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较重(眼镜太重怎么解决)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4:01:45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7招拒绝钠超标

大家都知道,钠盐吃得过多不利于健康,不仅会升高血压、增加骨质疏松风险,最近研究发现,多吃钠盐还会扰乱免疫系统功能。

眼镜较重(眼镜太重怎么解决)

可是,很多人感觉如果食物太清淡,饮食的乐趣就会不足。所谓“够味”的菜肴,都不少加盐或其他咸味调味品。菜里的咸味,一方面来自于盐、酱油、酱、豆豉、蚝油、酱汁等咸味调味品;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增鲜产品,如鸡精、鸡粉、味精、蘑菇精、高汤块等。这些调味料均含有较高的钠元素。同时,用来处理肉类的纯碱、做面点的小苏打等,也都含有钠。

钠是人体必需元素,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过量食用。如何把一日乃至一餐中摄入钠盐的总量控制好才是关键。同样吃咸味过重的菜,只要我们运用正确的控制方法,就可以既满足味蕾又保持健康。以下介绍7个妙招,拒绝钠超标。

方法1:聪明点菜法

如果自己点菜,可以尽量点盐少的菜肴,每餐中咸味重的菜肴不超过一款。买各种加工熟食的时候,注意看一下钠含量,选同类产品中钠含量较低的品种。

必须注意,有些菜肴“天生”就是高盐“选手”,比如甜咸口味的菜,因为加入了较多的糖,减轻了高盐带来的“齁咸”口感,让人感觉到醇厚美味,特别下饭。如京酱肉丝、红烧肉、鱼头泡饼、照烧鸡排、广式香肠等,切忌过量食用。

方法2:咸食减量法

如果实在喜欢咸味较重的菜肴,就少吃几口,让总量不要超标。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享用咸味菜肴的同时,主食和汤羹就要选择少盐或无盐品种了。否则,从油酥饼、炒饭、小吃、汤羹里就吃进去两克盐,再吃咸味菜肴,盐的摄入量必然大大超标。所以,如果把咸味的汤换成白水、清茶、大麦茶之类,主食只吃米饭,吃菜的时候就能自由一点。

方法3:浓淡搭配法

用很咸的食物搭配非常淡的食物,让膳食整体的盐不超标。比如用少盐的大拌菜来配合浓味的红烧鱼、红烧肉;又可以用完全没有盐的生菜叶子来包裹咸味的烤肉。有时候可以自己带一些洗干净的生蔬菜到餐厅和食堂,比如生黄瓜、生番茄、生菜叶片等,少买些食堂的菜,用原味的蔬菜搭配过咸的菜肴食用。这样,就等于把菜中盐的浓度减掉一半。

方法4:削减调料法

现在很多餐馆可以自取调料,但千万不要觉得调料免费,小料品种多,就不节制地拿取,结果吃进去大量的油和盐。既然由自己控制,多放点葱花蒜蓉即可,也可以放点干辣椒增味,其他咸味的酱料就可以少放一些。

吃生鱼片等日式料理时,可以少蘸点酱油;在吃麻辣烫、凉面、沙拉之类的食物时,可以少放些调料或酱料;吃方便面的时候,可以只加一半或三分之一的料包,这样就能大幅度减盐。

方法5:及时夹出法

很多情况下,菜肴本身并不咸,但料汁却很咸。所以,如果能及时把其中的菜夹出,不让它们在咸味的料汁中长时间浸泡,盐分就不会渗入太多。比如白灼青菜、凉拌蔬菜、口水鸡、蒜泥酱肉一类的菜肴,把其中一部分及时夹取到自己的盘子里,离开咸味调料汁,菜肴就能保持清淡。

方法6:涮水去盐法

如果菜肴里面的盐还没有完全渗透,用水涮一下就可以溶解出来。不妨在用餐时要一碗热水、柠檬水或淡茶,把菜涮一下再吃。用热水涮效果尤其好,不仅能涮掉一部分盐,还能把表面的油也涮掉一部分。

方法7:钾钠平衡法

膳食中摄入足够的钾和抗氧化物质,不仅有助于钠的排出,还有利于降低由于高钠膳食带来的血压升高。所以,在吃了高盐食物之后,更要注意摄入富含钾的蔬菜水果。例如在吃了浓味食物之后感觉口干舌燥时,可以吃一些番茄、黄瓜、水果等,就会感到舒爽许多。

以上7个方法只要综合运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外食时高钠食物对我们的伤害。特别是已经有血压升高、咽喉口腔炎症、胃病、肾病、容易浮肿的人群,以及需要控盐的孕妇,在外吃饭时更需要使用这些方法来保护自己。(来源:中国医药报)

来源:中国医药报

半数青少年近视:别让下一代早早成了“小眼镜”

近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暑期学生健康有关情况。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尽管我们身边近视的人非常多,但看看官方发布的青少年近视率数据,相信很多人依然会大为震惊。

在大众的固有认知中,近视现象多发生于中学阶段,毕竟学业负担较重,数据也确实佐证了这点,中学生的近视率在70%以上。但我们还要看到,6岁儿童、小学生近视率分别为14.3%、35.6%,呈现出了相当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大家曾经以为离近视还很远的年龄段,也正在逐步“沦陷”。

孩子们过早就戴上了眼镜,不仅影响了他们自身的正常生活、学习,更关键的是,也影响了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与水平。在幼儿园、小学阶段的近视防控工作不做好,整体近视率极有可能还会进一步走高。防控近视低龄化已迫在眉睫。

导致近视率居高不下及低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用眼过度、过早过多使用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眼部保健防护措施不够等,涉及的主体也是多元的,家长、学校、学生、卫生保健部门等,因而,要想做好近视低龄化的防控工作,就需要多元主体从多方面对症下药。

低龄阶段,学业负担一般不会太重,而导致这阶段孩子近视、特别是6岁前就近视的原因,主要因为孩子过早接触了电子产品,如长时间看电视、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低龄阶段的孩子,包括眼睛在内的诸多器官依旧处于逐步发育完善的阶段,极容易受到用眼过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病变。在这阶段,父母要担起主体责任,自觉让孩子尽量远离电子产品,更不能把手机当成了哄娃神器。要知道,图眼前的“一时太平”,损害的却是孩子的身体健康。

在孩子进入校园后,学校就必须做好近视防控工作。在课程安排、作业布置、眼部保健护理知识普及等方面,都要提高到与教学、成绩同等重要的地位。能线下完成的任务尽量不上网,每天保证学生充足的课外活动时间,教室光照达标等,这些举措在不少地方已经推行,但力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而作为卫生保健部门,要加大面向家长、孩子科普近视危害及防控方面知识的力度,同时在视力检查、早期介入预防、后期治疗控制等方面,出台更多惠民举措,为广大儿童青少年撑起远离近视的有效保护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孩子们观察探索世界的最重要载体之一,小小年纪就因为近视而变得“朦胧”,世界可能就因此黯然失色。笔者也是个“大眼镜”,可“眼镜”的“代际传承”状态显然需要被按下停止键。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不早早成了“小眼镜”,是该拿出些实实在在的措施了。(夏熊飞)

来源:中国青年报

“黄疸”越来越重?警惕新生儿溶血

新生儿黄疸是很常见的现象,但如果宝宝的情况越来越重,变成“小黄人”迟迟不能恢复那就要警惕另一种病——新生儿溶血。看似普通的黄疸怎么就成溶血了?哪些宝宝容易中招儿?需要采取何种治疗措施呢?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亲和胎儿血型不合导致胎儿或新生儿产生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我国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其次为Rh血型不合。

ABO新生儿溶血病通常发生于母亲血型是O型,父亲血型是A型、B型或AB型时,胎儿血型可能是A型或B型。母胎血型不合刺激母体产生血型抗体,此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造成溶血。多发生在第一胎,临床症状较轻。

Rh新生儿溶血病通常发生于母亲有妊娠史或输血史,起病急,临床症状较重。如果Rh阴性血母亲第一胎生了Rh阳性血的宝宝,刺激母体产生抗体,当二胎宝宝也是Rh阳性血时,母亲的抗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当然,除了妊娠经历外,如果Rh阴性血母亲曾输过Rh阳性血或有过Rh阳性血胎儿流产史,也可能产生抗体,此时第一胎就有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表现为水肿、贫血、肝脾肿大等,严重者会在出生后短时间内出现进行性重度黄疸,造成胆红素脑病或核黄疸,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伤。

临床中对于新生儿溶血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法: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换血疗法。

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它的优点是退黄疸快,副作用少,皮肤黄疸接受光照后胆红素可分解成水溶性,从肠道、尿中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但有的宝宝可出现过敏性皮疹、大便次数增多等轻微的副作用,停光照后可自愈。

药物治疗可使用人免疫球蛋白、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减少红细胞被破坏。

换血疗法适用于光疗无效的症状较重的患儿。需从患儿动脉抽出血液的同时,同步往静脉输入新鲜的血液,输入的血量是患儿血量的两倍。可置换出血中的游离抗体、致敏红细胞和大量胆红素预防胆红素脑,纠正贫血。

溶血听起来很可怕,但各位准爸妈们千万不要惊慌,即使夫妻血型不一样,发生新生儿溶血的机会也只有2%-2.5%而已。只要按时做好检查,一旦发生新生儿溶血时,尽早就诊,还是很安全的。文/范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