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镜片批发(批发眼镜镜片在哪里进货最便宜)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4:02:30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眼镜店暴利内幕:镜片零售价是出厂价20倍以上

来源:法治周末

眼镜镜片批发(批发眼镜镜片在哪里进货最便宜)

业内人眼中的眼镜店“暴利”内幕

法治周末记者万文竹

“验光、测度数、镜架试戴等,每次配眼镜没有500元是下不来的,配个差不多品牌的眼镜轻松上千元。”已有10年戴眼镜经历的杨蕾这样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据介绍,她从高中时开始戴眼镜,基本上每年都会去重新配一副新镜,由于对眼镜的质量和品牌不甚了解,也不知道怎么去讨价还价,因此,店员给她推荐什么她就买什么。

杨蕾的经历并非个案。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目前近视人口总量达到6亿以上,几乎占总人口的一半,而这个数据还在逐年攀升。此外,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前列。如此庞大的需求让各种视力矫正产品、近视产品以及眼睛护理产品备受关注,也催生了巨大的验光配镜市场。

除了配带眼镜以外,市场上还有通过仪器治疗、中医经络按摩、自然疗法、食疗、光疗等来降低度数、恢复视力的产品。

据业内人士对法治周末记者透露,由于眼镜行业半工半医的特殊性,再加上信息严重不对称,行业透明度不高,眼镜市场鱼龙混杂。因此,各种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充斥市场,国家虽然多次出台政策明令禁止但屡禁不止。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往往被牵着鼻子走。

镜片零售价格是出厂价的10倍至20倍以上

实际上,早在15年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现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明确对眼镜产品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并起草了《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其间进行了多次修订。

据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眼镜生产许可证制度在中国实施了十几年,它的实施不仅提升了眼镜产品整体质量,同时对眼镜行业规范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2年9月和2017年6月,国务院先后发文取消了验配眼镜生产许可证和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

而随着验配眼镜生产许可证核发的取消,再加上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职业资格证也不再成为从业的要件,许多并不具备这个行业从业资格的人员也加入到了这个职业中来,使得眼镜店遍地开花,国内配镜市场鱼目混珠的情况时有发生。

据悉,有的国家已将验光配镜定义为一种医学行为,不具备条件的人员是不允许从事这个职业的。

一家知名眼镜品牌的店长张娟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路边的眼镜验配店经营规模不大,质量技术服务水平偏低,有些店甚至压根儿不具备验光配镜的条件,也没有足够的品牌意识。由于它们同大型眼镜验配店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因此,通常就会在进货渠道上做文章。

这些小的眼镜验配店往往会去眼镜批发市场采购镜片、镜架,由于成本低,所以售价也比较低,但是这样的产品质量可能较差。它们还通过各种不当的竞争手段从中牟利。这样一来,反而给大型眼镜验配店带来了压力。

张娟还说,据她了解,还有一些小验配店甚至连验光师资格证、镜片加工许可证都没有,更有甚者是花钱买来的相关资质证书,根本就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再加上所用仪器不达标,实际上验测出来的镜片度数可能与实际度数存在着很大误差,这对消费者的视力健康带来了很大影响。

“虽然宣称是免费验光、免费配镜,但其实已经将成本并不高的镜片、镜架的价格提上去了,所以消费者会看到眼镜价格虚高的情况了。因此,眼镜行业也一直被戴上了‘暴利行业’的帽子。”张娟说。

“眼镜片的出厂价一般都是很低的。”多年从事眼镜生意的王利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一般的镜片出厂价格在10元以内,国产树脂镜片价格一般在20元以内,即使是进口树脂镜片批发价也仅在为30元至80元之间,在零售中却被卖到300元至800元。货物一旦进入店门,身价就数倍猛增,零售价都是10倍甚至20倍的增加,专卖店售价会更高。

在王利军看来,因为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缺乏一些基础的技术常识,而整个眼镜消费过程对于消费者而言是高度不透明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卖方处于强势地位,这恰恰给了一些小验配店不规范的操作提供了空间。因此,消费者的权益缺乏保障。

对此,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了其中的原因:“我国眼镜行业的准入制度还不健全,国内眼镜零售业入行的门槛奇低,带有强制性的入行标准缺失。”

眼镜售价处高位的另有原因

“一般眼镜店在给我佩戴眼镜之前都会为我免费验光、测度数,大多时候是戴着之前的眼镜测视力。不同的眼镜店测的度数会有误差,但基本相差不大,也没有太较真儿。”杨蕾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不同于服装、鞋帽等常规产品,眼镜作为功能性产品,影响其价格的因素除了常规产品层面外还有专利、技术以及验光服务等其他多种因素。”据业内人士介绍,一副合格的眼镜要经过多种复杂工序:精确验光—开具处方—送加工室—磨片加工—配装—检测—试戴等多道程序。一片镜片的材料成本可能不高,但是制作镜片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却价值不菲。

单单就是验光、测试、磨制、检测等仪器设备费用投资较大(属精密仪器,价值极高)。例如,一套组合验光台的价格就超过10万元,一台全自动磨边机也要十几万元,再加上测光仪、焦度计、瞳距仪等辅助设备,一个比较有规模的验配店购置设备的费用最终要超过30万元,而进口设备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都有。成规模的验配店为了抢占市场,都不惜花大价钱购买各种验配设备。

“而且在眼镜的材质上,成本也越来越高。”王利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些年眼镜产品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成本相应的也提高了。据他介绍,镜架有板材、TR90、新型的塑钢材料等材质,这些材料本身的原材料价格就不便宜。此外,还有金属材质,虽然合金架的价格不高,但好的镜架制作工艺要求很高,有的还需要电镀上漆、钻石切边等特殊工艺,自然就拉高了顾客手中的眼镜价格。

“除了制造成本,消费者还往往忽略了眼镜店在眼镜验配服务中起到的作用。”张娟对法治周末记者称,由于眼镜行业具有一定的技术性,验配店的工作人员都须持有验光师资格证上岗,验配店也应该拥有眼镜加工许可证等相关资质,因此验配店每年还要支出一部分经费进行人员培训和资质验证。

据了解,培养一位合格的验光师并不容易,相当于一名临床医生,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至少5年的临床实践经验。

“技术、设备、人员培训等所有的费用自然就得由消费者买单了。所谓‘暴利’也是针对一些偷工减料的无良商家说的。”张娟对法治周末记者补充说,眼镜产品属于个性化定制产品,产品规格繁多。同时,由于个体情况千差万别,而不同功能性镜片的制作工艺又有所区别,因此,要根据顾客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眼镜产品,这无形增加了再加工成本。

除此之外,眼镜从出厂到销售再到消费者手中要经历总代理——区域代理——眼镜验配店的层层加价格,从而使得眼镜的售价始终处于高位。

全国性“眼镜服务”行业标准缺失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眼镜标准化工作起步于1985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眼镜行业的标准化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为中国眼镜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就现有的产品标准而言,2017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国家轻工行业QB/2506-2017《眼镜镋片光学树脂镜片行业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并于7月1日实施,替代施行了16年之久的QB2506-2011标准。

在各个地方,也对眼镜行业的管理出台了具体标准。2017年11月,广东省质监局发布了《防蓝光眼镜片及桁关眼镜产品蓝光透射比要求和试验方法》。

“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制定了诸如树脂镜片、太阳镜以及配装眼镜等质量和技术标准,但对于近年来市场日渐火热的各类功能性眼镜,并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可循。”从事多年眼镜行业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工作的王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眼镜的行业标准除了实物产品标准体系外还应该包括验光配镜服务标准体系等。”在王玫看来,消费者购买眼镜并不是单纯地购买实物商品,更多的是消费服务,例如,验光服务等。因此,眼镜的行业标准除了对眼镜本身进行规范外,还应该对消费过程中的服务进行规范。

然而,除了一些地方性规定以外,我国还没有能够建立全国性的专门针对“眼镜服务”的行业标准。

2017年12月4日,湖北省武汉市发布了全国首个定配眼镜团体标准——《验光配镜技术服务规范》,该规范由湖北省行业协会倡议,武汉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眼镜行业6家领军企业共同制定,对验光、加工和检验这3个对定配眼镜质量影响最大的环节作出了技术规范。

此外,有行业人士指出,验光是眼镜零售企业的核心技术环节,在国外特别是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于验光师的上岗、认证以及考核都制定了完善的标准,其严格程度丝毫也不亚于医疗管理体系,而反观我国,专业验光人员上岗标准近乎空白,带有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完全处于盲区。

目前,我国采取的是验光师持证上岗的制度。验光师资格证管理采取的是两条线——医院的眼科医生由卫生部门颁发证书,而眼镜店验光师则由劳动部门颁发证书。而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验光师无证上岗和花钱买证的现象,使得验光师执证上岗制度并未起到应有的规范作用。

“在我国,专业的验光配镜人员在培训上很匮乏。”王玫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我国目前的眼视光学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大学开设了专门的验光配镜专业。现有的大部分验光配镜师都只是在接受了短期的岗前培训之后就“匆忙上阵”,他们中的很多人普遍只有大专甚至高中的学历,在这方面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验光配镜服务上的差距很大。

南宁眼镜行业毛利润高,店家感叹:单品暴利不等于店铺暴利

近年来,不少南宁市民感觉,大街小巷上眼镜店越开越多,竞争似乎越来越激烈了,但是到眼镜店配一副眼镜的价格却没有明显下降。动辄数百元的镜架、上千元的镜片,让眼镜行业成为了许多人眼中的“暴利行业”。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走访南宁本地眼镜店、眼镜批发市场发现,眼镜行业的毛利润确实很高。但受制于相对高昂的店面租金、员工工资等,纯利润明显低于大众对这一行业的主观感受。

南宁青秀万达商场内,一市民在眼镜店选购眼镜。

眼镜店配镜定价普遍较高

今年4月,庞女士在南宁朝阳广场一家连锁眼镜店验光配镜,店员推荐了一款宣称具有防蓝光、防紫外线等功能的树脂镜片,再加一幅板材镜架,总价为1688元。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走访市区内的眼镜店发现,普通的板材眼镜框从上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在埌西一家眼镜店里,板材镜架大多在200元以上。也有一个小货柜里展示的镜架大多在100元左右,但款型普遍老旧过时,做工也比较粗糙。比如一款标价88元的镜架,塑料鼻托上竟然有一处凸起,佩戴时会刺痛鼻梁。

镜片方面,一般一家眼镜店会提供至少两三个品牌的镜片供消费者选择。一家眼镜店内放置的某知名品牌镜片宣传册显示,最普通的不带防蓝光、抗疲劳等附加功能的系列,1.6折射率的非球面镜片的报价已超过千元,1.67折射率的镜片单片报价更是在2000元以上。

不少消费者对眼镜店里镜架、镜片的高定价感到不解。大学生小何就认为,镜架既没有用什么高档材料,也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为什么定价动辄数百上千?

批发价与零售价相差明显

由于配镜价格高,很多消费者对眼镜店都有“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看法,认为这是一个“暴利行业”。那么眼镜店的利润率究竟有多高?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对市场进行了探访。

在中华路的一家眼镜批发市场,镜架、镜片品种繁多。有店主称,南宁市内很多眼镜店都是在这里拿货,“在我这里配眼镜划算多了”。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注意到,批发市场里某品牌“网红”款圆框镜架的价格在200元左右,而同品牌同款镜架,在眼镜店里至少要400元。不过,批发市场里基本看不到大品牌镜片的身影,只有一些不知名的小品牌,甚至没有品牌,单片价格大多不超过200元。有店家透露,大品牌镜片厂商对销售渠道的把控非常严格,禁止各级代理商随意降价,所以批发市场里一般不会有这些大牌镜片。

在网络平台阿里巴巴,眼镜镜架的价格与实体店相比差价更大。一些材质显示为“金属”,并标榜为明星同款的大框镜架,每副批发价在20元以下。一些款式普通的板材镜架,批发价甚至没有超过5元。而在眼镜店里价格动辄4位数的纯钛镜架,在该平台仅需100多元每副。部分设计和制作较精良的款式也仅需200多元。镜片方面,阿里巴巴上的批发价更是让人感觉“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一款批发销量靠前的1.61折射率非球面镜片,标称具有防蓝光、防辐射和抗疲劳功能,近30天销售量超过了5300片,批发价仅需6元/片。

实体店标称几百、上千元的产品,原材料的批发价却低至个位数,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暴利”一词。

单品暴利不等于店铺暴利

眼镜店的利润既然如此之高,为何这么多年没有“鲶鱼”主动开打价格战来占领更多市场?对于这个进入门槛不高的行业来说,似乎很难理解。

为了了解眼镜行业的真实利润水平,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查阅了国内唯一一家以眼镜连锁销售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博士眼镜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书。根据证券监管部门的要求,招股书中必须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包括成本、利润进行详细说明。

博士眼镜公司的招股书显示,该公司镜片的采购成本约为30元/片,而镜架的采购成本约为90元/副,也就是说每副眼镜的平均采购成本约为150元/副。与此同时,招股书也透露,镜片的平均售价约300元/副,镜架的平均售价为500元/副。

单纯从原材料成本看,一副眼镜的出厂价与终端零售价的确差距很大,因此很多消费者认定眼镜行业是“暴利”行业。

然而,某眼镜店店主吴女士却说,认为眼镜行业暴利主要是采用了错误的成本核算方法:把眼镜出厂成本等同于所有成本。

“大家可能混淆了两个概念:单品暴利和店铺暴利。”吴女士告诉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目前她名下有两个眼镜店,店里验光机、磨边机、测光仪、焦度计、瞳距仪、投影仪、验光盘等初期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还有店铺租金、商品成本和人员工资等。

“好一点的磨边机要100多万元,还有验光设备,这些器材损耗不能不算在成本中。”吴女士称,她店里使用的是进口磨边机,仅仅是磨镜片,一副眼镜的加工成本就达125元左右,还不包括原材料的进货成本,以及验光设备和技术人员培训的损耗成本。

房租和人员工资费用较高

6月29日上午,正值周末,在金洲路一家装修非常高大上的品牌眼镜店,因为没有客人,两名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百无聊赖。当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问及每天配镜的人数时,工作人员认为那要“看运气”,她说:“多的时候一天七八个人,少的时候一个都没有也正常。”

业内人士介绍,眼镜并非快消品,一副眼镜的寿命起码在2年以上,平均下来每家店每天配镜的数量并不多,这是眼镜业的现状。

博士眼镜公司的招股书也显示,该公司在2018年拥有377家连锁门店,平均每个店面每天有4名员工上班,但平均每天只销售出3副眼镜。该公司2018年的财务报表中,净利润一栏的数字还不到10%。

业内人士认为,博士眼镜公司作为有着数百家连锁门店的上市公司,在采购镜片、镜架和租赁店面时的议价能力是比较强的,尚且只有不到10%的净利润率,主要原因是房租和人工费用太高而人流量又太少。其他中小眼镜店的情况可想而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发现,2018年博士眼镜整个销售费用占了营业收入的50%,而人员工资、房租这两项费用又占据了销售费用的90%。

业内人士表示,眼镜行业品牌大多没有差异经营,同质化极为严重,消费者选择进哪家眼镜店都是随机的。因此,眼镜店只能尽量把店开在闹市区,在租金高而进店人流量低的情况下,为了消化高昂的运营费用,只能被迫提高客单价,卖高价才能维持经营。

作者丨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黄占玲李艺张文卉实习生姜慧花/文邹财麟/图

编辑丨刘冬妮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眼镜业“暴利”有多大?博士眼镜告诉你:镜架毛利润74%镜片84%

“20元镜架,200元卖你是讲人情,300元卖你是讲交情,400元卖你是讲行情”在外界流传的暴利行业排行榜上,眼镜行业总能排在前几位。到底眼镜业的利润有多大,眼镜店的经营状态如何,真的是所谓暴利行业吗?透过企业财报和行业调查,或可一窥究竟。

1

博士眼镜盈利增速放缓

眼镜毛利超过70%

在国内,眼镜业被冠以“暴利行业”,一副眼镜几十块成本卖几百上千的传闻令人咋舌,那么眼镜企业的经营收益究竟如何呢?

近日,博士眼镜公布的年报显示,2019年度,这家眼镜零售商实现营收6.55亿元,同比增长15.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35.76万元,同比增长5.13%。净利润仍实现增长,但相比2017、2018年分别38.14%、13.64%有所放缓。

博士眼镜是一家从事眼镜零售的连锁经营企业,销售镜架、镜片、太阳镜、老花镜、隐形眼镜和护理液等产品,同时提供眼光配镜相关服务,包括视光校正方案咨询服务、视光产品装配及维修服务和视光保健服务等。

在2019年,博士眼镜的分产品毛利率中,镜架的毛利74.44%,镜片毛利84.4%,隐形眼镜55.5%。尽管与2018年相比,毛利出现小幅下降,但作为眼镜主要组成部分的镜架、镜片,毛利仍在70%以上。

七成毛利或许不够直观。在博士眼镜的招股说明书中,曾披露2014-2016年主要产品的采购成本和销售单价。以2016年来看,博士眼镜营收主要来自直营门店,这部分销售额占其主营收入97.97%。相对电商和批发渠道,博士眼镜在直营店售价也是最高的。

2016年,博士眼镜的镜架采购单价89.06元,镜片采购单价28.82元。直营店的镜架平均销售单价434.23元,镜片平均销售单价241.23元。若消费者配一副眼镜(一副镜架+两枚镜片)大约要花费916.69元。而这副眼镜的采购单价为146.7元,中间差了六倍。

2

净利润率却不足10%

去年直营店减少9家

卖眼镜真的是一本万利吗?若某个行业真的充满暴利而且没有壁垒,那么一定会吸引众多参与者,激烈的竞争最终会让利润率回到正常水平。事实上,透过博士眼镜的利润表,可以看出其净利润率近年来一直维持在10%左右,相比70%的毛利率,显得比较单薄。

博士眼镜于2017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从上市后的利润表来看,2017-2019年,博士眼镜的净利润率分别为11.07%、10.48%和9.52%。截至去年,净利润率降至不足10%。

在A股市场上,白酒是公认的高毛利行业。若按2018年财务数据,博士眼镜毛利率超越五粮液、洋河股份,但净利润率却不及格力电器等重资产制造企业。

那么在高毛利率和低净利率之间,博士眼镜的利润被谁拿走了?

高额销售费用率,是博士眼镜呈现出的另一面。2019年,博士眼镜营收6.55亿元,销售费用为3.21亿元,同比增长了11.38%。按此计算,博士眼镜的销售费用率达49%。

对此,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仝铁汉表示,销售费用率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发展阶段不同,销售费也不同。若一个企业销售费用率较高,一方面体现出在销售过程中投入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行业、企业的竞争可能相对激烈些。

博士眼镜一年超过3亿元的销售费用,有近一半是花在了开店上。去年其房租、物业、水电费用总额为1.53亿元,占销售费用总额的47.7%。此外,人工成本也是博士眼镜销售费用的主要开销之一。工资、社保在2019年为1.22亿元,占销售费用总额的38%。

之所以产生如此多的店面和人工成本,与博士眼镜依赖直营模式有关。2019年,博士眼镜在全国有397家门店。其中,直营门店368家,加盟店29家。与2018年相比,博士眼镜的门店总数减少8家。其中,直营店减少9家,加盟店增加1家。不难看出,尽管直营店数量在减少,开店产生的巨大销售费用,仍影响了博士眼镜实际拿到的利润。

3

全国眼镜企业近14万家

行业参与门槛较低

销售模式固然是影响眼镜零售利润的因素之一,国内眼镜零售业集中度不高,也导致了这个行业竞争十分激烈。虽然眼科医院大部分都开设了验光配镜中心,但眼镜产品并不属于医疗器械,行业参与门槛较低,由此导致市面上的眼镜店非常之多。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在批发和零售行业,我国目前有139660家名称包含“眼镜”或经营范围含“眼镜”的企业。当然除了不少连锁有限公司、还包括大量单体眼镜店。从成立时间来看,2015至2019年,最近五年全国新注册的眼镜批发和零售相关企业达87548家,占总体企业数量的62.7%。其中,陕西省批发和零售业的眼镜相关企业有3651家。

王先生在西安开了三家连锁眼镜店,其中一家在西安城南某购物中心内,大大小小的眼镜店多达六家。“眼镜本身是一个低频次销售品类,如果店面成本过高流水不好,容易被淘汰掉。”王先生表示。

春节以来,疫情对实体商业形成巨大冲击。博士眼镜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一季度亏损450万元至800万元,上年同期为盈利1205.41万元,同比由盈转亏。博士眼镜表示,公司所处眼镜零售行业,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较为明显,门店客流量在疫情期间较为低迷,第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降幅较大,致使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同时,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影响金额约188万元。

由于各医院和视光服务终端2-3月份大部分时间停止了近视矫正和配镜等各项业务,梦戴维角膜塑形镜厂商亦受到影响,欧普康视预计一季度净利润下降15%-35%。

据天眼查数据,截至4月17日,今年以来全国批发和零售业的眼镜企业,有887家注销。

4

线上配镜逐渐增多

但实体店仍有较强竞争力

除了实体经营的变数,近年来线上配镜对线下业务也形成了一定分流:去实体店验光,从网上配眼镜,这种配镜方式日渐流行。在电商平台上搜索“近视镜”,网售的镜框、镜片款式多样,价格悬殊,从几十元到几万元不等。对于验光问题,各连锁眼镜店的客服表示可去医院或眼镜店验光,网购近视镜时备注好度数即可。

在春节后的疫情防控关键期,更让线上几乎成为配眼镜的唯一选择。甚至一些实体商家,也开始关注起线上生意。有报道称,宝岛眼镜就喊出了“隔离人不隔离服务”的口号,用微信管理与承接客户配镜需求,将“8000名配镜师及视光师拉到线上服务顾客。”

传统眼镜企业也在强化线上业务的布局。博士眼镜在2019年年报中提到,控股子公司江西博士新云程商贸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博士眼镜在天猫、京东平台上的官方旗舰店,2019年线上交易额为5543.30万元。

那么线上会否成为眼镜行业在未来的主要方向,并由此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仝铁汉表示,随着社会发展和消费理念转变,企业通过线上和线下多渠道销售成为一种必然。对于企业来讲,不同时期、不同销售渠道和方式,带来的经营结果也不同。当企业采取通过线上渠道销售产品时,原则上可节约或减少线下店面的租金及其他相关费用,但也可能会带来其他线上营销费用的增加。可以说,转线上也是一把“双刃剑”,若线上销售费用小于线下店面费用,并且取得收入大于产生成本和费用支出时,就能盈利。否则,反而会影响利润。

美好生活文商旅研究院院长夏强表示,眼镜验配并不是一个标准件,线下验配中的调试、实际选购等是线上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实体眼镜店仍然会有较强竞争力。只不过,在信息发达时代,不同企业都应当有“流量”思维和“粉丝”意识,如:连锁品牌控制好成本与利润差、避免激进扩张;个体眼镜店则应树立品牌观念,服务好自己的目标客群。

5

眼镜是不是暴利行业?

定价虚高难获消费者认可

尽管大大小小的眼镜店有很多,但登陆资本市场的却很少。除了博士眼镜,康旗股份(前身康耐特)曾是A股另一家眼镜上市企业。因为谷歌智能眼镜概念引发的爆炒,康旗股份还曾在2016年晋升10倍大牛股俱乐部。

不过这家昔日的眼镜上市公司,在2018年已退出眼镜行业。这家公司目前主业为计算机信息、网络、通讯科技等,简称也在今年1月变为“旗天科技”。

此外,天明科技、百时尚、明通四季(已退市)都是新三板挂牌企业。从这些公司近几年的毛利率看,眼镜业务的毛利率基本在60%-70%左右,因此“七成毛利”具有一定代表性。

西安一位从事眼镜销售近十年的孙先生表示,眼镜店的利润绝对称不上是暴利,如果一年利润能20%左右,就属于相当可观了。他表示,线下店店面租赁费和人工成本会比较高,如果做线上渠道则牵扯推广费、平台佣金以及仓储快递等,而且拿货成本是影响利润的关键。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眼镜行业的净利润率表示怀疑。一位资深商业管理人士称,如果毛利率能达到七成甚至更高,那么最终只拿到一成左右净利润率是有些不可思议的,除非是存在其他成规模的财务和投资成本等。他还表示,部分眼镜店为了促销,也存在标价虚高的情况,比如进价一百多的镜架,标价五百多元,再通过打折等方式让消费者觉得享受了优惠。

夏强认为,眼镜验配强调光学与医学的紧密结合,是一个半医半商的行业。很多投资人只看到高毛利,却容易忽视背后较高的运营及存货成本。在对市场定价中,很多眼镜店缺乏专业的验配流程和规范标准,难以获得消费者信任,这是经营者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