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全自动磨边机(眼镜全自动磨边机厂家)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7:22:38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山东省老字号英翔眼镜:攥牢科技“金钥匙”开启眼镜新天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信明栋通讯员郜静

眼镜全自动磨边机(眼镜全自动磨边机厂家)

随着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应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有着86年发展史的山东省老字号企业——德州英翔视光眼镜有限公司,攥牢科技这把“金钥匙”,致力运用好科技利器和工匠独具智力,提升眼镜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将眼镜产品做精、做细、做准、做强、做优产业链,开启了“老字号”眼镜的新天地。

自2010年后,面对业内各种品牌眼镜涌出、市场扩张的环境,英翔公司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巧借科技“四两拨千斤”之力,在科技创新的“软件”与“硬件”程序上发力。

在打造眼镜工匠团队技艺的“软件”上,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总经理张成河亲帅,由18名眼镜工匠组成的“科技创新攻关小组”,对工匠团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培训举措,先后组织了136人(次)到德国、韩国、英国日本、瑞士等国家和上海、北京、广州、江苏等省市的眼镜行业研学考量,聘请了来自德国、韩国的眼镜科技专家来公司传帮带,提升了眼镜工匠,在2019年全国眼镜行业技术能手大赛中,英翔工匠团队斩获冠军,工匠选手孙永刚获得“全国眼镜行业技术能手称号”,2020年孙永刚获得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张鹏获得“德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在眼镜配制设备的“硬件”上,引用高新技术设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把“钢”用在刀刃上,多方凑措资金920余万元,在购置国际上科技领先的自动验光机、精工磨片机等仪器设备的同时,引用高科技含量的制镜料材,率先采用综合验光仪进行美式21步验光法、医学检影验光、视觉功能检查分析、青少年视觉功能训练。紧跟国际眼视光领域前沿的科技技术,引入角膜塑形术及3D、4D视觉功能训练技术及先进的技术复制的管理模式。眼镜加工采用依视路全自动磨边机,做到交付到客户手中的每一副眼镜不仅有高标准的外观,还要有精确地加工制作参数。2018年,英翔公司荣获“全国优质眼镜服务企业”、“德州市知名品牌”称号。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我要报料

眼镜店老板们,背上“暴利行业”这口锅,你服不服气?

“中国近视人口占比高于30%,近视人口超4.5亿"

(2015年卫生部发布数据)

眼睛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在这样一个超过三分之一人口需要佩戴眼镜的社会环境中,眼镜行业理应是备受国民关注。尤其在当下,每一个人借助网络的力量都可以是爆料者、搜索达人,任何隐私都有可能曝光在阳光下,这样一个行业自然也被各种起底、解密。

各种爆料之后,眼镜产业像一个被涂上乱七八糟油彩的小丑,普通观众不知道它究竟长啥样,时间一长,小丑这张大花脸便是脑海里眼镜行业真实的形象。

最大的黑锅:暴利——镜片论斤卖,十几块的镜架卖上千块

随手上网一搜“暴利行业”,眼镜行业必定榜上有名。

承蒙抬爱,眼镜行业竟能与“能源”“医疗”“房地产”“有线电视”这些牛逼哄哄的行业共同上榜。这些行业的大佬们可都是历年财富榜单的常客,偏偏眼镜行业鲜有巨富大贾,哪怕是在世界最大镜片生产基地——丹阳,镜片生产龙头企业的老板们也远远不够不着这个地级市的首富。

这特么还暴利行业?不科学啊,亲!

背上这口暴利的锅,眼镜生产企业,你们服不服气?

按爆料的说法,镜片论斤卖,镜架也都便宜的不像话,生产厂家是以极低的价格销售,那么获取暴利的好像应该是零售终端——眼镜店了。

开一家眼镜店,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就是高额的房屋租金。举个例子:潘家园眼镜城位置较好的摊位进场费每平方米最高7万元,平均也在2万到4万元之间,此外15平方米的店面,每月交租金和管理费共6000元(数据来源:据《第一财经(微博)日报》报道)。

除了要支付高昂的房屋租金外,眼镜店还需要购置验配加工设备。一套组合验光台的价格就超过十万元,一台全自动磨边机也要十几万元,再加上测光仪、焦度计、瞳距仪等辅助设备,一个比较有规模的验配店购置设备的费用最终要超过30万元。另外,眼镜店的验光师需持资格证上岗(工资都不低哦),验配店也应该拥有眼镜加工许可证等相关资质,因此验配店每年还要支出一部分经费进行人员培训和资质验证。

根据北大经济学博士郝继涛在《穿越暴利的迷雾,眼镜行业的利润分析》一文中指出,对于规范的连锁店来讲,隐形类毛利率约30%,镜架、镜片毛利率50%左右。而且这只是毛利率,毛利率是指毛利与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与收入相对应的营业成本之间的差额。目前一般企业都无法达到这个水平。

在企业实际经营中,这个利润率还要和运营成本去分摊。据该调查的数据显示,在假定商家的毛利率在50%左右的情况下,分摊运营成本后,其费用结构大约如下:租金占营业额的14-16%;人力成本约13-14%;市场营销费用约6-8%;固定资产折旧3%%;此外还有17%的增殖税,50×17%=8.5%;其他费用2%,包括配送、废品率等。以上所有的费用合计在46.5-51.5%之间。在经营景气的情况下,净利率低至3.5%,在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甚至亏损。

背上这口暴利的黑锅,眼镜店,你们服不服气?

市场话语权是产生“暴利”的重要筹码,除了源于各种垄断之外,也可以源于产品生产与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由于现代市场都不是理论中的完全竞争市场,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买卖之间的不完全信息。眼镜也是一个存在信息不对称的行业,而造成眼镜行业“暴利”的根源在于就在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

消费者走入眼镜店后,他们并不知道不同的镜片价格差异点在哪儿?高档验配加工设备有什么不同?高级验光师的专业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所有这些,一副眼镜背后的投入,消费者通通感受不到。他们理所应当地认为:老子花了钱,买的就是这副眼镜,而已。

厂家忙着互相打探,一股脑儿地生产同质化产品,互相模仿包装,模仿产品手册,模仿宣传海报,模仿助销道具;

眼镜店忙着照猫画虎,快时尚火了便照搬套餐模式,门店装修也改成开架式;业内专家说专业验光中心是大趋势,便把门店照着牙科诊所的样子装修,买一批新设备,购几套白大褂,取个听起来像眼科的名。

大家都很忙,忙到没空去沉下心研究现象背后的本质逻辑,没空去探究消费者的需求。

闻风而动,复制模仿成为行业的基因。

闭门造车,信息封闭便是约定俗成的行规。

门一直关着,哪怕门外有非议,近处有追兵,远方有强敌。

看来,暴利这口黑锅,暂时是很难摘下了。

眼镜店暴利内幕:镜片零售价是出厂价20倍以上

来源:法治周末

业内人眼中的眼镜店“暴利”内幕

法治周末记者万文竹

“验光、测度数、镜架试戴等,每次配眼镜没有500元是下不来的,配个差不多品牌的眼镜轻松上千元。”已有10年戴眼镜经历的杨蕾这样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据介绍,她从高中时开始戴眼镜,基本上每年都会去重新配一副新镜,由于对眼镜的质量和品牌不甚了解,也不知道怎么去讨价还价,因此,店员给她推荐什么她就买什么。

杨蕾的经历并非个案。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目前近视人口总量达到6亿以上,几乎占总人口的一半,而这个数据还在逐年攀升。此外,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前列。如此庞大的需求让各种视力矫正产品、近视产品以及眼睛护理产品备受关注,也催生了巨大的验光配镜市场。

除了配带眼镜以外,市场上还有通过仪器治疗、中医经络按摩、自然疗法、食疗、光疗等来降低度数、恢复视力的产品。

据业内人士对法治周末记者透露,由于眼镜行业半工半医的特殊性,再加上信息严重不对称,行业透明度不高,眼镜市场鱼龙混杂。因此,各种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充斥市场,国家虽然多次出台政策明令禁止但屡禁不止。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往往被牵着鼻子走。

镜片零售价格是出厂价的10倍至20倍以上

实际上,早在15年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现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明确对眼镜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并起草了《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其间进行了多次修订。

据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眼镜生产许可证制度在中国实施了十几年,它的实施不仅提升了眼镜产品整体质量,同时对眼镜行业规范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2年9月和2017年6月,国务院先后发文取消了验配眼镜生产许可证和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

而随着验配眼镜生产许可证核发的取消,再加上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职业资格证也不再成为从业的要件,许多并不具备这个行业从业资格的人员也加入到了这个职业中来,使得眼镜店遍地开花,国内配镜市场鱼目混珠的情况时有发生。

据悉,有的国家已将验光配镜定义为一种医学行为,不具备条件的人员是不允许从事这个职业的。

一家知名眼镜品牌的店长张娟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路边的眼镜验配店经营规模不大,质量技术服务水平偏低,有些店甚至压根儿不具备验光配镜的条件,也没有足够的品牌意识。由于它们同大型眼镜验配店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因此,通常就会在进货渠道上做文章。

这些小的眼镜验配店往往会去眼镜批发市场采购镜片、镜架,由于成本低,所以售价也比较低,但是这样的产品质量可能较差。它们还通过各种不当的竞争手段从中牟利。这样一来,反而给大型眼镜验配店带来了压力。

张娟还说,据她了解,还有一些小验配店甚至连验光师资格证、镜片加工许可证都没有,更有甚者是花钱买来的相关资质证书,根本就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再加上所用仪器不达标,实际上验测出来的镜片度数可能与实际度数存在着很大误差,这对消费者的视力健康带来了很大影响。

“虽然宣称是免费验光、免费配镜,但其实已经将成本并不高的镜片、镜架的价格提上去了,所以消费者会看到眼镜价格虚高的情况了。因此,眼镜行业也一直被戴上了‘暴利行业’的帽子。”张娟说。

“眼镜片的出厂价一般都是很低的。”多年从事眼镜生意的王利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一般的镜片出厂价格在10元以内,国产树脂镜片价格一般在20元以内,即使是进口树脂镜片批发价也仅在为30元至80元之间,在零售中却被卖到300元至800元。货物一旦进入店门,身价就数倍猛增,零售价都是10倍甚至20倍的增加,专卖店售价会更高。

在王利军看来,因为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缺乏一些基础的技术常识,而整个眼镜消费过程对于消费者而言是高度不透明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卖方处于强势地位,这恰恰给了一些小验配店不规范的操作提供了空间。因此,消费者的权益缺乏保障。

对此,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了其中的原因:“我国眼镜行业的准入制度还不健全,国内眼镜零售业入行的门槛奇低,带有强制性的入行标准缺失。”

眼镜售价处高位的另有原因

“一般眼镜店在给我佩戴眼镜之前都会为我免费验光、测度数,大多时候是戴着之前的眼镜测视力。不同的眼镜店测的度数会有误差,但基本相差不大,也没有太较真儿。”杨蕾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不同于服装、鞋帽等常规产品,眼镜作为功能性产品,影响其价格的因素除了常规产品层面外还有专利、技术以及验光服务等其他多种因素。”据业内人士介绍,一副合格的眼镜要经过多种复杂工序:精确验光—开具处方—送加工室—磨片加工—配装—检测—试戴等多道程序。一片镜片的材料成本可能不高,但是制作镜片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却价值不菲。

单单就是验光、测试、磨制、检测等仪器设备费用投资较大(属精密仪器,价值极高)。例如,一套组合验光台的价格就超过10万元,一台全自动磨边机也要十几万元,再加上测光仪、焦度计、瞳距仪等辅助设备,一个比较有规模的验配店购置设备的费用最终要超过30万元,而进口设备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都有。成规模的验配店为了抢占市场,都不惜花大价钱购买各种验配设备。

“而且在眼镜的材质上,成本也越来越高。”王利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些年眼镜产品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成本相应的也提高了。据他介绍,镜架有板材、TR90、新型的塑钢材料等材质,这些材料本身的原材料价格就不便宜。此外,还有金属材质,虽然合金架的价格不高,但好的镜架制作工艺要求很高,有的还需要电镀上漆、钻石切边等特殊工艺,自然就拉高了顾客手中的眼镜价格。

“除了制造成本,消费者还往往忽略了眼镜店在眼镜验配服务中起到的作用。”张娟对法治周末记者称,由于眼镜行业具有一定的技术性,验配店的工作人员都须持有验光师资格证上岗,验配店也应该拥有眼镜加工许可证等相关资质,因此验配店每年还要支出一部分经费进行人员培训和资质验证。

据了解,培养一位合格的验光师并不容易,相当于一名临床医生,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至少5年的临床实践经验。

“技术、设备、人员培训等所有的费用自然就得由消费者买单了。所谓‘暴利’也是针对一些偷工减料的无良商家说的。”张娟对法治周末记者补充说,眼镜产品属于个性化定制产品,产品规格繁多。同时,由于个体情况千差万别,而不同功能性镜片的制作工艺又有所区别,因此,要根据顾客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眼镜产品,这无形增加了再加工成本。

除此之外,眼镜从出厂到销售再到消费者手中要经历总代理——区域代理——眼镜验配店的层层加价格,从而使得眼镜的售价始终处于高位。

全国性“眼镜服务”行业标准缺失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眼镜标准化工作起步于1985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眼镜行业的标准化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为中国眼镜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就现有的产品标准而言,2017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国家轻工行业QB/2506-2017《眼镜镋片光学树脂镜片行业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并于7月1日实施,替代施行了16年之久的QB2506-2011标准。

在各个地方,也对眼镜行业的管理出台了具体标准。2017年11月,广东省质监局发布了《防蓝光眼镜片及桁关眼镜产品蓝光透射比要求和试验方法》。

“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制定了诸如树脂镜片、太阳镜以及配装眼镜等质量和技术标准,但对于近年来市场日渐火热的各类功能性眼镜,并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可循。”从事多年眼镜行业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工作的王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眼镜的行业标准除了实物产品标准体系外还应该包括验光配镜服务标准体系等。”在王玫看来,消费者购买眼镜并不是单纯地购买实物商品,更多的是消费服务,例如,验光服务等。因此,眼镜的行业标准除了对眼镜本身进行规范外,还应该对消费过程中的服务进行规范。

然而,除了一些地方性规定以外,我国还没有能够建立全国性的专门针对“眼镜服务”的行业标准。

2017年12月4日,湖北省武汉市发布了全国首个定配眼镜团体标准——《验光配镜技术服务规范》,该规范由湖北省行业协会倡议,武汉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眼镜行业6家领军企业共同制定,对验光、加工和检验这3个对定配眼镜质量影响最大的环节作出了技术规范。

此外,有行业人士指出,验光是眼镜零售企业的核心技术环节,在国外特别是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于验光师的上岗、认证以及考核都制定了完善的标准,其严格程度丝毫也不亚于医疗管理体系,而反观我国,专业验光人员上岗标准近乎空白,带有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完全处于盲区。

目前,我国采取的是验光师持证上岗的制度。验光师资格证管理采取的是两条线——医院的眼科医生由卫生部门颁发证书,而眼镜店验光师则由劳动部门颁发证书。而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验光师无证上岗和花钱买证的现象,使得验光师执证上岗制度并未起到应有的规范作用。

“在我国,专业的验光配镜人员在培训上很匮乏。”王玫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我国目前的眼视光学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大学开设了专门的验光配镜专业。现有的大部分验光配镜师都只是在接受了短期的岗前培训之后就“匆忙上阵”,他们中的很多人普遍只有大专甚至高中的学历,在这方面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验光配镜服务上的差距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