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的生产地(中国眼镜十大排名)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4:00:05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2021年中国十大老花镜品牌排行榜

为深入贯彻并落实我国关于品牌战略政策部署,促进企业增加品牌意识,完善品牌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核心实力。由十大推荐品牌主办的2021年老花镜十大品牌网络评选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此次活动以大众网友点评、品牌满意度调查、用户体验度为基础,集合相关企业信息、媒体报道、研究机构进行综合评价,经过专家审核出行业品质出众,人气最旺的十大品牌,荣登“2021年中国十大老花镜品牌”的榜单优秀企业和品牌如下:

眼镜的生产地(中国眼镜十大排名)

欢迎我们的榜首,第一位是来自29编号利西亚品牌,利西亚是上海快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KLESIA眼镜品牌的设计将欧美前卫的理念和东方美学经典巧妙融合,加上韩国眼镜时尚的熏陶,打造更适合东方人的时尚需求,将迷人的东方魅力更完好呈现,产品不仅专注于各种新材料的研发和精细的做工、合理的价位,更推崇品牌特质为文化内涵的传达,卓越品质中更表现出优雅、尊贵、睿智是利西亚眼镜品牌永远的风格。上海快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致力于光学眼镜研究开发的企业,集研发设计、商贸、批发为一体的科技型眼镜公司。具有专业的设计团队,从创意构思、灵感捕捉、市场动向、图片设计到手板制作等一系列的设计步骤,团队都能一手完成,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能够快速捕捉信息动向,提供最新最流行的产品信息。把眼镜与科技相结合是公司发展的方向。

第二名来自编号为3的可得光学品牌,是上海可得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上海可得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于2009年10月22日在松江市监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谢尚义,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光学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利用强大的眼镜行业集约采购价格优势、专业的电子商务管理服务经验和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国内外优质的眼镜及相关附件产品。可得网的客户服务中心拥有一支由多名视光学专家及拥有丰富验光配镜实战经验的高级验光师组成,为用户提供专业的配镜及使用指导服务。可得网的今后发展目标是以低成本的销售模式,丰富的商品和全国采购系统,发扬34的经营理念,凭借自己丰富的客户资源和业已成熟的销售渠道做中国特色、全球最棒眼镜零售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为光荣与梦想而不懈努力!

第三名来自编号为5的亿超品牌,是杭州亿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成立于2005年5月,总部位于杭州。亿超眼镜主营:眼镜架、眼镜片、配镜、验光、隐形眼镜、太阳镜及其他眼镜周边产品。自创立之初秉承的“为上亿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产品与服务”的经营理念深耕眼镜行业。致力于成为一家引领眼镜行业变革与发展的全球性公司,打造一个时尚、专业、年轻化的眼镜品牌。实行线上线下互动,多个城市的用户可预约享受亿超O2O上门验光配镜服务,多个全球眼镜品牌授权销售,网络商城结合线下实体店的O2O创新型眼镜零售企业。

第四名来自编号为7的宏鸿品牌,是温州宏鸿眼镜有限公司的旗下品牌。温州市宏鸿眼镜有限公司创办于一九九七年,是集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眼镜加工企业,主要生产太阳眼镜、老花眼镜、运动眼镜、儿童眼镜,产品品种齐全、价廉物美。拥有独立自营出口权,其产品90%用于出口,主要销往美国、欧洲、南美、东南亚等世界各地。多年来,宏鸿眼镜有限公司一直本着“以人为本、以诚待客、质量取胜、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不断在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改进服务品质上练好“内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早已成为美国的名眼镜连锁企业的加工厂、欧洲几家大型礼品公司的定点生产厂家;并积极、同步地吸收先进国家眼镜专业的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五名来自编号为9的迪康品牌,是佛山市顺德区迪康眼镜有限公司的旗下品牌。顺德迪康眼镜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拥有20多年的生产经验。主要生产太阳眼镜,光学眼镜,老花眼镜等,是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企业,本厂坐落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迪康眼镜坚持市场导向,顾客核心,与亚洲,欧洲等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国际贸易为基础,国内店铺,淘宝,微商为后盾,整合社会资源,合作共赢。顾客满意是迪康眼镜服务的终极目标,以客户专业体验为导向,为顾客多样化的需求,提供专业顾问,产品推荐等一系列售前,售中,售后一体化的阳光服务。与此同时,坚持创新,经营拓展服务,迪康承诺“品牌,价格,专业,服务”一步到位。

第六名来自编号为8的JINS的品牌,是睛姿(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旗下品牌。于2011年10月31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田中仁。采用了从企划到生产、物流、再到销售的过程自始自终,使用自有品牌专业零售商经营的SPA模式,最大程度地削减不必要的生产成本。通过量贩的规模效应,使得本来高昂的眼镜也能以“399元起”这样合理的价格来销售,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可能。

第七名来自编号为12的大光明眼镜,是浙江大光明眼镜有限公司的旗下品牌。浙江大光明眼镜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内知名的集团化管理、连锁经营、多元化发展的大型眼镜零售企业。截止目前已在全国开设500多家连锁店,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的连锁店销售业绩稳健增长,在市场上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将大光明眼镜更准确的定位为大众信赖的专业眼视光验配中心,以注重眼睛健康为导向,把GBV大光明眼镜打造为集眼视光医疗、眼镜文化、眼镜设计、眼镜连锁于一体的眼视光综合品牌。公司计划每年增开80-100家“GBV大光明眼镜”连锁分店,致力将大光明眼镜打造为中国人喜爱的民族品牌。

第八名来自编号6的康耐特品牌,上海康耐特光学有限公司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系留美学者费铮翔博士创办的中美合资企业,成立于1996年,一直是世界眼镜市场上中国最大的供应商之一。主要经营从低折、中折到高折、超高折的单焦、多焦、渐进多焦光学树脂成品与半成品镜片,其中包学生渐进片、非球面镜片、偏光镜片、光致色变镜片等多种类型。本着“再现您的清晰视界”的服务宗旨,“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针,康耐特公司以成熟的产品、稳定的质量、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来开拓、服务于国内外广大客户!公司产品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专”齐新专的多方位格局,希望以服务第一、质量第一同广大客户一起不断共创辉煌!

第九名来自编号为4的夕阳红品牌。是厦门上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厦门上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老花镜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为主营业务的眼镜企业,旗下拥有中国老花镜“夕阳红”。该品牌创建于1998年,经过16年的发展,“夕阳红”老花镜在全国超过一万家专业眼镜零售店和近万家医药连锁门店均有专柜销售,其中,医药连锁门店的年销售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5%。夕阳红是中国老花镜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是国家历次抽检100%合格的老花镜品牌;夕阳红是建成辐射全国(除西藏外)所有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直销体系的老花镜品牌;夕阳红是承诺全国消费者“无忧消费”,并在购买30天内无理由退换的老花镜品牌。

第十名来自编号为的冠豪品牌。是温州市冠豪眼镜有限公司的旗下品牌。创建于2002年,是一家具有高新科技制造技术和国内先进工艺水平的专业眼镜生产企业。多年来,公司秉承“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发扬百折不挠的企业精神,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以此塑造和滋润了一代冠豪人,也创造了冠豪辉煌的历史,企业在稳健中快速发展。冠豪眼镜品牌目前的办公地在浙江省温州市,在互联网上开设了冠豪眼镜官方旗舰店,让广大网民在网上也能买到与冠豪眼镜实体店同款的商品。冠豪眼镜品牌自创立至今,深受广大用户们的喜爱,虽然冠豪眼镜已经取得一些不错的成绩,但并没有放慢前进的步伐,仍在为成为行业中的最顶尖品牌努力。

“眼镜第一县”的冰火两重天:有人日进斗金,有人坐困愁城

在这里,成本20元的镜架,200元卖是讲人情,300元卖是讲交情,400元卖是讲行情。

文|丁波

编辑杜博奇

江苏省丹阳市的一个小镇路口竖着一块广告牌,上面写着,“戴丹阳眼镜,看美丽中国。”

眼镜,盛传的暴利行业之一,丹阳则是这个“暴利”行业的集聚地。

这个总人口数约80万的小县城,占领了全球50%的镜片市场份额,以及国内75%的镜片市场份额。

当地有5万人从事与眼镜相关的工作,有年销售额上千万的“眼镜店之王”,有年贸易额超60亿的批发市场。每年这里还要接待数十万人的“配镜一日游”。

但这里没有因此暴富的迹象和车水马龙的繁华。

丹阳街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眼镜店

加价十几倍,暴利的眼镜?与丹阳火车站隔街相望的,就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一个以批发为主、零配为辅的市场。

暴利、水深,是外界对这里最多的描述。

丹阳眼镜城,每年贸易额超60亿

据网上流传的“丹阳眼镜城配镜攻略”,成本20元的镜架,200元卖是讲人情,300元卖是讲交情,400元卖是讲行情。砍价的时候说一句丹阳话“飞要”(“不要”的意思),见效显著。

这座总面积约10万平米的眼镜城里,从一楼到五楼有近1000家商铺。店里的镜架、镜盒摆得满满当当。每一间商铺的背后,几乎都有一家工厂。

眼镜城一楼分布着南京吴良材、大光明眼镜等品牌连锁零售商,和明月光学等当地知名的镜片品牌店。往里走,则是大大小小的批发店铺。

眼镜城里做批发生意的店铺,镜架摆得满满当当

一家工厂店的店员招呼记者,“这个TR镜框我们批发价38块一副,20副起批。别人来这里零配的话(价格)一般乘以8,拿出去的建议零售价399、499。”

算下来一副镜框可以加价13~17倍。

一番介绍后她又提醒道,“入行时最好有朋友带一下,你没接触过的话,价格、品质这些方面你根本看不出来。”

不过,在街头拉黄包车的夏师傅,听闻“暴利”一说后了然一笑,“没那么赚钱,工资房租水电成本很高的。”

每年30万人从全国各地赶来眼镜之于丹阳,就像皮革之于海宁,皮鞋之于温州,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

这个总人口数约80万的小县城,占了全球50%和国内75%的镜片市场份额。

在这里,有5万人正从事与眼镜相关的工作。开眼镜店,开镜架镜片厂,在厂里或店里上班。

与八十年代初相比,丹阳眼镜已今时不同往日。来丹阳三十五年,温州人洪作东亲历了当地眼镜行业的崛起。

在丹阳做了三十多年眼镜生意的洪作东

他记得初到丹阳时,火车站附近的眼镜贸易已经很活跃。

当时国门刚刚打开,社会发生巨变,年轻人们一边迷茫一边开始拥抱变化,跃跃欲试想要下海。

和洪作东一起在火车站做生意的,除了本地人,还有他的浙江老乡和江西人。在那个拿货不愁卖的年代,由于没有固定场所,许多买卖就在马路边的自行车坐垫上完成了。

1986年,洪作东们从马路牙子搬进了火车站旁新建的华阳眼镜市场。此后,他见证了市场扩建,与隔壁的云阳眼镜市场合并,以及再后来,10万平米的新眼镜城拔地而起。

早年的丹阳眼镜城

三十多年过去,丹阳早已成为全国的眼睛商品流转地。早期在市场里搞批发的江西人和温州人,对外都自称“半个丹阳人”。洪作东也在这里有了3家零配门店。

他们部分已经转型或正在转型,有的办厂,有的如洪作东一样转型做零售,将丹阳眼镜业的制造、批发贸易、零配串成了闭环。

眼镜城始终是他们的根据地。

每年有30万人从全国各地赶来,批发或零配,创造超60亿人民币的贸易额。洪作东也是在这里缔造出了年销售额上千万的单店销售神话。

丹阳眼镜城

买眼镜就像买土特产丹阳虽小,但同行之间的竞争暗流涌动,许多连锁品牌开进来又黯然退出。洪作东代理的南京吴良材丹阳旗舰店(以下简称“吴良材”)不仅活了下来,还活得很好。

店铺开在眼镜城一楼,门头不大,越往里走则越热闹。500平米的面积,有30多个店员,店里有十多位客人在边逛边选。

南京吴良材丹阳旗舰店内

店里的产品从58元的不知名墨镜,到两三百元的平价眼镜,再到几千元的林登伯格——眼镜中的爱马仕均有。在这里,花199元即可连镜架带镜片配齐。

这家门店每年要接待10万客人,全年销售额上千万。

这样的销售神话业让业内同行难以追赶。当一天卖3-4副眼镜成为国内多数眼镜店的生存常态时,吴良材显然没有这样的生存忧虑。

许多外地人专门赶来丹阳配眼镜,一次配2-3副眼镜,客单价上千元是常有的事儿。逢寒暑假或节假日,这里就迎来了一年中的旺季,店里人山人海,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

每逢节假日,来吴良材配眼镜验光需要取号排队

不过,洪作东也不是在哪个城市都能做出这样的业绩。这与其开在丹阳——眼镜产业集聚、眼镜贸易发达的县城不无关系。

负责运营的王经理开玩笑称,丹阳恐怕是唯一一个把眼镜当做特产的城市,“到这儿来不会配一副两副的。很多人驱车过来、坐高铁过来,买眼镜就像买土特产似的。”

丹阳地处长三角,到南京、上海的行程都在一个半小时之内。这两年,当地的“配镜游”路线越来越火爆。

今年五一假期,丹阳眼镜城就接待了12万人次的配镜游客,被当地媒体形容为“配镜狂潮”。

但无论节日有多盛大,消费者有多狂热,吴良材几乎从不打折,不接受砍价。

极其偶尔会有破例的时候。王经理举了个“单次购买17副Gi眼镜”的例子后表示,对年消费超30万的Vi客户,才会给出9折的折扣。

但他否认了“暴利”一说,“我们店的毛利率在28~35%之间,这不算高吧?”在他眼里,眼镜行业的成本利润早已透明,根本“暴利”不起来,“暴利”“水深”不过是外行人的误解。

除了房租和人员工资,店里的设备成本投入也很高,“我这个店的设备投入了接近在400万,加工中心的设备投入了这300多万,单单总设备投入都接近800万。”

配多少副眼镜才算有“眼镜文化”?丹阳不是全国唯一的眼镜产业集聚地。

往南有温州瓯海,这两年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发展势头迅猛。再往南去还有深圳,也有着三十多年眼镜发展史。

三地各有所长——深圳做高端,走出口。丹阳和瓯海以低端产品为主,主攻国内市场,一个长于镜片,一个长于镜架。虽谈不上直接竞争,产业或多或少都有交叉。

眼镜市场的盘子并不大。曾有第三方报告预测,中国眼镜市场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850亿元。

在洪作东看来,按850亿算出来的眼镜市场“没文化”,是个被严重低估的市场。

洪作东“眼镜文化”这个概念,是受了一个女客户的启发。约13年前,一个女设计师来找他买眼镜,不到一天的功夫就挑了13副。

末了临走,她还问洪作东要了一个摆放眼镜的架子。经询问才得知,姑娘要根据不同颜色的衣服和场合,来选择的不同款式。

这给当时的洪作东带来不小的冲击,也让他萌生了许多关于“眼镜文化”的想法。

洪作东认为,消费者同一副眼镜戴三年不换,这样的市场不仅没有眼镜文化,连基本的健康意识都不具备。而今的市场,却还处于这个阶段。

一位受访者的办公室,摆着常用的7副眼镜

“眼镜文化”意味着增量空间。为了这一点,洪作东始终在求“变”。

这两年,他察觉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网上购物,包括镜框和墨镜。大家接受信息的途径也发生了变化,抖音、淘宝短视频等流量数字越来越惊人。

坐拥上千万年收门店的洪作东,也动了开网店和做短视频的心思。但碍于代理品牌等问题,网店始终没开起来。

可做电商是大势所趋,丹阳很多做镜片的工厂都将自家的产品放到了网上。和朋友们做了几番探讨后,洪作东决定还是想想办法先把网店开起来。

起码,墨镜和镜框可以先卖起来。

“不能丢整个丹阳的脸”80后小毛和洪作东的看法略有不同,他不认为电商是代表一种趋势,“这已经是传统行业了。”

小毛是毛翰晨在洪作东等老一代眼镜人面前的谦称,他说这番话是有底气的。他也是生意人,但只做电商,不搞生产。

从2004年起,还在读书的小毛就开始摸索淘宝平台了。2009年,他的品牌店入驻淘宝商城(“天猫”的前身),主打的是眼镜盒、眼镜液、眼镜布等周边和护理产品。

小毛把东方文化结合眼镜文化,设计成了墙画

他先从丹阳当地的厂家定制,再通过天猫旗舰店销往全国各地。看起来小打小闹不成气候的生意,去年,小毛在天猫等电商平台靠这些小物件将营收做到了3000万。

在丹阳这个以镜片制造闻名的县城,当老一辈的人还坚守在线下门店时,小毛无疑算是个赶时髦生意的。也因此,当地不少老一辈的人碰到小毛,总要和他聊聊网店、运营、流量。

五月下旬的一天,洪作东在办公室里边抽烟边和小毛及另外两个朋友聊天。

他们回忆着当年的地摊往事,也讨论眼镜行业的电商渗透率、短视频和新零售。

谁都知道线上购物已经在消费者生活中渗透之深,美妆、服装等行业已经完成“上网”的过程,并正往线下走。眼镜零配要不要“上网”?能不能上网?

可眼镜零配重线下体验,验光是重中之重,必须在门店完成。怎么把线上的流量和线下的服务相结合,成了横亘在眼前的难题。

一番纠结还略带激烈的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可以“上网”,可以先模仿某知名连锁品牌在网上卖套餐券的方式,将客人引流到线下。

那券怎么抵扣?怎么保证在线上买券,与在线下这家永远不打折的门店享受到的产品、服务、价格都是一致的?

几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探讨。

这时,突然有人高声提了句,“不管是线下零售还是新零售,产品的品质一定要控制好,验光技术也要培训好。不然会丢整个丹阳的脸。”

这个温州商人,卖眼镜起家,身价330亿,却从不接受采访,为啥

1988年,刚刚从杭州师专毕业的马云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报道,当起了英语老师。

90年代刚毕业的大学生都能给分配工作,去到学校里当老师,只要自己愿意可以清清闲闲干到退休。

只是后来的故事让我们知道马云志不在此,没过几年他就辞去教职下海创业。

1999年创办的阿里巴巴让他从一个高考接连失败、求职屡屡碰壁的失意青年,变成了改变几亿人生活、创造电商神话的中国首富。

无独有偶,同样在浙江,还有另外一位也是出身老师,最后登顶首富之位的传奇人物。

只是不同于“马爸爸”的高调和声张,他因为极其低调的个性以及自己敏感的发家经历,极少出现在公众视线,但关于他的传闻却一直流传于坊间:

靠2万元起家,如今身家过数百亿,

实控两家资产过千亿的上市公司,却不在公司挂职,

备受关注,却没有接受过任何媒体采访。

他就是浙江新湖集团董事长——黄伟。

从中学老师到个体户

2010年,世界温州人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黄伟被授予“十大2010世界温州人年度人物”之一。

当时,介绍黄伟的颁奖词写到:“他低调而神秘,身为首富外界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他是幕后高手,指挥操盘数不清的资本运作。”

“黄伟低调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是温商里的一个另类。”曾经有温州官员如此评价黄伟。

而回顾黄伟成为巨富前的道路,确实不同于常见的生产制造销售一条龙的“温州模式“。

靠炒作资本发家的他确实有别于其他浙商,更神奇的是他过往在投资上走的每一步似乎如有神助,都正好踩到时机的节点上,无一失算。

如果不是母亲开服装厂发生意外亏下巨款,为了还债他被迫“下海“赚钱,1959年出生的黄伟今年或许刚刚从教师的岗位上退休。

1983年从温州师专物理系毕业的黄伟被分配进了瑞安中学教书,个子不高的他在人群中并不起眼,甚至因为少言寡语,很少被人注意到。

多年后,当昔日同学回忆起已经是温州首富的他,只是评价到,“整个人也没有什么特别,学习不错,感觉闲闲定定的。”

在中学工作不久后被调往温州市委党校,黄伟一面上班一面开始研究起股票、期货。喜欢围棋的他对于数字有着天生的兴趣,研究着行情表里大大小小的数字,黄伟感觉十分着迷。

平时话不多的他,在跟同事讨论起股票期货的话题,也明显地眉飞色舞起来。

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热潮,沿海地区掀起了下海潮。

1990年黄伟的儿子黄立程出生,黄伟品尝着初为人父的喜悦同时也感受到不少压力,一面是家中巨额的欠款,一面是加重的养家负担。

观察了一阵后,黄伟辞去了党校的工作,干起了个体户。

出身温州的浙商被誉为“东方犹太人”,90年代走出国门的那一批人如今在海外靠着吃苦耐劳几乎垄断了当地有关的轻工业。

而留在温州下海的那一批人则大都走向了另一个相同的方向——在外地的一些国营商场“包柜台”。

身为土生土长的温州人,黄伟骨子里流淌的商业基因让他对财富的机遇格外敏感。

1991年,黄伟在离上海不远的杭州国际大厦租下了两个柜台,卖起了眼镜。因为利润可观,靠着小小的档口生意,黄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万块钱。

当时的万元户相对于百来块的工资着实是一笔巨款,而这2万块钱更是像变魔法一般在黄伟手上短时间内呈几何倍数迅速增长起来。

90年代初,股票还没有被大众所熟悉。1992年,在上海想要买股票甚至还需要一种叫认购证的东西。面对新事物,大多数人的态度都是观望,而黄伟却敏感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

“我就不敢买,他一口气买了很多,后来(一本认购证)炒到几千块。”黄伟的老同事回忆起过往,仍旧感叹他的大胆。

拿着卖眼镜赚到的2万块钱,他到处花钱找人用身份证帮他买股票认购证。30块钱一张买进,花光了2万多,黄伟弄到了几百张认购证。

就在人们还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在股市里面赚到钱的一批人突然让大伙意识到炒股这件事行得通,纷纷跃跃欲试。

而此刻手握大量认购证的黄伟只等着坐收渔利,30块一张收购来的认购券最高峰在黑市炒到一万一张卖出去,黄伟一夜赚到了800万!

曾经在浙江党校和黄伟短暂共事过的同事曾如此评价黄伟,“他能不断找到风口,不断找到热门,这很厉害。他涉及的板块都是这样,掌握了一定的领先地位。”

靠倒卖认购证赚到的800万则为黄伟真正打开资本市场的大门递上了钥匙。

从“327国债”入局资本市场

2008年4月29日下午4点,涌金公司老板魏冬从北京“魏海紫金苑“家中纵身一跃,跳楼身亡,年仅41岁。

对于他的死,始终是众说纷纭,有着各种版本的猜测。魏冬早年白手起家,靠着资本运作,在震惊中外的92年“327国债“事件中一战成名。

他率领的派系不仅收获70余亿,还成就了无数日后响彻资本圈的一众大佬,这其中就包括在94年用2亿资本注册成立新湖公司的黄伟。

让人意外的是,向来回避媒体和外界关注的黄伟,却在风口浪尖之时罕见地现身北京,去到魏冬的追悼会上送了花圈。

表面上看似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其实背后渊源已久。

倒卖认购证让黄伟有了足够盘活的资金,更重要的是,一直关注期货市场的黄伟不仅有了资本还出现了贵人,人生的重要机遇就此到来。

魏冬当年是证券公司中经开的操盘手,而彼时的黄伟则是中经开最大的客户和受益者之一。

两人何时相识并没有明确的记录,但是在随后的投资中,无论是股市投资还是竞购证券公司湘财证券的股权,新湖和涌金的脚步都惊人地一致,这一切很难被认为都是巧合。

“黄伟都听魏冬的。”身边人曾经这样评价两人的关系,虽然魏冬比黄伟小8岁,但是黄伟却非常认可魏冬的才能。

相传当年,主管经济工作的时任常务副总理朱镕基在看了有关黄伟的交易记录单后,大为惊讶,直呼绝非单独个人所为。

而黄伟正是跟着魏冬玩转“327国债”,一举获利7.5亿,一步步在资本的市场越走越远。

在那场被称为“327国债”的事件中,和黄伟一样获得巨额利润,成为千万、亿万富豪的人不在少数。

但是如同魔咒一般,巨额的金钱也在反噬着卷入其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如今还留在资本市场的只剩下了低调的黄伟。

低调沉默的黄伟,在外人眼中一直在努力弱化自己的存在感。

“黄伟非常低调,但是这并不能理解为谦虚。”和新湖系打过交道的人如此评价黄伟,黄伟在公司的办公室没有任何头衔标识。

但是早在10多年前,低调出席商界聚会的黄伟虽然依旧不善言辞,却随身带着保镖,这在当时来看十分稀奇。

然而对于自己需要结识的人脉,黄伟从来都有着外人看不到的长袖善舞。

自古官商不分家,黄伟深谙这个道理。

积累到了足够的资本,还需要适合的人力才能调动资源,黄伟把目光投向了浙江本地的政界。

“黄伟善于掌握人脉,尤其与一些关键的人物关系良好,且懂得把握尺度,既不过于接近权力,又敬重权力。黄伟本人从商至今,从未担任过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职务。”一位多年观察新湖系的温州学者如此评价黄伟。

96年,嗅到房地产商机的黄伟,其名下的新湖地产一举拿下了温州瑞安外滩的开发权,正式进军了地产业。

此时,黄伟的新湖也正式实现了房地产、期货、股票的三线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