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生产商(中国眼镜十大排名)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4:17:32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这位浙江温州商人,做出中国第一大眼镜镜片厂商,三年吸金16个亿

眼镜生产商(中国眼镜十大排名)

2021年12月,明月镜片成功上市。截至21日,总市值为68.59亿元。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是一家综合类眼镜镜片生产商,专注于眼镜镜片、镜片原料(树脂原料)、成镜、镜架等眼视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成立已有19年。

根据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在去年我国镜片行业中,明月镜片以10.7%的市场份额高居第一。此外,在中国大陆范围内,其整体框架眼镜镜片(不包含隐形眼镜镜片)已连续五年销量第一。

明月镜片实际控制人为谢公晚、谢公兴兄弟以及曾少华(谢公晚妹妹的配偶)。上世纪60年代末,谢公晚出生于浙江温州瑞安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刚成年,他就跟着舅舅北上闯荡,在东北摆了个眼镜摊,成功赚到人生第一桶金——1000多元。此后几经辗转,最终选择落脚南京,因为这里高校多、消费力强,更重要的是距离“世界眼镜之都”丹阳很近。

谢公晚的批发眼镜生意做得红火。不过当时市场鱼龙混杂,行业缺少标准,许多企业都有偷工减料的情况,导致眼镜质量参差不齐。想要进好的产品始终进不到,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由下游零售转向上游生产,千禧年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树脂镜片的工厂。两年后与弟弟谢公兴、妹妹谢微微成立了明月镜片。

彼时国内树脂镜片的所有原料全部依赖进口。为了在市场站稳脚跟,谢公晚先与日本三井、韩国KOC合作,建设全球领先的镜片原料研发生产中心。后与著名光学专家庄松林院士及其团队合作,建立业内首个院士工作站、眼镜光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明月镜片是全球为数不多实现原料自给的镜片企业,能自主研发生产出1.71、KR树脂、KR超韧、PMC超亮等优质原料。此外,他们已从原来2B的镜片企业,升级为涉及原材料、镜片、镜架、眼镜的全产业链企业,拥有12项发明专利、54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外观专利。

明月镜片打出了“不做跨国企业供应商,只做中国镜片第一品牌”口号,不惜砸重金邀请著名演员陈道明代言,到《非诚勿扰》《最强大脑》等综艺节目植入广告,冠名赞助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还在机场、高铁站、城市核心商圈等地投放广告。

效果自然十分显著,目前国内大约有10万家眼镜店,每三家中就有一家经营明月镜片产品。过去三年公司吸金达到16亿元,净利润逐年递增。2021年上半年营收2.72亿元,净利润为3925.9万元。镜片收入占比在八成左右,三年半时间累计销量达到1.1亿片。

在大众的印象中,眼镜是“暴利”行业。根据明月镜片透露的数据(以2021年上半年为例),一副成镜的成本仅57.03元/副,镜片仅7.31元/片。而在其网店中,一副眼镜的价格在169元-1028元之间。

虽然拥有超高的毛利率,但真正装进口袋的其实很少,都在给广告商和上游供应商打工。首先销售费用(包括房租和人工)就占大头,其次是镜片原材料被“卡脖子”。明月镜片无法直接生产折射率1.67及以上的树脂单体,只能向韩国光学巨头KOC及其关联方采购。显然,镜片这部分的利润被其收割了。

结语有研究报告预测,2023年我国眼镜产品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重营销让明月镜片成功构建起品牌护城河,产品销量连续多年全国领先。但要想走得更加长久,还需要在技术研发和材料突破上不断进行提升。

医药行业公认的黄金赛道,盘点爱尔康、强生全视、博士伦、蔡司、依视路全球眼科巨头 | 商研局

眼科领域已经成为医药行业公认的黄金赛道。眼科赛道成了集医疗器械(耗材)、消费品、药品于一体的赛道。目前,眼科先进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手段大都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本期“商研局”盘点全球五大眼科巨头的发展历程以及行业布局。

爱尔康

爱尔康公司(A)是全球最大的眼科药品与医疗器械专业公司,主要经营眼部医药品、眼科手术设备装置、隐形眼镜相关护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营销。2021年,爱尔康销售额为82.22亿美元,同比增长22%。外科业务和视力保健业务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净利润为3.76亿美元,同比增长170.81%。

1945年,两名药剂师RAx和WiiC在美国德州沃斯堡开了一家小药店,并将他们姓氏的首个音节组合成药店名称"A"(爱尔康)。1950年,爱尔康首度推出了两款眼科药品。1969年,爱尔康手术产品部门成立。1989年,爱尔康收购了另一家优秀的眼科产品企业库珀(CViiSi)。1990年,爱尔康推出第一款短周期抛弃型软性隐形眼镜。2008诺华买下雀巢所持有爱尔康股份的25%,成为第二大股东;并从2010年初起,获得雀巢对爱尔康所持有其余52%股份的优先购买权。2011年,诺华与爱尔康董事会完成合并协议,诺华持有爱尔康100%股权。至此,为成功购得爱尔康,诺华陆续耗费了520亿,当时爱尔康的业务包括手术产品、视力保健和眼科制药。爱尔康成为诺华旗下第二大业务部门。2019年4月,诺华正式分拆爱尔康,后者作为独立公司分别在瑞士和纽约上市。同时,处于领先地位的眼科制药业务仍继续留在诺华发展。

目前,爱尔康两大主要业务为眼科手术产品、视力保健产品。眼科手术产品涵盖全生命周期眼科疾病领域,帮助医生实现更好治疗效果。产品组合包括先进技术人工晶体、精准屈光白内障综合性平台、数字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平台和视觉质量屈光一体化平台。视力保健产品包括隐形眼镜及护理液产品。此外,爱尔康人工泪液产品可以帮助缓解日益加剧的干眼症状。

强生全视

强生全视(JhJhVii)是强生旗下的眼健康业务,包括眼科植入物、手术医疗器械和耗材在内的“眼力健”和隐形眼镜、隐形眼镜护理液和滴眼液的“视力健”业务。眼科处方药位于强生药品板块。2016年,强生以43亿美元收购了雅培(ALi)的全资子公司AMiOi(AMO),获得包括与白内障手术、激光屈光手术和消费者眼睛健康相关的眼科产品,形成了现在的眼力健业务。依托眼力健和视力健业务,目前,强生全视每天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万名患者提供服务。

强生眼力健:业务领域涵盖了白内障手术、激光屈光手术等相关手术业务。眼力健不断推出突破性的产品和技术,包括目前已知的第一款能提供中视力的单焦非球面人工晶体,用于白内障合并老视矫正手术的新一代连续视程人工晶体,以及C飞秒激光眼科治疗系统等。

强生视力健:1987年,强生就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更换型隐形眼镜,也是目前已知的全球第一款更换型隐形眼镜。旗下拥有全球知名隐形眼镜组合品牌安视优(ACUVUE),1993年带来了全球第一款日抛型隐形眼镜,后续又推出了美瞳等产品。

2021年强生眼科业务营收46.88亿美元,其中眼科手术暴涨35%,营收达12.48亿美元,隐形眼镜/其他业务营收达34.40亿美元,同比增长14.9%。

博士伦

博士伦公司(Bh+L)由一位名叫J.J.博士的德国移民和亨利.伦于1853年创立于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当时只是一家小的眼镜店。早些年的时候,博士伦生产具有革命意义的橡胶镜框和不同种类的需要高精密度的眼镜产品。博士伦生产出了第一架美国制造的光学品质眼镜,研发出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军用护目镜,也开发出了拍摄回第一张月球卫星图片的照相机镜头。二战前,博士伦专为美国飞行员设计了一款太阳眼镜,被美军广泛使用,这就是雷朋,1999年被博士伦出售。1971年,博士伦成为第一个发明软性隐形眼镜的公司,并且到目前为止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眼睛护理产品供应商,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的公司。

2007年10月,华平(WPi)收购了博士伦,在那之前博士伦曾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2013年,博士伦母公司博士康(BhHh)前身V以87亿美元价格买入博士伦,V是加拿大最大的药企。收购后,博士康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隐形眼镜生产厂商之一。2020年8月,博士康表示将拆分博士伦以独立公司上市。2022年5月,博士伦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成功两地上市,成为今年来美股医疗规模最大的IPO,融资6.3亿美元。

2021年,博士伦的营收为37.65亿美元,净利润为1.82亿美元。

博士伦主要经营三类产品——视力保健:隐形眼镜产品,包括品牌例如纯视,清朗,博视顿和里程。镜片护理产品包括适用于软性隐形眼镜的博乐纯、润明除菌护理液和清洁透气隐形眼镜的博视顿产品系列。眼科药品:治疗广泛的眼科疾病,包括青光眼,眼过敏,结膜炎,干眼症和视网膜疾病等。专利处方药包括抗菌滴眼液Biv,治疗干眼症的立宝舒眼膏。博视康和PVii两种眼睛维生素等。白内障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全套的手术产品,包括以C,Ak和SfP为代表的人工晶体品牌等。

蔡司

蔡司公司(Zi)由卡尔·蔡司先生于1846年创建于德国东部的耶拿(JENA)镇,总部位于德国奥伯科亨。公司一开始是一间精密机械和光学仪器车间。1857年蔡司生产出了第一台复式显微镜。致力于眼科领域,蔡司在1900年代初期,开发出了全球第一枚眼底镜和第一台裂隙灯;1912年成立医学光学与眼科学系。1991年,CZi的西德和东德部分统一,收购了HhI(现在的CZiMiI.),成为一家主要的眼科诊断设备生产商。2002年,CZiMiAG进入商业注册后在德国证券交易所上市。2005年CZiMi通过收购专业的人工晶状体公司IOLTECHS.A.进入手术眼科市场。2006年CZiSi和CZiMi的合并确保在外科应用的可视化解决方案方面处于市场先进水平。

蔡司于1957年进入中国,大中华区总部位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2年中国上海研发创新中心成立。

如今,经过176年的发展历程,在健康领域,蔡司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包括为青少年近视预防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为成人屈光矫正、老年人老花眼治疗以及更多慢性眼病的防治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2020/21财年,蔡司实现了75.3亿欧元(约8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去年为62.97亿欧元),这是该公司175年历史上的最高总收入,息税前利润(EBIT)也创下新高,达到14.79亿欧元(上年为9.22亿欧元),同比增长60%。其中,医疗技术部门营收为19.51亿欧元(去年为16.47亿欧元),同比增长18%,占比25.9%;消费者市场营收为13.94亿欧元(去年为10.99亿欧元),同比增长27%,占比18.5%;

依视路

依视路陆逊梯卡集团(EiLxi)是镜片、镜架和太阳镜设计、制造和分销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成立于2018年,其中,依视路是光学镜片尖端技术的引领者,陆逊梯卡则是眼镜设计精湛工艺的缔造者。

依视路(Ei)是法国一家光学设备公司,起源于1849年法国巴黎,总部位于法国沙朗通勒蓬。万里路是该公司发明的。1972年,由眼科公司E和Si合并而成依视路,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光学镜片产商之一。1996年,依视路进入中国上海。

目前依视路陆逊梯卡在镜片上的业务包括透镜表面和涂层设备和仪器的折射,诊断和成像,测量,边缘以及安装工具和销售支持服务,拥有多个自主品牌,也是集团创新的主要区域。公司也与尼康等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依视路陆逊梯卡旗下包括多家知名眼镜品牌,雷朋、奥克利、科斯塔、乔治·阿玛尼、巴宝莉、宝格丽、香奈儿、Ch等等。

依视路陆逊梯卡2021年营收198.2亿欧元(约215.8亿美元),2020年为144.29亿欧元。全年净利润14.63亿欧元,上年为8500万欧元。

眼镜行业专题报告:眼镜零售行业市场广阔,龙头整合有望提速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泰君安证券,刘越男、陈笑)

1.眼镜零售渠道是执行近视防控政策的重要阵线,国内竞争格局较分散望迎整合1.1.发展历史:眼镜行业是一门古老的行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眼镜店在国内加速拓展

(一)眼镜行业是一门古老的行业,当前科学技术进步催生出多种功能多种属性的新型镜片

眼镜是一种兼具保护与装饰的消费品。眼镜的保护功能主要体现在镜片上,其具有调节进入眼睛之光量、矫正视力、保护眼睛安全的作用。眼镜的装饰功能主要体现在镜架上,不仅为眼镜配套时起到支架作用,还具有装饰性。镜片是一个融合了数学、光学、有机化学、表面及结构物理、机械加工、医学等学科的产品。镜片的技术含量和品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镜片材料、光学设计和镜片膜层。

眼镜行业是一门古老的行业,而现代意义上的眼镜是上世纪开始出现,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眼镜的创新应用亦愈发多样:镜片的起源较悠久且记载颇多,西方在公元前由新亚述文明打造水晶镜片,公元1世纪前后尼禄皇帝在观看角斗士战斗时曾使用翡翠作为眼镜,类似的方法在民间也颇为流行。在我国战国时期,墨子15卷中亦记载了有关光和对于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论述。11世纪,一位中世纪阿拉伯学者在其著作《光学论》中提到:把透镜设计成某种曲度,能起到放大物体的作用。13世纪末,意大利制造出第一副眼镜,ViIi在其著作《RiViifST》中称,一位名叫佐丹奴Gi(.1255-1311)的多米尼加男修士,在布道时首次公开提出“眼镜”的概念。具有现代眼镜概念的单片眼镜最早出现在1700年,19世纪开始流行并成为高端时尚配饰。而直到上世纪的前20年,框架眼镜才变成现在的外观和解剖学上的完美设计。上世纪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推动了眼镜/镜片的创新发展,如1907年OwAv首次提出了渐进多焦点镜片的构思;40年代美国匹兹堡平板玻璃公司的哥伦比亚化学分部发现树脂镜片。

树脂镜片的推出大大推进了眼镜行业的发展。树脂镜片是一种用有机材料制作的镜片,内部是一种高分子链状结构,联接而呈立体网状结构,分子间结构相对松弛,分子链间有可产生相对位移的空间。光线可透过率为84%-90%,透光性好,同时光学树脂镜片抗冲击力强。其实,玻璃并非制作镜片的最理想材料在很久之前就已被广泛认知;上世纪30-40年代,塑胶被做成玻璃镜片中间夹层,可防止玻璃片在受撞击时裂成有危险性的碎片;上世纪40年代,美国匹兹堡平板玻璃公司的哥伦比亚化学分部发现CR39(学名碳本酸丙烯乙酸,或称烯丙基二甘醇碳酸脂,是应用最广泛的生产普通树脂镜片的材料)。阿默莱特公司(Ai)成为使用CR39制作镜片的世界专利公司;6年后依视路、SOLA等陆续开始制造CR39镜片;其后其工艺和材料经多方面改进,使其更轻、透光性能更佳,且表面镀加硬膜解决了不耐磨的缺点,加防雾和防水膜,材料中加入防紫外线的成分等,进一步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二)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眼镜零售行业在国内加速发展

国内近现代意义的眼镜店最早在19世纪的上海出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业化生产推进,开始出现大型骨干企业。早在明末清初,光学专家及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先生(1628-1661,江苏吴江县人)编制了一套”随目对镜”的验光方法,这是我国主觉验光取镜的开始。清朝末年,英国人约翰·高德在上海开设“高德洋行”,专营机磨检光眼镜。此后,“明晶洋行”、“雷茂顿洋行”等相继出现。1911年国人筹资开设“中国精益眼镜公司”,使我国眼镜行业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在验光配镜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革。新中国成立后,眼镜生产开始由家庭小作坊式的手工生产,逐步到组织起来合作生产的小企业。在工业方面,北京、上海、苏州等主要产地均具有了一定规模的眼镜生产基础。如上海眼镜一厂、上海眼镜二厂、北京眼镜厂、北京608厂、北京603厂、苏州眼镜厂等,已经成为我国眼镜工业的大型骨干企业。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随着眼镜行业快速发展,推动了眼镜零售店的加速成长: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内眼镜零售公司基本以国营店为主,私营店处于萌芽状态,眼镜门店店主要销售的产品为玻璃镜片和款式单一、材质普通的镜架;随着金属钛架和树脂镜片的应用,新科技与营销技术带动了眼镜零售店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眼镜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一些重视信誉的眼镜店在竞争中逐渐发展壮大,由单个店面发展壮大成为区域性或者跨区域的大型连锁店。2000年前后,海外眼镜零售巨头积极拓展国内市场,比如Lxi收购北京雪亮等;同时也伴随着依视路等镜片巨头通过收购国内的镜片生产企业加速扩张。眼镜生产端与零售领域外资巨头的进入,为国内眼镜零售行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契机。

1.2.竞争格局:眼镜零售渠道端竞争格局较生产端更为分散,龙头有望加快整合

(一)国内镜片行业市场规模稳健扩张,到2025年将超千亿

全球及中国眼镜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到2025年前者将达到1,585亿美元、后者将达到1,142亿元人民币。据Si,2012年至今全球眼镜产品市场规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从2012年的1,194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1,302亿美元,CAGR为1.24%,2020年受疫情影响下滑至1,043亿美元;随全球眼镜产品人均支出额的进一步提高,全球眼镜产品市场规模将保持稳步增长,预计到2025年望增长至1,585亿美元,CAGR为8.73%;据欧睿咨询,2012年至今我国眼镜产品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从2012年的528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895亿元,CAGR为7.83%,远高于同期全球增速水平;预计到2025年望增进一步长至1,142亿元,CAGR为6.82%。

中国眼镜镜片市场规模到2025年望突破400亿元。随我国近视人口不断增长、消费者对功能性镜片以及视光矫正的需求力度持续增加、眼镜更换频次增加等,镜片消费需求亦不断增长,据欧睿咨询,国内镜片市场规模已从2012年的186亿元增至2019年的310亿元,CAGR达7.6%。预计到2025年望增长至408亿元,CAGR为7.5%。

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进一步提升、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等,我国眼镜片人均支出额、人均购买量仍有较高提升空间,我国眼镜市场规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二)眼镜零售行业竞争格局较生产端更分散

眼镜行业产业链主要分上、中、下游:上游由原材料和辅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构成。上游厂商主要向中游生产商提供树脂、玻璃、塑料及模具、光学添加剂等镜片生产原料和生产设备,此外还向下游零售商提供验配设备。中游主要由镜片生产厂商构成。中游的镜片生产厂商除了加工生产镜片成品和定制的车房片,还要承担材料、膜层、工艺技术、光学性能等方面的研发设计工作,并为下游销售渠道提供销售折扣、专业设备、加工、售后、销售员及视光师专业培训等支持。下游主要由代理商、经销商和镜片零售商组成。下游的经销商/零售商等主要包括连锁眼镜零售商、眼镜零售门店、电商平台、民营眼科医院以及综合医院附属的配镜中心等。下游零售商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需要在门店配置专业设备和专业视光人员,为消费者提供验光、配镜、镜片镜架装配、试戴体验等专业服务。

国内眼镜零售竞争格局较为分散,龙头企业正在快速成长。国内眼镜连锁零售参与者众多,主要包括连锁品牌店、时尚集合店、医疗机构与视光中心等,主要参与者包括宝岛眼镜、博士眼镜、欧普康视等,同时一批新零售企业正在快速崛起。国内眼镜零售端竞争格局较为分散,CR10市场份额仅约10%左右(据博士眼镜公告,其市场份额仅为1%,博士眼镜按门店数量计在国内传统眼镜零售商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宝岛眼镜)、显著低于美国的约35%,而生产端CR10按销售额统计已达到82%、按销售量统计已达到68%(据艾瑞咨询/欧睿咨询统计数据)。

1.3.行业变化:疫情导致中小连锁与单体门店压力增加,功能镜片需求显著增强、换镜频次提升推动行业整合

(一)疫情导致中小连锁与单体门店压力增加,行业迎整合契机

线下各连锁业态在疫情中均受到冲击:酒店:2021年国内酒店行业进一步出清,酒店规模缩减至25.2万家,同比减少2.7万家;客房总规模收缩至1346.9万间,同比减少185.7万间。自2019-21年,行业整体出清约25%。超市:2019-21年国内超市门店数量从26927家下降到22218家,行业整体出清约17%。

疫情对眼镜零售行业有冲击,中小连锁与单体门店受影响相对较高。眼镜零售行业存在冲击的主要原因是需依靠线下门店进行配镜、售卖,线上较难满足客户配戴眼镜的舒适度,因此疫情导致的停业对零售门店存在冲击。中小连锁与单体门店受影响相对较高,跨区域经营、全国连锁龙头收到的影响相对可控。疫情对中小眼镜连锁零售门店效益冲击相对较大,而对于大型眼镜连锁零售商,由于拥有充足的现金流和稳定的供应链管理,抗风险能力较强,受到冲击相对较小。以博士眼镜为例,2017-21年每年都有至少超50家新开门店,2021年疫情稳定后新开多达114家门店,净增加门店创近年来新高。

(二)国内近视人口基础庞大,成人功能镜片需求显著增强

国内人口基数庞大,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潜在视力问题,对眼镜、镜片产品的功能性需求日益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与中国健康发展中心的最新数据,世界视力问题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为28%,而中国该比例则高达49%。随国内经济不断发展,电子产品不断普及,低龄及老龄人口的用眼场景不断增多,视力问题人口基数亦不断加大。

随工作压力及居家时间增加,成人对功能性镜片需求将日益增长。当代社会工作压力日益增加,以及生活习惯与用眼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躺平的思路其实难以为继,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渗透和用眼场景显著增多,且2020年后居家生活工作时间明显增加,因此成人对功能性镜片如渐进多焦点镜片等的需求有望快速增长。

目前依视路、蔡司等国际龙头镜片公司均发力各类功性能镜片。以依视路为例,按需求可分为具备防雾功能的镜片、具备耐污功能的镜片、具备蓝光防护功能的镜片、具备紫外线防护功能的镜片,可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

此外,老花镜有望摆脱过去边缘产品的定位,将实现快速增长。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眼镜镜片行业白皮书》,2019年在中国眼镜市场中,老花镜占比仅1.6%,在所有眼镜品类中占比最低,甚至远远低于隐形眼镜的占比;但是放眼未来,一方面,越来越多“新老人”出现,这批群体更关注自我、追求品质,且需求和付费能力不断升级;另一方面,中老年人群遭遇的老花问题与前几代人大不相同,随着近视人群的增多,这批群体逐渐步入老年,使得近视老花人群显著增多。老花镜市场正在发生多元新兴变化。

(三)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刻不容缓

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且呈现发病年龄早、进程快、程度深趋势。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与课业负担的加重,我国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率整体高于世界平均,且呈现发病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当前国内小学生近视发病率约30%、初中生约60%、高中生约80%,而大学生已高达90%。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数据,2018-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分别53.6/50.2/52.7%,疫情后时代近视率进一步反弹,《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2023年是重要时间节点,近视防控任务异常艰巨。

近视防控主要针对儿童青少年,可预防近视度数过快加深。一般来说,18岁之后随着眼轴的固定,近视的度数往往不会明显的增加;但是18岁之前眼轴会随着生长发育而增加,因此近视之后会较成人更易加深近视度数。此外,学龄前儿童均有远视储备(5周岁以下的儿童,视力正常的标准和成人有所区别),若过早消耗远视储备会加重近视或近视加深的可能。因此近视防控主要针对儿童青少年,在这一时期通过科学方法控制及预防近视至关重要。

近视防控可助力加强专业型人才储备。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国防军工、勘察测绘等行业,符合视力要求的人群越来越少;同时考虑到出生率下滑,未来符合学习相关专业、从事相关职业的人也会越来越少。此外考虑到高度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因此针对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已成为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

1.4.政策催化:离焦镜提升近视防控工作的效率,眼镜零售门店成为近视防控的重要阵线

(一)政策定调近视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近视防控政策方向主要在三大层面依次推进呈现,第一是宏观方向把控,第二是技术试点地区具体落实,第三是细节配套政策跟进。具体情况请参考深度行业报告《眼镜市场千亿规模,近视防控赛道加速崛起》。据《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提出的要求,2023年完成任务目标仍有较高压力,未来压力将向动力转化。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了综合防控目标:

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二)离焦镜普适性更优,渗透率/市场规模将快速提升

目前主流的近视防控技术包括离焦框架镜、离焦软镜、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等。从普适性、性价比、佩戴方便程度等角度看,离焦镜或将成为最优选择。且离焦镜不属于医疗器械管控、可在眼镜零售门店验配,且豪雅、依视路、明月镜片等均相继推出离焦镜产品,已经或将要取得临床数据验证,有效保护率水平基本接近角膜镜,将进一步推动离焦镜的更大范围的推广。此外,我们认为,三者之间其实亦并非纯粹的替代关系,未来或可实现优势互补。我们测算到2025年国内近视防控市场规模望达千亿级别。

(三)眼镜零售门店加速拥抱离焦镜,将成为近视防控重要阵线

眼镜零售渠道加速拥抱离焦镜,主要体现在离焦镜可提升眼镜零售门店店效,并且可以参与到近视防控的第一阵线,可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

离焦镜销售有望提升客单价、提高店效、增强消费者粘性:单价高:离焦镜单价较高,依视路、豪雅的离焦镜一般在3500-4500元左右,内资镜片龙头如明月镜片的离焦镜一般在2500元左右(二代产品),相较于普通光学眼镜平均400-500元的价格要更高;消费者粘性强:消费者在选定离焦镜品牌后,一般不会多次更换;更换频次更高:普通光学眼镜一般更换频次为2-3年1次,儿童青少年更换频次会更快一些,但是离焦镜为了起到有效防护效果,更换频次最好为1年1次;当前零售门店竞争格局加剧,众多新零售企业涌入且对门店装修、海外先进的验光设备等不吝投资,但新零售企业缺乏在行业中的时间积淀、且供应链等方面优势较为薄弱,因此公司销售离焦镜、同时与视光中心协同效应增强,后有望进一步增强整体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