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如何做激光治疗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2:07:12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眼科医生全面解读近视激光手术:不同近视手术方式这样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陈晓丽

近视如何做激光治疗

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多达6亿,在青少年中,“小眼镜”比比皆是。真性近视无法逆转,成年后想要摘掉眼镜,手术治疗几乎是唯一可靠的办法。随着激光矫正近视手术的普及,或出于职业需要,或出于爱美之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近视手术。但眼睛毕竟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激光近视手术是否真的安全?本期壹点问医特别邀请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副主任张亚丽为大家解读近视激光手术。

角膜表层手术适合从事对冲性运动职业的人群

在我们眼睛前端“黑眼珠”的位置,有一层透明薄膜,这层薄膜就是常说的眼角膜,厚度只有0.5-1毫米。我们之所以能看到这个缤纷的世界,眼角膜在其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近视激光手术通俗地说,相当于利用激光在角膜上打磨出一个透镜。”张亚丽介绍,如果对角膜进行医学解剖,又可以细分为上皮层、Bw层、基质层、D膜、内皮层。

“目前的近视手术主要分为角膜表层手术和角膜基质两个层面进行。其中,在角膜表层手术不需要制作角膜瓣,以TPRK手术方式为代表。”张亚丽进一步表示,这种手术适合有特殊需要的从事对冲性运动职业的人群,也适合有角膜偏薄或者角膜曲率较大等情况的近视人群。

TPRK手术是用准分子激光去除角膜上皮层,然后再用准分子激光切削度数,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非常容易配合。因角膜的上皮层属于可再生组织,当术后一段时间上皮层彻底愈合后,基本不会留下手术的痕迹。

但张亚丽提醒,相对来说,TPRK手术术后的视力恢复相对较慢,通常需要一周到两周的时间,术后激素使用时间较长,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点药复查。此类手术适合低中度的近视患者。

选择飞秒-LASIK(半飞秒),术后要防止眼部碰撞

“飞秒-LASIK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半飞秒,由传统的LASIK手术发展而来。”张亚丽介绍,LASIK手术曾经是一种主流的手术方式该手术是利用微型角膜刀在角膜上制作出一个圆形角膜瓣,然后进行度数的切削。而飞秒-LASIK,利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预测性大大提高。

相对于其他手术方式来讲,半飞秒手术矫治范围广,术后视力恢复较快,一般第二天就能恢复到术前预期的视力水平,而且可以进行个体化引导的度数切削,对角膜不规则的患者更具优势。

“但是半飞秒的切口比较大,角膜瓣在外力的影响下有可能发生移位皱褶等风险,所以手术后要多注意,特别是喜好运动、从事具有对冲性职业的朋友,手术后要防止眼部被碰撞,以免引发与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张亚丽说道。

全飞秒SMILE手术大大提升手术安全性和精准度

全飞秒SMILE手术是多种角膜屈光手术设计理念的结合,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结晶。它的出现标志着角膜屈光手术“微创”时代的到来。

全飞秒SMILE手术无须制作角膜瓣,直接用飞秒激光在角膜的基质层制作微透镜,再通过飞秒激光制作2左右的微小切口将微透镜取出,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张亚丽介绍:“全飞秒手术避免了一系列因术中制作角膜瓣引起的手术并发症,同时也避免了手术后因外伤等引起的角膜瓣移位及生物力学稳定性受影响等术后安全隐患,使其安全性大大提高。”

全飞秒手术的精确性和可预测性高,微创、无瓣,保证了角膜的完整性,术中患者体验轻松、舒适,术后恢复快、视觉质量好、干眼发生率低。张亚丽介绍,但是由于所用设备昂贵,该手术方式价格也比其他手术方式要高。

眼睛和身体状况决定采用何种手术方式

面对如此多样的手术方式,不少人陷入了纠结,专家表示,究竟该选择哪种手术方式并不是仅凭个人喜好和经济条件。“适合哪种手术方式需要提前做眼科检查,综合考虑每个人不同的眼睛条件,生活习惯和职业特点等,由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有的人可能只适合一种,有的人则可能适合多种”张亚丽说道。

“既然医生都说近视矫正手术安全,为什么眼科医生都还戴着眼镜?”对于这个疑问,从事屈光近视手术研究超过10年的张亚丽告诉记者,事实上这是个伪命题,因为许多眼科医生都接受了近视矫正手术,包括她自己,“我们科室接近一半的医务人员都做了这个手术,统计数据也表明,从事眼科工作的医务人员接受近视手术的比率要高于总体近视人群的手术率。”

张亚丽也提醒市民,任何手术都不可能保证完全没有风险。有些人在近视矫正手术过后,尤其是术后早期会出现眼睛干涩的症状,需要补充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一般3-6个月眼干的症状会逐渐缓解。还有个别人群术后出现夜间视物不清、眩光等状况。因此,大家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认真考虑后再做出决定。

根据手术原理,术后效果应该能够稳定持久。但是由于个体化差异等因素影响,如果仍然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如:学习、使用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仍会导致视疲劳,不能完全排除再近视的可能。因此,术后仍然需要保持健康良好的用眼习惯。

经常戴隐形眼镜或美瞳,应停戴两周再术前检查

张亚丽介绍,一般手术的年龄范围在18-50岁之间,近视100-1800度,远视100-600度,散光600度以下的可以选择手术。通常来讲,18周岁以后眼睛的屈光度数趋于稳定,如果两年内度数波动范围不超过50度,就可以手术了。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风湿病等,以及急慢性眼病等都不可进行该项手术,女性还应避开孕期和哺乳期。

虽然听起来有些复杂,但是整个近视矫正手术的时间非常短,十几分钟就能完成。为了保证手术安全,手术前应常规进行全面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客观验光、主觉验光、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眼压、裂隙灯检查眼前节和散瞳眼底检查等,需要1-2个小时,要预留足够的时间。只要有一项不符合手术指征,就不能进行手术。“散瞳后会有视物不清、怕光等情况,因此,不要自己开车到医院做检查。”张亚丽提醒。

如果平时经常佩戴隐形眼镜或者美瞳,手术前要停戴两周左右,如果偶尔佩戴,也要停戴一周再检查。张亚丽解释说,由于隐形眼镜和美瞳直接接触角膜,可能会对角膜厚度、曲率等重要检查指标产生影响,也会增加手术感染的风险,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必须停戴足够的时间再进行术前检查。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科普:一篇文章详述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的那些知识

在中国,大约43%的人罹患近视,而在大学生群体,则更夸张到每10个人就有9个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近视。

一般人对于近视形成的原因,可能初步理解是用眼过度或眼疲劳引起的。

然而,实际上,引起近视的原因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一份比较权威的研究结果显示,近视可能与“光线不足”有关!

近视的形成过程我们的眼睛的前部由最前部的角膜、虹膜、晶状体等组成。

虹膜的收缩-舒张,直接导致瞳孔大小的改变,从而控制光线进入眼睛的数量。

而晶状体是一种可变厚变薄的特殊结构,它是由与之连接的睫状肌的收缩-舒张来完成该过程的。

睫状肌收缩,晶状体被拉伸变薄,则晶状体的折射曲率变小;而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则变厚,折射曲率变大。

人眼之所以能够自如地看见远处和近处,就是在晶状体折射曲率调节下,来完成的这一过程。

但是,当人的晶状体系统,比如睫状肌的收缩放松失常,它就无法正确地将其调节到合适的折射曲率。

于是,在人的眼前看到的就是一片模糊,即近视产生了。

理论上讲,晶状体出现问题,应该对其进行修复才是解决近视问题的根本方法。

但是,晶状体位于眼内,要想对其进行操作,在目前阶段来讲,并不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于是,有人就想到,同样是改变整个眼的折射曲率,为什么不能在角膜上来做点工作呢?

首先,角膜位于最外表,非常容易直接操作。

其次,角膜虽然很小,但是它的折射作用却是最大的。

于是,一种对近视患者角膜进行“打磨”的手术,渐渐诞生了。

PRK技术1980年代,一种叫做激光光学角膜切割术的眼科手术,开始在临床上被运用在近视矫正中。

其大致过程,很简单粗暴:直接用特制的手术工具对角膜进行切割,以矫正近视。

该过程可以表述为以下过程:

第一步,在角膜上滴上一些眼药水,软化角膜;

第二步,用特制的手术设备在角膜上进行切割;

第三步,再用激光进行细致打磨;

第四步,贴上薄镜片来保护角膜,直至角膜愈合。

该手术后来被证实存在很多副作用,比如眼干、炫光、飞蚊症等。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一种叫做“圆锥角膜”的恶性并发症。

我们知道,角膜内的营养滋润是由一种叫做房水的液体来完成的。当进行PRK手术之后,角膜外层被切割变薄之后,可能会导致外层结构被房水的压力顶出,进而出现上述的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发生后,可导致失明,最佳的解决方法是眼角膜移植,而眼角膜供体往往长期不足。

LASIK技术在经过大概十多年的摸索前进,人们后来在PRK技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以减少并发症。

于是,一种叫做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技术出现了。

该技术的过程,可以简单地用如下几张图来介绍。

首先,技术人员会设备将近视患者的眼球固定,以暴露角膜。

随后,再用特制的切割设备,顺着角膜的方向进行切割。

当然,这里可不是像PRK技术中那种直接对角膜进行切割,它只是制作瓣膜。

等瓣膜制作完成之后,小心翼翼地将其翻起。

最后,用激光技术对瓣膜下的角膜层进行“打磨”。

在激光的微创打磨下,角膜层一点点变薄,但是这种打磨方式要比PRK直接切割下要优越很多。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经过激光打磨之后的外层角膜“坚硬度”要要好很多。

最后,将角膜瓣膜轻轻盖上,如此LASIK激光手术就完成了。

LASIK技术,确实要比PRK先进很多,副作用也相对较少,这曾经是近视矫正手术的最优选择。

但是,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叫做SMILE的技术(飞秒技术)也就应运而生。

SMILE技术(飞秒技术)飞秒技术的最大突破,就是它在激光的精细操作下,连LASIK中的制作瓣膜的程序也省掉了。

其大致流程如下:

首先,运用不同频率的激光在电极作用下,产生气泡分离角膜。

如此,就好比在整个角膜内部进行了特定切割,以制作了某个游离的角膜薄层。

然后,再用激光对被切割的局部进行小范围切口,方便将角膜薄层取出。

最后,用钳子将游离的角膜薄层取出,如此飞秒手术就完成了。

该技术的切口只有6毫米,而在LASIK技术中,其切口可达20毫米,这算是一种非常大的提升。

飞秒技术的副作用就更少了,全过程只需60秒即可完成。

结语近年来,人们一提到激光近视手术还停留在当年最早关于激光手术的副作用多的阴影下。

再加上,很多人对眼科医生自己“宁愿戴眼镜,也不做激光矫正手术”来确信该技术是“不安全”的。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首先,做了激光矫正手术并不代表以后就不会再得近视了。

其次,医生属于高强度职业,相较于常人罹患近视的风险较高。

最后,每个医生自己对该技术的理解存在自己的看法,很难将某个个人的观点代表整个群体的意见。

总的来讲,飞秒技术早已不像当初的那些简单粗暴的近视矫正手术,它是十分安全的。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人们现在不是在担心,这种技术在短时间上的副作用。

人们比较关注该技术是否会存在某种未知的长期副作用。

比如,做完该激光手术之后,是否会在十年或二十年后,存在视力恶化等危重副作用。

对于这一点,公正来讲,不排除有这个可能。

而这又需要很长时间的随访调查研究。

当然,保守一点是对的,慎重可以使我们更安全。

但是,从该技术目前的研究来看,是十分安全可靠的。

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安全吗?它的具体操作原理是什么?

在中国,大约43%的人罹患近视,而在大学生群体,则更夸张到每10个人就有9个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近视。

一般人对于近视形成的原因,可能初步理解是用眼过度或眼疲劳引起的。

然而,实际上,引起近视的原因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一份比较权威的研究结果显示,近视可能与“光线不足”有关!

近视的形成过程我们的眼睛的前部由最前部的角膜、虹膜、晶状体等组成。

虹膜的收缩-舒张,直接导致瞳孔大小的改变,从而控制光线进入眼睛的数量。

而晶状体是一种可变厚变薄的特殊结构,它是由与之连接的睫状肌的收缩-舒张来完成该过程的。

睫状肌收缩,晶状体被拉伸变薄,则晶状体的折射曲率变小;而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则变厚,折射曲率变大。

人眼之所以能够自如地看见远处和近处,就是在晶状体折射曲率调节下,来完成的这一过程。

但是,当人的晶状体系统,比如睫状肌的收缩放松失常,它就无法正确地将其调节到合适的折射曲率。

于是,在人的眼前看到的就是一片模糊,即近视产生了。

理论上讲,晶状体出现问题,应该对其进行修复才是解决近视问题的根本方法。

但是,晶状体位于眼内,要想对其进行操作,在目前阶段来讲,并不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于是,有人就想到,同样是改变整个眼的折射曲率,为什么不能在角膜上来做点工作呢?

首先,角膜位于最外表,非常容易直接操作。

其次,角膜虽然很小,但是它的折射作用却是最大的。

于是,一种对近视患者角膜进行“打磨”的手术,渐渐诞生了。

PRK技术1980年代,一种叫做激光光学角膜切割术的眼科手术,开始在临床上被运用在近视矫正中。

其大致过程,很简单粗暴:直接用特制的手术工具对角膜进行切割,以矫正近视。

该过程可以表述为以下过程:

第一步,在角膜上滴上一些眼药水,软化角膜;

第二步,用特制的手术设备在角膜上进行切割;

第三步,再用激光进行细致打磨;

第四步,贴上薄镜片来保护角膜,直至角膜愈合。

该手术后来被证实存在很多副作用,比如眼干、炫光、飞蚊症等。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一种叫做“圆锥角膜”的恶性并发症。

我们知道,角膜内的营养滋润是由一种叫做房水的液体来完成的。当进行PRK手术之后,角膜外层被切割变薄之后,可能会导致外层结构被房水的压力顶出,进而出现上述的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发生后,可导致失明,最佳的解决方法是眼角膜移植,而眼角膜供体往往长期不足。

LASIK技术在经过大概十多年的摸索前进,人们后来在PRK技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以减少并发症。

于是,一种叫做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技术出现了。

该技术的过程,可以简单地用如下几张图来介绍。

首先,技术人员会设备将近视患者的眼球固定,以暴露角膜。

随后,再用特制的切割设备,顺着角膜的方向进行切割。

当然,这里可不是像PRK技术中那种直接对角膜进行切割,它只是制作瓣膜。

等瓣膜制作完成之后,小心翼翼地将其翻起。

最后,用激光技术对瓣膜下的角膜层进行“打磨”。

在激光的微创打磨下,角膜层一点点变薄,但是这种打磨方式要比PRK直接切割下要优越很多。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经过激光打磨之后的外层角膜“坚硬度”要要好很多。

最后,将角膜瓣膜轻轻盖上,如此LASIK激光手术就完成了。

LASIK技术,确实要比PRK先进很多,副作用也相对较少,这曾经是近视矫正手术的最优选择。

但是,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叫做SMILE的技术(飞秒技术)也就应运而生。

SMILE技术(飞秒技术)飞秒技术的最大突破,就是它在激光的精细操作下,连LASIK中的制作瓣膜的程序也省掉了。

其大致流程如下:

首先,运用不同频率的激光在电极作用下,产生气泡分离角膜。

如此,就好比在整个角膜内部进行了特定切割,以制作了某个游离的角膜薄层。

然后,再用激光对被切割的局部进行小范围切口,方便将角膜薄层取出。

最后,用钳子将游离的角膜薄层取出,如此飞秒手术就完成了。

该技术的切口只有6毫米,而在LASIK技术中,其切口可达20毫米,这算是一种非常大的提升。

飞秒技术的副作用就更少了,全过程只需60秒即可完成。

结语近年来,人们一提到激光近视手术还停留在当年最早关于激光手术的副作用多的阴影下。

再加上,很多人对眼科医生自己“宁愿戴眼镜,也不做激光矫正手术”来确信该技术是“不安全”的。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首先,做了激光矫正手术并不代表以后就不会再得近视了。

其次,医生属于高强度职业,相较于常人罹患近视的风险较高。

最后,每个医生自己对该技术的理解存在自己的看法,很难将某个个人的观点代表整个群体的意见。

总的来讲,飞秒技术早已不像当初的那些简单粗暴的近视矫正手术,它是十分安全的。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人们现在不是在担心,这种技术在短时间上的副作用。

人们比较关注该技术是否会存在某种未知的长期副作用。

比如,做完该激光手术之后,是否会在十年或二十年后,存在视力恶化等危重副作用。

对于这一点,公正来讲,不排除有这个可能。

而这又需要很长时间的随访调查研究。

当然,保守一点是对的,慎重可以使我们更安全。

但是,从该技术目前的研究来看,是十分安全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