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是激光治疗近视吗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3:16:27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手术治疗近视,真的能“一劳永逸”吗?医生终于说了大实话

近视眼的不便,旁人无法了解,200度以后,眼睛成了自带虚化背景的滤镜,400度以上,眼前出现的是一片模糊的虚影,800度后的世界,近视眼活着自己的世界里……所以,请原谅,当你在远远的打招呼时,我视而不见吧!

现在还是激光治疗近视吗

这种尴尬而自嘲的情况,未来将在中国越来越多,据统计,全世界目前有14亿的近视患者,但中国就占到了一半,近视发生的年龄越来越小,近视度数越来越高成了“中国特色”。

想要看清这个世界,近视眼要么佩戴眼镜、要么戴隐形眼镜,为了自己的形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屈光手术,但在选择手术前,每个近视人心中难免忐忑:我适合做屈光手术吗?应该选择哪种屈光手术?有没有风险?会不会致盲?

2018年,10月20日,第三届中山屈光手术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全国屈光手术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解决近视眼激光手术中面临的各种难题。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主任余克明教授表示,目前,在近视矫正手术中,全飞秒手术已经成为主流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准分子激光,它对角膜的创伤更小,生物力学保存更完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更低,更受到近视患者的“欢迎”。

全飞秒手术已经成为主流的近视激光手术

目前,激光手术治疗近视眼,主要有准分子激光(LASIK)和全飞秒激光,它们基本原理都相同,都是通过切削角膜组织矫正近视。

准分子LASIK首先要用板层刀制瓣(打开角膜组织),再依靠准分子激光对基质层进行切削,才能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全飞秒手术则不同,它是先用激光在基质层中制作一个透镜,之后在角膜表层制作一个微切口将透镜取出即可。这个手术不需要做角膜瓣,全程都用飞秒激光。

“和LASIK相比,全飞秒激光的优势在于只有2长的切口,对角膜面的创伤更小,从而保证了角膜的完整性,生物力学得以保存,次外切口的感染、发炎等并发症的概率更小,安全性更高。”余克明说,“每个患者接受全飞秒手术所需时间大约8分钟。”

据悉,目前全飞秒手术全球手术量已经超过150万例,我国超过75万例,在余克明看来,虽然全飞秒开展的时间不长,但已经被充分证明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哪些人更适合做全飞秒?

当然,每种术式都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全飞秒激光手术对近视者的要求很高,除去价格因素外,余克明表示,目前全飞秒手术主要适合近视以及近视合并散光的患者,其矫治的近视度数范围在75度至1000度,散光矫正度数在500度以内,想要接受全飞秒手术的患者。

超过1000度,最好选择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除此之外,全飞秒激光手术治疗近视还需要消融一部分的角膜基质层,或者取出角膜基质透镜,因此对角膜厚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角膜厚度大于500微米。

还有像有圆锥角膜、青光眼、角膜内皮变性等眼科疾病者,是不能做全飞秒手术的等等,这些都需要专业的屈光手术医生进行详细检查筛选最适合的近视患者。

既然“全飞秒”手术优点如此多,那究竟什么人才适合做这种激光近视手术?

余克明表示,要想做“全飞秒”手术,病人的角膜厚度、角膜曲率要在安全范围之内,眼表无活动性病变,无严重干眼症及圆锥角膜。如果是哺乳期的妇女要停止哺乳后才能做,同时还要排除全身禁忌症。

近视手术后,还会再近视吗?

有的人认为做了近视手术后,一劳永逸,对于这种错误的观念,余克明表示,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近视依然会发生。

还有些近视患者做完激光手术后,有视觉模糊或者视力回退的现象,认为是手术失败了,余克明解释,任何一种手术包括全飞秒激光手术,在做完后,眼睛状况都有一定的波动期,例如干涩、疲劳、看东西不清楚等,但一般在1-3个月内,之后就将慢慢恢复稳定。

不少年轻人会担心,年纪轻轻的做了近视眼手术,老了之后万一患上白内障、青光眼后,还能不能做手术,会不会诱发风险的发生?“影响并不大,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但此类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应主动跟医师沟通,主管医师会针对具体病史,设计个性化的手术方案。”余克明说道。

最后,小九想说,世界那么大,你想去看看,但镜片那么厚,怎么能看的清?

激光手术治近视不能一劳永逸 医防协同是近视防控的关键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执行主任许迅中国网伦晓璇

中国网北京6月5日讯(记者宋柏霖)“近视眼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实就是眼底的病变,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眼底就像照相机的底片,底片出了问题一般来说都很难修理。”今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关注眼健康”主题新闻发布会,来自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执行主任许迅教授就近视眼问题发表观点。

在三十多年的从医经历中,许讯发现,最近这些年,每一次的门诊都碰到不少因为高度近视眼造成的眼底并发症,比如视网膜脱离,比如黄斑牵引性病变等等。目前,这些眼底病变大多数还没有非常完美的方法来帮助恢复正常。

许讯指出,目前,近视性的眼底病变已成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成年人主要的致盲眼病。近视眼随着近视度数的发展,眼轴逐渐变长,就像一个气球越吹越大,在最薄弱的地方,也就是在眼底,会出现像萎缩、组织变薄甚至破裂,对于这样的情况,目前的治疗效果是有限的,一些人就因此而失明。近视不单单是戴眼镜这么简单,高度近视带来的眼底并发症多发生在40、50岁以后,可能会对未来的工作、老年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许讯强调,激光手术治疗近视并不能够一劳永逸。激光手术可以矫正近视,但并不能改变已经变大、变形的眼球,也不能改变已经出现的眼底问题,所以也就不能降低盲和视力损伤的风险。因此,预防近视发生、防止近视度数快速增长,对于预防近视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目前,我国小儿眼睛的问题越来越普遍,近视成为我国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眼病之一,严重影响了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近视有一个特别大的特点,一旦发生了就不可逆转,所以治好近视眼是办不到的。特别是在低年龄阶段发生近视眼的孩子,更容易变成高度近视眼,导致视力损伤,甚至老年以后因此失明。”许讯说。

针对近视的防控,许讯介绍了“金字塔”形的三级任务:一级是“塔底”,需要普遍控制人群的危险因素,筛选出高危的对象,预防近视的发生。这方面有很多事项,比如读写座姿、灯光环境等等,但目前循证医学的证据指向户外活动的增加能够明显降低近视眼的新发生率;二级是“塔中”,对已发生的近视眼需要积极地面对,早期发现、延缓进展,防止变成像我们刚才提到的高度近视眼,甚至病理性近视。三级是“塔尖”,对已有的高度近视眼,目前只有比较少的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眼科才能解决,即防止失明,治疗并发症,但实话说,效果也是有限的,目前主要目的是降低视力损伤和盲率,使得最终不要瞎掉,能够维持生活自理。

许讯强调,在整个防控过程中,医防协同是贯穿近视防控全程的重要策略,他举例,上海在前两年制订了地方标准——《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今年已被国家卫健委纳入国家卫生行业标准。近十年来,我们在上海市卫健委等部门领导下,联合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的专家力量,建立了“市、区、社区”的医防衔接网络,实行了近视分级分诊和转复诊的制度,至今已经为200多万儿童青少年建立了屈光发育档案,我们通过运用“互联网+明眸APP”的形式将死档案变成了活档案,能够有效衔接资讯查阅、儿童眼健康情况查询、宣教、筛查、转复诊和干预治疗。在宣教方面,发起了“目”浴阳光的科普行动,制作传唱了《爱眼歌》,根据疫情形势,创编了非接触眼保健操等。

许讯表示,青少年的近视防控任务非常艰巨,他期许,能够从0岁开始就开展覆盖近视全周期的、高品质的视觉健康服务,医防协同,早日看到近视眼发病率、患病率下降的曙光。

哥大无创性激光矫正近视取得革命性突破?八字还没有一撇呢

无创性激光矫正近视取得革命性突破?

近日,一则“近视党福音!激光治近视取得革命性突破:无创、副作用少、更便宜”的视频新闻引发广泛关注。

该新闻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在近视的无创治疗上取得革命性进展!他们采用飞秒激光,在不破坏角膜的情况下,改变角膜曲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非侵入性无创永久矫正视力的目的。

鉴于近视党群体的庞大,有关近视治疗的进展从来不缺乏拥趸。哥大的这次“革命性突破”更不会例外,自然引发热烈的议论。当然,人们最为关切的还是“这么好的技术啥时候能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不过,像多有的“革命性突破”一样,在关心啥时候来到中国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首先关心一下真假:

这是真的吗?

新闻也可以玩穿越?

事情的确是真的!

只不过,这则新闻也玩起了穿越,所介绍的诸如“革命性突破、副作用小、更便宜”等只可能发生在未来。

因为,这只是一项初步的临床前研究,正如有的网友担心的那样,“万一临床试验失败了呢”?

甚至,这一担心都是多余的。因为,该研究到目前还没有申请临床试验,是不是能够被批准都不好说。

怎样的一项研究

哥伦比亚大学的这项研究发表在5月14日的自然·光子学上,作者受核黄素/紫外线矫正圆锥形角膜诱导角膜交联改变屈光度的启示,提出采用飞秒激光激发光化学反应诱导角膜胶原蛋白交联从而实现无创性矫正近视的设想,经过在离体猪眼球和在体兔子眼球模型的实验,初步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可控制性和安全性。

原理上,整个程序分为三个步骤:

1.飞秒激光作用于角膜中的H2O分子,引发光化学反应,产生活性氧(ROS)。

2.ROS与角膜中的胶原蛋白纤维相互作用,使得后者产生光氧化反应,氨基酸被修饰导致分子间共价键形成从而发生交联。

3.胶原纤维交联形成改变了宏观结构,可以导致角膜曲度的改变,从而改变其生物医学变化导致角膜曲率的改变。

离体猪眼球原理验证实验。为了验证这一设想,研究者首先用60只离体新鲜猪眼球上进行了实验。实验分为三组,分别降低角膜的曲度(用于近视矫治)、增加角膜曲度(矫治远视)和作为对照。

结果,治疗后最初观察到角膜曲率强烈的变化,相当于12%的屈光度改变,随后部分恢复。角膜主要的曲率变化发生在治疗后8小时内,之后稳定在初始水平的约92%。

经过综合评估,这种治疗可以有效改变角膜的曲度进而改变其屈光度。而且,改变的方向和程度是可以控制的,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经过进一步的检查,确认角膜的改变是由于其中胶原纤维交联形成导致。

实验兔模型的在体研究。经猪眼球离体实验获得原理证据后,研究人员进一步在实验兔模型评估这种治疗的带来的角膜曲度改变的稳定性,和治疗的安全性。

将在猪眼球上的方案移植到兔眼球上,在治疗后24小时、7天、以及每周检查直到3个月,对角膜屈光度改变和组织学进行追踪观察。

结果发现,角膜的曲度改变在治疗后3个月内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组织学上也没有发现角膜基质胶原结构的紊乱、间质水肿和角膜内皮的损伤。

就是说,初步的动物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种有前景的无创性永久矫正近视的希望

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人群中近视率爆发,在欧美地区近视率较50年前增加了一倍,我国所在的东亚地区,青少年近视率甚至已经突破了90%。

研究已知,近视是由于儿童和少年期发育过程中眼球的过去拉长导致的,这种过度拉长一旦形成是不可逆的。就是说,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逆转近视的形成过程来根治近视。

同时,近视形成的原因,除了遗传因素,和室外活动时间减少外,基本上是不可知的。这也就意味着一直以来五花八门的近视预防方法都是没有依据的。

目前,除了佩戴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的简单的解决方案外,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一种永久性矫治方法。但是,虽然这种矫治手术已经非常成熟,具有很高的成功率。但,无论是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都毕竟是侵入性手术,可能发生一些术后并发症,极少数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这严重的阻碍了这种手术的普及,就如同有的人调侃的那样:“看,那位著名眼科医生又戴上厚厚的啤酒瓶底开始给人做近视手术了!”

哥伦比亚大学创新的这种方法,利用飞秒激光激发角膜中分子的光化学反应引发的生化学改变,不需要侵入角膜,却可以改变角膜的结构曲度和屈光度,实现无创性永久矫正近视的目的。经过初步的体外和动物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是一种一劳永逸地解决近视的非常有前景的方法。

但是,该研究仍处在最初阶段,很多东西还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尤其是,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飞秒激光激发角膜中水分子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活性氧。

人们熟知,光子辐射作用于生物组织可以发生热效应和电离效应。但是,还有一种生物效应是人们并不熟知的,那就是光化学效应。这种效应的发生是由于光子的能量不足以诱导电离反应,但是却可以被某些分子结构吸收造成分子结构的改变。比如,紫外线作为一种强致癌物质,就是通过光化学效应诱导细胞DNA分子破坏实现的。

哥伦比亚大学的方法利用的是激光激发角膜中水分子的光化学效应产生活性氧,活性氧与角膜组织胶原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作用,诱导胶原纤维空间结构的改变导致宏观结构的和屈光度的变化。

我们知道,活性氧原本是光子治疗中的一种副产品,而且通常是被认为是对组织细胞具有显著破坏效应的副产品,跟很多病理过程密切相关,比如老化、DNA突变等。抗氧化是目前很多治疗方法的主要卖点。

因此,从原理上讲,这种方法就难免令人不安。而且,这种方法虽然没有直接侵入角膜造成角膜的破坏,但是,光化学途径诱导的角膜胶原纤维的改变,长远来说,会不会导致不良反应,以及在治疗后后半生几十年间的稳定性如何,都是不确定的,需要进一步研究进行验证。

另一方面,目前的研究仅仅是初步的体外和动物实验,研究者甚至还没有申请进入临床试验。即使申请,能不能顺利被批准进入临床试验,以及随后三期临床试验的结果都难以预期。

因此,现在断言“革命性突破”尚为时过早,甚至没有经过临床试验更没有进入临床应用,更谈不上“副作用少、更便宜”。

因而,总体上,这种飞秒激光无创性近视矫治方法,仅仅是一种有前景的希望,距离进入临床应用八字还没有一点,啥时候能“漂洋过海来看你”更是遥遥无期。

用户在百度知道日报上发表的全部内容,严禁第三方转载。任何第三方使用相关内容,必须联系百度知道日报zhii@i.,获得书面授权,并按照规定的方式使用该内容。

文章出处:百度知道日报()

原始链接: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