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近视能激光治疗吗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2:16:27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良医 | 近视眼大不了做手术?全飞秒近视手术量第一的眼科专家这么说

遗传近视能激光治疗吗

8个月大的孩子就已经有近视的了,这还不是最小的。家长们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小,就不关心他们的视力。

文王煜

“孩子考试成绩要紧,看书多了近视也没办法,长大之后去做个激光手术吧!”如今,一部分孩子家长把保住孩子视力的希望寄托在近视眼手术上,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呢?

当下最安全有效的近视治疗手术是“全飞秒激光手术”(SMILE),然而,在世界上操作全飞秒手术最多、中国最早开展全飞秒手术的眼科医生周行涛教授看来,部分家长的这种想法完全走入了误区。

“对于近视,预防永远是第一位的。手术做得多,说明我们的预防工作还做得不够好。”身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的他,无论在什么场合,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近视低龄化造成更多高度近视

近视太常见了!它是当今我国以及全世界最高发的视觉性眼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屈光不正,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它列入亟待解决的可致盲性眼病之一。

2015年发表在学术期刊N上的一张图片,图中的中国某高校的学生,几乎个个是近视

很多人抱怨孩子近视多是因为打游戏,那将近一百年前的情况如何呢?周行涛教授从上海的钱学森图书馆里发现一张照片,馆藏的一张钱学森18岁(1929年)的中学毕业照片里,20人中有14位戴眼镜。

他说:当时的中国,近视眼非常少,照片上的这些近视眼学生应该没有一位是天生的,也就是说,他们都是读书“读出来的近视”。

“远离广阔天地与明净阳光,沉湎苦读思索的斗室空间,不近视也近视啊!”

这个造成近视的原因到了今天也差不多,雪上加霜的是电子设备的普及,孩子们看各种电子屏幕的时间又多了许多,近视越加多发、低龄化。

对近视的手术矫正一直是周行涛从医的专业领域。2010年,他开展了我国第一例近视全飞秒激光手术;2015年,我国第一例远视全飞秒激光手术在他手中完成;2016年,他被国际防盲办授予“EHhH”(“防盲英雄”)称号,全球获此荣誉的仅24人;2018年,他获得全球全飞秒杰出贡献奖。

周行涛领衔团队迄今已完成10万台全飞秒手术,是全球全飞秒手术量最多,也是发表全飞相关SCI论文最多的团队,仅在学科权威杂志JRfivS作为封面导读的论文就有9篇。

说他是“最懂全飞秒近视激光手术的人”,恐怕也不为过。但他无论在什么场合,他总是反复强调:虽然现在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等近视治疗和矫正技术已经很发达,但人们不能忽视对眼睛的保护,尤其是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眼健康保护。

2020年12月19日,周行涛在上海图书馆做防治近视的科普讲座

最小近视眼不到8个月

近视当中还有不少原因是遗传和环境因素,高度近视中的遗传因素比较多,很早的时候中国报告是1%,现在预估数值在7%-9%左右。周行涛提出:同样的遗传因素,为什么现在的高度近视多了?因为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比较小的时候出现了近视,在成长发育期中近视度数持续增加。

“8个月大的孩子就已经有近视的了,这还不是最小的。所以,家长们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小,就不关心他们的视力。”周行涛说,只要家长耐心教,1-3岁的孩子也可以看得懂视力表,比如可以买幼儿专用视力表,视力表上是小鸭子、小鱼、苹果等孩子喜欢、能看得懂的图形。

在他看来,我们现在特别重视儿童保健,但是一般注重的是孩子的身高、体重等指标,其实家长也应该尽早科学规范地给孩子定期查视力,建立孩子的视力健康档案。如果发现孩子有近视、远视等屈光不正的苗头,要尽早去医院检查,采取科学措施。

尽管在医学专业领域,近视的致病机制还没有最终明确,但如何预防近视,已经有了具备循证证据的方法:户外光照有助于减少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为了预防近视,建议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自然户外运动1小时、每周7小时,怎样的运动类型都可以,即使散步也是有益的。这是预防孩子近视的最大法宝。

“眼睛不论是看什么,30分钟内要主动切换,比如:室内到户外,近看到远看,人工照明到自然阳光,静到动,紧张到活泼,任务型到休憩型,专注到松懈,聚精会神到自由散漫……时时自由切换用眼方式,不让眼睛太累。”周行涛说。

说起来简单,但这样的近视预防办法,在学业成绩焦虑面前要落实起来,家长觉得“很辛苦”、老师觉得“有压力”、孩子们觉得“很无奈”。

所幸,政府对孩子视力健康拿出了方案。

2018年8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牵头的国家八部委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至2020年,推动落实《实施方案》的部委增加到15个。

《实施方案》指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

《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实现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从2019年起将近视防控纳入政府考核。图源青岛日报

《实施方案》中有一些具体的措施来减少学生的近视,包括把防控近视列入对政府部门的考核。周行涛认为,随着政府的推动、全社会教育理念的改善和对学生视力的重视,近视在我国的显著减少是可以办到的。

有光,就有一切

帮助那些在微光中努力生活的近视患者,是周行涛多年来奋斗的目标。

30多年前开始自己的从医生涯时,周行涛选择了眼科,因为“除了生命之外,视力对一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

2020年12月19日,周行涛在上海图书馆的讲座中回答观众提问

周行涛说:“我觉得没有一双眼睛不美,因为从做医生的角度,无论看起来多么糟糕的眼睛,有光,就有一切。退一步而言,无论眼睛只存多弱的光,无论多张牙舞爪的伤口,我知道在全力救治之后,也总有一线生机。”

“日复一日地看眼睛,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在眼底镜下,在角膜地形图中……细细看来,却从没有一双是健康完美的眼睛,美妙双眼到底抗不过无常,疾病如风暴侵袭,眼睛常一片狼藉。不幸染恙的眼,抱残守缺的眼,有时需要几乎无望的努力来守护,眼睛在我心中高过一切,即使心灵之光黯然,即使秀山春水不再,即使,看起来没有一丝希望。”

手中常握万分精准的激光“手术刀”,专业技术上必须科学理性的周行涛,手术之外却是一个时常予人温暖的人。

许多患者评价:他不仅用精湛的医技,治好美丽的眼睛;更用细腻情怀,呵护患者的心灵。

《新民周刊》记者看到,在上海图书馆的讲座现场,他与观众们的交流,温声细语、彬彬有礼。当有孩子提问时,他全程站起身来仔细聆听和认真回答;当有他治疗过的患者表明自己的身份,他更是从演讲桌快速往前迈几步,想要看清患者的脸,再看看他的眼睛怎么样了。

他从事眼科医生30余年的故事,写在了《医海行舟:近视医生周行涛笔记》这本工作随笔里。说是随笔,却充满了严谨同时易懂的眼科医学知识;说是科普读物,又洋溢着优雅晓畅的文字、直叩人心的情怀。

周行涛主编《医海行舟:近视医生周行涛笔记》,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他在书中写道:一名在他这里做了ICL晶体植入手术的姑娘,术后眼睛出现炎症,原因是她的外婆过世,她大哭了一场。

“她愈后问我,她平常善感易哭,今后还可以哭吗?我劝慰她,可以哭,但不要暴哭,过度哭泣毕竟影响眼睛,哪怕是没有手术过的健康眼睛。

她眼神有些不自信,可能以为我会责备她。我当然不会责备,我看到人流泪立刻心软得一塌糊涂,看到生离死别、痛彻心扉的哭泣也如瞬间过电。虽然我从小几乎不哭,哪怕最痛,哪怕眼泪噙着,也不让掉下来。2年后随访时,我看到她的眼睛一切都很好,我问起她还哭吗,她说不哭了。我看她,或与许多人一样,年轻时自认为哭点极低,但随时光流逝,渐渐就不那么易哭泣,甚至会忘掉泪水的滋味。”

为普及近视防控知识,周行涛还主编了《还近视者光明未来》(第三版)和《儿童和青少年眼健康筛查与近视防控》等科普图书。前者既是一本关于近视手术的科普读物,也是一本医患沟通实录;后者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联合12家医院,筛查40万人次在校学生,培训350名教师与校医以及培训10000多名家长后的经验总结,填补了国内无学生视力筛查指导类出版物的空白。

周行涛说,他的梦想是让每一个近视患者清晰自由地感知这个世界。“从医于我,是一种幸运;我要将这份幸运传递给患者,为他们带来光与希望。”

·新冠疫情反弹又遇禽流感,日韩数百万只家禽被扑杀·全部关光·13岁女生写下“性行为检讨书”,背后蹊跷不止一处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十年前用激光治近视的人,现在眼睛怎么样了?激光后还会近视吗?

走在大街上一扫,我们会发现戴眼镜的人太多了,不管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尤其是小孩子,一个班级中可能有一多半都近视。很多近视的人会佩戴近视眼镜,但也有的人觉得戴眼镜不好看,忘记戴就看不清了,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激光走入了大家的视野中,再加上宣传,有的人于是就选择用激光治疗近视,以后就不用戴眼镜了。

这项技术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有十几年了,那么十年前那一批用激光治近视的人,现在怎么样了呢?激光之后就不会再近视了吗?下面跟大家讲讲,近视的人不妨多了解。

10年前用激光治近视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一位网友表示:清楚的记得是一零年做的激光,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感觉眼睛不舒服,看东西不像以前那样了,还是会模糊,眼睛也比较容易疲劳,经常要戴墨镜才感觉好点,有点后悔当初的决定了。

另一位网友回忆:他当时就是不想戴眼镜,然后和朋友一起去做了激光,之后也感觉眼睛经常不舒服。后来工作之后,没有注意保护好眼睛,近视的度数也比较高。如果回到以前,自己那会能多了解一点激光,可能就一定会那样选择了。

你真的了解激光吗?

用激光治近视,可以让胶膜变薄,让你想要看到的东西最后落在正确的地方,这项技术就相当于给眼睛装了个微型的眼镜一样,做完之后眼睛就可以看得清了。

可能有的人只听说激光可以让你不戴眼镜,眼睛重新看见,就觉得这太好了,但实际上,这种方式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并不是从根本上可以解决问题的。从两位网友的经历,其实就可以看出来了。

激光后就不会再近视了?

激光只是改变你的角膜形状,但是眼轴没变。如果用激光治近视之后,就觉得没事了,又开始跟以前一样,养成了不良的用眼习惯,比如晚上关灯玩手机、看手机电脑时眼睛紧挨着屏幕、长时间用眼等,度数依旧是可能往上升的。

而近视跟多种因素有关,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尤其是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的情况,有一定的可能性。另外,就是自己平时不健康的用眼习惯了,不管采用的是佩戴近视眼镜还是其他缓解近视的方法,如果平时用眼喜欢不好,或是治标不治本。

给近视的人的建议:必要时该戴眼镜就要戴眼镜,如果一直不戴,看不清食物,经常一侧用眼,度数可能会越来越高。戴眼镜期间,要养成好的用眼习惯,定期测量度数。

综上所述,十年前用激光治近视的人,有的人表示比较后悔,但我们也不能一刀切,大家要对激光手术有一个正确的了解,要知道并不是只要做了就一劳永逸了,不会再近视,这跟自己平时的用眼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要从自己的手机情况去判断,选择合适的方法。

得了遗传性高度近视只能等瞎吗?今天医生说不

得了高度近视特别是遗传性高度近视难道我们只能束手无策,等着瞎吗?不不不,“我们无法改变你的基因,但我们可以改变你的环境”。今天上午,福州眼科医院的高度近视专题讲座成功举行,该院白内障和眼底两位专家的专业讲课给众多高度近视患者带来了福音。他们表示,受高度近视困扰一生,如今看到了治疗希望。

第三致盲眼病以往观念认为不好治无法治

高度近视又称病理性近视、恶性近视、变性近视、进行性近视和遗传近视等,可发生很多严重致盲性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萎缩变性等,是成人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仅次于白内障、青光眼而居于第三位。

对于此种致盲性眼病,由于发病原因复杂,可牵涉眼表角膜、眼底、白内障等多种眼疾,是眼科学中疑难问题,甚至以往观念认为高度近视无法或不好医治,导致不少高度近视患者无处就医或放弃医治。

今天上午前来听讲座的患者都是饱受高度近视困扰之苦,年龄从34岁到76岁,高度近视给他们生活、学习和就业造成了众多不便,有的还影响到了人际交往,出现精神抑郁。

高度近视已经折磨他们太久渴望医治如盼甘露

从莆田赶来的陈先生今年53岁,13岁时右眼做过白内障手术,目前已无光感,15岁起戴1000多度的眼镜,当时只能看到0.3,3年前左眼出现白内障,眼镜度数配到了2000多度,但视力也很差。看东西要贴到物体前一两厘米。当地医院的医生对他说,你的白内障不敢给你做,你只能滴点药水,延缓进展,拖个10年左右可能就瞎了。这让陈先生终日活在困苦当中,所以,当他从报纸上得知福州眼科医院举办高度近视讲座的消息,当天早晨就乘坐头班大巴从莆田赶到了福州。讲座9点开始,他8点就到了会场。

吴老伯,63岁,福清人,先天性近视,特地从福清赶来参加讲座。小学开始近视300多度,度数一直较平稳,到了高三近视突然加深一倍,40岁的时候近视达到1000多度,如今写字都要把纸张贴着眼睛,才能看清楚。50多岁时候被查出白内障,视力变得更差了,但是一直没有进行手术治疗。今天特意赶上来听叶向彧博士的讲座。

张女士,43岁,福州鼓楼区人,高中时近视就500多度,成年后度数还是不断加深,30岁左右达到1300度。目前近视度数为1600度,之前一直戴着几百度的眼镜,没去检查,那副眼镜戴了快十年,都没换过,直到上个月配了一副1200多度的眼镜,不过自己表示配镜后还是看不清楚东西,0.3也看不到。想做飞秒激光,专程过来了解。非常重视眼部检查,在医院检查过眼底,暂时没发现问题,还想检查白内障。

我们无法改变你的基因,但我们可以改变你的环境

今天上午的讲座由福州眼科医院副院长、白内障科主任叶向彧博士和眼底二科肖韬主任联合联合主讲,侧重于讲解中老年人高度近视的治疗。

“我们无法改变你的基因,但我们可以改变你的环境”讲座中肖韬主任的一席话,给予患者极大的鼓舞。高度近视除了有遗传因素,还有环境因素,很多高度近视患者度数的加深,其实跟不良用眼有很大的关系。患者黄依伯对此深有感触,说他年轻时近视只有两三百度,但到老了之后由于近距离用眼,发展得非常快,现在度数有2000多度。

据肖韬主任介绍,高度近视除了会并发白内障、青光眼,眼底并发症主要有视网膜格子样变性、玻璃体退行性变、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发展主要经历后巩膜葡萄肿、神经上皮层劈裂、黄斑劈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等阶段,到了网脱就很严重了,如不救治离失明不远。因此,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在无症状时,每6-12个月需复查一次眼底,有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此外,高度近视患者平时避免过劳和剧烈运动。戴合适的眼镜不会加深度数,有度数不戴眼镜,近视会加深得更快。

“高度近视手术难度大,一般的眼科医生是不愿意去触及这个难题”叶向彧博士表示,高度近视的治疗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除了要提高视力,还要保证安全和有效,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年龄、眼部特点、生活和工作习惯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并且要把检查结果、患者的期望值、手术的利弊与患者详细沟通清楚,以利于术后的恢复和适应,这样才会把复杂的高度近视手术简单化,安全化,避免出现错误治疗和过度治疗。

叶向彧博士认为,高度近视治疗的取决因素一是年龄,二是近视度数,三是眼部条件如角膜厚度、眼底情况等。治疗原则:小于18岁,以戴眼镜为主;18岁~45岁,戴镜、角膜激光手术、ICL;45岁以上,透明晶体置换术或白内障手术、前后联合玻璃体手术。

据了解,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有三大难点:一是白内障硬、大,二是眼球壁软,三是人工晶体误差大,手术安全和成功的关键靠精确的测量和术前评估,先进的手术设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手术技巧,很考验医院的实力和医生的功底。

为了给高度近视人群提供持续帮助,讲座结束后,福州眼科医院成立了高度近视俱乐部,建立患者交流微信群。

高度近视俱乐部和微信群的意义

定期提供高度近视的健康常识

定期提供免费查体

交流治疗心得

享受福州眼科医院会员的相关优惠

受益您的朋友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