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治疗近视发明人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2:04:23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红星专访“治近视”的纳米眼药水发明人:已有人报名参与人体试验

最近,朋友圈被一则好消息刷屏了。据报道,以色列的一个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逆天的纳米眼药水,只要滴上几滴,就能矫正近视或远视问题,人类或将永远和眼镜说拜拜。

激光治疗近视发明人

▲资料图片图据《每日邮报》

对于滴几滴眼药水就能矫正视力的消息,有眼科专家在接受《武汉晚报》采访时表示,对该眼药水持观望态度,也有纳米技术专家认为,该技术原理上是可行的。

虽然尚未进行人体试验,但这重磅消息一出,全球的人都要沸腾了。据一项发表在《眼科学杂志》的研究估计,到2050年大约一半的世界人口将会近视。而据国内媒体报道,北大的一篇报告也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会有一半人口近视,这一问题在青少年中更为凸显。而这些数据,还不包括远视等其他视力问题。

那么,这个最新发明究竟进展到哪一步了?人类真的能告别眼镜么?距离这一梦想的实现,到底还有多遥远?带着这些疑问,3月29日,红星新闻记者对该眼药水的发明者之一、眼科专家DviSj医生进行了电话采访。

▲纳米眼药水发明者之一DviSj医生。受访者供图

无需手术、没有痛苦

纳米眼药水三个步骤矫正视力

Dvi的本职工作是以色列ShZk医疗中心的一名眼科医生。

Dvi在电话中向红星新闻记者坦言,自己最近非常忙碌。因为“N-D”(纳米眼药水)这项新发明,他的邮箱都快要爆了。最近3周,单是媒体的采访邮件,就超过了100封,他也因此上了些节目。随之蜂拥而至的,还有来自各地公司和企业的投资或合作电话或邮件。他清楚地知道,他们团队研发出的这个眼药水,虽然还未完成临床试验,却已经先火了。

Dvi先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了这款纳米眼药水的作用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测量眼睛的屈光度。

Dvi医生强调说,这款眼药水并不是要治疗人们的近视或远视等问题,而是辅助更改眼睛的屈光度。这个概念最基本的出发点,就在于首先要测量你的视力,眼睛的屈光度数,从而把其纠正过来。“因此重要的是,你要把你的屈光度测量正确。”

“一些公司研发出了可以测量人眼屈光度数的APP,只要下载在智能手机上就可以使用。”Dvi介绍称,这些APP在网络上就可以搜索到,比如“h”、“EN”、“Bik”、“6v6”等。

第二步,根据屈光度,用激光工具,在角膜上“印”一个图案。

Dvi向红星新闻记者解释说,这款激光工具,和目前医院常用的那种治疗近视的“激光手术”并不一样。激光手术需要去除掉眼睛的一部分角膜,但这个激光小工具,只是在角膜上“印”上一个图案。“它很小,可以连接在智能手机上。”Dvi说,这个小工具也是他们自主研发的。

“这就像纹身一样,比如你想在胳膊上纹一条龙,那么在没有用墨水和色彩之前,你得先在胳膊上印出个龙的形状。”Dvi说,这个激光工具,就是要根据眼睛的屈光度,在角膜的表层上“印出个形状”。在连接到智能手机上以后,只需要对准眼睛,按下按钮,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就能完成这一程序。

“这个过程是无痛的,能非常迅速完成,不需要去除角膜。”

目前,Dvi及其团队还从未向外公布过这一激光小工具的相关照片。当红星新闻记者追问此事时,Dvi表示,“我们正在打造其最终版本,大约在几周后可以发出照片。”

第三步,滴入纳米眼药水。

在完成上面两个步骤以后,滴入纳米眼药水,里面的纳米颗粒就会立即覆盖在激光工具印出的形状里。“想象一下,就是这些纳米粒子,注入后会充斥在这个被印好的角膜表层图案里的每一个角落,激活这一图案。”然后它们会发挥作用,改变光线进出人眼的方向,从而实现纠正视力的效果。

▲高清显微镜下的纳米粒子。受访者供图

▲高清显微镜下在角膜里识别到的纳米粒子。受访者供图

Dvi说,这几个步骤都非常简单容易操作,第一步的测量可以通过智能手机APP实现,第二步中的激光工具,也是很小巧的装置,非常容易推向市场,方便消费者购买,而且只需简单连接到智能手机就可以自己一人在家操作,不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而第三步就更简便了,滴眼药水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无需手术、没有痛苦,三个步骤就能矫正视力,纳米眼药水真的有这么逆天吗?有眼科专家在接受《武汉晚报》采访时表示,“对这个眼药水,我们也是持观望的态度,我们不去刻意否定它,也不要过于相信他所宣传的效果。”而武汉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纳米研究联合实验室的纳米技术专家周亮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技术原理上是可行的。对于该眼药水具体如何工作,他认为最可能的是眼药水中的纳米粒子可以按照某种光学图案进行自组装,自组装后的纳米粒子可以改变光的折射率,从而矫正视力,跟隐形眼镜原理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本人并没有视力问题

创意源于一次“头疼”经历

除了眼科医生的身份外,Dvi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巴伊兰大学纳米研究所的研究员。与他一起发明该眼药水的核心成员,还有来自巴伊兰大学工程学院的ZvZvk教授,以及该校化学学院的院长MhLh教授。他们所做的试验,均是在巴伊兰大学纳米科技高级材料研究所(BINA)完成。

▲纳米眼药水的三位主要发明者,左起分别为DviSj医生,ZvZvk教授和MhLh教授。受访者供图

虽然这项发明是为让人类摘掉眼镜,但Dvi医生本人并没有视力问题,也从不戴眼镜。“我的家人里没有近视的人,只有两位患有远视问题。”

Dvi说,他之所以能想出用眼药水改善视力状况的点子,是源于生活中的一次“头疼”经历。

“有一天,我在电脑前工作了整整一天后,开始头疼,视力也变得有些模糊。电脑上的数字好像变小了一样,”Dvi说,他用力地揉了揉眼睛,试图恢复视力,结果却没有奏效,随后就想到了眼药水。“我不近视,也不喜欢戴眼镜,所以我想,眼药水可能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滴完眼药水,他猛然联想到,“能不能用同样的方式,把近视或远视的问题也解决了呢?”他兴奋地将这一想法告诉了和自己在一起工作的Zv教授。

Dvi介绍说,Zv是位非常著名的光学教授,在业内是“大牛”级人物,经验极为丰富,在以色列拥有上百个专利。令他没想到的是,Zv教授竟也认为这个概念可行。但他说,他还需要找一个人确认。两人随后一同找到了巴伊兰大学化学学院的院长MhLh,三人一拍即合。

说干就干。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们慢慢地朝着这一想法迈进,Zv负责激光技术部分,而Mh负责纳米颗粒。终于在最近,以这3人为核心的团队将这一研究以论文的方式发布在《欧洲白内障和屈光外科医生学会》期刊上,随即受到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关注。

红星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搜索核实,的确在《欧洲白内障和屈光外科医生学会》官网上,找到了这篇名为“修复屈光不正的眼药水”(Nfifiv)的论文,其中介绍了该研究的目的、试验方法、结果等,结论一栏中则写道,“使用合成纳米粒子制成的眼药水,的确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可以用不侵入的方式纠正视力的屈光不正。”

Dvi和所有团队成员都明白,这一方式若能成功,将会给全球的近视及远视患者们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需反复滴用

已有人提出愿参与“人体试验”

但有优点的同时,这款眼药水也有缺陷。

Zv教授称,由于这种矫正方式十分温和,而且眼睛会逐渐自愈,因此这种视力的改进会逐渐消退。

“角膜会恢复正常的,”Dvi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角膜一般每3-5天时间内会更新自我。“我们目前仍不知道,要过多久,人们就要重复进行这一滴眼药水的过程。但我们已知的是,这些纳米粒子药物的半衰期是3个星期。”因此,即便不知道角膜细胞的更新速度,人们可能也需要过几个星期就得重复这一过程。

而就该团队目前的进展来看,距离该产品的真正推出和上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Dvi介绍称,他们的研究团队已经在10头猪的眼睛上做了试验,证明了这款眼药水的有效性。“和人的眼睛相似,猪的眼睛和兔的眼睛都可能会近视或远视。”

“我们只想先证明这一概念是否可行有效,由于猪眼和人眼结构相似,因此选择用猪眼做试验。”Dvi介绍称,他们所做的是x-viv试验,即将猪眼取出后做的试验。他们共进行了时长2小时的监测,每过15分钟检测一次。结果显示,在短短几分钟内,其视力就被矫正了过来,而且至少2个小时内状态都非常稳定。“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试验,过去两年内我们已经做过许多试验,包括近视、远视和老花眼等。”

▲使用校准吸管向猪眼滴入纳米眼药水。受访者供图

“这一概念的实施并没有遇到多么大的困难,没想象中那么难,纳米粒子技术也相对简单,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将其适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找出到底要多久必须重复这一过程。”

下一步,Dvi称他们计划在今年夏天之前,对3-5只兔子进行i-viv试验,即在活体兔子身上做动物试验。届时他们将在一个月时间里每天监测兔子眼睛的状况,从而得出多久需要重复进行滴眼药水的结果。

而人体试验的计划,也被他们提上日程,“计划在明年夏天之前吧。”

虽然还没有公布确切的方案,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希望参与到这一试验中来了。Dvi说,自从被新闻报道后,他所在的医院来了不少“志愿者”,有美国人、有新加坡人,也有从欧洲来的人,他们都声称想参与人体试验。

“这太疯狂了!”始料未及的Dvi笑着说道,但这更加坚定了他们继续研究下去的信心。“如果这个方法真的奏效,我们将会非常高兴。”

红星新闻记者丨王雅林

编辑丨冯玲玲

颠覆性激光显示技术发明者,光峰科技:成功开启C端成长空间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开源证券吕明周嘉乐陆帅坤)

1、B端基本盘稳健,激光显示龙头开启C端成长空间1.1、激光显示领先企业,产品覆盖多元应用场景

颠覆性激光显示技术发明者,成功实现技术产业化与商业化。

公司成立于2006年,2007年于全球率先发明了ALPD®激光显示技术,并成功实现技术产业化,推出激光电视、激光教育机、激光电影放映设备、激光微投、激光工程投影机和激光家庭影院系列产品,将业务拓展至激光电影设备、激光投影、家用产品等市场领域。

商业化方面公司采用合资合作的商业策略,先后与中影、东方中原、小米、巴可等成立合资公司,率先在行业内推出影院激光光源租赁服务,产品及服务覆盖电影放映、家庭娱乐、教育互动、商务应用、工程户外等应用场景。2019年7月22日公司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产品销售+租赁服务为公司营收两大支柱,六大产品线覆盖多元应用场景。

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分为销售业务、租赁服务和其他业务。销售业务方面,产品按大类分为激光显示核心器件、激光显示整机。

核心器件再分为激光光源、光机及激光投影屏幕;整机再分为激光电影放映设备、激光商教投影机、激光工程投影机、激光拼墙、激光电视和激光微投六大产品线;前四者隶属于TOB商用业务,后两者隶属于TOC家用业务,实现基本应用场景全覆盖。

租赁服务方面,公司于2015年与中影器材合作成立的“中影光峰”提供ALPD®激光光源租赁服务,采用按时或按期的计费方式,以影院使用激光光源的时长或约定期数为计算依据确认收入。

2018年公司与中国电影、巴可等联合创立提供全球影院租赁服务的“Ciii”品牌,实现公司全球化业务部署。

1.2、股权激励力度加大,高技术背景管理层护航公司发展

公司实控人为创始人李屹博士,设立员工持股平台。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屹博士,通过光峰控股、原始投资、光峰宏业等合计控制公司28.39%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屹博士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罗切斯特大学,为ALPD®技术的原创发明人,以其作为发明人的专利申请数量超过1000项,有深厚的工程技术功底。同时,员工持股平台光峰达业持有公司4.51%股份。

股权激励力度加大,护航员工与公司共成长。

公司已实施3次股权激励计划,授予对象达442人次,合计授予股票数量约3200万股,激励对象囊括公司创始人、高管以及核心人员等。

2021年10月公司进一步加大股权激励投入开启2021第二期股权激励,公司通过股权激励将公司利益与员工利益深度绑定,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公司和员工共同创业之目的。

2022年4月29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计划向董事、高管、核心技术人员等100人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1050万股。

公司管理层专业积淀深厚。

公司创始人李屹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相关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同时是我国科技部引进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具有扎实的科研技术功底。此外,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胡飞及研发总监王则钦均毕业于知名大学相关专业,分别在激光显示技术开发及光学器件开放领域积累了丰厚的专业经验,截止至2021年6月30日,以二人为主要发明人的专利申请数量共计近1000项。

1.3、财务分析:2021年业绩回暖,C端业务开启公司二次成长曲线

传统业务回暖+业务结构调整助力公司营收实现高增速。

2016-2021,公司营收由3.55亿元增长至24.98亿元,CAGR为38.43%。

2017年营收大幅增长原因系激光电影放映机逐渐取代传统灯泡放映机,激光光源销量大幅增加;

2018-2019年公司激光电视业务、电影放映机等传统业务销量放量,以及智能微投系列产品发布,营收继续保持高态势增长。2020年公司由于传统激光放映业务和海外业务受到新冠疫情及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营收同比略有下滑。

2021年公司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发力C端业务,2022年4月27日,公司发布年度报告,2021年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为24.98亿元,同比增长28.19%。

业绩方面,营收增长拉动净利润实现回升。

2016-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0.14亿元增长到1.86亿元,CAGR为54.06%。

2017年,公司产品销售端及光源租赁服务收入均取得大幅增长,带动净利润较同期大幅增长526.54%,规模超过1亿元,并成功扭亏为盈。

2021年随着影院服务业务逐渐回暖和C端业务的继续放量,公司业绩上行推力强劲,2022年4月27日,公司发布年度报告,扣非净利润为1.24亿元,同比增长208.46%

分业务看,C端业务开启公司二次成长曲线。

2020年受疫情冲击影响,公司加速完成业务结构调整,形成B端+C端双业务驱动布局。公司TOB商用业务主要包括销售服务中的光学引擎、商教投影机、激光工程以及租赁服务,其中光学引擎主要包括激光光源、激光电视光机以及柔性激光显示屏。TOC家用业务主要包括激光电视、智能微投。

2020年,C端业务年内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营收占比达55%。

2021年C端业务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实现营收11.34亿元,占比45.40%,其中智能微投实现营收5.72亿元,激光电视实现营收5.62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0.51%、2.64%;B端业务表现亮眼,租赁服务业务超越激光商教投影机成为规模最大业务,贡献营收3.61亿元,同比高增109.99%,其次是激光商教投影机2.94亿元,同比增加9.56%,激光光学引擎业务2.89亿元,同比增加42.48%;激光工程放映机和电影放映机分别贡献2.17亿元和0.63亿元,同比增长113.55%和110.57%。

整体毛利率保持稳定,公司快速发展费用端短期承压。

毛利率方面,2016-2021公司整体毛利率维持在35%左右,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毛利的影院业务收入下降,低毛利家用业务收入大幅增长,综合毛利率降低;2021年随着C端盈利能力增强,毛利率回升至33.91%,同比增长1.10。

费用端方面,2016-2021公司期间费用率较高,维持在25%左右,研发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均显著高于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原因系公司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的研发投入及股份支付、职工薪酬等相关管理成本较高。随着公司规模扩大,规模效应显现,预计费用端将明显改善。

2021年存货/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有所提升,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2016-2021年公司存货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有所上升。2021年经营性现金流为0.58亿元,同比增长11.35%。整体来看,2021年公司加强了对现金流的管控,随着疫情、原材料价格高企等负面影响边际改善,公司运营能力将有望加强。(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2、技术立身,从产业链和可比技术看ALPD®之于光峰2.1、性能和成本具优势的激光显示有望从第四代显示技术中突围

显示技术已发展至第四代:作为视频图像的传递媒介,显示器为不断追求的“高保真”发展宗旨,自上世纪30年代起不断迭代与发展,至今已迎来四代显示阶段。

(1)CRT阶段,代表产品:黑白、彩色CRT显示器。

19世纪末卡尔发明的阴极射线管(CRT)于1930年开始成为显示器的重要部件,原理是阴极射线管发射电子撞击荧光粉发光,电子束一行一行、自上而下地扫描屏幕,形成一幅画面。

(2)LCD阶段,代表产品:CFFL背光的LCD显示器。

1964年全球首个LCD问世,这项技术通过操纵电场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从而影响透过液晶的入射光束强度,而后进一步通过偏光片的作用表出明暗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可以达到信息显示的目的。由于轻薄、省电、无辐射以及不伤眼,LCD迅速抢占了CRT的市场,开启了显示的新纪元。

(3)LED阶段,代表产品:LED背光的LCD显示器。

实质上LED液晶显示器仅是将LCD的背光光源由冷阴极荧光灯CFFL换为发光二极管LED而来。但相比于结构复杂、亮度输出均匀性差且使用寿命不长的CCFL背光,LED工作温度低、体积小且光色纯正,从而使得LED液晶显示器具有寿命长、体积小且色彩表现力好等优势。随着效果、成本多方面的发展,LED液晶显示器不断取代传统LCD与等离子显示器PDP,成为21世纪以来最为成熟的显示技术。

(4)大色域阶段,代表技术:OLED、MiLED、激光显示。

虽然成熟的LED已经在基本视听需求上进一步对轻薄、健康等要求进行了满足,但色域和响应速度依然处于劣势。

第四代显示大多与自发光技术有关,能够进一步增强显示器的色彩表现能力并提高响应速度。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通过对器件施加电压产生激子并激发不同材料的发光分子,后者在短时间内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纯度较高的光从而构成基本色彩,能够达到更广的色域。MiLED也属于自发光显示技术,是将LED结构设计进行薄膜化、微小化以及阵列化后转移到电路基板上,形成微小间距、能够自发光的LED。激光显示以亮度高、方向性好、单色性好和相干性好的红、绿、蓝(RGB)三基色激光为光源进行投影显示,可以最真实地再现客观世界丰富、艳丽的色彩。

激光显示在性能和成本上的优势使其在第四代显示技术中最有可能大规模应用。

不需背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相比液晶显示器具有广色域、高对比度、高响应速度等优点,在此基础上使用主动控制技术的AMOLED能控制发光,有效增长使用寿命并降低能耗,当使用塑料基板时,甚至具有柔性。然而,有机材料化学性质活泼,其极易受到水和氧气的侵蚀所以寿命较短,且大尺寸屏良品率低,难以量产。

相比于OLED,MiL采用无机材料制作,寿命和稳定性都要比OLED屏幕强,但目前的其技术工艺中的微缩制程技术和巨量转移技术尚未成熟——前者是将毫米级别的LED晶片进一步微缩到原1%,后是将高密度、阵列化、薄膜化的LED晶体转移到驱动面板上。

相较于OLED的大尺寸困境、使用寿命以及MiLED的技术难题,激光显示产品的色域空间大、色彩丰富、色饱和度高,色彩表现力超过主流OLED,且由于激光强度较高需要投影使用,产品尺寸可以做的很大。随着技术的发展,激光显示的成本逐渐下探,终端产品售价已至消费级产品的价格区间,未来C端空间广阔。

2.2、ALPD®详解:光源的两大技术之一,不断迭代降本提效

激光显示隶属于投影显示,是当前最为先进的投影解决方案,整机成本中四成由光源构成。

投影产业链由上游的镜头、光源和光调制器(核心是芯片),中游的光机和主控,以及下游的整机厂商构成。其中激光显示路线是将光源由LED或灯泡换为激光,光机组装为激光光机而成,具有亮度高、色彩饱和度高、发光点尺寸小等优势,现已成为投影显示技术的理想光源。

激光显示方案的成本是掣肘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光峰科技对外销售的激光显示整机产品为例,其最核心的零部件三大件(激光器、DMD芯片、镜头)的成本约占整机的65%,而其中仅光源成本就占比近四成。

光峰科技独家ALPD®技术有效解决了光源成本和散斑问题。

行业一直以来采取的激光光源方案为RGB三基色激光,具有亮度高、色彩纯正等优势。但由于需要同时采购三色激光之后进行合光,成本高昂的同时也面临着由光线的强相干性造成的投影出射光在空间上形成散斑的问题。

公司的ALPD®技术仅需采购蓝激光,红光和绿光可以通过使用蓝光激发荧光的方式获得。由于荧光材料发光的时间与方向各不相同,因此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没有相干性,从源头上即不易产生散斑,且节省了大量光源的采购成本。

降本源于低廉的蓝光价格,大屏终端价格优势明显。

相比于RGB方案,公司主要采购的蓝光激光器价格较红光更低。低廉的价格也反映到了终端产品上。以激光电视为例,峰米的旗舰机型i2目前带屏菲涅尔柔性屏价格为12499元,可比厂商同尺寸产品的价格为25999元,两者价格相差近一倍。

公司技术历经迭代,现拥有的多种技术组合满足差异化需求。

公司APLD®技术目前已更新至第四代,第五代与第六代正在研发与优化。相比第一代仅使用蓝光+荧光技术,第四代使用三色激光+荧光技术,在保持相对较低成本的同时也兼顾性能,目前可以达到R.2020色域的98.5%,对比度也达到2500。配合技术领先的菲涅尔软屏,之前较为薄弱的亮度和色域指标已十分接近顶尖RGB方案。

前沿技术方面,ALPD®5.0利用激光特性,结合内容制版从而实现高动态范围显示,以提升视觉体验。ALPD®6.0计划突破现有显示架构,继续降低激光显示系统的成本。

基于不断迭代的技术,公司不断平衡成本和性能,不仅能使用低成本的性价比方案,也能采用较高成本的性能方案,为不断推出B、C两端各种差异化产品做足了技术铺垫。

研发与激励支出持续增长,未来技术持续着力于降本提效。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支出2.37亿元,同比增长15.8%,研发人员占比29.1%。

未来公司公司将持续精进技术,持续进行迭代。第五代ALPD®技术将利用激光特性,结合内容制版从而实现高动态范围显示,以提升视觉体验,目前原理样机已成功开发。同时高色域等技术也将同步进行研发。

第六代技术计划突破现有显示架构,继续降低激光显示系统的成本,例如与德州仪器合作,针对ALPD®技术特点对芯片方面进行改造适配以更好的发挥公司技术优势。

2.3、荧光技术龙头地位牢固:专利案件无一败诉,特有技术持续创收

公司技术申请早、数量多且受认可。

公司在2007年就率先提出激光激发稀土荧光材料技术路线并申请专利,为同行业中最早。

此后技术不断迭代,数量也随时间不断增长。

截至2020年6月,光峰科技申请量超过2000个,位列全球荧光激光技术专利申请量全球排名第一。在此期间,独创的ALPD®技术被国内外包括卡西欧、欧司朗、爱普生等知名厂商引证超过600次,远超同业技术,有力证明了市场的认可程度。

完备产权体系下具有同行难以规避的底层技术。ALPD®是激光显示的底层技术,凡是涉及到荧光轮转动的设计都有可能侵犯到光峰的专利,因此公司的核心专利自诞生起就被境内外多方主体提出无效宣告请求。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无效宣告请求案例共计26起,25起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维持专利权有效的审查决定或请求人自行撤案结案,1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审理中。而在专利诉讼方面,公司不仅积极回应也主动出击,目前无一败诉,有效奠定了技术领先地位。

ALPD®关键且专利体系完备,公司技术直接创收。

公司的技术在激光显示光源合成中处于绕不开的关键地位,且专利体系完备,因此其余激光显示公司要么选择成本更高的RGB三色激光路线,要么选择向公司付费进行专利使用,要么直接采购公司的激光光学引擎。

其中激光光学引擎包括激光光源、激光光机(相较光源,光机增加了图像调制与投影镜头两个子系统)以及柔性激光显示屏三种核心器件产品,除用于生产整机产品外,公司对外销售的光源主要用于激光电影放映机,光机主要用于激光电视。

2021年公司专利许可使用费收入1827.5万元,激光光学引擎(含光源、光机)收入2.89亿元,两者之和与营收的占比为12.3%,同比上升0.2。近年来技术直接创收的规模与占比在2019年达到顶峰后有所下降,主要与公司自用比例增加、芯片短缺以及疫情下海内外影院等业务开展不畅有关,但仍然是公司技术地位的有力佐证。(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3、多点布局四大市场,技术优势贯穿始终3.1、电影放映市场:国内外市场有望加速回暖,产品销售+租赁服务双模式驱动成长可期

3.1.1、市场整体:激光光源成电影放映主流,国内国外市场均逐步回暖

激光光源成电影放映主流,市占增至近五成。近30年,消费者对电影放映的观看体验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光光源因其低成本、安全性高、亮度强的产品特点逐步取代传统光源氙灯,成为电影放映市场主流光源。截至2021年5月,国内在营影厅为75000多个,激光光源占比近五成,其中以荧光激光电影放映机和RGB三色激光电影放映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