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反紫光(为什么别人的眼镜上反紫光)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4:10:48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防蓝光眼镜or防紫光眼镜 浅谈光的三原色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这里有青山绿水、湛蓝的海洋、温暖的落日余晖,还有各色各样的花花草草,这些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景物涵盖了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让我们的整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

眼镜反紫光(为什么别人的眼镜上反紫光)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知道,光的波长从红到紫是逐渐减小的,这是一个连续的变化,也就是说在红色和橙色之间还有无数种没有被命名的颜色使红色逐渐过渡到橙色。

(图片来源:网络)

世界上的颜色有无数种,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的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都可以显示出绚丽多彩的画面。那么,这些显示屏真能发出来各种各样的纯色的光吗?

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显示屏幕的每个微小的点只能发出红绿蓝三种色光,通过分别控制这三种光的强度来显示出某一特定的颜色,通过对每一个点及其红绿蓝这三种光色的亮度进行编码,我们就可以看到色彩斑斓的影视画面了。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主要是利用的色光三原色原理,即:

自然界的任何光色都可以由3种光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

三原色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光色都不能由其余的两种光色来组成;

混合色的饱和度由3种光色的比例来决定,混合色的亮度为3种光色的亮度之和。

为什么是红绿蓝呢?

这一切要从我们伟大的牛顿说起,牛顿先生不仅在力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在光学上也做出了很多伟大的创举。

(图片来源:网络)

牛顿先生在发现光的色散现象后,即一束白光透过棱镜可以分解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而这其中的颜色经过反向折射后又能重新合成一道白光。

这让牛顿兴奋了,善于思考的他就想,既然白光能够被分解与合成,那其它的光能不能被分解或者合成呢?

(图片来源:网络)

牛顿经过无数的实验和计算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七种色光中,只有红绿蓝三种色光无法被分解与合成,而其它四种色光均可以有红绿蓝这三种色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进行合成。自此红绿蓝便成了色光三原色。

(图片来源:网络)

当时牛顿的色光理论还并不完善,实验还未全部完成,后来他的学生完善了他的实验并形成了完整的光学色彩理论。

除了色光三原色以外,光学色彩理论还提出了“互补色光的概念”,互补色光奠定了当代美术颜料色素的光学基础。

什么是互补色光?

对于互补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把一个饼切成了两半,这两半拼补起来成了一个完整的饼,那么我们称这两半饼互补。

在光学色彩理论中,红绿蓝三原色光等量相加则成为了白光,我们把白光看作一个整体,那么:

等量红光+等量绿光+等量蓝光=白光

由于这里有三种光,而互补的概念是针对于两种光,当我们把绿光和蓝光看做一个整体时(绿光+蓝光=青光),那么它和红光互补,因为他们俩加起来等于白光,也就是说青光与红光是互补的,即红光的互补光是青光。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把红光和蓝光看作一个整体时(红光+蓝光=品红),那么它与绿光互补,所以绿光的互补光是品红光。

而当我们把红光和绿光看作一个整体时(红光+绿光=黄光),那么它和蓝光互补,即蓝光的互补光是黄光。

所以我们得到红、绿、蓝的互补光分别为青、品红和黄,这三种颜色被称为三原色素,因为以这三种颜色作为原料可以调制出所有颜色的颜料,从而画出绚丽多彩的图案。

为啥色光三原色和三原色素不同?

这是因为我们看到的色光,如手机、电脑里面图像的颜色,都是“发出来的光”,而我们看到的美术作品中的画或者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图像则是“反射出来的光”。

比如,青色的颜料是因为只反射青光(绿光+蓝光)而吸收其它所有色光,品红的颜料是因为只反射品红光(红光+蓝光),而吸收其它所有色光。

所以当青色的颜料和品红的颜料等量混合时,青色颜料反射的绿光部分被品红颜料吸收了,而品红颜色反射出来的红光被青色颜料吸收掉了,所以最终只有蓝光被反射出来,也就是说品红颜料加上等量青色颜料则成了蓝色颜料,其它色素的混合原理亦是如此,这种混合成为减法混合。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当我们利用三原色素(青、品红、黄)画出不同颜色的图案,也是基于色光三原色(红、绿、蓝)的原理。因为最终我们看到的都是色光,调制三原色素也是为了让颜色按照一定的比例反射出红绿蓝三种色光,从而在我们眼中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值得注意的是色光的混合并不是它们真的合成了一种其它颜色的纯色色光,而只是为了刺激人类的视锥细胞形成相应的生理反应,从而在大脑中构造出相应的颜色。

(图片来源:网络)

也就是说,尽管我们可以用红色加蓝色形成视觉上的品红(紫红)色,但在物理学上它们发出来的并不是紫光。换句话说,红光和蓝光混合在一起后,它们各自的波长和频率并没有改变,即它们不会合成紫光的波长和频率。

在英语中,这种区分在用词上就很明显,物理学意义上的紫光一般叫Vi,而视觉上的紫光则叫P。

所以色光三原色只能合成视觉上的各种颜色,而不能合成真正物理意义上的单色光。这样一来,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市面上都是防蓝光眼镜,而没有防紫光眼镜了,因为我们看到的显示屏幕发出来的光在物理意义上只有红绿蓝,其中蓝光的频率最高,光子能量最高,最容易对眼镜造成伤害。

(图片来源:网络)

单色紫光比蓝光的光子能量更高,更伤眼,但我们看到屏幕上的紫光并非真正的单色紫光(Vi),而只是视觉成像的紫色(P),所以无需针对紫光防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欢迎个人转发

媒体转载授权请联系

kh2017@163.

征稿启示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学普及、科学文化、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经采用,我们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kh2017@163.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崇尚科学反伪破迷

紫光集团破产重整反成利好?旗下A股公司股价走势大相径庭,冯柳、董承非一季度刚刚大举买入

7月9日(上周五),3000亿元规模的芯片巨头紫光集团被债权人徽商银行申请破产重组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消息传出后的两个交易日,“紫光系”上市公司紫光股份(000938.SZ)、紫光国微(002049.SZ)股价波动很大。

7月12日(周一),估值处于底部的紫光股份以10%涨停,7月13日(周二),紫光股份继续上涨0.08%。

值得一提的是,7月12日当天,共有270只个股上榜龙虎榜,其中紫光股份龙虎榜净买入额最多,达6.57亿元。

与之相反,作为芯片股的紫光国微此前已暴涨一轮,最近3个月涨幅逾60%,在大股东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组消息落地后,这两天的反应是下跌了7.53%——主要原因是芯片板块7月13日集体大跌。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大量机构持有紫光股份和紫光国微的股票,多位公私募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紫光集团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组事件对“紫光系”上市公司本身的影响较小,但是会影响其估值。

不少机构手握紫光系股票

7月9日,紫光集团发布公告称,接法院通知,债权人徽商银行以紫光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具备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行性为理由,向法院申请对紫光集团进行破产重整。

紫光集团之所以负债,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大搞投资,而并购资产造血能力不强,导致偿债能力迅速下滑。

根据数据,2020年上半年,紫光集团有息债务总额高达人民币1567亿元,当中一年内到期的债务占约52%,债券融资基本集中在母公司清华控股层面。

随后,紫光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紫光股份和紫光国微都发布公告称,该事件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造成直接影响。

两家公司也表示,“如果紫光进入重整程序,可能对会本公司股权结构等产生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紫光股份的核心业务基本覆盖IT服务的重要领域:硬件方面提供智能网络设备、存储系统、全系列服务器等为主的面向未来计算架构的先进装备。作为网络设备龙头厂商,紫光股份与华为企业网+运营商业务全线对标。

而紫光国微是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专注于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开发领域,是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上市公司之一。

截至7月13日收盘,紫光国微市值956亿元,紫光股份市值724亿元。

公告显示,紫光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西藏紫光春华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紫光国微股份32.39%,持有紫光股份46.4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不少公私募、北向资金投资了紫光系的紫光股份和紫光国微。

比如,紫光股份的机构投资人中,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有10家公募和陆股通,分别持有4093.82万股、4223.72万股,以当时市值计算,分别为8.12亿元、8.3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公募基金投资紫光股份的全部是被动指数基金,没有一只主动基金。

而紫光国微的机构投资人中,2021年一季末,有著名的千亿级私募高毅的邻山1号远望基金,以及全国社保基金、北向资金,以及36家基金公司的主动管理基金,其中明星基金经理董承非管理的兴全趋势持有738.82万股。私募大佬冯柳管理的邻山1号远望基金期末则持有2880万股,位列第二大流通股股东。

2021年一季度末,基金持有紫光国微11991.40万股、陆股通持有1003.49万股,按当时市值计算,分别为128.30亿元、10.74亿元。

估值调整

那么,当紫光集团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组,机构投资人怎么看紫光系的上市公司?

对此,一位专注科技类股票投资的基金经理认为,司法重整对紫光系子公司影响较小,而估值上则是“利空出尽是利好”。

上述基金经理指出,尤其是紫光股份,基本面一直都挺好的,估值在底部,前期主要就是因为股东的债务问题,让市场担心有不确定性。

“股东破产重组消息落地后对紫光股份来说是利好,所以紫光集团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组这件事情出来之后,紫光股份的股价反倒是上涨。”上述基金经理说。

紫光集团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组的消息传出,第一个交易日紫光股份以涨停收盘。

前期紫光股份估值较低,华西证券认为,原因是短期估值受整体板块及集团层面债务危机压制。

一方面是2020年下半年整体科技板块的回调,作为科技类龙头企业,公司整体估值水平调整明显,同时受制于海外疫情因素影响,市场担心整体海外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另一方面,紫光集团2020年债务违约问题爆发,引发众多机构资金回撤。

不过,太平洋证券认为,2020年11月,紫光集团引入专门工作团队,通过国家级力量的介入,协调多方力量稳住企业基本面。至此,紫光集团债务风险化解工作迎来重要转机。“雷”已经基本预示解除。

太平洋证券指出,紫光集团旗下的紫光国微、紫光股份核心团队稳定,生产经营稳定向好。

紫光国微2020年报利润同比增长100%,2021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超过70%。紫光股份2020年利润增长2.78%,2021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32.78%。

太平洋证券表示,紫光集团在工作组入驻的8个月,与多家投资人进行了接洽,投资人参与意向浓厚。据悉可能将会有地方国资委和大型产业资金参与集团改制。

业内认为,紫光集团司法重整对紫光国微、紫光股份影响甚微。

事实上,周末的时候,当紫光集团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组消息出来之后,卖方对此点评还是比较积极的,特别推荐紫光股份。

有机构内部研究指出,紫光集团的破产重整,现在还有不确定性。如果确实将重整,可以借鉴方正的案例(核心资产整体重整,原股东股权清零,新投资者和债权人成新股东)。原则上来讲,紫光前期工作准备已比较充分,所以预计节奏会比较快。此外,重整期间,子公司经营应该不受影响,未来上市子公司的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新投资者,原投资逻辑没有变化,甚至还可以治理改善,所以两家上市公司(注:紫光股份和紫光国微)其实都值得重视,尤其紫光股份目前处于底部。

有券商在周一重点推荐紫光股份:“今天分歧带来的机会,早盘有很好的低开抄底时机。管理风险、股权变化、市场替代等逻辑会持续贡献超额收益,压制的弹簧在逐渐释放。重点推荐!”

一位广州私募人士表示,紫光集团司法重整事件对紫光系股票估值的影响,取决于行情走势及流动性。

“比如封跌停价导致现价与实际价格偏差太大时,基金为了预防被市场套利才会下调估值。”该私募人士说,“但目前市场炒作芯片股,暂时流动性还有所支撑。”

不过,该私募人士表示,在事件公告后,公募或其他机构对紫光国微进行了减持。“由于半导体股价炒作到历史高位,存在巨大泡沫背景下,现在市场资金持续减持是非常正常的市场现象”。

上述基金人士表示,芯片股作为重资产,长周期产业,创造自由现金流极其困难。参考欧美芯片企业也是如此。建议投资人回避过于热门的行业或企业。

另一位深圳私募基金公司负责人也表示,“紫光集团破产不一定能够影响到紫光系的上市公司,可能仅是紫光集团破产后,它持有公司的股份有可能转让或者是公司继续代持。但是在心理层面,还是会影响到上述公司的公司估值,现在要看公募金对这一事件的评估。”

“建议暂时回避一下紫光系股票,等到事态稳定后再重新考虑。”上述基金人士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对比中日韩台半导体业,紫光集团重整后能否突围而出?

事实上,业界一直有种说法,认为紫光集团的产业布局跟三星电子有所相似。

三星电子是在1969年成立的,其旗下有三大主营业务:分别是消费电子(CE)、信息科技和移动通信(IM)、设备解决方案(DS)。

紫光集团的业务与三星电子的设备解决方案(DS)颇为类似,三星的DS部门主要又四个主要业务组成:分别是存储、包括三星半导体的系统级LSI、面板业务和存储系统业务。相比三星电子,紫光集团缺少了面板业务,但增加了云服务器、大数据业务。

在企业发展模式上,紫光集团有很好的行业布局,各个实体企业也都有一批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接下来可能需要加强产业协同,一方面加强集团内部的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加强与智路建广投资布局的产业生态的资源合力。展望未来,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紫光集团旗下的芯片设计业务,未来要从占领市场规模转为提升毛利率。应该通过跨界创新整合,系统化集成来提升性能、安全性以及降低功耗,从而降低系统成本,为客户带来价值。

第二,应该继续增加研发投入,在过去的20年里,半导体行业每年的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百分比已超过10%。2021年,美国半导体行业的总资本支出为405亿美元。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百分比仍然遥遥领先与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研发支出对于半导体公司的竞争地位至关重要。技术变革的快速步伐需要工艺技术和设备能力的不断进步。众多顶尖全球半导体企业每年的研发费用超过10亿美元,因此光靠半导体“大基金”可能也不足以长期提供所需资本。此外,国内企业在价值链上的关注点主要在制造能力和获取现有技术上,而非聚焦原始技术研发,而且往往缺乏对工具、设备(用于芯片制造)和软件(用于设计)的投资。

第三,参考三星电子的“逆周期”运作方式。半导体行业是一个很有自身特色的行业。首先,这是一个资本密度很高的行业;其次,半导体行业在国外相对比较成熟,行业周期性非常明显,行业里有波峰,有波谷;下游需求好的时候,大家会疯狂地扩产能;在经济不好、需求不够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把产能关掉,也就是经济学里的需求和供给概念。比如在2010年的时候,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还未过去,全世界的经济仍然在最低谷,而三星却在疯狂地扩产能,追加投资,尤其在DRAM和LCD等等领域的生产线。这次的疯狂扩产能,不仅没有让三星遇到供需危机,却让他成功排除掉一些往日的竞争者,直接把日本尔必达,还有台湾的一些厂商影响到破产。最后,DRAM领域里,全世界只剩韩国的三星、SK、美国的美光这三家厂商。从此以后,这三家厂商控制了全世界DRAM的供给。三星的逆周期操作其实就是在全世界半导体需求小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反而去扩产能。凭借这种操作,三星在存储、内存、显示等行业都成为世界第一。

第四,半导体是一个智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跟传统的互联网企业不太一样。互联网企业有很强的网络效应,往往前期需要“砸钱”,但后面成长效率会很高,比如花一块钱的成本,可能能砸出十块钱的回报。但半导体行业比较特殊,公司发展要购买设备、投入研发、扩大产能,而且时间很长——投入一块钱的成本,可见的就是得到一块钱的回报,投资回报的效率相对比较低。造芯片可能还相对更快,可能两三年的时间就有成果,但如果做代工厂,可能需要三五年时间甚至更久。所以要想在这个行业获得高成长,往往需要更系统的体制和更高效的管理。如果想要把资本、人力和时间高效、有力地结合起来,就需要像三星那样,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企业管理体制,这一点难度不小。

最后,我们回顾中美日韩台在内的几大重要半导体市场的发展历程,会发现政府的力量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过渡的投入和干预也可能起反作用。由于紫光不像三星等韩国大企业那样有自身的长期事业目标,由于超前投资,往往背负过多的债务。此外,又由于政府的政策和补贴因素,也使得部分业务失去了市场竞争的动力机制,增加了依赖心理,失去了初创企业的“狼性”进取心。

这个时候就需要智路建广联合体这样的具有国资背景的产业资本平台入局,要协调政府、国资基金、投资方、企业管理团队多方的利益,将各方诉求统一,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在管理中,要根据经验达成一种平衡,要充分调动团队的积极性,既不能当甩手干部,也不能事无巨细的当保姆,不然就会出现“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况。

总体来看,紫光集团多年的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历经曲折,既有成绩也有问题。不管是成为“中国的三星”,亦或是“世界的紫光”,半导体产业界和政府都对紫光集团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要将清华紫光这一艘暂时搁浅的巨轮重新拽向深海远航,智路建广联合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能把紫光集团旗下企业与智路建广控股的企业整合在一起,其应收规模应该大大多于千亿,将远超国内任何一家半导体企业,或者几家之和,且其覆盖了从IP、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的全产业链,国内更是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做到。

最后,对于智路建广联合体,以及其代表的半导体产业资本,我们要给予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半导体产业的投资和回报时间周期往往非常长,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足够的耐心,可能等不到回报来临的那一天。“板凳要坐十年冷”,对于产业资本来说,愿意长期陪伴被投公司成长,愿意达成超长时间的坚持,往往才能收获到巨大的回报。

任重而道远,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