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杂志(眼镜店排行榜前十名加盟)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3:59:11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近7亿近视!缔造中国庞大眼镜市场,但眼镜店却不怎么挣钱

作者李一钟

眼镜杂志(眼镜店排行榜前十名加盟)

来源蓝经财经观察(ID:iji)

在中国,有一件东西尽管不像手机一样普及,但近一半的国人离不开它,特别是年轻人,那就是眼镜!

中国近视占全球一半,手机危害不容小觑

2012年,据首份《国民视觉健康报告》表示我国5岁以上的近视人数有4.5亿左右。

8年过去了,国内近视患者超过6亿,正在奔向7亿,占全球近视人数的一半,也这相当于国内一半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近视。

如今中国不仅近视人数全球第一,青少年近视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而且青少年近视情况比成年人还严重。

据2018年7月教育部发布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

而且年龄越大,近视率越高。

其中6岁及以下儿童视力不良率为14.5%,7~12岁小学生为45.71%,13~15岁初中生为74.36%,16~18岁高中生为83.28%,19~22岁大学生的86.36%。

可以看得见,如今小学生中都有近一半的人视力开始出现问题,大学生更是差不多人人鼻梁上都架着一副眼镜。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实在是高的吓人。美国青少年的近视率约为25%,德国的近视率一直在15%以下,而澳大利亚近视率仅为1.3%。

当然,并非只有中国青少年近视率高,与中国同处东亚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近视情况也一样严重,近视人数的比例远超出了正常水平。

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一项研究显示,韩国20岁以下年轻人近视率超过90%,日本86%的中小学生近视,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台湾、新加坡,分别为85%和82%。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东亚文化圈都是十分注重教育,学生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高中,不仅要完成课业,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培训。

这就使得亚洲青少年课业负担沉重,他们在眼睛尚在发育的阶段就过早的进行系统阅读,眼睛得不到及时的休息,自然近视发病率就高。

除了沉重的课业,近视人数越来越多的另一大原因就是大家玩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3月,我国9.04亿网民(手机网民8.97亿)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30.8小时,较2018年底增加3.2个小时。

每周上网时长为30.8小时,意味着每日就是4.4个小时,周一到周五期间除去睡觉、工作的各8小时,一天中空暇的时间中,超过一半都耗在刷手机上。

而长时间刷手机,特别是睡前熬夜抹黑刷手机,最容易导致人的视力衰弱。

因为手机屏幕的白光是由蓝光、绿光和黄光混合而成,这种合成光相比于自然光更白更亮更刺眼,眼镜在这种光线长时间照射容易干涩,还会加重近视,甚至让人看东西时有重影。

眼镜零售毛利高,但不怎么挣钱

而正因为中国近半人口近视,制造出庞大的眼镜需求,让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眼镜成镜制造、消费国。

2019年前11月份,中国生产来了7.65亿副眼镜,超过比2018年全年6.61亿的产量,加上12月的5718.3万副,2019年眼镜成镜产量8.19亿副,同比增长23.9%。

其中,其中眼镜成镜产量排名前三的省市为浙江、广东、江西,前11个月产量,分别为2.7亿、1.66亿、1.26亿副。

随着产量的攀升,中国眼睛市场的规模也迅速扩大。

2010年时,我国眼镜行业国内销售市场规模约364亿,到了2018年眼镜行业市场规模增至933亿元,估计2019年国模将超过1000亿。

而在一般人、消费者眼中,一副眼镜卖个700、800,甚至上千,其成本往往不过百来块,妥妥的“暴利行业”。

被称为“眼镜行业上市第一股”的博士眼镜2017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在其招股书中明确写道公司2016年单副镜架和单片镜片的平均采购成本分别为89.06元和28.82元,对应售价分别高达434.23元和241.23元。

即一副采购成本为146.7元的眼镜,售价为916.69元,售价是进价的6.25倍,毛利率高达84%。

而博士眼镜的毛利还算是小的,据从业人员透露,一般的镜片出厂价格在10元以内,树脂镜片一般在20元以内,即使是进口也在为50元上下,但零售价却是批发价的10到20倍,如果是品牌专卖店的话更高。

在这种眼镜零售貌似充满“暴利”的诱惑下,近两年国内很多人一窝蜂似地涌入,相关批发零售企业暴增。

2014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涌入此行业,2018年全国眼镜相关企业注册量达17.1万家,2019年更是飙升至29.1万家,较2018年增长了70.2%。

这些新注册企业中,多为零售行业,因为2018、2019年眼镜制造企业新增分别为2604、2474家眼镜。

众多竞争者的涌入,导致眼镜零售行业的毛利率迅速地下滑,博士眼镜的毛利从2017年的76.47%下降到2018年达到74.12%,再降到2019年的71.17%。

于是乎,这些进场的零售商发现卖眼镜似乎不那么挣钱,首先你得支付房租、员工工资、装修费用,要采购镜片、镜架及验光、切割器材。

将这些成本摊到一副眼镜中,一家眼镜店的毛利润没有70%根本难以盈利。如博士眼镜这样的大企业,过往3年70%以上的毛利下,其净利率也才10%左右。今年1季度其毛利率降到63.69%,直接导致其1季度亏损512.64万。

因此在这轮眼镜零售行业的扩张中,唯一挣得盆满钵满的就是上游的验光机、切割机制造商,而市场接近饱和的零售端接下来或许将迎来一场洗牌。

当然零售端的洗牌,并不一定表示行业没有前景,如今的眼镜制造、零售行业中,当属AR智能眼镜这一细分领域前景最为广阔。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AR智能眼镜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的0.8亿元增长到2018年55.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1.1%。而据预测这一眼镜细分领域未来5年将以53.4%的年复合率持续增长,在2023年规模达到472.7亿。

——

如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

被“抛弃”的深圳横岗眼镜:产业链外迁的死循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五环外OUTSIDE,作者|狄文强,编辑|张假假

以快节奏闻名的深圳,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在这里,时间仿佛按下了暂停键,店员们无聊地刷着手机,老板们则开始互相串门聊天。倘若这时要是来一个新客户,那么所有人都会围上去热情的招呼。

不为别的,有个事做也挺好的。

这是深圳横岗眼镜商们的状态。

横岗街道眼镜城分布

横岗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偏远地段,这里有个出名的产业“眼镜”,位于塘坑站至横岗站之间,自西向东,坐拥新马、星视、横岗、嘉宝四大眼镜城,数百眼镜商铺。

曾几何时,横岗眼镜还是与大芬油画、华强北电子、水贝珠宝齐名的深圳知名产业,全世界70%的高端眼镜产自这里,产品95%出口到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业人员最多时曾达10万多人。

但现如今,这些商铺却萧条到人尽皆知。

这些年,随着人工上涨、店租上涨、原材料上涨,让原本就利润微薄的横岗眼镜企业苦不堪言。在国内人工价格节节攀升及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外迁的大背景下,高端眼镜代工生产基地“深圳横岗”正逐渐走向落寞。

“可能三十年后,横岗不存在眼镜这个产业了”眼镜厂老板文子悲观断言。

父辈的产业如今无人接手“儿子不愿意接班就算了,这行不是人做的”

文子是一位70后。90年代末来深圳闯荡,适逢香港回归,改革的春风席卷深圳,一家很大的香港眼镜企业落户深圳横岗。

新企业成立急需人手,适逢文子从四川老家来深圳闯荡,也没怎么面试,第二天就直接的进入了眼镜生产线上。

文子就这么阴差阳错和眼镜行业结了缘。

时至今日,文子在眼镜行业已经从事了30余年,从一开始为别人打工再到自己开始创业,现如今也有了几十人的团队。

这30年间,他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这不是人能做的行业”。

作为眼镜人,文子的一天是从客户催发货的微信铃响开始。

这是来自香港的一位客户,文子要是再不发货,他的店就要被动歇业了。但文子也很为难,受疫情影响,大陆到香港的货运被波及,他的货发不出去。

主要是,前段时间货运司机中了十几个新冠,货运这块突然收紧,现在都是紧着急用物资发,没人顾得上管其他的货物。

纠缠两小时,最后文子再三保证货运开通就第一时间发送过去,客户才放过他。

安排好客户,文子松了一口气,准备做点自己的事情,他打算去一趟工厂,最近有几款爆品刚开始做,手下的员工都不太熟悉流程,得去看看情况,要是做的不合格还得返工。

作为老板,文子过的比普通员工都累,招工、选品、制造、品控、销售、催账等方方面面都得亲力亲为。

没办法,不做细致一些就得踩坑。

就拿招工来说,首先得看人够不够老实,不踏实不行,再一个技能要和挂的品类挂钩,得能覆盖到某些机床或者技术。如果水平不够或者不够踏实,那还得费神再招。

还有现金流也是门大学问,用好了,年年清账、低库存,安安心心过好年。用的不好,一笔账款回不来,扯断资金链,也就不用过年了,卖房卖车发员工工资吧。

他们的钱是不能欠的。

其他方面也是一样有不少门道,选品涉及眼光、品控涉及品牌、销售涉及情商及人脉、催账则涉及到库存和现金流。

文子的儿子都提前和他说好了,不愿意再做这行,自从大专毕业后,他就一定要去南山或者福田两个地方蹲写字楼,坐办公室白领,哪怕上下班需要多跑1个多小时。

做眼镜的太细致,又累收入又不高,文子可能也是感受到做眼镜的心酸,对此并没有过多表态。

“远离眼镜行业也是好的,毕竟,干这行的钱是抠出来的。”

微薄利润难以维继的产业链低端“忙到死,钱还都被品牌赚走了”

如果说,做眼镜的忙、累也能理解,这就是制造业的日常工作,现在最让文子头疼的是,忙活一天,没钱赚说不定还得倒亏。

成本上涨的太厉害,眼镜销量却接连下滑,要是再持续个两三年,就慢性死亡了。

眼镜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文子想和老婆商量是否削减一部分绩效或者裁几个人减轻一下成本。

但老婆有点不愿意,都是跟了很多年的老员工,这样做人不地道,而且有部分亲戚开不开也是问题,不开亲戚开员工,一碗水端不平,公司上下有怨言。但如果端平水,开了亲戚,以后回老家会被人嚼舌根。

这事只能先放一放。

都说眼镜毛利高,但这和横岗没关系,钱都让眼镜店和品牌方赚走了。

嘲讽的是,横岗眼镜企业一方面生产着全世界顶级品质的眼镜,一方面却处在全球眼镜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

价格便宜到令人发指,外边卖几千上万一副的高端镜架在这里只要几十到几百。

高端低端眼镜对比图源:文子

不单单是价格低,高端代工难度大也是问题。

文子告诉我,不同于注塑、压铸一次成型的低端镜架,高端款的就这一副镜架前后要经历200多道工序。

因为高端镜架并非整体的,是很多配件组合在一起,像镜圈、横梁、鼻托、桩头、镜脚、铰链以及粘连键和附件都是分开的,每个不同的组件有单独的模具或者机械压铸而成,有些组件要求更高,还得纯人工打造,最后各部分组装焊接出厂。

单一副鼻梁托价格就好几块,如果是镜框全部,成本就得上百块。但问题是,对外也只批发百多块,这还不包括其他支出或者开销。

外行人看不出来,还觉得价格高,但这实际已经接近成本了。

文子的企业属于眼镜制造的最后一环,所有工序都得人工来,要把配件焊接在各个部位,还不能按计件价格,因为品控得保证,坏品率不能高于2%。

制作这样一批眼镜,从设计到制作再到检验最后出场,时间保守估计都在2个月以上。

如此下来,文子的企业几乎都没有什么赚头。

利润都是从每一道工序每个细节挤出来的,要是某个环节没卡住,就白干了。

那么,为什么利润如此之低?

原因很简单,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劳动力价格、厂房租金和原材料价格等刚性成本的持续上涨,如此之低的盈利水平,横岗企业很难应付。

被大城市淘汰的产业

“30年前成就我们的,现在又变成了我们承受不起的”

横岗眼镜的巅峰期在03年至07年,那会不愁用人成本、不愁销路。只要不是智商有问题,每年的躺着就能赚大把钱。

但07年后,随着人员、铺租、原材料上涨,日子没原来那么好过了。

07年和20年眼镜企业从业人数图源:龙岗区统计局

以人员工资为例,根据龙岗区政府统计局数据,2007年眼镜业从业5271人,平均年薪是1.5万元。而2020年这两个数据变成了6883人和6.3万,单员工平均工资上涨了3倍多。更不要提其他成本上涨幅度。

问题在于,成品价格没变,十几年前是什么价格,现在还是什么价格。

在此背景下,企业先撑不住了。

如果说,横岗眼镜起家靠的是香港眼镜商转移至深圳,那么横岗现在面临着同样状况,眼镜厂再次逐步向外转移。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最先撑不住的还是港资企业,已经先行搬离横岗。

早些时候,港股上市公司雅视光学全资子公司收到政府函件,告知须准备搬迁龙城街道厂房的现有设施,为重建计划让道。随后雅骏,将一切厂房土地转移给了佳兆业。

至于厂房,未来则做商业化地产使用。

据悉,雅视光学搬离除了给商业地产让道外,还有部分原因是,深圳市近年来连连续多次上调当地法定最低工资,这对于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无疑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星辉眼镜制造招聘图源:BOSS直聘

同为老牌港资眼镜企业的星辉眼镜厂也是同样情况,被迫外迁至孟加拉、毛里求斯等国,还曾因为“转型升级”引发数千人的群体性劳资纠纷。

孟加拉星辉工厂图源: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大的眼镜企业已经外迁到东南亚各国,小厂出不去,那就往国内其他地方迁徙。

新华社报道了这样一个故事,华盛眼镜作为一家地道的深圳眼镜企业,几年前,公司生产地还位于广东省深圳市,被湖南衡阳市当地以返租模式邀请了过去。

对华盛眼镜来讲,好处颇多,眼镜企业90%的工序需要人工操作,其中误差不能超过0.1毫米,相对于深圳人力成本,衡阳当地能便宜不少,衡阳市物流、土地、水电气等生产要素成本都相对较低。

此前就有报道,河源市来深圳招商引资,当天现场签约28个项目(其中眼镜行业相关企业26家),合同投资总额达31.3亿元。

这也意味着,横岗眼镜产业一次跑了30多亿。

相比巅峰时刻,现在横岗眼镜企业数少了一半不止,可能再等10年20年30年过后,这个行业都不存在了。

文子也考虑过离开这里,老家四川的前段时间也来招商引资,开出的条件让他心动不已。

为什么横岗的眼镜在逐渐落寞?

文子苦笑了一声说:我们这个产业就是爹不疼,娘不爱。

文子认为,现在的眼镜产业,像个二婚后被抛弃的孩子,有了产业、科技、金融、商业这些“高科技新娘”,自己就越发的不受重视。

深圳市在此前提出的一个口号就是”引进产业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产值要达到100亿“。

而横岗眼镜单品利润不足10元,还占着庞大的厂房。每平方公里的产值要达到100亿,这是现在横岗眼镜产业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的标准。

这意味着,横岗眼镜产业以及其他部分不符合的传统行业被龙岗区”拒了“。

相对于03年那会的支持力度,现在的政策几乎没有倾斜,也难怪文子有怨言。

不过,也有人认为,横岗眼镜产业是吞下了自己的苦果,由于横岗眼镜做精品代工,因此每年不少企业还是愿意将制造外包至横岗,横岗眼镜加工企业不缺订单,这就导致了部分企业主满足于靠贴牌生存,维持温饱。

没有核心竞争力,意味着这是个红海赛道,压价竞争、相互挖墙脚的现象屡见不鲜,结果恶性膨胀,陷入低端锁定的窘迫。”

如果说,横岗眼镜企业发展了30年,那么转型升级之路就走了20年,一路艰辛无比,但还是没能走出困境,基本还停留在为世界级大品牌代工、贴牌生产阶段,只挣得微薄的加工费。

一个正在丧失优势的产业,走向何方?随着横岗土地资源日益紧缺,诸多产业大发展,横岗眼镜也只能被迫给其他产业让道。

文子淘宝、抖音都在尝试,但效果做得一般;做轻资产运营,把加工外包也不行,因为不够灵活。

尝试多种渠道后,文子最终认为出路还是要打造出自主品牌,这样才能走出困局。中高端眼镜产品终端销售毛利率高达500%以上,到他这1/50都没有。

只要能做出名气,就能从制造业往下游消费延申,价格也能上的去了。

话虽如此,但文子自己也知道品牌有多难做。

“孩子不选择眼镜行业也行,但是我也不后悔从事眼镜行业,这辈子就做这个眼镜,只做这一件事了。”

宝岛、博士、木九十、LOHO、音米……眼镜行业的挣扎、新生和破壁

眼镜行业正在转型升级,其中的宝岛、博士、木九十、LOHO、马夫,似乎都走着一条不太一样的路,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是另辟蹊径还是回归本质,眼镜行业这条路仍然是迷雾蒙蒙。

“我们这个学校里,有哪个班近视的人数没超过20人,我提头来见。”深圳一小学保安王叔对笔者说到:“早上上学的时候,学校门口那一片片黑镜框、重书包,现在的孩子可让人心疼了。”保安室的书桌上除了几本三国演义和来访者登记簿之外,还有一个字样被磨得不清晰的眼镜盒。

根据教育部2018年7月25日发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学生视力不良的问题突出。小学四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已经达到36.5%,初、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经超过70%,青少年近视率已经居高不下。据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近视患病人口接近7亿人。庞大的需求使得中国眼镜行业市场巨大。

于半年前,亿欧曾采访伊视可创始人马金同。他认为,虽然官方数据显示眼镜市场规模在800亿左右,以平均每年10%以上的增长,但是业内人士都知道真实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千亿元。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放在患近视的人身上就变成了眼镜。过去的人们视眼镜为珍宝,一个动辄上千块加上繁琐的配镜流程,这注定眼镜不会被轻易更换。

求保本,老牌厂商难字当头

谈起眼镜行业的佼佼者,一般会想到宝岛眼镜、博士眼镜。博士眼镜作为“眼镜行业上市第一股”,而行业里却因为它的招股书闹得沸沸扬扬。博士眼镜的公开招股书上清晰标明了公司的采购单价成本,镜架89.06元、镜片28.82元、太阳镜141.75元、隐形眼镜48.82元,动辄上千元的眼镜背后竟然是如此低廉的成本。博士眼镜超过7成的毛利率,这样的暴利使得眼镜行业成为风口浪尖的话题。

可是眼镜行业并非像看上去那样风光,高额的毛利率不代表高净利润。笔者查阅博士眼镜公布的2017年年度报告,2017年博士眼镜的营业收入为4.71亿元,毛利率为76.47%,然而净利润为0.46亿元占比不到一成,这显得相当刺眼。

那钱被花到了哪里?

笔者在年报中发现,博士眼镜最高的成本在于销售费用,2017年销售费用高达2.5亿元,同比增长11.41%。博士眼镜在财报中解释:这是由于人工和租金的上涨导致。眼镜行业净利润低的背后,实际上是眼镜行业所具有的高人工、高租金和低购买频次的特点。笔者观察,1个成熟的眼镜店需要请5-6个员工,其中验光师至少需要1-2个。笔者在58同城和直聘上搜索,聘请一个有1-3年经验的验光师至少需要8k-10k/月的工资,并且眼镜店对于选址的要求十分高。为了解决购买频率低的情况,必须要保证在高人流的地方,所以一般眼镜店会位于商场、地铁口旁等繁华地段。这也就意味着人工和租金的费用不菲。仔细一看,博士眼镜坪效最高的华南地区不过1.3万,坪效最低的东北地区仅仅只有4000出头的。

有趣的是我们能够从博士眼镜的某一点发现,眼镜行业或许是真的不赚钱。

2017年博士眼镜上市,募集资金2.1亿元,计划用来投资“营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和“信息化建设项目”,用于集团业务的快速扩张。本拟定2018年全国开店90家,笔者查阅2018年半年报发现,截止2018年6月,博士眼镜新开店铺18家,仅完成目标的五分之一。至此公司对募集资金项目累计投入4438万元,2018年半年度一共投入920万元。

那么其他的钱用来干什么去了?

答案是:银行理财。2017年7年7月,博士眼镜召开了董事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的议案》,并在2017年8月通过股东大会审批,同意使用不超过1.3亿的闲置募集资金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截止2018年6月30日,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为1.05亿元。召开会议时间到募集资金到账刚刚过去4个月。

据博士眼镜发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业绩预告,2018年净利润盈利5700万元-6200万元,同比上升9.2%-18.8%。其中来自银行理财的收入约为890万元(注:1-9月投资收益为668万元,月均收入约74万元,未考虑亏损情况。),来自政府补贴634万元,两者共计1524万元,至少占总盈利的20%以上。

“保本”理财,眼镜行业日子不太好过。

快时尚眼镜的入场

随着人们消费升级、收入增加,加上眼镜越来越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不同场景下的眼镜、不同功能的眼镜、不同价位的眼镜,一个人拥有多副眼镜慢慢成为新趋势,同时也涌现了许多新机会。

带了近十年眼镜的李曜突然发现,班级里同学的眼镜换得勤快起来了,甚至有的还戴上了“假眼镜”(没有镜片,只有镜框的眼镜)。“不懂,浪费钱,不戴眼镜的感觉多好。”这是当时李曜对于同学的看法。“那个时候没想到,眼镜还能成为一种时尚。”在大学毕业后,李曜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帅就是要360度无死角。”他对笔者说到。

大型的商场里,总能发现几个装修风格极具特色的眼镜店,并且他们的产品时尚,价格也相对亲民。时尚的设计、开放的购物环境和较便宜的价格,往往能够吸引年轻人试戴和购买。在中国刚刚盛行的快时尚,给了眼镜行业新的灵感。从辅助视力的工具变成时尚的配饰,眼镜的功能发生了转变。时尚眼镜坐上了消费升级的顺风车,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主打快时尚的眼镜品牌。

笔者走访深圳万象城的木九十店铺发现,在店面的设计上投入花了极高的心血,用太空人的模型,周围的装饰以立体和白色为主,背景是陨石坑,由此打造出极强的科技感和时尚感。笔者发现木九十店铺中的眼镜框架价格基本上在299元-899元不等,即使是上过纽约时装周的时尚眼镜架也只要899元,比起宝岛眼镜和博士眼镜动辄上千的眼镜框架的确便宜不少。并且展示眼镜框架的数量达200种,远远高于传统眼镜行业。但是笔者询问店员发现,镜片的话并不便宜。实体店铺内有便宜的镜片选择,但是较少,店员一般会主动推荐蔡司的镜片,防蓝光功能的镜片最低价格都要2000元以上,这已经是比较便宜的选择了。

笔者同时走访了万象城中的j、LOHO眼镜发现,装修都是非常突出个性,占地面积基本上在30-40平方米,价格也都在千元以下。笔者发现大多顾客是情侣一起购买,并且挑选墨镜的频率较高。

笔者询问正在购买木九十的徐明,徐明告诉笔者:“我买木九十主要是看上他的设计和材质,我比较喜欢木质的眼镜框,看上去很有质感而且大多数场合都适用。”旁边的林飞也表示:“这里眼镜的风格很多,我常常过来试戴,偶尔也能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的。最喜欢的是它的眼镜盒,很有设计感。”看起来,人们对于快时尚眼镜的接受度是非常高的。

以木九十为例,2010年成立至今,已经拥有800多家门店,更计划2021年将门店数量扩张到1200家,销售额超过20亿。LOHO眼镜也有300多家门店、5亿多元的营收额。

时尚眼镜企业们能够这么迅速的发展,除了把握住了消费者的心思之外。它在成本方面控制得更为可观。虽然木九十们的门店选址一般位于购物中心,但是占地面积小一般控制在30-40平方米,有的甚至是在商场的道路中间搭建起来的店面。这样大大减少了门店租金的支出。

在人力成本方面,笔者观察到木九十、j等店铺的店员基本上只有2-3人,并且身兼数职,既是店员也是测光师。值得一提的是,时尚眼镜品牌们也在重归重资产模式,多年的运营让他们明白线下门店的试戴和验光是必不可少的,全渠道的扩展才是未来之路。

在供应端,时尚眼镜企业也进行了改良。原来传统眼镜行业的产品死板老气,价格也不便宜,并且产品生产的速度也出奇的慢。音米眼镜的创始人李明曾指出传统眼镜行业的供需关系是倒错的——品牌商决定商品供应量的多寡而非真正从客户出发,这就造成好卖的商品瞬间断货、不好卖的积压库存严重。而时尚眼镜则从消费者决定生产的角度出发,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哪些商品是受欢迎的产品,按需求定制,也不会产生大量产品积压的情况。

时尚眼镜企业们也更会利用品牌,例如木九十打出的“h(不只是眼镜)”的品牌理念,并且围绕着这一理念建立粉丝群,利用粉丝营销扩大品牌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询问木九十店员如何验光时,他对笔者说:“我来给你验光,很快就好。”随之带笔者进入隔间,隔间里面仅有一台机器。笔者疑问的是如果在正规医院配眼镜的流程有十几项,时间长达2小时左右,这样一台机器能够得到精确数据吗?笔者将这一问题询问店员,店员只是不断的告诉笔者,机器是高科技的,他是专业的。

时尚的归于时尚,专业的归于专业。快时尚眼镜店的迅速增长,也带来后遗症。《中国眼镜科技杂志》指出:专业人员的数量少,专业化培训跟不上、人员流动性大、薪酬低等都是目前眼镜行业发展的痛点。尤其是售后服务这一块,时尚眼镜品牌们备受考验。笔者发现知乎上还有专门针对时尚眼镜品牌的评价,吐槽没有售后服务的占大多数。对于快时尚品牌们来说如何保证质量和售后服务是接下来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