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治疗近视的人多吗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2:05:44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近视了,做激光手术到底靠不靠谱

资料图

激光治疗近视的人多吗

寒假到了,北医三院的眼科门诊量剧增,其中不少是验光配镜的近视儿童。但是,仍有不少家长却不愿意让孩子戴眼镜。有的家长说:“孩子近视不要紧,大不了以后做激光手术呗。一旦戴上眼镜,度数会越来越深。”

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专家指出,如果是真性近视的话,不戴眼镜只会让眼睛始终处于疲劳状态,不仅不会降低度数,还会导致近视增长过快。健康君发现,关于儿童近视的误区还真不少。

误区一:戴眼镜时间长了,眼睛会变成“金鱼眼”

不少高度近视的患者将眼镜摘下来后,显得眼睛特别突出,像金鱼的眼睛一样。很多人认为,这是由于戴眼镜导致的眼睛变形,所以不愿意让孩子配戴眼镜。

专家指出,眼睛变凸不是眼镜惹的祸,而是随着近视的发展,后眼轴不断增长,逐渐变凸。

误区二:眼镜戴上就摘不下来了,而且度数会越戴越深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眼轴才17毫米左右,屈光状态呈现+3D(远视300度)。由于正常孩子都应该有这样的远视,所以又称作“生理性远视”。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身体各个器官都会长大,眼睛自然也不例外。所以,眼球不断长大,远视逐渐减少到正视状态,如果生长发育过快,则长成为“近视”。一般在生长发育期内,一年增长的速度是1D(100度)。

那么,近视眼镜为什么摘不下来?道理很简单,戴上眼镜后外界物体能聚焦在眼睛的视网膜上,能看清楚了。与戴镜后清晰的世界相比,谁又想摘掉眼镜继续回到以往模模糊糊的状况呢?

所以,近视度数加深与戴眼镜没有关系,其原因是由于孩子生理发育眼轴不断增长,再加上用眼负担的加重,以及不正确的用眼等因素。戴镜后视觉质量提高,用眼疲劳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近视的进展。

误区三:轻度近视不用配镜

医生通常将300度以下的近视称为轻度近视,有人认为轻度近视不用配镜。但是,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存在,建议及时配镜:

1、裸眼视力很差。视力低于0.5,看远时经常不清楚,需要“使劲眯着眼睛”才能看。

2、双眼视力相差大。不戴眼镜矫正则会造成双眼不能同时使用,容易造成外斜视。

3、调节力差。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焦点恰巧落在近视眼的“近点”上,因此不需要眼睛调节就能看近,久而久之调节功能就退化了。由于调节滞后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近视增长过快。

4、患有间歇性外斜视。外斜视的病人通常表现为集合功能差,而集合与调节常常是伴随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当不戴镜时由于少用“调节”,那么“集合”功能就会更差,导致外斜视发展快。

误区四:配镜时度数稍低(欠矫)更好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近视欠矫配镜与足矫配镜比较起来更容易导致近视增长快。因此,建议配镜时尽可能足矫,使用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度数。

不同的人最佳矫正视力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足矫是要求达到最清晰视力,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矫正至1.0。比如,一位近视患者,戴-2.0D(200度)能矫正到1.0,戴-2.25D(225度)、-2.50D(250度)可以矫正到1.2,那么就应该配-2.25D(225度)的眼镜。

误区五:孩子近视不要紧,长大可以做激光手术

近视眼激光手术,即通常所说的角膜屈光手术或准分子激光手术,是利用193(纳米)波长的紫外激光准确切削角膜的光学区,重塑角膜表面屈率,通过降低中央区角膜的曲率,达到不戴镜提高视力的目的。

所以,手术是对患者的角膜组织进行切削,而且近视度数越高,需要切削掉的角膜也就越多。对于角膜本身就比较薄的患者,从安全角度来讲,根本无法选择该手术。

误区六:近视激光手术可以治疗近视

从手术的原理不难看出,近视激光手术只是改变了角膜的曲率,让眼睛的屈光系统在不借助眼镜的情况下,外界物体的影像成像在视网膜上。但眼睛由于近视已经发生的改变,如眼轴拉长、视网膜变薄、脉络膜萎缩等并没有被“治愈”。

因此,近视激光手术仅仅是改善了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而不是从根本上治疗了近视。

有一位男性患者在18岁时曾经做过准分子激光手术,术后视力不断下降,当术后5年来医院验光时,发现近视居然高达1200度,眼底呈现明显的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所以,当近视度数不稳定的时候选择近视激光手术,术后由于眼球壁变薄,在眼内压力的作用下,会使近视度数增长更快。而且手术年龄越小发生术后圆锥角膜的机会也越大。

误区七:ICL植入手术可以治疗近视

与角膜屈光手术用激光切削部分角膜组织不同,ICL植入手术就是在眼睛里面植入一枚人工晶体。简单地说,相当于把框架眼镜或者隐形眼镜移到眼内去了。对于角膜过薄的高度近视患者,由于无法做角膜激光手术,但又不想戴着厚重的镜片,可以选择ICL植入手术。

但是,尽管与激光手术原理不同,但仍然只是改变了不戴镜的裸眼视力,而不是从根本上治疗近视,原有的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不会得到任何改善。

年龄低于18岁的青少年,眼睛的屈光状态还未达到稳定,近视度数还可能进一步增加,眼球结构还未发育完全,不能施行该手术。而且ICL植入手术是内眼手术,对于手术的要求会更高,术后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相关并发症,如感染、术后高眼压及角膜内皮损伤等。

总之,希望家长能正确对待孩子的近视问题,因人而宜选择正确的方式,控制近视的发展,避免严重高度近视致盲眼病的发生。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工作室)

全球22亿人视力损伤 专家:不提倡盲目做激光手术,应早防治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世界视力报告》(下称《报告》),并指出,近视、远视、青光眼和白内障等视力受损情况不断增加,主要因素在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和获得眼科护理机会有限。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尤其如此。

而在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已超过半数,高中生近视比例甚至高达81.0%。

资料图片/图文无关南都记者林宏贤摄李拉文《报告》显示,全球视力损伤或失明人数超过22亿人,其中至少十亿人的视力损伤问题原本可预防,或仍等待治疗。

而视力疾患和视力损伤所需负担的条件,体现了不平等现状:农村人、低收入人群、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等负担往往大得多。

《报告》指出,居住地区是许多眼睛状况的重要决定因素。例如,沙眼主要见于贫穷的农村社区,这些社区没有足够的水,缺乏卫生设施和保健。农村人口由于路途遥远和道路质量差等因素,在获得眼科护理方面也面临更大的障碍。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西部和东部,以及南亚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地区的失明率是所有高收入国家的八倍,未解决的视力损害率约超80%。

妇女白内障和沙眼倒睫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国家,妇女可能比男子更易患沙眼。因儿童沙眼发病率较高,她们作为家庭的主要看护者,与儿童的接触更多。

而在中国,据国家卫健委今年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近视比例为14.5%,小学生近视比例为36.0%,初中生近视比例为71.6%,高中生近视比例则高达81.0%。

《报告》显示,眼部疾患和视力损伤流行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受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综合因素影响,患有眼部疾患和视力损伤总人数将显著上升。

白内障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常见于老年人,具有发病迅速、危害性大等特点。

然而,世界卫生组织收集信息发现,大多数老年人使用眼部护理服务的频率较低,通常认为视力下降是正常衰老过程的一部分,他们不知道许多眼部疾病可以得到治疗或康复。

值得注意的是,近视是造成眼部疾患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时间呆在室内和大量从事“近距离工作”活动,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有近视问题。增加户外时间即可降低这一风险。

此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是造成眼部疾患的一项重要原因。越来越多的人患有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如果不检测和治疗糖尿病,就可能会影响视力。

《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在一生期间都会有某种形式的视网膜病变。通过进行常规眼部检查和妥善控制糖尿病,可以保护人们的视力免受糖尿病影响。

《报告》指出,缺少合格的眼科工作人员,是增加眼科护理、减少视障和失明的最大难点之一。

虽然大多数国家的执业眼科医生人数在增加,但仍然分布不均。与预期结果相比,目前的眼科医生人数严重不足。

即使在有眼科工作人员的地方,通常也缺少必备的眼科设备。例如,对173家医疗机构的眼科设备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医疗机构没有配备激光治疗设备。而激光治疗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干预措施。

据调查显示,若要治疗10亿受眼病患者,需投入143亿美元,加强卫生人力和基础设施。

“眼疾和视障非常普遍,但往往得不到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表示,对于那些需要眼科护理的患者,应保证其在不因病致贫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干预服务。

例如,有6500万人可通过白内障手术矫正视力,以避免失明或视力损伤。同时,还有8亿多人因没有眼镜,以致日常生活出现困难。

“这是不可接受的”,谭德塞说。

患者发现过晚也会造成眼疾。由于眼部护理服务薄弱或不够完整,许多人无法获得常规检查。如果及时进行常规检查发现疾患并提供适当的预防护理或治疗,可能会避免很多眼疾的发生。

《报告》表示,国家的公共卫生服务需要进一步开展眼部保健工作,包括预防、早期发现、治疗和康复服务等,确保满足更多人的眼部保健需求。

《报告》指出,对于失明,或视力受损严重且无法得到救治的患者来说,如果可获得康复服务,包括放大镜、盲文阅读、智能手机提供的寻路服务等,仍可独立生活。

“将眼科保健纳入国家卫生计划和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是每个国家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重要组成部分。”谭德塞强调。

近年来,选择激光手术矫正近视的人越来越多,激光手术真的可以治愈近视么?

对此,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副所长胡爱莲曾在国家卫健委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给出解释。

她表示,一旦诊断得了常见的轴性近视,眼睛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从球形球体,拉长到椭圆体。而手术,只是通过改变角膜的聚光性,把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不能改变近视眼轴拉长的现状。

“所以近视是不能治愈的,只能科学方法矫正。”胡爱莲表示,并不提倡每个患者都做近视手术,应先去医院检查是否适合做手术。

“这是最后一个办法,没有办法的办法,这不是我们提倡的。”她说。

她建议,公众应积极预防近视,合理防治和矫正。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卫健委监督局医疗监督处调研员钟发英强调,公众不要轻易相信能治愈近视的宣传和商业营销,不科学的处置方式,可能导致视力进一步下降,甚至还会导致眼部感染等严重后果。

采写:实习生马铭隆南都见习记者宋承翰发自北京

近视率高达90%?研究人员开发无创激光视力矫正法

■本报记者李晨阳

近视眼或许是世界上最有群众基础的“绝症”。在一些东亚国家,近视眼患病率已经达到70%~90%。但人类只能矫正视力,无法根治近视。好在医学科学工作者们从未放弃“鸟枪换炮”的努力。

日前,哥伦比亚大学SiiVki团队开发出一种非侵入性的无创激光视力矫正法,发表在《自然—光子学》上。《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到主要研究人员和数位第三方专家,共同探讨这一技术的意义与前景。

隔空发力,无创矫正

最早的激光治疗近视眼手术于1987年应用于临床。30多年来,这一技术至少经历了6个发展阶段。目前最先进的全飞秒激光微创手术,已经将切口缩小到了2~4毫米。

而Vki团队的目标在于实现真正的无创视力矫正。与前辈一样,他们选择了飞秒激光这种神奇的工具,但具体做法却显著不同。

研究人员用飞秒振荡器产生极高频率的脉冲式激光。它可以诱导角膜内水分子的电离,产生活性氧物质并与周围的胶原蛋白相互作用,形成交联,从而改变角膜结构,以达到矫正视力的效果。

“所谓交联,就是增加角膜胶原纤之间的化学连接,可以起到加固角膜的作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专家赵家良解释道。

实验证明角膜的这种变化是光化学性质的,胶原纤维并没有遭受热变性。研究人员还提供了各种证据,证明这种方法没有对活体实验动物的眼睛造成任何伤害。

如果说传统近视眼手术就像“真刀实枪”,切开角膜瓣,磨削部分角膜组织;这种新技术更像“六脉神剑”,催动“内力”,隔空“发功”,改变患处的角膜结构。

“用这种办法,可以针对患者患处,实施不同程度的治疗。”论文第一作者、华人科学家王超说,“也就是说可以实现个性化的治疗。”

论文中特别提到,这种方法不光能用在眼睛上,在其他富含胶原蛋白的生物组织上都有应用潜力。

重大进步,值得关注

“传统的激光手术,或多或少都有隐患。”淮南市寿阳近视斜弱视防控研究所所长金鑫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目前常用的准分子激光、飞秒激光技术都需要做角膜瓣,就连最先进的全飞秒激光技术也会产生切口。如果患者原本有眼干症状,术后因角膜相关神经被切断,症状就会加重。还有极少数人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发生改变,可能诱发圆锥角膜,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术后感染更是医生最担心的问题。

金鑫说:“新技术单从‘无创’这点,就避免了上述风险,目前来看的确是一个很好的矫正方式。”

“这是一个值得欢迎、关注的进步。”赵家良表示,“我们之前做的交联手术,是用维生素B2加紫外光照射实现的,这种方法不适合准确锁定治疗部位。而这种激光方法,恰恰能在角膜的不同位置进行交联,能解决我们不少问题。”

“我很高兴看到,这项成果的主要作者是一位年轻的中国科学家。”赵家良说。

长路漫漫,前途未卜

欣喜之余,大家也清醒地认识到,这项成果目前还处于动物实验阶段,要真正用于患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基础研究上是一大步,在应用领域才刚刚迈出了一小步。

王超向记者证实,该技术预计今年底、明年初在全球展开临床试验,具体时间则取决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核进度。据悉,包括他本人在内的研究者也在积极联系中国单位一起合作,期待早日用于广大国内患者。

有专家根据论文指出,这项技术只能矫正345度以下的近视,对远视的矫正度数还要更小。王超对此的解释是:“目前来看该技术不存在具体限制,动物实验表明在保守参数治疗下,至少可以实现500度的治疗,调整参数有望治疗1000度以上近视。”

至于治疗效果能否持久,王超说:“目前8个月活体动物实验显示,屈光度改变比较稳定。”

赵家良指出,要达到临床应用的水平,研究人员应当在屈光度变量的控制、交联范围的确定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探索。

“当前世界上致力于近视治疗变革的科研团队很多,前有声称10秒恢复视力的加拿大仿生镜片,后有宣扬一滴看清世界的以色列纳米眼药水。包括这项无创激光矫正术在内,每个技术都可能在上市前就被更好的方法取代。”金鑫说,“这项技术仍然前途未卜。但对普通患者来说,不管最后是谁胜出,都是一件大好事。”

《中国科学报》(2018-07-03第4版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