精确验光—开具处方—送加工室—磨片加工—配装—检测—试戴等多道程序。一片镜片的材料成本可能不高,但是制作镜片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却价值不菲。

单单就是验光、测试、磨制、检测等仪器设备费用投资较大(属精密仪器,价值极高)。例如,一套组合验光台的价格就超过10万元,一台全自动磨边机也要十几万元,再加上测光仪、焦度计、瞳距仪等辅助设备,一个比较有规模的验配店购置设备的费用最终要超过30万元,而进口设备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都有。成规模的验配店为了抢占市场,都不惜花大价钱购买各种验配设备。

“而且在眼镜的材质上,成本也越来越高。”王利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些年眼镜产品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成本相应的也提高了。据他介绍,镜架有板材、TR90、新型的塑钢材料等材质,这些材料本身的原材料价格就不便宜。此外,还有金属材质,虽然合金架的价格不高,但好的镜架制作工艺要求很高,有的还需要电镀上漆、钻石切边等特殊工艺,自然就拉高了顾客手中的眼镜价格。

“除了制造成本,消费者还往往忽略了眼镜店在眼镜验配服务中起到的作用。”张娟对法治周末记者称,由于眼镜行业具有一定的技术性,验配店的工作人员都须持有验光师资格证上岗,验配店也应该拥有眼镜加工许可证等相关资质,因此验配店每年还要支出一部分经费进行人员培训和资质验证。

据了解,培养一位合格的验光师并不容易,相当于一名临床医生,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至少5年的临床实践经验。

“技术、设备、人员培训等所有的费用自然就得由消费者买单了。所谓‘暴利’也是针对一些偷工减料的无良商家说的。”张娟对法治周末记者补充说,眼镜产品属于个性化定制产品,产品规格繁多。同时,由于个体情况千差万别,而不同功能性镜片的制作工艺又有所区别,因此,要根据顾客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眼镜产品,这无形增加了再加工成本。

除此之外,眼镜从出厂到销售再到消费者手中要经历总代理——区域代理——眼镜验配店的层层加价格,从而使得眼镜的售价始终处于高位。

全国性“眼镜服务”行业标准缺失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眼镜标准化工作起步于1985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眼镜行业的标准化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为中国眼镜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就现有的产品标准而言,2017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国家轻工行业QB/2506-2017《眼镜镋片光学树脂镜片行业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并于7月1日实施,替代施行了16年之久的QB2506-2011标准。

在各个地方,也对眼镜行业的管理出台了具体标准。2017年11月,广东省质监局发布了《防蓝光眼镜片及桁关眼镜产品蓝光透射比要求和试验方法》。

“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制定了诸如树脂镜片、太阳镜以及配装眼镜等质量和技术标准,但对于近年来市场日渐火热的各类功能性眼镜,并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可循。”从事多年眼镜行业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工作的王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眼镜的行业标准除了实物产品标准体系外还应该包括验光配镜服务标准体系等。”在王玫看来,消费者购买眼镜并不是单纯地购买实物商品,更多的是消费服务,例如,验光服务等。因此,眼镜的行业标准除了对眼镜本身进行规范外,还应该对消费过程中的服务进行规范。

然而,除了一些地方性规定以外,我国还没有能够建立全国性的专门针对“眼镜服务”的行业标准。

2017年12月4日,湖北省武汉市发布了全国首个定配眼镜团体标准——《验光配镜技术服务规范》,该规范由湖北省行业协会倡议,武汉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眼镜行业6家领军企业共同制定,对验光、加工和检验这3个对定配眼镜质量影响最大的环节作出了技术规范。

此外,有行业人士指出,验光是眼镜零售企业的核心技术环节,在国外特别是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于验光师的上岗、认证以及考核都制定了完善的标准,其严格程度丝毫也不亚于医疗管理体系,而反观我国,专业验光人员上岗标准近乎空白,带有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完全处于盲区。

目前,我国采取的是验光师持证上岗的制度。验光师资格证管理采取的是两条线——医院的眼科医生由卫生部门颁发证书,而眼镜店验光师则由劳动部门颁发证书。而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验光师无证上岗和花钱买证的现象,使得验光师执证上岗制度并未起到应有的规范作用。

“在我国,专业的验光配镜人员在培训上很匮乏。”王玫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我国目前的眼视光学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大学开设了专门的验光配镜专业。现有的大部分验光配镜师都只是在接受了短期的岗前培训之后就“匆忙上阵”,他们中的很多人普遍只有大专甚至高中的学历,在这方面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验光配镜服务上的差距很大。

一副眼镜的价格高低,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随着近视人群的不断增长,眼镜产品越来越多样化,目前市场上眼镜的价格却参差不齐,既有以高端人群为消费主流的高价眼镜产品,也有少量的廉价眼镜充斥市场。

在有独立店面的眼镜店里面随便配一副眼镜动辄几千块,而在眼镜批发市场则只要一两百块的就能配到“中超薄”的镜片。高价眼镜贵在哪里?高价眼镜和廉价眼镜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

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不考虑以假冒的赝品替代正品销售的部分,高价眼镜和廉价眼镜之间的价格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拼品牌

高价眼镜之所以高价,其中也涵盖了一大部分品牌价值。和其他品牌一样,推广费用也是眼镜品牌目前最昂贵的经营费用之一。一个品牌被广泛认知,需要投入很多广告费用,慢慢积累才能实现,这部分的投入必将会转化为价格的一部分。同时,大的眼镜品牌拥有全面的质检体系,从外观颜色、表面质量、到强度和安全,都是非常专业的标准。另外,品牌眼镜通过和优质的工厂合作,使得眼镜产品品质能够保持稳定。

2、拼设计

高价眼镜更加注重设计感,在设计上拥有优质的设计师,通过不断优化外观和结构,保证产品外观流行和结构安全性。而独立设计师品牌的产品,设计师的心血与创意不仅仅只是美化了眼镜的装饰性,也改善了佩戴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尤其是国外优秀的眼镜品牌在这方面投入非常巨大。

3、拼材质

材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眼镜的质感、舒适性和耐用性,在这方面偷工减料行业外人士要看出来并不容易。而眼镜产品的高低价格,也直观地体现在材质上:比如钻石切边眼镜、钛合金眼镜就会贵一点,一般板材的稍微便宜些,还有些大品牌有铂金的镜架价格自然也不必多说。而廉价眼镜在材质上就没有那么讲究了,主要也是为了压缩成本而控制材料。

4、拼工艺

工艺不仅决定了眼镜外观上的精致程度,镜架的加工工艺水平决定了配镜的精准度。品质低劣的镜架,无论再好的镜片都无法保障眼镜的参数准确,而且,镜片的实际参数可能在镜架产生的应力下逐渐变化。

5、拼销售环节

销售环节越长,售价越高。通常的模式是:工厂—品牌商—经销售(批发商)—零售店,目前压缩掉品牌商环节的越来越多(由工厂或者经销商做库存,印制上各自的品牌),而品牌商+零售商的实际不多。因为品牌商需要对产品设计以及生产环节的深度了解,还需要承担库存风险。

6、拼验光及配镜加工技术

再好的镜架和镜片,没有准确的验光参数与精准地加工技术,做出来的眼镜仍然是不合格的。迄今为止,验光的准确性除了必要的仪器设备外,优秀的验光师必不可少,并非电脑能胜任的。优秀的师傅自然要匹配对应的收入,如果是以销售提成为主要收入的话,再好的技术也不会花费太多时间验光的,配镜加工同理。而高价眼镜对于验光和配镜的要求更高,同时有一套完整的流程标准,保障性更强。

在验光和装配没问题的情况下,一般来普通镜片和高端镜片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人眼的适应度和舒适度,普通镜片是工厂流水线的产品,参考的是普通大众的眼睛参数,不会对某个人的眼睛做出优化,而高端镜片都是要根据你的验光度数和个人参数来做镜片的,这样的镜片你佩戴起来更舒服也更容适应,而且普通镜片的膜层的确不怎么耐磨,透光率也低于高端镜片,功能性上也少于高端镜片。

眼镜是一个主观因素占很大比例的物件,有的人觉得便宜的眼镜自己戴着很舒服,可是有的人就是戴不惯只能选择高端点的眼镜,不过很多人从便宜眼镜过渡到中高端眼镜后,很多人都表示再戴回低端眼镜感觉到很不适应。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高价眼镜和廉价眼镜之间如何选择主要也要看个人的情况,不过作为心灵的窗户,眼睛值得被温柔对待,选择一副健康舒适的眼镜很有必要。

业内人眼中的眼镜店“暴利”内幕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眼镜一条街。

法治周末记者万文竹

“验光、测度数、镜架试戴等,每次配眼镜没有500元是下不来的,配个差不多品牌的眼镜轻松上千元。”已有10年戴眼镜经历的杨蕾这样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据介绍,她从高中时开始戴眼镜,基本上每年都会去重新配一副新镜,由于对眼镜的质量和品牌不甚了解,也不知道怎么去讨价还价,因此,店员给她推荐什么她就买什么。

杨蕾的经历并非个案。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目前近视人口总量达到6亿以上,几乎占总人口的一半,而这个数据还在逐年攀升。此外,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前列。如此庞大的需求让各种视力矫正产品、近视产品以及眼睛护理产品备受关注,也催生了巨大的验光配镜市场。

除了配带眼镜以外,市场上还有通过仪器治疗、中医经络按摩、自然疗法、食疗、光疗等来降低度数、恢复视力的产品。

据业内人士对法治周末记者透露,由于眼镜行业半工半医的特殊性,再加上信息严重不对称,行业透明度不高,眼镜市场鱼龙混杂。因此,各种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充斥市场,国家虽然多次出台政策明令禁止但屡禁不止。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往往被牵着鼻子走。

镜片零售价格是出厂价的10倍至20倍以上

实际上,早在15年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现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明确对眼镜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并起草了《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其间进行了多次修订。

据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眼镜生产许可证制度在中国实施了十几年,它的实施不仅提升了眼镜产品整体质量,同时对眼镜行业规范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2年9月和2017年6月,国务院先后发文取消了验配眼镜生产许可证和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

而随着验配眼镜生产许可证核发的取消,再加上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职业资格证也不再成为从业的要件,许多并不具备这个行业从业资格的人员也加入到了这个职业中来,使得眼镜店遍地开花,国内配镜市场鱼目混珠的情况时有发生。

据悉,有的国家已将验光配镜定义为一种医学行为,不具备条件的人员是不允许从事这个职业的。

一家知名眼镜品牌的店长张娟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路边的眼镜验配店经营规模不大,质量技术服务水平偏低,有些店甚至压根儿不具备验光配镜的条件,也没有足够的品牌意识。由于它们同大型眼镜验配店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因此,通常就会在进货渠道上做文章。

这些小的眼镜验配店往往会去眼镜批发市场采购镜片、镜架,由于成本低,所以售价也比较低,但是这样的产品质量可能较差。它们还通过各种不当的竞争手段从中牟利。这样一来,反而给大型眼镜验配店带来了压力。

张娟还说,据她了解,还有一些小验配店甚至连验光师资格证、镜片加工许可证都没有,更有甚者是花钱买来的相关资质证书,根本就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再加上所用仪器不达标,实际上验测出来的镜片度数可能与实际度数存在着很大误差,这对消费者的视力健康带来了很大影响。

“虽然宣称是免费验光、免费配镜,但其实已经将成本并不高的镜片、镜架的价格提上去了,所以消费者会看到眼镜价格虚高的情况了。因此,眼镜行业也一直被戴上了‘暴利行业’的帽子。”张娟说。

“眼镜片的出厂价一般都是很低的。”多年从事眼镜生意的王利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一般的镜片出厂价格在10元以内,国产树脂镜片价格一般在20元以内,即使是进口树脂镜片批发价也仅在为30元至80元之间,在零售中却被卖到300元至800元。货物一旦进入店门,身价就数倍猛增,零售价都是10倍甚至20倍的增加,专卖店售价会更高。

在王利军看来,因为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缺乏一些基础的技术常识,而整个眼镜消费过程对于消费者而言是高度不透明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卖方处于强势地位,这恰恰给了一些小验配店不规范的操作提供了空间。因此,消费者的权益缺乏保障。

对此,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了其中的原因:“我国眼镜行业的准入制度还不健全,国内眼镜零售业入行的门槛奇低,带有强制性的入行标准缺失。”

眼镜售价处高位的另有原因

“一般眼镜店在给我佩戴眼镜之前都会为我免费验光、测度数,大多时候是戴着之前的眼镜测视力。不同的眼镜店测的度数会有误差,但基本相差不大,也没有太较真儿。”杨蕾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不同于服装、鞋帽等常规产品,眼镜作为功能性产品,影响其价格的因素除了常规产品层面外还有专利、技术以及验光服务等其他多种因素。”据业内人士介绍,一副合格的眼镜要经过多种复杂工序:精确验光—开具处方—送加工室—磨片加工—配装—检测—试戴等多道程序。一片镜片的材料成本可能不高,但是制作镜片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却价值不菲。

单单就是验光、测试、磨制、检测等仪器设备费用投资较大(属精密仪器,价值极高)。例如,一套组合验光台的价格就超过10万元,一台全自动磨边机也要十几万元,再加上测光仪、焦度计、瞳距仪等辅助设备,一个比较有规模的验配店购置设备的费用最终要超过30万元,而进口设备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都有。成规模的验配店为了抢占市场,都不惜花大价钱购买各种验配设备。

“而且在眼镜的材质上,成本也越来越高。”王利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些年眼镜产品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成本相应的也提高了。据他介绍,镜架有板材、TR90、新型的塑钢材料等材质,这些材料本身的原材料价格就不便宜。此外,还有金属材质,虽然合金架的价格不高,但好的镜架制作工艺要求很高,有的还需要电镀上漆、钻石切边等特殊工艺,自然就拉高了顾客手中的眼镜价格。

“除了制造成本,消费者还往往忽略了眼镜店在眼镜验配服务中起到的作用。”张娟对法治周末记者称,由于眼镜行业具有一定的技术性,验配店的工作人员都须持有验光师资格证上岗,验配店也应该拥有眼镜加工许可证等相关资质,因此验配店每年还要支出一部分经费进行人员培训和资质验证。

据了解,培养一位合格的验光师并不容易,相当于一名临床医生,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至少5年的临床实践经验。

“技术、设备、人员培训等所有的费用自然就得由消费者买单了。所谓‘暴利’也是针对一些偷工减料的无良商家说的。”张娟对法治周末记者补充说,眼镜产品属于个性化定制产品,产品规格繁多。同时,由于个体情况千差万别,而不同功能性镜片的制作工艺又有所区别,因此,要根据顾客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眼镜产品,这无形增加了再加工成本。

除此之外,眼镜从出厂到销售再到消费者手中要经历总代理——区域代理——眼镜验配店的层层加价格,从而使得眼镜的售价始终处于高位。

全国性“眼镜服务”行业标准缺失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眼镜标准化工作起步于1985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眼镜行业的标准化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为中国眼镜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就现有的产品标准而言,2017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国家轻工行业QB/2506-2017《眼镜镋片光学树脂镜片行业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并于7月1日实施,替代施行了16年之久的QB2506-2011标准。

在各个地方,也对眼镜行业的管理出台了具体标准。2017年11月,广东省质监局发布了《防蓝光眼镜片及桁关眼镜产品蓝光透射比要求和试验方法》。

“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制定了诸如树脂镜片、太阳镜以及配装眼镜等质量和技术标准,但对于近年来市场日渐火热的各类功能性眼镜,并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可循。”从事多年眼镜行业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工作的王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眼镜的行业标准除了实物产品标准体系外还应该包括验光配镜服务标准体系等。”在王玫看来,消费者购买眼镜并不是单纯地购买实物商品,更多的是消费服务,例如,验光服务等。因此,眼镜的行业标准除了对眼镜本身进行规范外,还应该对消费过程中的服务进行规范。

然而,除了一些地方性规定以外,我国还没有能够建立全国性的专门针对“眼镜服务”的行业标准。

2017年12月4日,湖北省武汉市发布了全国首个定配眼镜团体标准——《验光配镜技术服务规范》,该规范由湖北省行业协会倡议,武汉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眼镜行业6家领军企业共同制定,对验光、加工和检验这3个对定配眼镜质量影响最大的环节作出了技术规范。

此外,有行业人士指出,验光是眼镜零售企业的核心技术环节,在国外特别是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于验光师的上岗、认证以及考核都制定了完善的标准,其严格程度丝毫也不亚于医疗管理体系,而反观我国,专业验光人员上岗标准近乎空白,带有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完全处于盲区。

目前,我国采取的是验光师持证上岗的制度。验光师资格证管理采取的是两条线——医院的眼科医生由卫生部门颁发证书,而眼镜店验光师则由劳动部门颁发证书。而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验光师无证上岗和花钱买证的现象,使得验光师执证上岗制度并未起到应有的规范作用。

“在我国,专业的验光配镜人员在培训上很匮乏。”王玫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我国目前的眼视光学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大学开设了专门的验光配镜专业。现有的大部分验光配镜师都只是在接受了短期的岗前培训之后就“匆忙上阵”,他们中的很多人普遍只有大专甚至高中的学历,在这方面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验光配镜服务上的差距很大。

责编:高恒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