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业务(眼镜销售平台哪个好)

来源:配镜咨询网 时间:2023-10-18 13:57:14 责编:配镜顾问 人气:

眼镜门店也有平台?眼镜门店加盟有必要吗?

调查研究经调查研究,全国有7万多家眼镜店,有6成的眼镜店都在走下坡路,3成的眼镜店勉强维持生活,还有1成眼镜店倒闭关门。

眼镜业务(眼镜销售平台哪个好)

传统电商跟新型电商的交锋,新型电商处于上风,但对于我们实体眼镜来说,自然是要主打传统电商,一个是验光这一块我们并不能放置到网上,其次是这个试戴的效果实体门店会更有使人满意。

随着线下门店一直走下坡路的状况,虽说实体眼镜门店更胜一筹,但是很多人已经选择了线下验光,线上配镜,这就对实体门店造成了很大冲击,导致眼镜实体门店入不敷出。

除开成本,光靠微薄的利润,眼镜实体门店很难维持生计,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眼镜门店加盟是很有必要的。但加盟对实体眼镜门店有什么好处呢?

加盟好处

目前情况来看,美妆界有美妆界的专业平台“聚美优品”,百货平台“名创优品”,而对于眼镜,我们似乎没有一个专业的平台。

所谓有缺就会有人想,那么欧宝来就是填补这个空缺的奠基石。欧宝来从调研实地考察出发,综合传统新型两种套路,让眼镜门店免费入驻,并且通过这个平台给予一定的流量扶持,让客人线下验光线上购镜,会按照地区自动分配给距离客人最近的门店,让客人自己来到门店拿货。

专业眼镜平台

这个时候就会有人问那么眼镜货源呢?欧宝来一站式集货源零售为一体,直接对接工厂,少了一个流程,直接给到你手里,让你自己体会一站式选品。

欧宝来不仅是近视框架,主打的其实是运动镜,在这个快节奏时代,我们很多人都忘了初心,少了跟大自然的联系,其实我们不妨多出去走走,运动镜也会有自己的一片天。

欧宝来

为此,欧宝来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在扶持的眼镜门店里,专门搭建一个展台摆放运动专属眼镜,如篮球镜、游泳镜滑雪镜等。对于扶持门店,自然不能厚此薄彼,属于欧宝来入驻平台的,欧宝来都给请专人指导眼镜门店装饰,培养一对一的眼镜销售以及服务。

2022年,眼镜专业势在必行,欧宝来与你同在。

眼镜行业到底属不属于暴利行业?一起算一下

为何进货成本几十到几百不等的镜片➕镜框最后能卖到几百上千元?这样算下来,利润应该是在300%~500%之间。面对这个利润空间,我们来算一下眼睛店的净利润,毕竟到手的钱才算钱对吧?否则就是过路财神。

我们来到一家眼镜店,首先需要进行验光,这个时候需要专业的验光师(4000/月)和验光仪(一般成本在1万左右);然后挑选自己适合的镜框和对应度数与功能的镜片,例如:近视、远视、散光、防蓝光、防疲劳、防雾、多交点、染色、变色、加硬等等(一般成本几十块,如果是大品牌会在几百块);第三部就是制作过程了,这里就需要专业的加工师(工资5000/月)和磨片机(一般成本便宜的2万多,贵的小10万);再然后就是矫度机(一般成本几千块)检测眼镜度数是否正确,同时还要一些配套的倒边器、打孔器、开槽器、烘热器等等,一般都不是很贵(几百上千就都搞定了);最后就是搭配眼镜盒和镜布(成本几块钱)。这样一个配镜的过程就全部结束了,带上你可爱的小眼镜离开吧。

这个时候老板拿出封存了几十年的带有铁锈的大算盘来核算刚才自己到底赚了多少钱?

整体的设备成本投入应该在6万元左右,我们看到眼镜店一般都会琳琅满目的摆放着成百上千款眼镜框以及储备各种品牌、度数和功能的镜片,虽说价格不高,但是数量巨大,备货成本应该在也有5万左右。接下来就是房租、水电、人工,刚才算了验光师和加工师的工资,一年的人工成本在10万;房租会因为城市和地段不同而价格不一,我们取一个平均值,一年10万房租(水电都包含),这样整体算下来投入30万左右就可以开一家眼镜店了。这算到每天就是800多块钱的成本,按照现在市面普通配镜的价格(100~1000元)平均应该在300元吧,这样店里需要每天卖出去3副眼镜老板才会赚钱,净利润100元[捂脸],一月3000元,和打工人差不多啦[灵光一闪](当然了设备不可能只用一年就报销)有人会说店里除了配镜,还有销售太阳镜、隐形眼镜等等,你要知道它们的利润远没有配镜高。

接下来说一说网店,也就是互联网平台上面的眼睛店,基本上销售的都是普通镜片,大品牌的很少,普遍价格要比眼睛店便宜很多,刚才说到的眼睛实体店成本除了房租、水电转化成了平台推广费,其他的费用你基本也省不下来,所以在压缩利润的同时换来的就是大量的销售额,毕竟现在的实体店一天也没多少人去逛了,网络还是销量更大一些。

那我们到底是选择在实体店配镜还是在互联网平台上配镜呢?哪个更好呢?

我的建议是在网上买镜框,在实体店配镜。为什么这样建议呢?

首先眼镜行业属于半医半商的行业,是属于比较精准的领域,如果在度数上出现了偏差,你就知道什么叫做差之毫厘缪以千里了,当然也会有人说去医院验光,拿着处方就可以了呀,但那个度数只能叫做你的生理度数,你要根据你自己的瞳距,戴一下试镜眼镜来决定这个度数是不是适合你的生活使用度数,要不然你带上了头晕怎么办?模糊怎么办?难道要靠自己慢慢去适应它吗?

第二,就像刚才说的,实体店配完眼镜后如果不舒服可以现场调试,网上配完了如果不舒服这个调试过程你懂的[灵光一闪]

第三,售后!不要觉得眼镜配完了就完事了,你最多完成了一半,后续更重要的是售后,包括后期的维修和保养,眼镜是个急活,稍有不舒服会很难受,所以线下实体店配完了可以直接去售后,这点会因为你在网上配镜省的钱都丢失了权益。

所以我建议网上选自己喜欢的镜框,毕竟便宜,然后选一个老店去配镜。

希望我的建议对您有帮助,喜欢本篇文章的朋友,期待您的关注和分享[比心][比心][比心]

明月镜片研究报告:国产镜片领先品牌,近视防控扬帆起航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盛证券,姜春波,姜文镪)

1、产业链布局完善,民族镜片品牌焕发生机1.1、国内镜片行业领军者,产品结构持续升级

国内镜片行业领军者,产品结构持续升级。明月镜片成立于2002年,业务主要涵盖树脂原料、树脂镜片、镜架及成镜等眼视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目前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综合类眼镜镜片生产商。公司始终以研发为本,其原料、光学设计、实用功能和膜层等方面在国产品牌中占据优势。2017-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从4.26亿元增长至5.76亿元(CAGR达7.8%),得益于产品结构升级,归母净利润从0.16亿元增长至0.82亿元(CAGR达48.6%);2022H1公司实现收入2.86亿元(同比+5.3%),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同比+53.1%),疫情期间经营显现韧性。

1.2、镜片销售为核心,产业链布局完善

分品类:镜片业务为核心,覆盖各类用镜需求。2017-2021年公司镜片业务收入从3.62亿元提升至4.52亿元(CAGR为5.7%),2022H1收入为2.13亿元(同比-1.5%),2017-2022H1镜片收入占比从84.9%下降至74.3%,毛利率从43.7%提升至59.4%。目前公司镜片产品主要使用场景包括日常通用、数码场景、户外防护、高端定制四大类,产品折射率覆盖范围1.55-1.74,阿贝数范围32-43,大部分产品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原料业务表现平稳,成镜业务逐年增长。2017-2021年公司原料业务收入从0.45亿元提升至0.62亿元(CAGR为8.3%),收入占比维持在约10%,毛利率从25.3%提升至29.7%,主要系原料单价上涨所致;2022H1原料收入同比+75.9%至0.47亿元,毛利率同比-12.2至21.6%,主要系化工产品大幅涨价,但进口镜片原料受阻,公司凭借原料自研及生产能力向同行出售镜片原料;2017-2021年公司成镜业务收入从593万元提升至5553万元(CAGR为74.9%),2017-2022H1收入占比从1.4%提升至9.6%,主要系公司在电商平台大力推广“京野”系列成镜自主品牌。

分渠道: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电商快速拓展。公司面向眼镜连锁店和眼科医院建立多层次、高覆盖、行业领先的销售网络体系:1)直销:2017-2021年收入从3.11亿元提升至3.46亿元(CAGR为2.7%),收入占比维持在约70%;2)经销:2017-2021年收入从0.92亿元提升至1.75亿元(CAGR为17.3%),主要通过经销渠道销售镜片产品;3)电商:公司采取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方式,同时积极布局小红书等新媒体渠道,电商渠道快速发展,2017-2021年收入从188万元提升至5291万元(CAGR达130.4%)。

1.3、股权结构集中,管理团队经验丰富

股权结构集中,员工激励充分。发行人控股股东为明月实业,谢公晚、谢公兴兄弟和曾少华为实际控制人,分别持有明月实业40%、40%和20%股权,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直接或间接控制公司62.95%表决权,股权结构较为集中。此外,公司员工激励到位,志明管理、志远管理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有3.34%股权。

2、镜片行业前景广阔,近视防控大有可为2.1、近视人群扩张、产品功能化,我国镜片市场稳健增长

全球眼镜市场规模增长稳健,镜片为核心品类。根据Si,2015-2021年全球眼镜市场规模从1170亿美元提升至1236亿美元(CAGR为0.9%)。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视力报告》,全球至少有22亿人视力受损或失明,其中10亿人的视力损伤问题本可预防或尚待解决;伴随全球老龄化趋势、互联网设备渗透率提升,全球眼镜市场有望稳健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1536亿美元(CAGR为5.6%)。细分来看,镜片为眼镜功能的核心载体,2015-2021年全球镜片市场规模从498亿美元提升至519亿美元(CAGR为0.7%),在眼镜市场中规模占比超40%。

中国市场增速超全球,人均支出提升空间较大。根据Si,2015-2021年中国眼镜市场规模从668亿元提升至858亿元(CAGR为4.3%),镜片市场规模从266亿元提升至325亿元(CAGR为3.4%),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其中,镜片零售均价从276元/片提升至316元/片(CAGR为2.3%),镜片销量从963万片提升至1027万片(CAGR为1.3%)。根据明月镜片招股书,2019年我国镜片人均支出仅为3.14美元/人,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法国60.56美元/人、德国52.28美元/人、美国39.83美元/人),我国镜片市场在销量及人均支出方面均有较大提升空间,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393.2亿元(CAGR为4.9%)。

儿童青少年近视化率较高提振我国镜片需求。据中国卫健委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2020年我国近视人口超过6.6亿人,2016-2020年我国人口近视化率从39.2%提升至47.1%;2018-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分别为53.6%、50.2%、52.7%,其中2020年6岁儿童近视率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化率普遍较高。为此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发布多条政策文件加强近视防控,并提出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的目标。

镜片功能化需求增加,更新频率加速推动行业增长。功能性方面,过去的眼镜往往满足于矫正视力,然而不同年龄层面临不同的眼部健康风险,伴随消费水平及健康意识提升,消费者对镜片功能化需求日益增强,镜片厂商相继推出防紫外线、防蓝光、渐进多焦、智能变色、近视防控等功能性产品;更换频率方面,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我国平均更换或新购入眼镜的频率为1.7年/次,近年来更换频率逐步提升。消费者对不同场景功能性需求的追求、定期更换眼镜意识提升使眼镜逐渐从耐用品蜕变为消费品,推动我国镜片行业增长。

2.2、国产知名品牌差异制胜,中端价格带竞争优势突出

我国镜片行业产业链由上游原材料(化工原料合成的树脂单体)及辅料(胶带、加硬液)、设备供应商,中游镜片生产企业和下游销售商构成。

原材料方面,我国镜片生产商进口依赖度高。从镜片材料演变来看,镜片行业经历天然材料(水晶)、无机材料(玻璃)、有机材料(树脂、PC)的发展阶段,目前树脂镜片因其质量轻、价格低而成为主流,2016-2020年我国树脂镜片产值CAGR约为6.4%,产量稳中有升。在树脂镜片制造过程中,预聚物生产为核心难点,目前高折射率镜片的树脂单体等原材料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韩国等少数国家手中,我国主要向MITSUICHEMICALS、日本三菱、韩国KOC等企业采购高折射率的树脂材料,国内原材料供应商多专注于低折射率树脂单体的研发及生产。

我国镜片市场行业格局分散,明月镜片销量居首。我国区域性镜片企业数量多且规模小,以从事代工业务为主,目前已形成了以江苏丹阳、福建厦门、广东深圳、浙江温州为主要生产基地的产业集群,行业格局较为分散,根据《镜片行业白皮书》,以销量口径统计,2020年我国镜片行业CR5仅为30.1%,其中明月镜片以10.7%的市占率行业居首。

外资品牌聚焦高端市场,国产品牌逐步升级品牌定位。20世纪90年代之后以依视路为代表的外资镜片企业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抢滩中国市场,外资企业在技术、品牌、管理方面具备领先优势,具备品牌溢价,根据艾瑞咨询,以销售额口径统计,2020年外资品牌依视路和蔡司市场份额占比均超过20%。而明月等国产主流品牌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在退出过度竞争的低端低价市场的同时深耕中端价格带;预计伴随国产品牌在中间价位层逐步夯实地位且持续树立国民品牌形象,有望进一步抢占高端市场份额。

线下销售为核心,线上占比快速提升。由于线下门店能够向消费者提供专业的验光、配镜、试戴等一站式服务,成为消费者选购产品的主要选择,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20年我国镜片线下零售额占比达87.6%。目前线下销售渠道主要包括镜片经销商、医院和眼视光中心、大型眼镜连锁店、终端眼镜门店等,其中经销商毛利率处于30%-40%,而零售商毛利率高达70%-90%,具备较高溢价空间。近年来伴随电商普及、疫情冲击线下零售等因素影响,线上销售占比快速提升,2016-2020年从6%提升至12%。

2.3、近视防控:离焦镜兼具性价比、便利性,景气持续

近视防控市场渗透率低,成长空间巨大。近年来受网课及电子产品使用频率增加影响,我国儿童及青少年近视防控需求增加。目前医学及临床研究表明一些治疗手段可以在临床上减缓近视深化,并降低发生高度近视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使用阿托品(每天每眼睡前点眼1滴)、角膜塑形镜(夜间佩戴)、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日间佩戴)、离焦框架镜(日间佩戴)等,根据H(2016)的临床研究,高浓度阿托品对于抑制眼轴延长和减缓等效球镜度增加的效果显著大于离焦软镜和周边离焦框架镜。2021年上述相关近视防控产品市场渗透率仅为5%-6%,蓝海市场亟待开拓。

离焦技术路径持续升级,多点离焦有效延缓近视加深程度达67%。和普通镜片相比,离焦镜片发挥近视防控作用主要是通过把投射在视网膜后面的焦点移到视网膜上或前方,同时矫正视网膜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以降低眼轴变长速度、减缓近视发展。近年来框架镜类离焦技术持续升级演进,先后涌现以“多点近视离焦技术”为代表的豪雅“新学乐”、依视路“星趣控”、明月镜片“轻松控P”品牌。根据B(2022),全天配戴星趣控者等效球镜度减缓效果为67%,眼轴长度进展控制效果为60%,且具备一定剂量依赖效应。临床试验表明多点近视离焦技术相比传统的周边离焦技术大幅提升框架镜类的近视防控效果。

离焦镜兼具高性价比、高便利性,有望成为近视防控主流方式。相较于仅限临床辅助治疗的阿托品和具备医疗器械属性的接触镜类,离焦镜适配人群更广泛、验配方式更为简单、使用更安全舒适,且通过零售渠道出售更易于宣传及推广。此外,在价格层面,OK镜配置成本在8000-10000元以上,且后期养护成本较高,而主流离焦框架镜类价格仅在1500-4000元之间,价格适中。得益于框架离焦镜近视防控效果提升、性价比高、易于销售推广,有望成为近视防控主流方式。

渗透率快速提升,预计中期行业空间4倍增长。根据教育部及中国卫健委,2020年我国在校人数(非高等教育)为2.47亿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52.7%,共约1.3亿适龄儿童需要进行近视管理。根据公司公开调研纪要,2021年离焦框架镜在此类人群中的渗透率仅约3.5%,则离焦镜保有量约为450万副,假设均价为2400元/副,则2021年离焦镜零售市场规模接近90亿元。

假设:1)未来我国青少年人数增长持续放缓,且根据教育部、国家卫健委提出的2030年目标,近视率逐年降低0.5个百分点;2)当前离焦镜更新频率为1.5年/次,且呈现逐年提速趋势;3)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角膜塑形镜在推广初期渗透率CAGR为43.6%,而离焦镜具备验配简单、易于推广的特点,我们预计其初期渗透率增长将超过角膜塑形镜,则2030年渗透率有望超过20%;4)离焦镜零售市场价格随物价变动、消费升级而逐年上涨3%。根据我们测算,考虑新增需求及更新需求,至2030年我国离焦镜总需求量超过2000万副,市场规模达到680亿元(2021-2030年CAGR为23%),仍有4倍成长空间。

3、技术、产品、渠道共筑壁垒,近视防控蓄势待发3.1、技术:原材料自研自产,核心技术行业领先

专注研发创新,核心技术实力行业领先。镜片是融合光学、结构物理、有机化学等学科的产品,其性能及质量主要由光学原料、光学设计、镜片膜层等方面决定。公司深耕镜片行业多年,持续推进技术研发与创新,合作全球知名光学专家、国家探月计划专家组成员庄松林院士及其团队,建立行业示范性的院士工作站和眼镜工程技术中心,为生产更符合中国人眼球结构和用眼习惯的产品积累丰富的技术经验。目前公司镜片原材料、光学设计及膜层技术等方面在国产品牌中占据优势地位,截至2022H1末,公司共拥有专利142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2018-2022H1公司研发费用率稳定保持约3%,接近外资品牌依视路水平。

1)光学设计:产品形态多元、贴近中国人用眼习惯及需求。光学设计是决定镜片能否达到预期的视力矫正效果、视野效果和佩戴舒适感的关键指标之一,具体包括对屈光度设计和焦点设计。公司加大多焦点镜片、非球面镜片等产品的研发,目前产品屈光度范围涵盖-1000度到1000度(每25度为一间隔),拥有单焦点、双焦点和渐进设计产品,并针对复杂光学结构需求创办定制车房,满足客户专属需求。

此外,公司产品设计更加符合中国人眼球结构和用眼习惯,公司“轻松控”近视防控产品采用非对称的NSi鼻侧近视区扩大技术设计,符合中国孩子“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和“眼球内旋”的生理特点,提升佩戴舒适性、近视管理效果更佳。

2)光学原料:掌握树脂原材料自主生产技术及改进工艺。自2006年起公司与韩国KOC合作设立工厂,研发并生产树脂原料,目前已实现1.56和1.60折射率预聚物自主批量生产,掌握1.67、1.71折射率实验室制备的配方和流程。镜片材料决定镜片折射率、色散系数、透光率等基础参数,公司持续对镜片材料、膜层进行高透光率的优化调整,目前PMC超亮镜片(采用KR树脂高度提纯加工)透光率可高达98.6%;为解决阿贝数和折射率的“跷跷板效应”,公司自主研发和调整聚合物分子的部分结构以改善和弥补高折射率原料的性能与缺陷,率先研发出1.71超薄高折射率镜片产品,阿贝数高达37,实现镜片产品高折射率、低色散的双重优点,已逐渐成为高度近视消费者的优先选择。

3)膜层技术:多种膜层设计进一步优化镜片性能。镜片膜层是指在镜片表面镀上的多层光学薄膜用以提升镜片性能。镜片常用的基础膜层包括加硬膜、减反膜、抗污膜以及防静电膜等,此外防蓝光膜、防辐射膜等可进一步提升镜片性能。公司掌握多种膜层的设计及应用工艺,例如“明月天视A6膜”由里及表的20层膜层顺序分别为强化膜、AR复合7层减反膜、ITO防静电膜以及抗污膜,较“明视复合膜”多出两层AR复合减反射膜,通过增加可见光透过率提高成像效果,可同时满足耐磨损、防静电、减反射、防紫外线、防水、易清洁和防油污的功能。明月防蓝光镜片对385-415蓝光阻隔率高达99%,对415-445蓝光的透过率为60%,相较友商性能更优。

3.2、产品:品牌升级,产品结构优化,进军近视防控蓝海市场

3.2.1、品牌升级,营销投入持续提高品牌升级,发力中高端市场

公司瞄准本土品牌建设缺失的痛点,2018年提出全面升级品牌,凭借丰富产品经验和先进技术实力推进“夺取中国镜片第一品牌”战略,率先脱离价格战泥淖,逐渐树立专业高品质民族镜片品牌形象。公司镜片自有品牌包括产品定位高端的“明月”和定位中端的“赛蒙”,为配合整体品牌战略,2018年起公司逐渐缩减“赛蒙”市场规模,2018-2021H1“明月”品牌收入占比从95.9%提升至98.4%。

加大品牌营销投入,多维度强化专业度及影响力。为树立“明月”民族品牌形象,公司多维度、多渠道进行品牌宣传推广、加强消费者认知及教育。具体来看,公司于2017年聘请陈道明先生作为品牌代言人,相继植入《非诚勿扰》、《最强大脑》等综艺节目,在全国各地机场、高铁站及核心商圈投放品牌广告,通过天猫、京东、小米有品等电商平台进行品牌推广,联合央视新闻为“神州十二号”载人发射任务提供全程直播的视觉保障。2018-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从15.08%提升至21.81%,广告及宣传费用率从8.26%提升至10.62%。2022年公司品牌建设维度再升级,致力于增强品牌权威性与品牌形象年轻化:8月公司官宣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10月公司官宣明星刘昊然为品牌代言人,品牌专业度及影响力有望持续提升。

3.2.2、功能性产品占比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升级

高折射率、功能性产品占比稳步提升。为保障高端的品牌战略定位,公司高折射率、功能性产品占比稳步提升,产品结构优化带动单价及盈利水平增长,2018-2020年公司综合镜片产品单价从11.16元/片提升至15.65元/片,CAGR为18.4%,高于同期镜片单位生产成本增长幅度(CAGR为7.9%);高折产品和功能产品收入占比提升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2018-2021H1毛利率从44.34%提升至56.36%。

1)常规产品高折化:镜片行业“更轻、更薄、更清晰”发展大趋势下,公司通过全面上调价格方式主动缩小1.56、1.60低折射率常规片的业务合作,将企业内部资源聚焦于盈利能力更强的高折射率常规片产品。2018-2021H1公司高折射率产品(1.67、1.71、1.74折射率系列)收入合计占比从22.0%提升至29.8%。

2)低折产品功能化:1.56和1.60系列常规片产品仍然是市场中占比最高的产品类型,公司根据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积极拓展产品品类,通过调整镜片基础材料、光学设计或镜片膜层提升镜片功能特性,比如超韧、超亮、超薄、蓝光防护、智能变色、驾驶偏光、渐进、近视防控等。2018-2021H1公司1.56、1.60系列功能片的收入占比分别从40.8%、64.6%提升到48.3%、70.4%,总体功能片收入占比从57.5%提升至65.9%,功能片毛利率从53.6%提升至60.0%。

3.2.3、离焦技术领先,近视防控成长蓝海

公司离焦产品技术领先,可有效延缓近视加深。2021年6月公司联合中国工程院庄松林院士团队共同推出采用周边离焦技术的“轻松控”1.60镜片(阿贝数高达40),正式进军青少年近视防控市场。2021年12月推出开创性使用多点近视离焦技术的“轻松控P”1.67镜片,在产品创新及性能方面具备行业领先优势:

1)光学材料方面,采用自研的PMC超亮材料,比外资品牌PC材料更耐磨、阿贝数及透光率性能更优,且1.67折射率显著高于外资品牌的1.59系列产品,在镜片重量、边缘厚度方面均具备优势;2)视像区设计方面,公司采用光线追踪技术,使用非对称的“贝壳形”设计以及NSi鼻侧近视区扩大技术,提升中国儿童的适应度和佩戴意愿;3)生产工艺方面,镜片3D内雕正度数的立体微透镜数量高达1295个(所有离焦产品里面数量最多),使微透镜度数恒定且避免磨损,并采用“满天星”微透镜排列方式增加离焦面积。

根据公司与华西医院开展的3个月临床随访研究结果,佩戴“轻松控P”比普通单光镜眼轴延长减少0.03,多点离焦产品有效控制眼轴过快增长、延缓近视加深,而由于随访时间较短,屈光度并无统计学意义,仍需结合临床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

产品系列丰富,渠道建设快速推进。公司根据消费者需求持续丰富轻松控产品系列、提升产品功能属性,2022Q1发布具有双重防蓝光功能的近视防控镜片新产品,目前公司共有8个SKU,产品价格带覆盖1500-3000元,在产品线丰富度及价格带覆盖范围方面明显领先于外资品牌。此外,公司积极推进销售渠道建设,截至2022年6月,公司数万家线下合作门店中已有70%开始销售“轻松控”系列产品,同时成立专门开拓医疗渠道的部门定向销售,推出医疗专供品“轻松控H版”,在医疗渠道团队中配备具备临床经验的“医疗知识官”处理专业问题。

预计2030年公司离焦镜收入超16亿元。2022Q1公司离焦镜完成既定销售目标,Q2在疫情影响下销售额略高于Q1,叠加Q3学讯为销售旺季,我们预计2022年公司离焦镜出厂规模接近1亿元,对应终端零售规模为5亿元、销量25万副。考虑离焦镜片行业门槛高于普通镜片,且公司在产品和渠道方面优势领先,伴随“轻松控P”系列产品持续放量、渠道铺设加速推进,我们预计到2030年公司离焦镜销量市占率提升至20%,对应销量达到433万副,终端零售规模达到116亿元,市占率达17%。假设在公司产品结构中“轻松控P”系列占比持续提升,2030年公司离焦镜产品平均出厂单价为379元/副,离焦镜收入规模超16亿元。

3.3、渠道:线下搭建多层次销售网络,线上渠道蓬勃发展

3.3.1、深耕线下渠道,客户结构优化

渠道全国铺设,销售体系多层次、高覆盖。公司主要专注于国内市场,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目前已面向全国数以万计的各类眼镜连锁店和眼科医院,建立多层次、高覆盖、行业领先的销售网络体系。

直销:合作终端眼镜门店为主,集中于华东、华南区域及二三四线城市。直销模式下公司将镜片产品、少量镜架产品直接销售给终端眼镜门店、眼镜连锁企业、贸易商、医院及电商企业客户,其中终端眼镜门店为公司直销主要渠道,2021H1终端眼镜门店眼视光产品收入占比高达42.6%。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直销客户数为2942家(较上年末-338家),根据公司官网,目前公司全国合作及品牌体验门店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区域,且集中于二三四线城市(合计占比67%),渠道布局与公司中高端品牌定位相协同。