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近视激光治疗效果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2:01:44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近视了,做激光手术到底靠不靠谱

资料图

严重近视激光治疗效果

寒假到了,北医三院的眼科门诊量剧增,其中不少是验光配镜的近视儿童。但是,仍有不少家长却不愿意让孩子戴眼镜。有的家长说:“孩子近视不要紧,大不了以后做激光手术呗。一旦戴上眼镜,度数会越来越深。”

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专家指出,如果是真性近视的话,不戴眼镜只会让眼睛始终处于疲劳状态,不仅不会降低度数,还会导致近视增长过快。健康君发现,关于儿童近视的误区还真不少。

误区一:戴眼镜时间长了,眼睛会变成“金鱼眼”

不少高度近视的患者将眼镜摘下来后,显得眼睛特别突出,像金鱼的眼睛一样。很多人认为,这是由于戴眼镜导致的眼睛变形,所以不愿意让孩子配戴眼镜。

专家指出,眼睛变凸不是眼镜惹的祸,而是随着近视的发展,后眼轴不断增长,逐渐变凸。

误区二:眼镜戴上就摘不下来了,而且度数会越戴越深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眼轴才17毫米左右,屈光状态呈现+3D(远视300度)。由于正常孩子都应该有这样的远视,所以又称作“生理性远视”。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身体各个器官都会长大,眼睛自然也不例外。所以,眼球不断长大,远视逐渐减少到正视状态,如果生长发育过快,则长成为“近视”。一般在生长发育期内,一年增长的速度是1D(100度)。

那么,近视眼镜为什么摘不下来?道理很简单,戴上眼镜后外界物体能聚焦在眼睛的视网膜上,能看清楚了。与戴镜后清晰的世界相比,谁又想摘掉眼镜继续回到以往模模糊糊的状况呢?

所以,近视度数加深与戴眼镜没有关系,其原因是由于孩子生理发育眼轴不断增长,再加上用眼负担的加重,以及不正确的用眼等因素。戴镜后视觉质量提高,用眼疲劳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近视的进展。

误区三:轻度近视不用配镜

医生通常将300度以下的近视称为轻度近视,有人认为轻度近视不用配镜。但是,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存在,建议及时配镜:

1、裸眼视力很差。视力低于0.5,看远时经常不清楚,需要“使劲眯着眼睛”才能看。

2、双眼视力相差大。不戴眼镜矫正则会造成双眼不能同时使用,容易造成外斜视。

3、调节力差。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焦点恰巧落在近视眼的“近点”上,因此不需要眼睛调节就能看近,久而久之调节功能就退化了。由于调节滞后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近视增长过快。

4、患有间歇性外斜视。外斜视的病人通常表现为集合功能差,而集合与调节常常是伴随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当不戴镜时由于少用“调节”,那么“集合”功能就会更差,导致外斜视发展快。

误区四:配镜时度数稍低(欠矫)更好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近视欠矫配镜与足矫配镜比较起来更容易导致近视增长快。因此,建议配镜时尽可能足矫,使用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度数。

不同的人最佳矫正视力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足矫是要求达到最清晰视力,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矫正至1.0。比如,一位近视患者,戴-2.0D(200度)能矫正到1.0,戴-2.25D(225度)、-2.50D(250度)可以矫正到1.2,那么就应该配-2.25D(225度)的眼镜。

误区五:孩子近视不要紧,长大可以做激光手术

近视眼激光手术,即通常所说的角膜屈光手术或准分子激光手术,是利用193(纳米)波长的紫外激光准确切削角膜的光学区,重塑角膜表面屈率,通过降低中央区角膜的曲率,达到不戴镜提高视力的目的。

所以,手术是对患者的角膜组织进行切削,而且近视度数越高,需要切削掉的角膜也就越多。对于角膜本身就比较薄的患者,从安全角度来讲,根本无法选择该手术。

误区六:近视激光手术可以治疗近视

从手术的原理不难看出,近视激光手术只是改变了角膜的曲率,让眼睛的屈光系统在不借助眼镜的情况下,外界物体的影像成像在视网膜上。但眼睛由于近视已经发生的改变,如眼轴拉长、视网膜变薄、脉络膜萎缩等并没有被“治愈”。

因此,近视激光手术仅仅是改善了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而不是从根本上治疗了近视。

有一位男性患者在18岁时曾经做过准分子激光手术,术后视力不断下降,当术后5年来医院验光时,发现近视居然高达1200度,眼底呈现明显的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所以,当近视度数不稳定的时候选择近视激光手术,术后由于眼球壁变薄,在眼内压力的作用下,会使近视度数增长更快。而且手术年龄越小发生术后圆锥角膜的机会也越大。

误区七:ICL植入手术可以治疗近视

与角膜屈光手术用激光切削部分角膜组织不同,ICL植入手术就是在眼睛里面植入一枚人工晶体。简单地说,相当于把框架眼镜或者隐形眼镜移到眼内去了。对于角膜过薄的高度近视患者,由于无法做角膜激光手术,但又不想戴着厚重的镜片,可以选择ICL植入手术。

但是,尽管与激光手术原理不同,但仍然只是改变了不戴镜的裸眼视力,而不是从根本上治疗近视,原有的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不会得到任何改善。

年龄低于18岁的青少年,眼睛的屈光状态还未达到稳定,近视度数还可能进一步增加,眼球结构还未发育完全,不能施行该手术。而且ICL植入手术是内眼手术,对于手术的要求会更高,术后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相关并发症,如感染、术后高眼压及角膜内皮损伤等。

总之,希望家长能正确对待孩子的近视问题,因人而宜选择正确的方式,控制近视的发展,避免严重高度近视致盲眼病的发生。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工作室)

飞秒激光治近视或致反弹,眼内屈光矫正显优势

【环球网报道记者沙琼】面对我国庞大的近视人群,以前大多数人都是非手术治疗,戴框架眼镜,但现在随着飞秒激光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美观,选择做激光手术治疗近视,但激光手术的副作用也越来越凸显,有些近视患者做完后出现视力倒退,甚至比此前近视度更高。

“我在2004年做了飞秒激光手术治疗近视,当时的眼睛视力是600多度,还有比较严重的散光,刚做完的那几年视力很好,恢复到裸眼视力1.2,看东西很清晰,但是到了2010年,我的视力开始慢慢回退,刚开始不是很快,尤其是左眼的视力回退很快,右眼会好些,左眼看东西越来越模糊,生活也开始受到影响,大多数时候我只用右眼,结果左眼视力也是越来越弱,差距太大,特别困扰我。”作为患者的王小姐深有感触地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眼科主任朱思泉解释说,现在的飞秒激光手术治疗近视也叫做角膜屈光手术,是通过飞秒激光安全精确控制角膜瓣的厚度,精准地进行切削,从而使视觉效果达到最佳,让患者的视力瞬间达到清晰。

“但是角膜切削也是破坏性的,无法修补的,所以这种治疗方式也有弊端和并发症,如角膜变薄,不可逆,视力回退4%-80%,还有80%-100%的术后患者会出现干眼症,并且这类患者容易出现高阶相差,角膜生物力学改变等,而且飞秒激光手术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对高度近视、干眼症、小睑裂患者。

如果患者术后多年再次出现视力倒退,高阶相差等问题,视力和生活都将受到更大的影响,影响生活质量。”

朱思泉主任介绍,正是基于此,我们想到要做一个可逆的、生理性矫正近视手术,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做的眼内屈光矫正手术获得成功,现在只需要在眼内的角膜前增加一块带有度数的膜就可以实现眼内角膜矫正视力,不用戴眼镜,而且视力可以达到1.5,相当于是把眼镜植入了眼内,手术切口小,时间很短,不到30秒即可完成,术后也不需要缝合,如果后期视力有变化,还可以取出矫正角膜,重新更换度数,方便、可逆。

作为已经体验此技术的患者王小姐称,她在朱思泉主任眼科团队做了眼内屈光矫正手术,手术全程很短,无痛感,恢复很快,第二天就出差了,目前一直视力很好,无其他不适,重新感觉视力好起来,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感觉很棒。

“我们希望这个技术能不断发展,同时我们科室也在开展多项研究,包括在白内障治疗领域使用3D打印人工晶体,使晶体更适合患者眼部环境,希望帮助更多患者实现看到清晰视界的愿望。”朱思泉主任说。

责编:沙琼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hi.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良医 | 近视眼大不了做手术?全飞秒近视手术量第一的眼科专家这么说

8个月大的孩子就已经有近视的了,这还不是最小的。家长们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小,就不关心他们的视力。

文王煜

“孩子考试成绩要紧,看书多了近视也没办法,长大之后去做个激光手术吧!”如今,一部分孩子家长把保住孩子视力的希望寄托在近视眼手术上,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呢?

当下最安全有效的近视治疗手术是“全飞秒激光手术”(SMILE),然而,在世界上操作全飞秒手术最多、中国最早开展全飞秒手术的眼科医生周行涛教授看来,部分家长的这种想法完全走入了误区。

“对于近视,预防永远是第一位的。手术做得多,说明我们的预防工作还做得不够好。”身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的他,无论在什么场合,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近视低龄化造成更多高度近视

近视太常见了!它是当今我国以及全世界最高发的视觉性眼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屈光不正,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它列入亟待解决的可致盲性眼病之一。

2015年发表在学术期刊N上的一张图片,图中的中国某高校的学生,几乎个个是近视

很多人抱怨孩子近视多是因为打游戏,那将近一百年前的情况如何呢?周行涛教授从上海的钱学森图书馆里发现一张照片,馆藏的一张钱学森18岁(1929年)的中学毕业照片里,20人中有14位戴眼镜。

他说:当时的中国,近视眼非常少,照片上的这些近视眼学生应该没有一位是天生的,也就是说,他们都是读书“读出来的近视”。

“远离广阔天地与明净阳光,沉湎苦读思索的斗室空间,不近视也近视啊!”

这个造成近视的原因到了今天也差不多,雪上加霜的是电子设备的普及,孩子们看各种电子屏幕的时间又多了许多,近视越加多发、低龄化。

对近视的手术矫正一直是周行涛从医的专业领域。2010年,他开展了我国第一例近视全飞秒激光手术;2015年,我国第一例远视全飞秒激光手术在他手中完成;2016年,他被国际防盲办授予“EHhH”(“防盲英雄”)称号,全球获此荣誉的仅24人;2018年,他获得全球全飞秒杰出贡献奖。

周行涛领衔团队迄今已完成10万台全飞秒手术,是全球全飞秒手术量最多,也是发表全飞相关SCI论文最多的团队,仅在学科权威杂志JRfivS作为封面导读的论文就有9篇。

说他是“最懂全飞秒近视激光手术的人”,恐怕也不为过。但他无论在什么场合,他总是反复强调:虽然现在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等近视治疗和矫正技术已经很发达,但人们不能忽视对眼睛的保护,尤其是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眼健康保护。

2020年12月19日,周行涛在上海图书馆做防治近视的科普讲座

最小近视眼不到8个月

近视当中还有不少原因是遗传和环境因素,高度近视中的遗传因素比较多,很早的时候中国报告是1%,现在预估数值在7%-9%左右。周行涛提出:同样的遗传因素,为什么现在的高度近视多了?因为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比较小的时候出现了近视,在成长发育期中近视度数持续增加。

“8个月大的孩子就已经有近视的了,这还不是最小的。所以,家长们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小,就不关心他们的视力。”周行涛说,只要家长耐心教,1-3岁的孩子也可以看得懂视力表,比如可以买幼儿专用视力表,视力表上是小鸭子、小鱼、苹果等孩子喜欢、能看得懂的图形。

在他看来,我们现在特别重视儿童保健,但是一般注重的是孩子的身高、体重等指标,其实家长也应该尽早科学规范地给孩子定期查视力,建立孩子的视力健康档案。如果发现孩子有近视、远视等屈光不正的苗头,要尽早去医院检查,采取科学措施。

尽管在医学专业领域,近视的致病机制还没有最终明确,但如何预防近视,已经有了具备循证证据的方法:户外光照有助于减少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为了预防近视,建议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自然户外运动1小时、每周7小时,怎样的运动类型都可以,即使散步也是有益的。这是预防孩子近视的最大法宝。

“眼睛不论是看什么,30分钟内要主动切换,比如:室内到户外,近看到远看,人工照明到自然阳光,静到动,紧张到活泼,任务型到休憩型,专注到松懈,聚精会神到自由散漫……时时自由切换用眼方式,不让眼睛太累。”周行涛说。

说起来简单,但这样的近视预防办法,在学业成绩焦虑面前要落实起来,家长觉得“很辛苦”、老师觉得“有压力”、孩子们觉得“很无奈”。

所幸,政府对孩子视力健康拿出了方案。

2018年8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牵头的国家八部委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至2020年,推动落实《实施方案》的部委增加到15个。

《实施方案》指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

《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实现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从2019年起将近视防控纳入政府考核。图源青岛日报

《实施方案》中有一些具体的措施来减少学生的近视,包括把防控近视列入对政府部门的考核。周行涛认为,随着政府的推动、全社会教育理念的改善和对学生视力的重视,近视在我国的显著减少是可以办到的。

有光,就有一切

帮助那些在微光中努力生活的近视患者,是周行涛多年来奋斗的目标。

30多年前开始自己的从医生涯时,周行涛选择了眼科,因为“除了生命之外,视力对一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

2020年12月19日,周行涛在上海图书馆的讲座中回答观众提问

周行涛说:“我觉得没有一双眼睛不美,因为从做医生的角度,无论看起来多么糟糕的眼睛,有光,就有一切。退一步而言,无论眼睛只存多弱的光,无论多张牙舞爪的伤口,我知道在全力救治之后,也总有一线生机。”

“日复一日地看眼睛,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在眼底镜下,在角膜地形图中……细细看来,却从没有一双是健康完美的眼睛,美妙双眼到底抗不过无常,疾病如风暴侵袭,眼睛常一片狼藉。不幸染恙的眼,抱残守缺的眼,有时需要几乎无望的努力来守护,眼睛在我心中高过一切,即使心灵之光黯然,即使秀山春水不再,即使,看起来没有一丝希望。”

手中常握万分精准的激光“手术刀”,专业技术上必须科学理性的周行涛,手术之外却是一个时常予人温暖的人。

许多患者评价:他不仅用精湛的医技,治好美丽的眼睛;更用细腻情怀,呵护患者的心灵。

《新民周刊》记者看到,在上海图书馆的讲座现场,他与观众们的交流,温声细语、彬彬有礼。当有孩子提问时,他全程站起身来仔细聆听和认真回答;当有他治疗过的患者表明自己的身份,他更是从演讲桌快速往前迈几步,想要看清患者的脸,再看看他的眼睛怎么样了。

他从事眼科医生30余年的故事,写在了《医海行舟:近视医生周行涛笔记》这本工作随笔里。说是随笔,却充满了严谨同时易懂的眼科医学知识;说是科普读物,又洋溢着优雅晓畅的文字、直叩人心的情怀。

周行涛主编《医海行舟:近视医生周行涛笔记》,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他在书中写道:一名在他这里做了ICL晶体植入手术的姑娘,术后眼睛出现炎症,原因是她的外婆过世,她大哭了一场。

“她愈后问我,她平常善感易哭,今后还可以哭吗?我劝慰她,可以哭,但不要暴哭,过度哭泣毕竟影响眼睛,哪怕是没有手术过的健康眼睛。

她眼神有些不自信,可能以为我会责备她。我当然不会责备,我看到人流泪立刻心软得一塌糊涂,看到生离死别、痛彻心扉的哭泣也如瞬间过电。虽然我从小几乎不哭,哪怕最痛,哪怕眼泪噙着,也不让掉下来。2年后随访时,我看到她的眼睛一切都很好,我问起她还哭吗,她说不哭了。我看她,或与许多人一样,年轻时自认为哭点极低,但随时光流逝,渐渐就不那么易哭泣,甚至会忘掉泪水的滋味。”

为普及近视防控知识,周行涛还主编了《还近视者光明未来》(第三版)和《儿童和青少年眼健康筛查与近视防控》等科普图书。前者既是一本关于近视手术的科普读物,也是一本医患沟通实录;后者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联合12家医院,筛查40万人次在校学生,培训350名教师与校医以及培训10000多名家长后的经验总结,填补了国内无学生视力筛查指导类出版物的空白。

周行涛说,他的梦想是让每一个近视患者清晰自由地感知这个世界。“从医于我,是一种幸运;我要将这份幸运传递给患者,为他们带来光与希望。”

·新冠疫情反弹又遇禽流感,日韩数百万只家禽被扑杀·全部关光·13岁女生写下“性行为检讨书”,背后蹊跷不止一处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