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的上是(眼镜的边叫什么)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4:02:57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眼睛,眼镜(散文)

眼镜的上是(眼镜的边叫什么)

天地赋予人的,不仅是生命,还有一双眼睛。

当然,其他的动物也有眼睛。站在人的角度看,他们的眼睛,似乎只是眼睛而已。

眼睛,让我们分清了前后左右、上下高低的位置与层次,也让我们认识了大小、美丑的不同与差别,还让我们熟悉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五彩缤纷,更让我们能够感知风雨的冷暖与天地间的阴晴圆缺。

人,有了眼睛。人便可以掌握人世间的一切,人也就与天地成为一体了。

试想,人若没有眼睛,人会是什么样的形态呢?不仅如同盲人那般无趣,恐怕整个世界也会是个无聊的洞洞。

不得不说,是眼睛让我们清楚地明白了人类的存在,还是不同于其他任何物种,更是主宰与领导着天地资源的一个独一无二的形象。

就人本身来说,眼睛只不过是多种器官之一,与“诸位”一样,担负着规定的任务。但是,眼睛的地位特殊,是悬在脑门上的,既扶峭攀崖,又“一览众山小”。既上托“苍生”,又下安“同僚”。

眼睛,有大有小,有宽有窄,有明有暗,有美有丑,各具其形,各争其美。最关键的,是眼睛必须在眼睛的位置,不能“躲猫猫”,更不能让别人看不见。若是挪到其他的什么地方去了,不方便不合适不说,恐怕人也会因此而成为另类了。

眼睛与人而言,既要发挥功能,又要生得美,才是人最欣慰的事情。眼睛不美,人是不高兴的。因为,人与人相逢,出入“外交”场合,尤其是谈恋爱见男女朋友等,都是有比较的。

眼睛的作用,是看天看地,看人看物。也就是说,眼睛看见了,人才会有感知,头脑等其他器官才能辨识与分享。也让人,成为真正的人了。

眼镜呢?是由眼睛派生出来的,是帮助和保护眼睛的一个物件。

眼睛是生长在人的脑袋上的,也跟身体的其他器官一样,在岁月中老化,在风雨中衰弱,还会在生活中变得……最典型的是,有人成为近视眼睛,有人成为散光眼睛,有人成为青光眼睛,还有人成为色盲。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基本上都会成为老花眼睛。

眼睛出现了问题,除了医学上的一些防护与治疗,最便捷、最有效的办法便是佩戴眼镜。因此,走在大街上,不论老少,不分男女,很多人的鼻子尖上都架着一副眼镜。当然,有人佩戴的是隐形眼镜,别人看不见。也有人为了方便,在眼镜腿上系根绳子,挂在脖子上呢!

有了眼镜,这眼睛基本上也就完好如初了。而且,还为人增加了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比如,有人变得儒雅,像个学者。有人的形象气质陡升,像个老板。也有人,一下子倒成老头、老太太了。

年轻时的我,因为长得不帅,总想着在形象上做些改变,让外在的气质有所提升。本不是近视眼睛,却也戴上了眼镜,还是一副阔边、方形的金丝眼镜。对镜一照,额头阔达了,鼻梁也挺直了,整个人仿佛换了一副模样,有些“文化人”的感觉了。

当然,我戴的是平光加变色的眼镜。初戴,很沉,压鼻梁,扎耳朵根,很是不舒服。最不能说的,是喝水、吃饭容易熏上热气,蒙上一层雾,都看不见东西了。另外,阴雨天、晚上,眼镜就成了一个防护罩,挡住了本来就很微弱的光芒,平坦的路倒成了坑坑洼洼的曲折之途。

还有,很多知道内情的人,是用异样的眼光看我的。一位叔叔去世了,我随父亲去祭奠。一行人,戴着眼镜的有两位,一个是我,还有一个是我弟弟,他是真的近视眼睛。就在我为叔叔下跪叩首时,父亲却使劲地扯了扯我的衣袖,并严肃地说:“拿掉眼镜!”

一时,令我有些愕然,又无言以对,只得摘掉了眼镜,并迅速地揣到口袋里去了。

接下来,轮到我弟弟下跪叩首。父亲却平静如水地站在一旁,没有任何表示。他也是自然的就位、下跪、叩首,那副闪闪发亮的眼镜依旧在鼻梁上,随着身体与脑袋的一起一伏,行云流水似的飘荡着,自然而无任何意外。

这个过程,定格在我的脑子里几十年了,总也未曾褪去,却又不知道怎么述说。快五十岁时,我的眼睛真的退化到需要戴上老花眼镜,才能看得清文字的时候,便有了某种感悟。

俗话说:人到四十四,眼睛便长刺。我的眼睛倒没长刺,看书、看手机却模糊了,直至没有眼镜就跟盲人差不多。怎么办?只能佩戴眼镜了。最先佩戴是150度的,嘿!戴了眼镜跟不戴眼镜竟然是两个世界。可是,没到两年便不行了,换了一副200度的。过几年又不行了,再换了一副250度的。我暗自好笑,岂不就是二百五吗!还怪呢?我和太太每年的体检报告明明写着,我的视力正常,她的视力有问题。可她呢?看书看手机不要眼镜也可以。我倒好,离开眼镜便寸步难行。近日,眼镜又不行了,需要换个300度的。不由得让我产生了一丝疑惑,难道……

近十年来,买眼镜、换眼镜成了我的必须。书案上、床头上、衣服口袋里、外出办事的包包里,甚至儿子家我们睡觉的床头上,都放着一副眼镜,以便我随时随地都能保持“眼睛”不受影响。

简单地搜一搜,我的眼镜可能有两位数了。有长腿的,有折叠的,有硬盒装的,有袋子包裹的,有宽边大气的,也有玲珑典雅的,就不一一细说了。

需要实实在在戴眼镜的时光,倒感觉不是个滋味了。每次出门,无论是去超市买菜,还是乘地铁、坐公交等,要扫码、要支付。可是,没有眼镜却什么都做不了,掏眼镜吧,又总是摸摸索索,拿东忘西,丢三落四,一举一动都带着沉沉暮气,非常的不顺畅,我怀疑是不是要患阿尔茨海默病了。

眼睛,是跟随人一起出生与成长的,如同人本身一样,帅也好,不帅也罢,都只能顺其自然,人为地去造就某种附带的“帅”,即便真的就“帅”了,又有什么意思?

眼睛的功能,虽是与生俱来的,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在好生地使用眼睛的同时,还要很好地保护眼睛,更不能给眼睛额外地增加负担。

眼睛无问题时,偏偏要戴上一副眼镜,不仅没有任何好处,就连人们在习惯上的某些认知都会有不同的观点。

我的眼镜很漂亮,也很时髦。可是,在我父亲的眼中,那就是个“装酷”、“扮靓”的废品,不仅一文不值,还影响了祭奠的氛围。甚至,是对叔叔不尊重的一种表现。

还要解释吗?眼睛,就是眼睛,更是人心灵的窗户,可以合理地“使用”,却不需要过分掩饰与刻意地“雕琢”。眼镜,不过一副眼镜而已,无论平光还是老花,需之当用,不需则弃于一旁,更不用当作画蛇添足的累赘。

2022年9月30日写于合肥翡翠湖畔

广州话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揾和抵,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再说雅俗南京则又是一番风味。

如果说北京有贵族气,那么南京就更多文人气。南京是一个文人倜傥名士风流的城市。因此尽管南京也曾有过辉煌时代和英雄业绩,却“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人们记得住的只有“六朝金粉,秦淮风月”,只有乌衣巷的故事和桃花扇的传说。略带女人味的文人气使南京有些“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却也使南京平添了不少儒雅。

儒雅的证明之一,是南京的俚语俗话竟然可以对对联,或者说竟被人编成了对联,比如“桃干”对“杏核”,“皮脸”对“肉头”,“捣鬼”对“出神”。杏核,指小孩高兴(得意忘形则叫“兴得一头核子”);桃干,指儿童逃学;皮脸,指不知羞耻;肉头,指没有决断。兴杏谐音,逃桃谐音。桃干杏核,不过“指桑骂槐”。但桃对杏,干对核,皮对肉,脸对头,捣对出,鬼对神,无论字面,还是内涵,都对得上,不能不承认是“工对”。

冯桂林主编的《中国名城汉俗大观》中收集了不少这样的对子,比如“坐冷板凳”对“钻热被窝”。一个人不被重用,就叫“坐冷板凳”;而要想改变处境,就得“钻热被窝”(巴结上司)。一冷一热,一动一静,一硬一软,全对上了。又如“眼睛会说话”对“拳头不认人”也很妙。一个六亲不认,一个八面玲珑,一个愣得不能再愣,一个精得不能再精,放在一起,对比十分鲜明。此外,如“脚面上支锅”(暂时安定)对“眼睛里出火”(看人眼红),“屁股上戴眼镜”(背光)对“喉咙里挂灯笼”(贪吃),都堪称绝妙;“推开窗子说亮话”对“站在楼上唱高腔”,“巧姐难炊无米粥”对“老娘不是省油灯”,也很好玩。俏皮话说到这个份上,就不是俗而是雅了。

事实上雅与俗,不过一步之遥。问题是要有那份雅兴。如果有雅兴,其他方言也可以对出对子来的。比如广州话“丢眼角”就可以对上海话“吊膀子”,广州话“卖生藕”也可以对上海话“吃豆腐”。“丢眼角”就是飞媚眼,送秋波,“吊膀子”则是调情,骗女人,可不正好是一对?“卖生藕”对“吃豆腐”也很妙。前者是女人卖弄风情,后者是男人心怀不轨。女人把自己白嫩的肉体当生藕卖,男人把女人白嫩的肉体当豆腐吃,都不是什么“好东西”。配在一起,倒也“相得益彰”。

不过上海人和广州人大约都没有这份雅兴。这是两个商业气很浓的城市,更看重的是经济实惠,而不是诗情画意。有一些词,虽然并无什么诗意,但在广州和上海使用频率却很高,比如“捞”和“轧”。广州人喜欢说“捞”。谋生、混日子、闯江湖叫“捞世界”;从别人不注意的地方下手,或者从不起眼的事情中获得很大的好处或利益,叫“捞静水”;得到了好处或利益,或者获得了成功,完成了任务,叫“捞鸡”;发迹、高升、飞黄腾达,叫“捞起”;没什么正当职业,专靠坑蒙拐骗过日子的人叫“捞家”;而出卖色相的女人就叫作“捞女”。反正世界是只大砂煲,就看你会“捞”不会“捞”。

上海人喜欢说“轧”。交朋友叫“轧朋友”,凑热闹叫“轧闹猛”,看风头叫“轧苗头”,插一手叫“轧一脚”,婚外同居叫“轧姘头”,而受气吃瘪则叫“吃轧头”。“轧”也好,“捞”也好,在我们看来都不怎么好听,也不怎么雅——一个让人想到伸出手去抓,一个让人想到开着车去碾,但广州人和上海人似乎无所谓。

广州话中还有两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揾和抵。揾是找的意思。觅食、谋生、找活路,叫揾食、揾钱、揾米路;宰客、骗人、讨便宜则叫揾丁、揾笨、揾老衬。抵指有价值的意思。到酒楼美餐,吃得大快朵颐,叫“抵食”;到商场购物,买得称心如意,叫“抵买”;到歌舞厅夜总会娱乐中心潇洒一回,玩得兴高采烈,叫“抵玩”。顾客满意,老板开心,看着大把的票子进账,心里暗叫“抵赚”。会赚钱的也会花钱,会花钱的多半也会赚钱,这就叫“抵手”(能干、有本事)。如果没有赚钱的能耐,那就只有坐以待毙,大约也就只好叫“抵穷”(活该受穷)乃至“抵死”(该死)了。反正一件事情做不做,要看“抵唔抵”(值不值)。抵,就做;唔抵,就不做。像北京人那样“侃”(侃大山),像成都人那样“摆”(摆龙门阵),大约“唔抵”,那就算了吧!

当然,广州人也要“倾”(倾偈),也要“叹”(叹世界)。否则,就不会有“一盅两件叹早茶”的说法。叹,在粤语中是享受的意思。清早起来,在街上溜达溜达,然后走进酒楼,挑一张桌子坐定,即有小姐来上茶。再随便要一两样点心,便可以边吃边聊直到早茶收档,可真的称得上是“叹世界”(享清福)啊!

广州人要“叹早茶”,上海人要“孵茶馆”,但他们不会像成都人那样把茶馆当作“民间政协”,也不会像北京人那样把侃大山当作一种“事业”甚至“职业”(比如说相声)。他们的“叹世界”也好,“小乐惠”也好,也比北京人的“找乐子”更多物质生活享受的成分。北京人的“找乐”,更多的是因物质生活不足而到精神领域去“找补”,因此很容易发展为“贫嘴”。可见同为世俗,各地也不完全相同。说起话来,自然就风格各异。关于这一点,我在《读城记》一书中已讲得够多,再写就成“捣糨糊”了,还是就此打住吧!

40岁王宝强大变样,戴金丝边眼镜温文尔雅,眼神里有了久违的沉淀

最近,一则新闻让番茄君吃了一惊。

许久未露面的王宝强,突然冒出的一张自拍引起了轩然大波。照片中,王宝强与大家心目中对他外貌的印象截然不同。

他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短发精干,皮肤白皙,面色泛着红润,眼神里有光,与友人的自拍更是透出一些温柔儒雅的气质,丝毫没有了自己之前的搞怪与憨傻,全然像换了个人。

网友们惊呼:这哪是王宝强,这是汪小菲啊!

确实,形象大变的王宝强,看上去与汪小菲十分神似。纵然照片中有美颜的原因在,但是重新出发的王宝强,着实像变了个人。

今天,番茄君不妨结合王宝强的经历和作品,带着大家看一看,这些年王宝强是怎么从草根选手,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一、眼神里透着怯懦和不安,青涩而懵懂

1982年,河北农村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中,一个小男孩出生。他并没有得到老幺应该享受到的家庭温暖,在母亲的记忆中,王宝强小时候的衣服,都是哥哥和姐姐穿剩下的。

小时候的王宝强,因为受李连杰《少林寺》的影响,为自己选定了习武这条路。在他的印象中,只要武功足够好,就可以成为大明星,出人头地。

8岁那年,王宝强只身来到少林嵩山,成了俗家弟子。初入少林的三年,是基本功练习,对一个8岁的小孩子来说,练功很苦,冬天的时候,他每天凌晨5点就要起床跑步,夏季更是四点就要起来。周一周二要跑半马,只有过年的时候,王宝强才能回家一次。

一转眼六年过去,王宝强的脸开始渐渐有了成人的特征,但因为没有接触过外界,没有什么社交,所以从他的眼神里,你总能读到一种不安。

长大的王宝强,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少林寺等着导演上门是没有前途的。几经打听,他终于明白,想要当演员,就要去剧组。

于是,王宝强踏上了自己北漂的旅途,他来到北影制片厂,开始了自己跑龙套的日子,因为生活没有钱,王宝强生活十分清苦,他与好几个同伴租住在地下室,睡觉是挤在大通铺上,冬热夏冷十分潮湿,他马上患上了皮肤病。

没有正经角色的王宝强,开始当武打替身,别人都是做假动作,他都是玩儿真的。为了真实,王宝强在每个剧组都是硬扛着疼痛真摔,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就这样的活儿,他一天最多的收入,也仅有25块。

那时候的王宝强,只有在练武的时候,眼神里才能透出成年人的狠厉和自信,其他任何时候,他都不敢和人对视甚至交流,性格深处是怯懦的。

此时王宝强周身的气质,根本还不是个合格的群演和武行,只能说是个跑龙套的,虽然他已经过了18岁。

为了让导演和剧组认识自己,王宝强打印了很多自己的照片,见了导演就发,没想到这种广撒网的方式收到了效果,19岁那年,一部《盲井》找上了他。

与其说是当演员,不如说在《盲井》中,王宝强是在扮演自己。

片中的王宝强和真实的王宝强一样,浑身透着害怕,说话不敢大声,一副农村小孩涉世未深的样子,看起来十分老实软弱,青涩懵懂,好像谁都能欺负他。

演戏方面,导演让他本色出演,这部戏其实跟他自己的功夫底子没什么关系,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土气,与角色太贴合了。

一部电影,让王宝强的星途就此开始,他的气质和外貌,也开始逐渐发生改变。

二、单纯憨傻,天真无邪,老实巴交的“傻根”

《盲井》让王宝强一炮而红,很快,他获得了冯小刚的注意,在《天下无贼》中跟葛优、刘德华、刘若英这些帝后搭戏,出演“傻根”。

与其说王宝强是靠演技一炮而红,不如说他靠的,是那种别的演员无法出演的气质。

比起18岁19岁的懵懂青涩,已经接触过摄影机,看过镜头,与导演演员交流过的王宝强,这时候周身的气质,虽说是本色出演,但也有了一丝表演的意味。

在《天下无贼》中,你会发现王宝强虽然还是那个傻傻可爱的农村娃角色,但有了明显的镜头感。

眼神里的怯懦和不安,谨慎和边界感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天真无邪,是极致纯净的目光,和极致老实的作风。

这么说吧,《天下无贼》里的王宝强,已经开始了从草根往演员转变的道路。只不过这个转变还不彻底,让他身上有一种复杂的,介于本色和表演之间的气质。

而且这个气质,显然是本身的特质要更多一些。

那时候,王宝强有点飘了。

这时候,冯小刚点醒了他:

“你是一个草根,即便成名也是一时,想要站住,还要奋斗十年。”

十年,这个时间在王宝强心里扎下了根,他不敢懈怠,于是再次开始脚踏实地,好好出演作品。

接下来就是2006年,刚刚24岁的王宝强,主演了风靡全国,万人空巷的《士兵突击》。

在《士兵突击》中,王宝强将本色和演员这两种状态调整得非常好。他十分自洽地融入到了角色中,使得自己和许三多融为一体。

许三多,本身是个强人,但天生一副熊样,他长相十分一般,甚至可以说很挫,有点笨,有点呆。

彼时王宝强的眼神里,也没有完全的自信,他依旧是那个老实的乡里娃,戴着一副青涩的面孔,面对身边自己好像永远也无法融入的人和事。

许三多的眼神虽然不太灵光,但从未有人说过他“愚蠢”,因为这种老实巴交的眼神里,藏着巨大的能量。

你看,其实许三多,就是王宝强。他们二人在戏里戏外是同频的,不管是长相还是气质,不管是做事方式还是做人准则,全都一样,这也是许三多这个角色,能被王宝强演活的原因。

这种毫无表演痕迹的本色,和适应镜头的灵活,给了王宝强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和热度,也让这个来自河北农村的孩子,踏上了明星的快车道。

三、爱情滋润,名利包裹,充满自信的明星

2007,王宝强遇到了马蓉并一见钟情,随后二人秘密结婚,并很快生下了孩子。

2010年,王宝强才大方承认自己已经结婚并生子的事实,这件事瞒了三年。这三年时间里,王宝强在爱情的浸润下,整个人的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开始买豪宅,开豪车,住洋房,有了经纪人和自己的事业,在外也经常以西装革履示人,还曾在红毯上向马蓉单膝跪地表白。

王宝强就像变了一个人,变得跟之前那个农村小子全然不同,周身开始散发出光环,自信和独有的明星气场。

这几年,王宝强的事业也一路顺风顺水,2010年参演了《人在囧途》,开始了人尽皆知的“囧”系列;2011年参演了《h!树先生》。

在成名后,王宝强的演技有了精进,虽然对外常以平易近人的明星姿态,但在电影中,王宝强的表演开始有了内容,有了味道。

《h!树先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饰演的树先生,表演浑然天成,圆融自洽,不仅突破了自己以往的形象,而且演技爆棚,甚至写进了北影教材。

你很难想象一个草根出身的演员,达到这样的境界付出了多少超乎常人的努力,但王宝强确实做到了。

随后2012年,王宝强与华谊没有再续约,而是成立了自己的SBSi,除了演员身份,他身上多了一层“老板”标签。

之后,无论是《道士下山》还是《跑男》的录制,无论是《天注定》还是《一个人的武林》,王宝强走上了事业的康庄大道。

2015年,《唐探》公映,王宝强饰演的唐仁,有点猥琐,又有点“市侩”,这部影片将王宝强的事业带到了第二春。

一个光鲜亮丽的明星王宝强,就这样出现在观众面前,之前的“傻根”,似乎已经彻底跟大家说再见了。

四、遭遇婚变,消沉颓废,继而成熟,孩子真正长大了

2016年8月14日,这是王宝强一生难忘的一天,也是观众们对“王宝强婚变”这件事最清晰的记忆。

遭遇婚变后的王宝强,似乎又从神坛跌落,他兜里甚至掏不出钱,打官司都要找人借钱。

所有人都感叹,这样一个大明星,怎么会沦落到如此田地。王宝强视若珍宝的马蓉,为什么要这么对他。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马蓉王宝强的闹剧一地鸡毛,人尽皆知之时,王宝强的状态也消沉到了极点。

婚变后首次出现在镜头前的他,看上去整个人仿佛被抽空,灵魂仿佛干涸了一般,没有半点生气。

曾经一直带给大家快乐的王宝强,一瞬间变成这样,这是很多人难以接受的。

可能他对马蓉的感情太深,也或许被自己信任的人背判打击太大,从2016年中到2018年之间的王宝强,仿佛经历了比自己当龙套时还沉重的打击。

那段时间,他光一般的气质消失了,他身上的明星气场,甚至之前的傻傻的可爱的纯真的气质,也消失了,他不苟言笑,二目无光,似一具行尸走肉,也像一个生命的躯壳。

或许男孩总要经历一些成长,才会完成蜕变,总要遭遇一些变故,才能变得成熟。

在番茄君的理解中,这么多年,王宝强虽然出了名,有了钱,也成了万人敬仰的大明星,但他从未经历真正的成长,我是说精神的成长。

所以当感情破碎,家庭分崩离析,母亲去世等等变故遭遇到一起的时候,这个男孩,正在经历真正的涅槃,正在忍受人生中从未有过的通过,而这些似乎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即便对于王宝强,也不例外。

五、重新振作,眼里有了故事,人生有了沉淀

在朋友的帮助和观众们的支持下,王宝强振作得很快。

2016年底,他第一次当导演,《大闹天竺》虽然不是很好的电影,但票房十分可观,王宝强也在一步步用电影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做自己曾经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随后的2018年,《一出好戏》上映,2019年,《新喜剧之王》上映,2021年,《唐探3》上映,婚变后的王宝强,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开始以一种十分成熟的姿态,再次投入到事业中。

这时候的王宝强,成熟了。

在《十三邀》里,面对镜头的王宝强,有着别的明星没有的通透感,他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十分清晰,清晰到你甚至不相信,这是个从草根走上来的演员。

他眼神深邃,虽然看上去有点老气,但眼神里确实有了经历,有了叫做沉淀的东西。

离婚后,王宝强收获了新的爱情,他的新女友叫冯清,出生于1987年,身高178,虽然年龄比王宝强小了5岁,但冯清拥有美国伯克利大学的高学历。

跟马蓉不同的是,冯清既是世界小姐亚军,还是一位模特,在整个模特的圈子里名头很响,很多人都知道她。

很多媒体拍到了王宝强和冯清在一起的照片,两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王宝强许久不见的笑容,再次出现在了他的脸上,这让人欣慰,也让所有人放宽了心。

事业的重新起步,爱情的重新滋养,经历人生的破碎和重圆之后,王宝强的气质也发生了改变。随后,我们就看到了今天的王宝强,这个像汪小菲一般的王宝强。

他戴着眼镜,注视着镜头,已然完全没有了当年傻根的样子,也没有了许三多的质朴,更没有了唐仁的萎缩和树先生的疏离,他就是王宝强,只是他自己。

镜头中的王宝强眼神坚定,鱼尾纹也不见了,看起来十分帅气干练,既有几分儒雅,又透着文化人的随和。

很多观众问,这是王宝强吗?

当然是,比起网友调侃的“整容”,我更愿意相信,王宝强在过尽千帆之后,终于豁达,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一个人成熟后,从气场上可以看到,从言谈举止也能感受到,今天的王宝强既是如此。

2022年,王宝强执导并主演的武打动作电影《八角笼中》箭在弦上,希望他有好运。

其实大家对王宝强,有种特殊的情感。一方面,他从草根出发,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打拼出了今天在娱乐圈的明星地位,他身上有普通人向往的经历和光环,这光环本身,就足够吸引人。

另一方面,从最开始的《盲井》到今天的《唐探》,从春晚的小品到第一次做导演,观众们是看着王宝强一步步改变,一步步成长的,或许婚变的因素对他的人生有不小的影响,但能看到今天王宝强外貌、气质和演技的改变,相信每个喜欢他的观众,都会感到欣慰。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